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及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瑶 徐凯文 +5 位作者 王雨吟 钱铭怡 曹广健 刘忠兆 李世杰 钟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羞耻感 童年期创伤经历 结构方程模型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SLC6A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谭钊安 张建平 +4 位作者 曾彦英 茆正红 朱晓静 张慧林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0-632,6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SLC6A4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来自江苏省少年劳教所的被劳教人员,经人格诊断问卷(PDQ鄄4)筛查,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疾病诊断方法(DSM鄄Ⅳ)关于反社会人格障...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SLC6A4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来自江苏省少年劳教所的被劳教人员,经人格诊断问卷(PDQ鄄4)筛查,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疾病诊断方法(DSM鄄Ⅳ)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人群,经PDQ鄄4排除反社会人格障碍和重型精神病。全部对象取血液标本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SLC6A4基因(5-羟色氨转移蛋白基因,5鄄HTT)启动子区序列片断,部分PCR产物行测序验证。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符合DSM鄄Ⅳ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者共90例,对照组140例,PCR产物电泳及测序比对,共获得3种等位基因条带L、S和XL,片断长度各相差44个碱基,分别组成4种基因型LL、LS、SS和XLL。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S等位基因频率和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80%和37.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S等位基因频率和SS基因型频率与中国汉族人群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汉族人群 SLC6A4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邦惠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对象单一、忽视其内在结构的探讨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维度观探讨反社会人格的内在结构,并开展跨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 精神病态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障碍单胺氧化酶A基因VNTR多态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余微微 李树民 +5 位作者 梅宏伟 张建平 潘恒足 柯晓燕 茆正洪 谭钊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犯罪人群 反社会人格障碍 家庭环境 单胺氧化酶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说谎的功能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蒋伟雄 廖坚 +2 位作者 刘华生 唐艳 王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研究反社会人格的罪犯说谎时的功能磁共振情况。方法:对32个满足反社会人格标准的男性罪犯进行功能磁共振,分析他们在说真话和说假话时的脑区激活差异以及习惯性说谎程度与激活脑区强弱之间的关系。结果: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左扣带... 目的:研究反社会人格的罪犯说谎时的功能磁共振情况。方法:对32个满足反社会人格标准的男性罪犯进行功能磁共振,分析他们在说真话和说假话时的脑区激活差异以及习惯性说谎程度与激活脑区强弱之间的关系。结果: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左扣带回前部,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左顶下小叶与其欺骗行为的执行相关。并且随着善于说谎程度的加强,这些区域的激活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利用大脑的血氧水平依赖激活可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说谎和说真话行为进行识别,但是血氧水平依赖激活差异会随着善于说谎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对测谎精确度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功能磁共振 欺骗 测谎 强迫选择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脑结构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伟雄 廖坚 +3 位作者 刘华生 黄任之 李勇帆 王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研究无酗酒、吸毒和其他并发症的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患者的脑结构异常征象。方法:选择36名ASPD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者行T1结构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计算得... 目的:研究无酗酒、吸毒和其他并发症的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患者的脑结构异常征象。方法:选择36名ASPD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者行T1结构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计算得到每个对象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ASPD患者顶下小叶有明显的灰质体积增大(P≤0.001),楔前叶白质体积增多(P≤0.001),左扣带回、双侧的楔前叶、右额上回和右颞中回FA值增大(P≤0.01)。结论:ASPD存在脑结构上的异常,ASPD外在的行为特征可能与这些脑区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结构项MRI 扩散张量成像 形态学分析 各向异性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格?反社会人格?--解读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喻磊 苏王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4,共4页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直接体现了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的转变。面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最过激的观点就是把导致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归于具有反社会人格。对此,笔者并不赞同,认为大学生不良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是一种介于正常大学...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直接体现了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的转变。面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最过激的观点就是把导致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归于具有反社会人格。对此,笔者并不赞同,认为大学生不良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是一种介于正常大学生人格与反社会人格之间并偏向正常大学生人格的可塑造性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行为 控制力 人格 反社会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模式分析在反社会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8
作者 蒋伟雄 刘华生 +3 位作者 廖坚 廖云杰 唐艳 王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0,共5页
从静息态功能连接角度使用多变量模式,研究了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脑网络的异常连接模式。结果表明了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成功地对ASPD患者和对照体进行了分类,并且ASPD患者最大的变化是静息态网络、注意网络、视觉认知网络和小脑这些网... 从静息态功能连接角度使用多变量模式,研究了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脑网络的异常连接模式。结果表明了多变量模式分析方法成功地对ASPD患者和对照体进行了分类,并且ASPD患者最大的变化是静息态网络、注意网络、视觉认知网络和小脑这些网络之间的失连。该研究使用多模式分析方法成功地提取了反社会人格的异常信息,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高危人群的综合评估与识别提供了线索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多变量模式分析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司法启示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宇平 赵辉 +2 位作者 李姗珊 张卓 杨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6-1742,共17页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行为模式,是与犯罪关联极高的精神障碍。ASPD 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神经递质和激素系统的紊乱,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跃程度和大脑...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行为模式,是与犯罪关联极高的精神障碍。ASPD 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神经递质和激素系统的紊乱,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跃程度和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上述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导致ASPD 患者表现出执行控制障碍、情绪功能障碍、无视惩罚信息和奖赏偏好等特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证据为ASPD 罪犯的循证矫治、风险评估、定罪量刑等司法实践提供了启示。建议未来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ASPD 的诊断分类标准、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神经生物学 司法启示 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涛 项锦晶 +3 位作者 裴欢昌 王鹏翀 邢怡伦 罗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索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方法:对北京市3所中学的6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量表来评定青少年的反社会型人格偏离,借助"雨中人"... 目的:探索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方法:对北京市3所中学的6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量表来评定青少年的反社会型人格偏离,借助"雨中人"绘画(DAPR)测验分析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绘画特征。通过反社会型的分量表分筛选出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阳性组43人(反社会型分量表分≥5),阴性组519人(反社会型分量表分〈5)。对性别(男生270人,女生292人),年级(初中280人,高中282人),是否单亲(单亲45人,非单亲509人)进行分组,以探讨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人口学因素特点。依据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的压力应对模式筛选出10项可能反映此类青少年压力应对相关的绘画特征,并分析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这些绘画特征上的差异。结果:青少年在PDQ4+中反社会型人格分量表的得分在性别、年级、单亲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7项绘画特征更有可能反映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的压力应对主题,解释水平Nagelkerke R2=0.26。其中有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青少年在压力应对主题中会更多的出现画面过小(OR=4.06,95%CI:1.62~10.17)、遮住的脸(OR=9.07,95%CI:1.36~60.5)、有闪电(OR=3.25,95%CI:1.05~10.11)、无地面线(OR=3.96,95%CI:1.66~9.45)、手叉口袋(OR=4.06,95%CI:1.62~10.17)5项绘画特征;更少的出现笔画压力轻(OR=0.31,95%CI:0.11~0.88)和有打伞(OR=0.17,95%CI:0.07~0.43)2项绘画特征。结论:雨中人绘画中的画面过小、笔画压力轻、遮住的脸、有闪电、无地面线、有打伞、手叉口袋等7项绘画特征可能与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青少年的压力应对主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人格偏离 雨中人绘画 压力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奖 许燕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4期52-55,共4页
该文从认知-行为治疗、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促进国内有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 社会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个别治疗 团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视角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评价、控制与矫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往往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违背,人们习惯于对他们直接进行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并实施强制性的行为控制和矫治措施,甚至以惩处代替矫治。从道德意识结构的分析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意识障碍,表现为...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的行为往往与整个社会规范相违背,人们习惯于对他们直接进行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并实施强制性的行为控制和矫治措施,甚至以惩处代替矫治。从道德意识结构的分析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意识障碍,表现为低下的道德意识水平,在伦理视角下,对他们的行为评价乃至整个人的评价,都应以事实后果和危害预期为边界;着重研究中断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原因,并在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努力通过文化建构等路径恢复这一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格障碍 道德评价 道德控制 行为矫治 健康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服刑人员的心理推理能力及共情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剑楠 张芹 +5 位作者 王维皓 尹训宝 程国亮 王凯 王毅 王艳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男性服刑人员心理推理能力及共情的特点。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从257名男性服刑人员中筛查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73人、无人格障碍者69人。将两组被试与43名健康个体进行小明心理推理能力任务(Yon... 目的:探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男性服刑人员心理推理能力及共情的特点。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从257名男性服刑人员中筛查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73人、无人格障碍者69人。将两组被试与43名健康个体进行小明心理推理能力任务(Yoni Task)及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得分的对比。结果: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组及无人格障碍组在两种水平(一阶水平、二阶水平)及两种条件(情感条件、认知条件)下的心理推理能力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组的IRI个人痛苦、幻想得分高于无人格障碍组,而共情关注、观点采择得分低于无人格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男性服刑人员可能存在心理推理能力与共情能力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社会人格障碍 心理推理能力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素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剑楠 张芹 王艳郁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作为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已经成为犯罪学、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以冷酷无情、冲动性、攻击性和低责任感等为特征,对社会危害较大。以素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线索,综述了神经生物学相关理论、遗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作为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已经成为犯罪学、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以冷酷无情、冲动性、攻击性和低责任感等为特征,对社会危害较大。以素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线索,综述了神经生物学相关理论、遗传、脑结构与功能等素质因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这种环境因素中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共情和羞耻感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深入揭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系统而详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格障碍 认知神经科学 童年创伤 共情 羞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青年男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暴力行 为分析
15
作者 曹若辰 谌霞灿 +4 位作者 尹璐 黄浩澜 万巍峙 李焱 胡峻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青年男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究其暴力行为的特征及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地区4108名18~34岁男性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精...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青年男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SPD)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究其暴力行为的特征及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地区4108名18~34岁男性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Ⅳ轴Ⅱ障碍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 axis Ⅱ disorders,SCID-Ⅱ)人格障碍筛查问卷、暴力行为问卷、精神病筛查问卷(psychosis screening questionnaire,PSQ)、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AUDIT)及毒品使用情况。使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ASPD阳性率为5.91%,其与低龄、未婚、无工作、低受教育程度、暴力行为、精神病性症状、酒精与毒品使用均有关联(P<0.05),同时ASPD在暴力行为(OR为8.51)、多次暴力(OR为16.57)、致人受伤(OR为6.68)、故意暴力(OR为11.41)等方面存在风险(P<0.05),控制精神病性症状、物质滥用后这些风险有所下降,但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青年男性发生暴力行为、严重暴力、故意暴力的风险高,且精神病性症状及物质滥用会增加ASPD暴力行为及相关特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社会人格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 暴力 风险评估 物质滥用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生小词典——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6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1770-1770,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人格障碍 全科医生 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闯 郭兰婷 郭田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应抑制 时间感 延迟 违法犯罪行为 学龄期儿童 儿童青少年 反社会人格 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 焦虑障碍 学习困难 品行障碍 患病率 儿童期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态与大五人格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嘉欣 赵英武 +1 位作者 王荣强 王孟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主要探索精神病态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在广东省某监狱采样方便抽样抽取350名男性犯人作为被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和三个精神病态测量问卷,包括Levenson自我报告精神病态量表(Levenson SelfReport Psychopathy Scale,LSRP)、... 主要探索精神病态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在广东省某监狱采样方便抽样抽取350名男性犯人作为被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和三个精神病态测量问卷,包括Levenson自我报告精神病态量表(Levenson SelfReport Psychopathy Scale,LSRP)、三元精神病态量表(Triarchic Psychopathy Measure; Tri PM)和青少年精神病态特质问卷简版(Youth Psychopathic Traits Inventory-Short Version; YPI-SV),作为测量工具来评估服刑人员人格特质和精神病态。结果发现:低宜人性能够预测LSRP中的首要因子、YPI-SV中的各个因子和Tri PM中的去抑制因子和卑鄙因子;低严谨性能够预测LSRP中的次要因子和YPI-SV中的情感因子和行为因子;高神经质能够预测LSRP中的次要因子、Tri PM中的去抑制因子和YPI-SV中的行为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 大五人格 反社会人格障碍 宜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犯与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照研究
19
作者 张蓉华 陈兵 +1 位作者 明春菌 朱鹏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个性特征 青少年犯罪 中学生 省立医院 对照研究 艾森克个性问卷 反社会人格 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稳定型 能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子回头
20
作者 张嘉玮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人格障碍 社会行为 心理咨询室 照片 浪子回头 行为契约 女孩 儿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