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最早提出“市场和计划中性论”的奥·兰格
- 1
-
-
作者
胡义成
-
机构
陕西省社科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1992年第9期38-38,共1页
-
文摘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的大论战。反社会主义者中间有一个奥籍经济学家路·米塞斯,他认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出而迎战的人包括当时旅美的波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奥·兰格,他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发表的论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批判地继承了考茨基关于社会主义不能废除商品货币关系的见解。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性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三十年代
批判地继承
反社会主义者
理论模型
商品货币关系
兰格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趋同论”剖析
- 2
-
-
作者
刘国元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0期62-62,共1页
-
文摘
最近一个时期,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批判“趋同论”的文章,现摘其要点,综述如下。“趋同论”是一种现代资产阶级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入计划因素、强化经济职能的产物。它所包括的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政治经济学观点和未来预测学观点是极其广泛的;它认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思想、经济上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其特点是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并最终导致两者的“同构”、“趋同”、“融合”。西方“趋同论”者,虽然他们中间的多数面对现实,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就及其历史的不可逆转,但终归是资本主义的公开辩护士和反社会主义者。他们在战略上是“和平演变”,策略上是思想领域中的“和平共处”,政治上推行“自由化”、“多元化”,经济上是把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强加于社会主义国家。
-
关键词
趋同论
科学社会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商品经济
和平演变
相互补充
反社会主义者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