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先锋”与“沉思者”: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反礼教思想及现代审思
1
作者
施克灿
贺园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是否等同于封建礼教,礼教精神是否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存在观念分野。二者自成一体的反礼教观念根源于政治性与文化性民族本位的不同立场。陈独秀期望中国发展为现代政治国家,遵循由政治批判出发到解决社会问题为止的路径,将矛头透过封建礼教直指儒家文化。梁漱溟忧心本土文化的传承,并依据文化发展分期论,遵循由文化理想出发到关照社会现实的路径,借由反礼教言说文化僵化之弊,旨在文化重建。反礼教思潮中不同的反对理路共同回应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诉求,也为礼教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学理空间,可为当下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革新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梁漱溟
反礼教思潮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先锋”与“沉思者”: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反礼教思想及现代审思
1
作者
施克灿
贺园园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培优项目“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国道路’的历史研究”(YLXKPYXSDW202203)。
文摘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是否等同于封建礼教,礼教精神是否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存在观念分野。二者自成一体的反礼教观念根源于政治性与文化性民族本位的不同立场。陈独秀期望中国发展为现代政治国家,遵循由政治批判出发到解决社会问题为止的路径,将矛头透过封建礼教直指儒家文化。梁漱溟忧心本土文化的传承,并依据文化发展分期论,遵循由文化理想出发到关照社会现实的路径,借由反礼教言说文化僵化之弊,旨在文化重建。反礼教思潮中不同的反对理路共同回应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诉求,也为礼教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学理空间,可为当下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革新提供镜鉴。
关键词
陈独秀
梁漱溟
反礼教思潮
教育改革
Keywords
Chen Duxiu
Liang Shuming
anti⁃ritualism movement
educational reform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先锋”与“沉思者”: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反礼教思想及现代审思
施克灿
贺园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