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功能菌群的变化及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彦富 刘晖 +2 位作者 刘洁萍 周康群 崔英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52-1858,共7页
依据反硝化除硫理论,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反硝化除硫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功能菌群进行跟踪和鉴定,并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株SNB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细菌总量、除硫菌和反硝化菌分别增加了1.92×10、6.49×... 依据反硝化除硫理论,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反硝化除硫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功能菌群进行跟踪和鉴定,并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株SNB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细菌总量、除硫菌和反硝化菌分别增加了1.92×10、6.49×105和1.66×103倍。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内存在3种优势菌群。a菌群与Thauera sp.的同源性高达99%,为反硝化菌;其包含的SNB1生理生化指标显示为一株兼性自养反硝化除硫菌,且与Thauera selenatis(同源性高达99.0%)最相似;反硝化除硫菌的比例为49.3%,数量约为3.70×109cfu.ml-1。b菌群与Desulfovibrio sp.的同源性高于98%,为硫酸盐还原菌。c菌群和Rhodococcus sp.的同源性高于94%,为反硝化菌。当S/N在0.007~0.386间变化时,除S2-始终被100%转化为S0外,还有大于46.47%的SO42--S被转化为S0;而NO3-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2.3%~95.8%和9.8%~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除硫 反硝化除硫 功能菌群变化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的鉴定与生长条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彦富 刘晖 +3 位作者 周康群 崔英德 黄淑钿 刘洁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依据同步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SNB的主要生长条件。结果表明:SNB与Thau... 依据同步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SNB的主要生长条件。结果表明:SNB与Thauera selenatis同源性达99.0%,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与Thaueraselenatis最相似,属短杆菌属,Thauera selenatis尚无中文命名;生理生化指标、全混流反应器反应条件及物料平衡显示SNB是一株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硫菌;pH一次项、二次项的数值分别为0.0038、0.0095,蛋白胨一次项、二次项的数值分别为0.0868、0.447,pH对SNB菌生长有显著影响,蛋白胨对SNB生长影响其次;三因素交互影响结果为pH值最优为8,蛋白胨和蔗糖的最优投加量分别为1.88 g.L-1和30.0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短程除硫 反硝化除硫 响应面分析法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新的反硝化短程除硫菌的鉴定及主要培养因素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彦富 刘晖 +3 位作者 刘洁萍 周康群 王继增 黄淑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91-2097,共7页
依据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1),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对SNB1的主要培养因素(营养和环境)进行筛选。结果表明:SNB1... 依据反硝化除硫原理,以味精废水污泥为种泥,利用全混流反应器富集并分离出同步反硝化短程除硫菌(SNB1),采用传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对其鉴定,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对SNB1的主要培养因素(营养和环境)进行筛选。结果表明:SNB1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与Thaueraselenatis最相似,同源性达99.0%,属短杆菌属,尚无中文命名;生理生化指标、富集条件及富集过程物料平衡显示SNB1是一株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硫菌;培养SNB1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温度为35°C,最适宜pH范围为7~9;最佳条件培养时,OD650和对数细菌数量(CFU)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2=0.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硫 硝化短程除硫 生长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丽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李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等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各自的工艺原理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反硝化除硫 酸盐还原-自养硝化-硝化 硝化氨氧化 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郝晓地 戴吉 魏丽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4-853,共10页
现今含硫废水、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发展缓慢。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投资量大,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从硫... 现今含硫废水、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发展缓慢。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投资量大,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从硫的生物循环入手,分别介绍了生物除硫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描述了下水道中的生物硫循环,提出抑制其中H2S气体释放的经验模型及具体措施。在对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发现:ρ(COD)/ρ(SO42-)比、碳源、pH值等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和产酸菌三者之间的抑制及共生关系;无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底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它们必然共同存在于厌氧系统中,并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污染。在反硫化细菌的研究中得出:当污水中同时含有硫化物和硝酸根,缺氧条件下,必然产生反硝化除硫的生物代谢过程。利用这一过程,不但能够在无需碳源的条件下有效去除硝酸根,节约的碳源可以用于消化产能;而且能够减少游离硫化氢的排放,或直接以含硫化氢的废气作为硫源。而抑制下水道中硫化氢气体释放的主要手段包括:降低水的紊流程度,增加入流污水的碱度,向下水道内充氧,改善通风环境。文章最后结合理论,介绍了部分用于含硫污水、尾气的生物除硫工艺,并提出了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硫 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除硫 燃烧尾气脱 “下水道污水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的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和硫酸盐废水的处理技术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怡 黄勇 +2 位作者 李祥 张春蕾 张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目前许多废水不仅含有高浓度的氨氮,而且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给废水治理带来难度。对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能同时脱氮和除硫,不仅无H2S排放,... 目前许多废水不仅含有高浓度的氨氮,而且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给废水治理带来难度。对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能同时脱氮和除硫,不仅无H2S排放,而且还具有节约碳源、污泥产量小和实现单质硫回收的优点。其中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工艺无需曝气和有机物,具有更高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将是未来生物脱氮除硫技术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氨氮和酸盐废水 反硝化除硫 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同步脱氮除硫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崔丽 王慧 +1 位作者 梁吉艳 黄开拓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共5页
概述了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脱氮除硫和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除硫3种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发展概况及工艺条件。该技术能将废水中的氮硫元素同时去除,避免了氨氮、硫酸盐分别处理时过程不稳定、去除效率不高等不足,并且在脱硫的... 概述了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脱氮除硫和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除硫3种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发展概况及工艺条件。该技术能将废水中的氮硫元素同时去除,避免了氨氮、硫酸盐分别处理时过程不稳定、去除效率不高等不足,并且在脱硫的同时能够回收硫单质,实现资源回收,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展望了3种工艺的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氮除硫技术将去除污染物及产生电能有机结合,具有很大研究潜力及价值;应加强脱硫反硝化技术碳氮硫同时去除的优化条件和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及运行调控的研究;加强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反应功能菌种的筛选、探讨反应的机理,探索适合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合理启动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硝化脱氮除硫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