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建刚 白红英 +2 位作者 朱咏莉 李世清 曲东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1,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装置,使土壤反硝化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的测定更加简便、灵敏、准确。对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从影响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3种关键因素:培养时间、称样量和真空度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反...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装置,使土壤反硝化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的测定更加简便、灵敏、准确。对3种不同质地的土壤从影响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3种关键因素:培养时间、称样量和真空度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27h,称样量与真空度因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反硝化酶 改进方法 硝酸还原 亚硝酸还原 培养时间 称样量 真空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温度对旱地红壤硝化活力和反硝化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连峰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46,560,共5页
采集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和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分别在4C冰箱内保存(O),室温下湿润(M)和淹水(F)培养110天后测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势、反硝化势和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保持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但显著... 采集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和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分别在4C冰箱内保存(O),室温下湿润(M)和淹水(F)培养110天后测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势、反硝化势和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保持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但显著抑制它们的硝化和反硝化活力。湿润有利于保持硝化细菌的硝化活力,而淹水则有利于保持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活力,但均不利于硝化细菌和反硝细菌的存活。由此说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测定的项目,应采用不同的土壤样本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硝化 硝化 反硝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红壤玉米关键生育期氧化亚氮排放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毅 张璐 +6 位作者 韩天富 申哲 李继文 李冬初 孟红旗 Ntagisanimana Gilbert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目的】探究红壤区玉米关键生育期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玉米季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典型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选取不施肥(CK)、氮钾化肥配施(NK)、氮磷钾化肥配施(NPK)3个处理,监测... 【目的】探究红壤区玉米关键生育期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为红壤区玉米季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典型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选取不施肥(CK)、氮钾化肥配施(NK)、氮磷钾化肥配施(NPK)3个处理,监测玉米苗期、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N_(2)O排放、温度和降雨量,测定了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和硝酸还原相关酶的活性。【结果】与CK相比,NK和NPK处理均显著提高了N_(2)O累积排放量,NPK处理显著增加苗期N_(2)O累积排放量,而NK处理显著提高了喇叭口期和灌浆期N_(2)O累积排放量,但两个处理的玉米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从玉米苗期到成熟期,NK处理土壤pH整体呈下降趋势,降低了17.8%,而CK和NPK处理无显著变化;CK、NK和NPK处理土壤有机碳(SOC)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别较灌浆期升高了15.2%、16.4%和16.2%,NH_(4)^(+)-N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NO_(3)^(−)-N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NPK处理苗期土壤NO_(3)^(−)-N含量显著高于NK处理,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均低于NK处理,NH_(4)^(+)-N含量全生育期均显著低于NK处理。从苗期到成熟期,各处理反硝化酶(DE)活性呈下降趋势,CK、NK处理的降幅(59.1%、66.9%)高于NPK处理(29.1%);各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在喇叭口期最低,NK和NPK处理各生育期NR活性高于CK;亚硝酸还原酶各处理也在喇叭口期最低,CK和NK处理分别下降33.4%和76.2%,NPK处理较最大值降低23.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量与生育期平均气温(TEM)、NO_(3)^(−)-N、SOC和N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生育期累积降雨量(PCP)、pH和反硝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与N_(2)O累积排放量相关最显著的因素分别为pH、PCP、NR、SOC。【结论】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影响土壤N_(2)O累积排放的主要因素不同,苗期为土壤pH,大喇叭口期为累积降雨量,灌浆期为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成熟期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酸性红壤上,施用化肥氮可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进而显著增加N_(2)O排放量。虽然长期施用氮钾肥与施用氮磷钾肥玉米生育期的N_(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升苗期N_(2)O排放量,而施用氮钾肥增加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N_(2)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玉米季 氧化亚氮排放 土壤pH 有机碳 反硝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