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平 谢洪泉 +1 位作者 侯笃冠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过氧化苯甲酰 -二甲基苯胺及叔丁基过氧化氢 -焦亚硫酸钠两种氧化还原引发剂均能在 35℃引发聚合 ,得到 1.5 %白浆粘度分别达 9.2× 10 4m Pa.s及 8.7× 10 4m Pa.s的产物。丙烯酸铵与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酸增稠剂 氧化还原引发剂 涂料印花增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HACC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睿 刘爱玉 +4 位作者 杨江月 程敏 李欢乐 郭煜 甄建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5-1042,共8页
以壳聚糖(CTS)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原料,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HACC)。并采用FTIR、1HNMR、ESEM和XRD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相乳液体系中复合乳化剂的HLB值、V(油)∶V(水)、引发剂用量、时间... 以壳聚糖(CTS)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原料,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HACC)。并采用FTIR、1HNMR、ESEM和XRD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相乳液体系中复合乳化剂的HLB值、V(油)∶V(水)、引发剂用量、时间、温度和m(GTA)∶m(CTS)对反应取代度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HAC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的HLB=6.0、V(油)∶V(水)=1.0∶1、w(引发剂)(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数)=1.5%,反应时间为5 h,温度为60℃,m(GTA)∶m(CTS)=3.0∶1。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取代度和产率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331和81.16%。用原料CTS、自制HACC和市售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高岭土模拟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考察了絮凝体系p H、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CTS和HACC对高岭土模拟废水都具有絮凝效果,HACC适宜的絮凝p H为6,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 mg/L。在此条件下,HACC、CTA、CPAM处理模拟废水的剩余浊度分别为3.98、10.81、25.67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反相乳液聚合法 絮凝性能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涂料印花用增稠剂 被引量:1
3
作者 潘书贞 陈云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5,共2页
对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涂料印花增稠剂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反应温度、乳化剂、交联剂、体系中和度、引发剂、螯合剂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增稠剂合成的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合成 涂料印花增稠剂 反应温度 工艺条件 乳化剂 交联剂 中和度 引发剂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祥 刘鹏丽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环已烷为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H2O2为氧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浓盐酸使苯胺质子化,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研究了SDS,KPS,浓盐酸,反应时间对聚苯胺产量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差热分析法对聚苯胺进行了... 以环已烷为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H2O2为氧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浓盐酸使苯胺质子化,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研究了SDS,KPS,浓盐酸,反应时间对聚苯胺产量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差热分析法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SDS用量为0.50 g,KPS用量为0.64 g,浓盐酸用量为3.90 g,反应时间为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微乳液 反相乳液聚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及其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振斌 周永山 +1 位作者 陈长军 汪润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1,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进行沉降实验,考察了单体用量及其配比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粘均分子量(Mη)和絮凝率(...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进行沉降实验,考察了单体用量及其配比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粘均分子量(Mη)和絮凝率(SP)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CPAM的最佳搅拌速率为540~960r/min,单体质量分数为65%,n(AM)∶n(DMDAAC)=10∶1,V(CYH)∶V(H2O)=1.2,m(司盘80+吐温80)∶m(AM+DMDAAC)=0.1,m(span80)∶m(tween80)=3,n(H2O2)∶n(AM)=0.033,反应时间为5h,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Mη可达5.92×10^6,其SP最高达到9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絮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大粒径交联聚合物微球溶胀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海玲 郑晓宇 王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4,66,共4页
利用不同交联比和乳化剂用量制得孔喉尺度交联聚合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评价,当交联比为0.7%且乳化剂用量为10%时,初始粒径集中分布在175 nm附近。水化后,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实验,发现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微球的膨胀属于有... 利用不同交联比和乳化剂用量制得孔喉尺度交联聚合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评价,当交联比为0.7%且乳化剂用量为10%时,初始粒径集中分布在175 nm附近。水化后,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实验,发现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微球的膨胀属于有限溶胀;当在交联比为0.7%且乳化剂用量为10%时,在一定时间内,微球溶胀后平均粒径最大,可达2 500nm,同时溶胀倍数也最大,约在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比 乳化剂 交联聚合物微球 膨胀性 反相乳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齐晶瑶 李欣 边疆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7-769,773,共4页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是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油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应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Fe(Ⅲ)印迹聚合物微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等进行了该印迹聚合物微球的表...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是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油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应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Fe(Ⅲ)印迹聚合物微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比表面积测定仪等进行了该印迹聚合物微球的表征.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外观形貌和内部孔隙清晰分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对水中的重金属Fe(Ⅲ)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 反相乳液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果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昊 王成章 +2 位作者 叶建中 陶冉 陈虹霞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62,共6页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微球,研究淀粉乳浓度、油水体积比、交联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白果淀粉微球吸附量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粒度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微球,研究淀粉乳浓度、油水体积比、交联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白果淀粉微球吸附量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采用红外、扫描电镜、粒度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白果淀粉微球进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油水体积比8∶1、交联剂用量25%、乳化剂浓度12%、引发剂用量20%、聚合温度为60℃、反应时间2 h。制备的白果淀粉微球表面布有大量的孔洞,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6μm,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39.2 mg/g,与白果淀粉相比,白果淀粉微球的吸附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淀粉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法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淀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年平 解新安 +1 位作者 刘华敏 徐慧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41-143,145,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中性淀粉微球,然后用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进行二次交联和阴离子化,制得阴离子淀粉微球,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及产率的影响,并得到了制备微...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中性淀粉微球,然后用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进行二次交联和阴离子化,制得阴离子淀粉微球,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及产率的影响,并得到了制备微球的优化工艺:油水比15∶1,搅拌速度1 000 r/min,乳化剂用量12%,淀粉乳浓度7.5%(质量分数);制备的阴离子淀粉微球粒径较小(大部分小于10μm),球形圆整,表面较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二次交联 反相乳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A-co-DMA)两性电解质微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迎华 李晓琴 +3 位作者 刘慧敏 树学峰 刘妙青 张林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物质的量比的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M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位与电导滴定...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物质的量比的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M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位与电导滴定、动态光散射(DLS)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AA-co-DMA)为两性聚合物,其实际组成与投料比一致;在低和高pH值范围,微凝胶粒子处于溶胀状态,在等电点(IEP)附近,粒子收缩,微观结构变得紧密,IEP值与理论预测值相比有所偏移;随着pH值的变化,微凝胶分散液透光率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微凝胶 聚两性电解质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阳离子型絮凝剂合成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吴全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42,共3页
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方法的最新进展;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阳离子型絮凝剂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共聚单体配比、单体浓度以及油水体积比对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进行了废水应用试验。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合成 絮凝剂 阳离子型 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印花增稠剂MCS合成与应用
12
作者 马雪玲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53,共1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将水溶性单体溶于水相,借助乳化剂和搅拌作用,将其分散于非极性有机液体中,形成油包水型(W/O型)乳液,进而聚合成涂料增稠剂MCS。通过试验聚合温度、通氮排氧措施和交联剂等因素对增稠剂以及印制效果的影响...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将水溶性单体溶于水相,借助乳化剂和搅拌作用,将其分散于非极性有机液体中,形成油包水型(W/O型)乳液,进而聚合成涂料增稠剂MCS。通过试验聚合温度、通氮排氧措施和交联剂等因素对增稠剂以及印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60~70℃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交联剂,通氮20~30min,即可获得性能较佳的印花增稠剂。印制织物具有牢度好、花型轮廓清晰、手感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印花增稠剂 合成涂料 MCS 反相乳液聚合法 应用 聚合温度 印制效果 水溶性单体 搅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文摘
13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9-419,共1页
Ag-AgCI-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Ag—AgCl-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先制备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再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在温和条件下还原... Ag-AgCI-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Ag—AgCl-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先制备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再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在温和条件下还原银氨溶液,合成微凝胶负载纳米Ag复合材料,然后将其与CCl4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得到Ag-AgCl-聚羟甲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光催化复合材料。该专利方法制备简单,绿色环保,其合成过程中不仅可以将有机污染物CCl4转化为无污染的元定型碳,而且通过控制CCl4的转化程度可以有效调控光催化复合材料中纳米Ag和AgCl的相对含量,得到不同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羟甲基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聚合法 复合材料 制备方 纳米AG 氧化还原反应 CC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