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翼文学研究的理论预设及其有效性反思——以“反现代的现代性”批评话语为中心
1
作者 田文兵 赵学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163,共8页
由于后现代、后殖民等理论的冲击,以及"重写文学史"思潮的持续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范畴和价值判断遭到普遍质疑,探讨"延安文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左翼文学形态的"前现代性"和... 由于后现代、后殖民等理论的冲击,以及"重写文学史"思潮的持续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范畴和价值判断遭到普遍质疑,探讨"延安文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左翼文学形态的"前现代性"和"反现代的现代性"成为学界热点。如果无视不同国家和民族现代性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忽略现代性流动、易变的特质,而是简单对照西方现代性相关理论来研究左翼文学,其阐释的有效性有待商榷。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话语系统中西交融,思想来源多元并行,构成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现代性实践中的开放姿态。中国的左翼文学思潮,继承了现代新文化的价值指向,在现代理性意识的启发和引导下将底层大众的翻身与解放作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将宏大国家话语形态转变为具体写作范式,实践着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国家建构与大众启蒙传统。无论是从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还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彰显,左翼文学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具有典型现代性的文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反现代的现代性 价值重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现代的现代性”之考辩——兼论理论在双向旅行中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娱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自汪晖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详细地讨论了"反现代的现代性"之后,中国现代性问题便成为中国思想界左右之争的焦点,事实上,这一理论并非植根于中国,而是由西方左派理论家最先提出,影响了求学西方的中国学者,进... 自汪晖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详细地讨论了"反现代的现代性"之后,中国现代性问题便成为中国思想界左右之争的焦点,事实上,这一理论并非植根于中国,而是由西方左派理论家最先提出,影响了求学西方的中国学者,进而进入中国语境。本文聚焦于德里克、刘康、汪晖关于"反现代的现代性"的论述,比较中西文论不同语境中对中国问题的理解和阐释,德里克和刘康的理论是用中国理论反思西方,而汪晖将这一理论引回中国,在这双向旅行中,结构发生了微妙的翻转,用抽象的理论去证明中国的实践经验,使得原本西方左翼理论的批判性进入中国语境后不仅丧失了它的锋芒,反而披上了自我美化的外衣,原先西方理论的洞见随之变成解读中国经验的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现代的现代性 理论旅行 德里克 刘康 汪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地带风景与殖民现代性的多重脉络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3,共10页
盐分地带诗人群是台湾日据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笔下的地方风景,是多重历史与文化交汇的产物。他们对现代化侵入台湾农村的过程及其后果有深入的观察和反映,其诗作中的现代性议题呈现出多重脉络:一是从启蒙现代性的视野出发,对乡土... 盐分地带诗人群是台湾日据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笔下的地方风景,是多重历史与文化交汇的产物。他们对现代化侵入台湾农村的过程及其后果有深入的观察和反映,其诗作中的现代性议题呈现出多重脉络:一是从启蒙现代性的视野出发,对乡土陋俗的批判;二是发掘殖民现代性背后的不平等权力结构,包括殖民者以现代化的名义进行的殖民掠夺,以及资本入侵农村造成的阶级矛盾等;三是在反抗殖民的诉求下,重新发现乡土历史与伦理的价值,形成反现代的现代性。盐分地带诗人群对现代性的复杂态度,生成的是田园牧歌与工业现代化、感伤情调与理性批判等矛盾而杂糅的形式。但与霍米·巴巴所指出的杂糅现象不同,盐分地带不同现代性话语背后各有清晰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殖民现代性 反现代的现代性 地方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境域中的后启蒙话语——科玄论战中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骁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9,共6页
探讨"科玄论战"所包含的"现代性争论"问题,首先需要厘清论战中所包含的"文化选择意向"与"现代性论争"之间的复杂关系。由此,科玄论战既表现为一场在"启蒙进行时"的历史境域中发生的... 探讨"科玄论战"所包含的"现代性争论"问题,首先需要厘清论战中所包含的"文化选择意向"与"现代性论争"之间的复杂关系。由此,科玄论战既表现为一场在"启蒙进行时"的历史境域中发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之间的论争,从而凸现出了中国思想界在"现代性的起点和边界"上进行东西方文化选择的重大问题;同时,它又表现为一场现代性的呼唤者与现代性的批判者之间的争论,从而又引出了"后启蒙时态"的"现代性内部的问题"。因而,科玄论战是一场在文化选择的基础性思维框架支配下的现代性内部论争,是一场奇特的"启蒙境域中的后启蒙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选择 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自由主义 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的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制思想知识的新图景--清华大学汪晖教授访谈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晖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汪晖教授是当代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2013年与哈贝马斯共同荣膺"卢卡·帕西奥利奖"。汪教授在访谈中提到了鲁迅研究与后来转向的区域、族群、历史等跨学科研究之间的关联,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汪晖教授是当代中国最具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2013年与哈贝马斯共同荣膺"卢卡·帕西奥利奖"。汪教授在访谈中提到了鲁迅研究与后来转向的区域、族群、历史等跨学科研究之间的关联,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现状作了总体性评述,认为"文化研究"具有解放的潜能,它将有关"他者"的问题、东/西问题、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问题等提出来了,但是当下中国的文化研究欠缺实地经验和历史维度,因此他提倡一种将"文化研究"的方法、内容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的跨学科路径。无论是做中国研究、思想史,还是处理区域问题,汪晖教授都坚持总体性,试图继承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希望能够让少数族群或地方性的知识在中国相对主流的空间里获得表达。访谈还涉及"反现代的现代性"、"发展主义"、"草根性全球化"、"新自由主义"、阿瑞提的《亚当·斯密在北京》等重要议题。此外,汪晖教授主张用"批判的知识分子"取代"新左派"的命名,认为这样更加能够展现这一知识群落的基本立场及其内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化研究 政治经济学 反现代的现代性 批判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