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教材的可能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国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1,共6页
长期以来,文艺学教科书隐含着符号权力,并以本质主义倾向的面貌呈现出来。新时期以后,文艺学教材权力维度淡出,知识含义凸现,因而其本质主义倾向遭到了批判。本文主要围绕南帆、王一川和陶东风所编撰的文艺学教材,对其反本质主义的建构... 长期以来,文艺学教科书隐含着符号权力,并以本质主义倾向的面貌呈现出来。新时期以后,文艺学教材权力维度淡出,知识含义凸现,因而其本质主义倾向遭到了批判。本文主要围绕南帆、王一川和陶东风所编撰的文艺学教材,对其反本质主义的建构方法的得失,进行了批评,并对未来可能的反本质主义的教材,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教材 言说主体 历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 被引量:39
2
作者 支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3,共9页
作为当前文艺学论争中出现的一种新锐话语,“反本质主义”文艺学站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立场上对当代中国文艺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生产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和深刻的批判,在客观上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 作为当前文艺学论争中出现的一种新锐话语,“反本质主义”文艺学站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立场上对当代中国文艺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生产进行了全面的反省和深刻的批判,在客观上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但告别“本质主义”之后,“反本质主义”文艺学并没能构建出一个充分中国化、直面当下语境的文学观念和理论话语。它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反省、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机制和“知识社会学”方法等三个层面所固有的致命缺欠使其知识生产和话语形态最终不幸沦为一种理论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文艺学 知识社会学 中国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本质主义”到“强制阐释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本质论”迷失及其理论突围 被引量:4
3
作者 单小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102,共9页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理论争鸣基本属于"本质论"范式之中的内部矛盾。"反本质主义"主张超越"本质主义"并以"建构主义"、"关系主义"、"穿越主义"等理论模式开展中国当代文艺学...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理论争鸣基本属于"本质论"范式之中的内部矛盾。"反本质主义"主张超越"本质主义"并以"建构主义"、"关系主义"、"穿越主义"等理论模式开展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建设工作,但总体上仍未脱离"本质论"文艺学范畴。而"强制阐释论"反思批判了当代西方文论,将其问题归结为"强制阐释",提出以"本体阐释"代替"强制阐释",但在其反对"强制阐释"和主张"本体阐释"的理论根部也深埋着"本质论"的基本观念。中国当代文艺学要获得突破性发展需要走出"本质论"范式的理论怪圈,建构现代存在论文艺学可以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建设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强制阐释论 本质论”范式 现代存在论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言说与“普遍性”神话——从话语沟通看现今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 被引量:2
4
作者 聂春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没有明确区分文艺学中的个体言说与普遍性话语,导致它们对文艺学中个体言说的正当性的忽视;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康德美学,可知我国现当代文艺学的根本困结不在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在于那种不... 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没有明确区分文艺学中的个体言说与普遍性话语,导致它们对文艺学中个体言说的正当性的忽视;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康德美学,可知我国现当代文艺学的根本困结不在于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而在于那种不断将文艺学的个体言说转换成普遍性话语的"普遍性"神话;将普遍性话语还原为个体言说,并把个体言说的正当性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原则,是建立文艺学"公共领域"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 个体言说 普遍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艺学与反本质主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文艺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文化研究 文化诗学 边缘化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反本质主义的话语策略与逻辑错位——与陶东风教授商榷
6
作者 刘连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3-198,共6页
自2001年陶东风教授发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一文以来,"反本质主义"成了文艺学研究的前沿话语,但由于其中一系列的逻辑错位,最终用文学普遍本质的不存在否定了文学本质要求普遍性的权利,遮蔽了本质主义作为思维方法的合... 自2001年陶东风教授发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一文以来,"反本质主义"成了文艺学研究的前沿话语,但由于其中一系列的逻辑错位,最终用文学普遍本质的不存在否定了文学本质要求普遍性的权利,遮蔽了本质主义作为思维方法的合理性和反本质主义的限度,不仅导致了反本质主义自身理论的逻辑困境,也为文艺学研究带来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表述,严重影响了文艺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果断地用"奥卡姆剃刀"将之剃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文艺学 话语策略 逻辑错位 作为思维方法的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教材中反本质主义文学提问方式的再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田龙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9,共8页
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思想,对文学进行反本质主义的再提问,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艺学教材中的一大转向,但在转向过程中却存在着误诊和误读。后现代理论是对思考可能性的开放性拓展,不能简化为反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只是文学提问方式的一种,... 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思想,对文学进行反本质主义的再提问,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艺学教材中的一大转向,但在转向过程中却存在着误诊和误读。后现代理论是对思考可能性的开放性拓展,不能简化为反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只是文学提问方式的一种,绝非惟一正确的进步模式,它只能解决文学精神形态层面上的一部分问题;以为采取反本质主义提问方式就能解决目前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势必陷入新的误区;几部教材的反本质主义的策略其实暗含着浓厚的本质主义色彩,它们在逃离传统文学提问方式的同时又落入了传统文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文学理论》 本质主义 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春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学本质 言说 文学理论教材 解构主义理论 本质主义 形而上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3
9
作者 卢衍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5-61,共7页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知识空间 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坤(主持人) 朱立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7,共6页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当代中国文论 兴辞诗学 中国化 流派创新 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文艺学建设的重要成果——孙子威主编的《文学原理》简评
11
作者 毛宣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近几年新编的文学理论教材可谓多矣,但真正能够充分反映当前学术成就与文艺现状,而又适用于我国高校现阶段文学理论教学的著作却极罕见。新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孙子威教授主编的《文学原理》却正是这种难得一见的好教材.该书无... 近几年新编的文学理论教材可谓多矣,但真正能够充分反映当前学术成就与文艺现状,而又适用于我国高校现阶段文学理论教学的著作却极罕见。新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孙子威教授主编的《文学原理》却正是这种难得一见的好教材.该书无论是在文学观念、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的总体水平上,还是在具体理论问题的阐述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学 文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体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法 教材 基本原理 文学观念 文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