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反文化”群像
1
作者 王天钦 包晨曦 王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1期18-20,53,共4页
虽然《杀死一只知更鸟》再现的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但身处反文化运动勃兴的前夜,哈珀·李身为作家的社会良知促使她以彼时正在酝酿发酵中的反主流文化意识重构大萧条时期的历史叙事,并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系列具有反文化精神... 虽然《杀死一只知更鸟》再现的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但身处反文化运动勃兴的前夜,哈珀·李身为作家的社会良知促使她以彼时正在酝酿发酵中的反主流文化意识重构大萧条时期的历史叙事,并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系列具有反文化精神气质的人物形象。与时代精神的契合,也构成该书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迅速经典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文化研究视角为棱镜,透视小说建构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人物群像,旨在通过有机融合小说的人物塑造及创作时代背景,揭橥美国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嬉皮士文化、新左派运动等反主流文化思潮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追索,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价值理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死一只知更鸟》 反文化运动 女性主义 嬉皮士 新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中的音乐语言——以鲍勃·迪伦为例
2
作者 王菲菲 吕乐 《艺术评鉴》 2016年第13期38-40,共3页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活跃且动荡,在民权运动与反战运动的抗议声中,一支以中产阶级青年为主体的亚文化群体身体力行地开展了一场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本文将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以"语言大师"鲍勃·迪...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活跃且动荡,在民权运动与反战运动的抗议声中,一支以中产阶级青年为主体的亚文化群体身体力行地开展了一场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本文将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以"语言大师"鲍勃·迪伦为代表的摇滚乐这一特殊音乐形式为例,通过对其含义、优势、源起及代表作的分析与讨论,试图助力于大众对音乐语言在文化运动中深远影响力的关注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正统文化运动 文化语言 音乐语言 鲍勃·迪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逆子——六十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年轻人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映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共2页
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被打上了激情和反叛的烙印。当时的美国好莱坞通过塑造大批以年轻人为主的文化叛逆者影像真实地反映着那个时代,这些文化逆子形象以不同的姿态展现了当时青年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为人们了解、洞察美国当代文化提供了... 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被打上了激情和反叛的烙印。当时的美国好莱坞通过塑造大批以年轻人为主的文化叛逆者影像真实地反映着那个时代,这些文化逆子形象以不同的姿态展现了当时青年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为人们了解、洞察美国当代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十年代 美国电影 反文化运动 年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嬉皮士在“黑白交锋”中的作用——从种族层面看《兔子归来》中吉尔的形象
4
作者 陈嘉慧 裴书艺 鞠彤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21-24,共4页
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创作的“兔子四部曲”通过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反映了美国半个世纪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解剖刀”。《兔子归来》是该系列的第二部,故事发生于1969年7月16日至10月31日,正是反... 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创作的“兔子四部曲”通过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反映了美国半个世纪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被称为“美国生活的解剖刀”。《兔子归来》是该系列的第二部,故事发生于1969年7月16日至10月31日,正是反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约翰·厄普代克在小说中塑造了吉尔这一典型的嬉皮士形象,深刻反映当时美国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嬉皮士 青年一代 反文化运动 中产阶级 精神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失控与人的责任——论弗兰肯斯坦问题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亮华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6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一 自启蒙时代以来,关于技术的经典叙事一直是乐观主义的,并以工具主义与自由意志的耦合作为其基础,而悲观主义(甚或恐惧主义)则从来只是作为反叙事而存在,即使在某些时段(比如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以及今天关于环境问题包括雾霾... 一 自启蒙时代以来,关于技术的经典叙事一直是乐观主义的,并以工具主义与自由意志的耦合作为其基础,而悲观主义(甚或恐惧主义)则从来只是作为反叙事而存在,即使在某些时段(比如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以及今天关于环境问题包括雾霾的讨论中)甚嚣尘上。然而,通过悲观主义对乐观主义的纠缠与对峙而凸现出来的"技术失控(out of control)"的思想与想象,却已经构成了现代思想中的一个持续的困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观主义者 反文化运动 斯坦 启蒙时代 现代思想 创造物 《弗兰肯斯坦》 玛丽 雪莱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越战争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倩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8-29,共2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青年运动,其重点集中在学生们的新左派运动、年轻人的反文化运动和越战老兵运动上。这些在当时看来极其荒谬、怪异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是值得理解的。
关键词 新左派运动 反文化运动 越战老兵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阿甘正传》与不断变化的“美国梦”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燕 陈颖聪 谢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98,共2页
影片《阿甘正传》被众多观众及影评人所熟悉,从其取材到拍摄都堪称经典。影片主角阿甘所历经的时代也可谓是美国历史上众多矛盾纷争突发的时期:越南战争;肯尼迪总统遇刺;水门事件的发生以及修改了传统“美国梦”,影响深远的“反文... 影片《阿甘正传》被众多观众及影评人所熟悉,从其取材到拍摄都堪称经典。影片主角阿甘所历经的时代也可谓是美国历史上众多矛盾纷争突发的时期:越南战争;肯尼迪总统遇刺;水门事件的发生以及修改了传统“美国梦”,影响深远的“反文化”运动。如今,“美国梦”再次被美国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点燃。这个隐形、却又无时不在领导美国人行为和生活原则的梦想,如何在变化中影响着过去和现在的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正传》 美国梦 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上的舞蹈——小说《激情月光》主题漫谈
8
作者 山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0-31,29,共3页
青年作家杨泥最近推出的小说《激情月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第1版)给人们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阅读机会。本来我是带着快慰的心情去读这部小说的,但掩卷之后,却使我深思,甚至觉得一种莫名的忧郁侵扰着我的心灵!此刻,小说中的人物——天... 青年作家杨泥最近推出的小说《激情月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第1版)给人们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阅读机会。本来我是带着快慰的心情去读这部小说的,但掩卷之后,却使我深思,甚至觉得一种莫名的忧郁侵扰着我的心灵!此刻,小说中的人物——天狼、老甲、吕奈、马达、沈芃……并不是跟着情节而运动起来,他们直接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要表达,正如我现在必须表达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主题 月光 舞蹈 诗歌 金斯伯格 阅读机 爱伦 诗史 诗人们 反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子归来》中太空登月活动的异质空间研究
9
作者 赵诚 朱新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兔子归来》以阿波罗号登月为情节发展明线,与兔子新旧家庭的破碎与重组这条暗线遥相呼应。小说成功借用了许多历史事件尤其太空登月、越战、黑人民权运动、种族冲突、"性解放"等"反文化"运动和现实人物如宇航员... 《兔子归来》以阿波罗号登月为情节发展明线,与兔子新旧家庭的破碎与重组这条暗线遥相呼应。小说成功借用了许多历史事件尤其太空登月、越战、黑人民权运动、种族冲突、"性解放"等"反文化"运动和现实人物如宇航员和同年代的美国政治家等,真实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风云际会,建构了大小各异的异质空间。这些异质空间探险发端于阿波罗飞船的发射升空,发展、冲突于飞船的太空对接,失败于飞船的返航。伴随着阿波罗号的发射、对接、返航活动,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中诸如"性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和种族冲突等异质空间由于其内在固有矛盾也随之破碎,从而印证了权力、空间和暴力三者之间的交织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子归来 阿波罗飞船 太空登月 异质空间 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在街头”——政治激进与艺术前卫的戏剧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时学 《艺苑》 2007年第11期42-44,共3页
"戏剧在街头。街头属于人民。自由戏剧。自由街头。开始。"(1)这是生活剧院标志性的剧作《今日天堂》(Paradise Now)中的最后几句台词。它鼓励观众将戏剧引向街头,开始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它要将被动的观众改造成主动的参与者;
关键词 戏剧 无政府主义 新左派运动 传统文化运动 观众 政治 非暴力 意识形态 剧团 即兴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系87级本科班 纪念“五四”讨论会综述
11
作者 周首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年第2期88-89,共2页
今年3月25日,我班举行了纪念“五四”70周年专题讨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一、同学们谈到:现在有一种倾向,对“五四”时期科学和民主的解释各取所需,似乎“五四”提倡的民主,就是西方正宗的传统文化;似乎“五四”运... 今年3月25日,我班举行了纪念“五四”70周年专题讨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一、同学们谈到:现在有一种倾向,对“五四”时期科学和民主的解释各取所需,似乎“五四”提倡的民主,就是西方正宗的传统文化;似乎“五四”运动变成了“激烈的反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大家认为,应还“五四”所倡科学和民主的历史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五四 民主 孔子 自然科学 政治体制改革 陈独秀 传统文化运动 专题讨论会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