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效果观察
被引量:
12
1
作者
黄丛春
刘朝中
+1 位作者
罗惠兰
谈维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46例AMI和/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的同时紧急植入IABP装置,...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46例AMI和/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的同时紧急植入IABP装置,观察介入治疗过程中IABP装置植入前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即刻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45例患者植入IABP成功,1例失败;40例患者(86.96%)能够耐受急诊PCI治疗全过程,总死亡率10.87%;具有明显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66.67%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33.33%;未出现明显的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94.12%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2.94%;35例顺利完成PCI治疗,成功率85.36%。结论急诊PCI治疗中IABP的快速植入可预防大面积心梗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对已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减轻症状,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
反搏装置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助搏反搏装置中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2
作者
樊兆勋
王毅
吴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8-163,共6页
作者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用微处理机控制助搏反搏装置,使之能部分实现自动调整。经过初步的动物实验,证明在一定心率范围内是可行的。本文报道了该装置中微处理机程序设计,包括助搏控制程序与反搏控制程序...
作者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用微处理机控制助搏反搏装置,使之能部分实现自动调整。经过初步的动物实验,证明在一定心率范围内是可行的。本文报道了该装置中微处理机程序设计,包括助搏控制程序与反搏控制程序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
搏
装置
反搏装置
微机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效果观察
被引量:
12
1
作者
黄丛春
刘朝中
罗惠兰
谈维洁
机构
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4期382-383,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IABP)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耐受性、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急诊PCI治疗中,对46例AMI和/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冠脉造影的同时紧急植入IABP装置,观察介入治疗过程中IABP装置植入前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有创血压、心率、即刻死亡率等指标变化。结果45例患者植入IABP成功,1例失败;40例患者(86.96%)能够耐受急诊PCI治疗全过程,总死亡率10.87%;具有明显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66.67%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33.33%;未出现明显的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的患者94.12%能够耐受治疗,死亡率2.94%;35例顺利完成PCI治疗,成功率85.36%。结论急诊PCI治疗中IABP的快速植入可预防大面积心梗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对已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减轻症状,提高手术耐受性和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
反搏装置
介入治疗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tervention treatment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助搏反搏装置中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2
作者
樊兆勋
王毅
吴俊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康复工程研究室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8-163,共6页
文摘
作者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用微处理机控制助搏反搏装置,使之能部分实现自动调整。经过初步的动物实验,证明在一定心率范围内是可行的。本文报道了该装置中微处理机程序设计,包括助搏控制程序与反搏控制程序两部分。
关键词
助
搏
装置
反搏装置
微机
系统设计
Key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emodynamics
Computers, Microcomputer
Medical Applications
Flow of Fluids
Pulsatile Flow
分类号
R319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效果观察
黄丛春
刘朝中
罗惠兰
谈维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助搏反搏装置中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樊兆勋
王毅
吴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