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以体外反搏的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衡新 覃炳军 +4 位作者 张成喜 蒋龙元 孙俭 袁志军 黄源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刨辅助循环方法,即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VEAC),并验证其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用本室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辅助循环装置,以R波触发,收缩期用胸部背心充气辅助心脏射血,舒张期配以增强型体外反搏改...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刨辅助循环方法,即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VEAC),并验证其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用本室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辅助循环装置,以R波触发,收缩期用胸部背心充气辅助心脏射血,舒张期配以增强型体外反搏改善心肌血供。8只犬普萘洛尔药物心衰模型,建模后30 min进行自身对照实验,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VEAC可显著增加心输出量[(0.82±0.25)L/min至(1.06±0.39)L/min,P<0.01]、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1 033±286)mmHg/s至(1 369±297)mmHg/s,P<0.05]、升主动脉收缩压峰值[(110±16)mmHg至(120±10)mmHg,P<0.05]、收缩压平均值[(99±19)mmHg至(106±17.)mmHg,P<0.05]、舒张压平均值[(89±20)mmHg至(98±18)mmHg,P<0.05]、冠脉有效灌注压[(86±20)mmHg至(93±19)mmHg,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VEAC具有胸部充气背心和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优点并且互补,同时增强心脏射血和改善心肌血供,可达到有效辅助循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循环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反搏动术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丽娜 郑禹樵 +3 位作者 王玉琳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1月至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1月至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合并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药物二级预防)和治疗组33例(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EEC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记录2组治疗期间再发AIS、新发出血性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CCS心绞痛分级低于对照组[(2.67±1.63)分vs(3.56±1.83)分,1.0(0.0,1.0)分vs 2.0(1.0,2.0)分,1.0(1.0,2.0)级vs 2.0(1.0,2.0)级,P<0.05,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期间再发AIS、新发出血性脑卒中及MACE比较无显著差异(9.4%vs 6.1%,6.3%vs 3.0%,12.5%vs 6.1%,P>0.05)。结论EECP治疗对于老年AIS合并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冠心病 反搏动术 复发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邹云丞 吕云 +5 位作者 杨峰 卢竞前 张荣华 白洁 高彦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PCI后炎性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IABP行PCI)和对照组48例(直接行PCI);分别测定入院时以...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PCI后炎性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IABP行PCI)和对照组48例(直接行PCI);分别测定入院时以及第1、7天的sCD40L水平;比较2组PCI术后1周、3个月的LVEF,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第1、7天的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9±0.39)μg/Lvs(3.51±0.42)μg/L,(2.98±0.34)μg/Lvs(3.12±0.41)μg/L,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36.11±6.31)%vs(30.26±5.48)%,(44.69±5.02)%vs(41.52±4.17)%,P<0.05)];而2组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前采用IABP辅助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sCD40L水平,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泵 反搏动术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CD40配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假性动脉瘤血凝酶注射封闭一例
4
作者 曾璟 李星辉 +4 位作者 张天成 谢萍 蔡佳 李瑞珍 张新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6-1327,共2页
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快速攀升,PCI数量也逐年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行PCI的高龄患者也日渐增多,但由于高龄患者本身广泛的动脉硬化和病变的复杂性等因素,外周血管相关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一... 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快速攀升,PCI数量也逐年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行PCI的高龄患者也日渐增多,但由于高龄患者本身广泛的动脉硬化和病变的复杂性等因素,外周血管相关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近日收治1例超高龄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下行PCI,拔除鞘管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症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血凝酶注射封闭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假性 反搏动术 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郭完计 李曼曼 +5 位作者 郑彩平 任欣欣 陈康 彭小燕 原庆丹 栗子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8-1432,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双盲对照实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晋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老年医学科收治的SAP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1例、双支病变101例和三支病变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EECP治疗。观察患者规范治疗1个疗程(36 h)前后血清VEGF水平及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三支病变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患者和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VEGF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41±82.57)ng/L vs(218.75±82.58)ng/L,P<0.01;(224.47±85.08)ng/L vs(218.96±83.04)ng/L,P<0.01]。研究组VEGF改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单支、双支、三支患者干预后VEGF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干预后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Peak VO_(2)/kg、VO_(2)/kg@AT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干预后Peak VO_(2)/kg、VO_(2)/kg@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7±5.18)ml/(kg·min)vs(17.15±5.18)ml/(kg·min),P<0.01;(14.33±2.24)ml/(kg·min)vs(12.81±1.57)ml/(kg·min),P<0.01]。结论EECP治疗有助于提高VEGF水平,改善SAP患者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反搏动术 内皮生长因子类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崔晓琼 李彤 +5 位作者 胡晓旻 张文芳 刘迎午 王禹 张强 稂与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置入IABP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IABP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IABP置入前比较,患者...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置入IABP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IABP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IABP置入前比较,患者置入IABP后平均动脉压、心率、LVEF及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预后良好。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气囊泵 反搏动术 休克 心源性 血流动力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晓碧 郭衡山 +4 位作者 王西平 韦建瑞 陈怡霓 黄丽萍 卢小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 ;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 /NO-3 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 ;并测定 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 /NO-3 值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 (116 4± 4 4 9)ng/L ,(111 9± 4 4 4 )ng/L明显高于正常人 (6 5 8± 15 6 )ng/L (P <0 0 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 (78 9± 30 2 )ng/L明显低于药物组 (14 8 0± 39 5 )ng/L (P <0 0 1)。NO-2 /NO-3 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 (6 4 4± 14 8) μmol/L和药物组 (6 7 0± 2 4 0 ) 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 1± 13 9) μmol/L ,但P >0 0 5 ;治疗后反搏组 (89 6± 30 3) μmol/L高于正常人 (P <0 0 1) ,药物组NO-2 /NO-3(83 4± 2 3 0 ) 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 (NO-2 /NO-3 )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 (1 9± 0 8)和对照组 (1 8± 0 9)均高于正常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皮素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燕铭 钱孝贤 +5 位作者 吴伟康 罗汉川 刘勇 陈璘 彭朝权 郑振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 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 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压、+DP/DTMAX和-DP/DTMAX;③头臂干血流量;④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冠脉结扎1 H,缺血组和反搏组犬血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体外反搏2 H,反搏组犬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而反搏组犬的血浆和心肌ET-1 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T-1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反搏动术 血流动力学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佳佳 杨展 +5 位作者 张利娟 刘素花 张宝凤 张海涛 樊俊雅 张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93-2196,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搏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EECP治疗前1周及出院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运动耐量(包括运动总时间及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反搏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结论 EECP是治疗CSX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反搏动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RAS的影响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梁仲培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时犬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时犬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缺血能激活缺血区心肌、主动脉处肾素、ACE和AngⅡ ,除缺血区心肌肾素外 ,ECP抑制缺血区心肌与主动脉处三者。缺血还能激活对循环RAS影响较大的肾脏与肺RAS ,反搏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缺血与反搏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血管局部AngⅡ水平有关。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 ,局部RA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变呈相关关系 ,即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和能抑制局部RAS有关 ,这可能是它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调节NO和cGMP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孝贤 陈燕铭 +4 位作者 吴伟康 刘勇 周彬 陈璘 郑振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头背干切应力和信号转导物质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反搏组(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头背干切应力和信号转导物质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反搏组(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体外反搏前后头背干切应力的变化,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体外反搏前后心肌缺血犬血浆和主动脉NO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心肌缺血前后血浆和主动脉cGMP的含量。结果体外反搏可提高因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切应力降低,并使之恢复正常。同时也发现体外反搏可提高缺血组犬血浆和主动脉NO和cGMP水平。结论体外反搏能提高切应力,促进NO和cGMP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切应力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麻玉秀 鲁晓春 +1 位作者 胡竞 付丽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同时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2个疗程。用Fried表型衰弱量表...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同时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2个疗程。用Fried表型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分级和衰弱状况,评估心绞痛和衰弱的改善情况。结果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改善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7.4%vs 40.4%,62.8%vs 47.6%,95%CI:0.563~0.937,P=0.04),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衰弱发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8.8%vs 52.4%,41.9%vs 50.0%,95%CI:0.410~0.972,P=0.04)。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衰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反搏动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i指数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丹 方平 +2 位作者 谭跃萍 王磊 丛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与传统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比较,探讨Tei指数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反搏前、第一次反搏后即刻、第二次反搏前、治疗一周后及治疗二周... 目的与传统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比较,探讨Tei指数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EEC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反搏前、第一次反搏后即刻、第二次反搏前、治疗一周后及治疗二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Tei指数、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波和舒张波峰值速度之比(S/D)及反向波峰值速度(ARW)。结果第一次反搏后即刻较第一次反搏前比较E/A、S/D明显增大,ARW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次反搏前、治疗一周后、两周后较第一次反搏前比较E/A、S/D逐渐增大,仅治疗两周后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W逐渐减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IVRT变化与ARW相同,但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治疗后Tei指数逐渐减低,除第一次反搏后即刻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Tei指数可简便、敏感地评价心脏整体功能,且不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反搏动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犬慢性体外反搏实验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贵富 刘磊 +3 位作者 郑振声 马虹 钱月桃 方典秋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体外反搏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方法】自行设计制作一套适合比格犬清醒状态下长期接受反搏治疗的装置 ,该装置由反搏主机、反搏架、反搏内外囊套等组成。采用导管端式压力传感器检测主动脉根部压力 ,评价该系统的...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体外反搏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方法】自行设计制作一套适合比格犬清醒状态下长期接受反搏治疗的装置 ,该装置由反搏主机、反搏架、反搏内外囊套等组成。采用导管端式压力传感器检测主动脉根部压力 ,评价该系统的即时血流动力学效果。 6条比格犬接受了即时血流动力学测定和长期体外反搏治疗 ,治疗总时间约 2 8~ 30h不等(每日 1次 ,每次 1~ 2h) ,历时 6~ 8周。【结果】反搏中实验犬的主动脉舒张期增压波可达 ( 174 0± 18 4)mmHg ,显著高于反搏前的舒张压 (P <0 0 1)。舒张压与收缩压比值 ( pD/ pS)上升至 1 2 4± 0 0 5。此外 ,反搏过程中 ,主动脉收缩压平均下降达 ( 19 2 2± 8 70 )mmHg。全部动物能顺利完成慢性体外反搏治疗观察 ,且动物的食欲、精神状态等无异常改变。【结论】该装置应用于体外反搏的慢性动物实验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体外 反搏动术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充气背心为主体的新型双泵复苏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衡新 郑振声 +4 位作者 钟惠芬 廖晓星 杜志民 黄辛 谢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8-20,30,共4页
传统心肺复苏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冠脉有效灌注压(CPP)低,本文提出舒张期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外周泵)的充气背心(VEST)(中心泵)的新型复苏术(VDVEST-CPR)。以IMEPC386为控制主机的... 传统心肺复苏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冠脉有效灌注压(CPP)低,本文提出舒张期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外周泵)的充气背心(VEST)(中心泵)的新型复苏术(VDVEST-CPR)。以IMEPC386为控制主机的多功能复苏装置,在8条犬心室颤动30s后随机地实施充气背心心肺复苏术(VEST-CPR)及VDVEST-CPR,自身对照设计。实验结果,VDVEST-CPR较VEST-CPR显著升高主动脉压和右房的舒张压(P<0.01)。主动脉舒张压升高程度较右房的舒张压大。故COP仍有效大幅度升高(P<0.01),CPP峰值(6.81±2.95kpavs4.07±3.05kPa),CPP平均值(5.76±2.62kPavs3.87±2.81kPa)。主动脉收缩压平均值也显著性升高(10.62±4.23kPavs9.39±4.61kpa,P<0.05)。结果表明,VDVEST-CPR既体现VEST特点,又发挥了EECP的长处。既有较高收缩压。只有一定舒张压,CPP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方法 反搏动术/方法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钱孝贤 王怀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管切应力和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 ,探讨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外加体外反搏治疗 ,观测缺血及反搏过程中头背干动脉切应力与缺血心肌、主...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管切应力和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 ,探讨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外加体外反搏治疗 ,观测缺血及反搏过程中头背干动脉切应力与缺血心肌、主动脉局部ANGⅡ水平、ACE活性的改变 ,分析主动脉ACE活性与头背干动脉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反搏能提高缺血降低的切应力使之达正常水平 ;还能抑制缺血激活的缺血心肌与主动脉ACE活性、ANGⅡ水平 ,其中主动脉ACE活性达正常水平 ;主动脉ACE活性与头背干动脉切应力有相关关系。结论 体外反搏能抑制心血管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提高切应力 ,且二者有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潘萌 张新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脏康复已成为心脏病治疗领域的热点。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中的一个无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心脏康复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就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综述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 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脏康复已成为心脏病治疗领域的热点。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中的一个无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心脏康复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就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综述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陈小林 何小洪 +7 位作者 张焰 钱月桃 梁陆光 方典秋 詹澄扬 郑振声 马虹 王奎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慢性EECP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胸主动脉内皮细胞(EC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胆固醇血症猪反搏36 h后,收集胸主动脉ECs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查。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在反搏组多检测到6种蛋白质。结论:慢性EECP...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慢性EECP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胸主动脉内皮细胞(EC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胆固醇血症猪反搏36 h后,收集胸主动脉ECs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查。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在反搏组多检测到6种蛋白质。结论:慢性EECP调节动脉ECs蛋白表达,通过改善ECs粘附性和脂质代谢及减轻ECs凋亡拮抗高胆固醇脂血症对动脉内皮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后心肌梗死犬心肌形态学的观察
19
作者 钱孝贤 刘勇 +3 位作者 吴伟康 周彬 陈璘 郑振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和反搏组3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反搏组犬心...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和反搏组3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线粒体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反搏组犬心肌肌小节、肌丝、线粒体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比梗死组明显减轻。定量分析发现反搏组犬心肌线粒体数密度和比表面均明显高于梗死组,而线粒体体积和平均表面积均小于梗死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减轻心肌梗死犬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超微结构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的影响
20
作者 刘志豪 杨震 柳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定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脂酶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定期反搏组(30例)和药物治疗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两组血浆内皮脂酶水平,同时测定血脂(HDL-C、TG、LDL-C、TC)... 目的探讨定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脂酶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定期反搏组(30例)和药物治疗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两组血浆内皮脂酶水平,同时测定血脂(HDL-C、TG、LDL-C、TC)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定期反搏组血浆内皮脂酶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39.74±40.32)μg/L和(2.17±0.34)mg/L,药物治疗组分别为(745.12±51.15)μg/L和(2.50±0.44)mg/L,两组之间血浆内皮脂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的血浆内皮脂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7,P<0.05),而血浆内皮脂酶与血脂无相关性。结论定期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脂酶水平,提示体外反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这种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脂肪酶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