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辅以体外反搏的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
袁衡新
覃炳军
张成喜
蒋龙元
孙俭
袁志军
黄源穗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
马丽娜
郑禹樵
王玉琳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3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
邹云丞
吕云
杨峰
卢竞前
张荣华
白洁
高彦
李易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4
|
超高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假性动脉瘤血凝酶注射封闭一例 |
曾璟
李星辉
张天成
谢萍
蔡佳
李瑞珍
张新华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
郭完计
李曼曼
郑彩平
任欣欣
陈康
彭小燕
原庆丹
栗子璇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
崔晓琼
李彤
胡晓旻
张文芳
刘迎午
王禹
张强
稂与恒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21
|
|
7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
郭晓碧
郭衡山
王西平
韦建瑞
陈怡霓
黄丽萍
卢小卓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8
|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皮素机制的探讨 |
陈燕铭
钱孝贤
吴伟康
罗汉川
刘勇
陈璘
彭朝权
郑振声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9
|
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
赵佳佳
杨展
张利娟
刘素花
张宝凤
张海涛
樊俊雅
张辉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0
|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RAS的影响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
陆丽
吴伟康
郑振声
梁仲培
钱孝贤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11
|
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调节NO和cGMP机制的探讨 |
钱孝贤
陈燕铭
吴伟康
刘勇
周彬
陈璘
郑振声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2
|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的疗效分析 |
麻玉秀
鲁晓春
胡竞
付丽娜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
2021 |
18
|
|
13
|
Tei指数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胡丹
方平
谭跃萍
王磊
丛阳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4
|
清醒犬慢性体外反搏实验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
伍贵富
刘磊
郑振声
马虹
钱月桃
方典秋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5
|
以充气背心为主体的新型双泵复苏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
袁衡新
郑振声
钟惠芬
廖晓星
杜志民
黄辛
谢强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
1995 |
2
|
|
16
|
对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探讨 |
陆丽
吴伟康
郑振声
钱孝贤
王怀扬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
2002 |
2
|
|
17
|
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
潘萌
张新霞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16 |
17
|
|
18
|
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
陈小林
何小洪
张焰
钱月桃
梁陆光
方典秋
詹澄扬
郑振声
马虹
王奎建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9
|
体外反搏后心肌梗死犬心肌形态学的观察 |
钱孝贤
刘勇
吴伟康
周彬
陈璘
郑振声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0
|
定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脂酶的影响 |
刘志豪
杨震
柳俊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