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扣井眼轨迹控制及钻井工艺在渤海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姜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55,共3页
文章总结了渤海首次应用定向井反扣井眼钻井工艺技术,实现了在探井CFD18—2—2DS井的侧钻。该井在2868m处开窗侧钻,将CFD18—2—2D井的水平位移从1454m拉回到710m,在井斜27°的情况下,首先降... 文章总结了渤海首次应用定向井反扣井眼钻井工艺技术,实现了在探井CFD18—2—2DS井的侧钻。该井在2868m处开窗侧钻,将CFD18—2—2D井的水平位移从1454m拉回到710m,在井斜27°的情况下,首先降斜至0°,然后再将井眼方位调到180°反向增斜进入地质设计的30m靶区半径内,满足了地质设计要求。该井的主要特点是:深井高钢级P110套管开窗侧钻,可控导向马达反扣井眼轨迹控制,全井计算机软件实施扭矩摩阻的分析,使用MWD随钻测量,可控导向马达钻井技术,顶部驱动,PEM水基钻井液技术。通过实践,总结和摸索出了一套深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钻井 井眼轨迹控制 反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保持主轴精度的自动换刀主轴的打刀反扣机构
2
作者 王世鹏 解艳彩 王俸林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在原有普通的主轴打刀装置上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了带反扣卸荷主轴打刀装置。通过对动作分析,探讨了设计中的有关技术问题,改进了传统结构。该新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增加了主轴精度的保持时间,实用性强。
关键词 主轴 打刀装置 反扣卸荷 保持主轴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扣孔型在生物医用弧形板设计中的应用
3
作者 杜小联 董卫选 +5 位作者 韩志宇 杨辉 周涛 史蒲英 赖运金 李金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00-102,106,共4页
正扣孔型和反扣孔型通常适用于弧形板预成形。对两种孔型的轧制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扣孔型和反扣孔型的交互使用可以减少裂纹缺陷的产生,有效改善圆角组织的均一性。因此,预成形孔型设计为先正扣再反扣孔型以保持生产... 正扣孔型和反扣孔型通常适用于弧形板预成形。对两种孔型的轧制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扣孔型和反扣孔型的交互使用可以减少裂纹缺陷的产生,有效改善圆角组织的均一性。因此,预成形孔型设计为先正扣再反扣孔型以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扣 弧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系统的飞机结构扣重技术
4
作者 王孟孟 郑建军 +1 位作者 王彬 唐吉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15717-15723,共7页
飞机强度验证试验中,为保证集中大质量结构扣重的准确性,提高卸压安全性,基于弹簧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结构扣重技术。解决了作动器扣重方式卸压后扣重载荷消失以及反配重扣重方式摩擦力使扣重量值不够准确两项技术难点问题。通过验... 飞机强度验证试验中,为保证集中大质量结构扣重的准确性,提高卸压安全性,基于弹簧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结构扣重技术。解决了作动器扣重方式卸压后扣重载荷消失以及反配重扣重方式摩擦力使扣重量值不够准确两项技术难点问题。通过验证试验对该扣重装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弹簧刚度数据与设计预期吻合良好;试验状态,载荷施加正常;卸压时刻,试验载荷和扣重载荷转换平稳;停机状态,扣重载荷施加准确。成功应用于某型飞机疲劳试验发动机假件扣重,实现了飞机集中大质量结构试验状态和停机状态的准确扣重,同时降低了卸压瞬间载荷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动器 配重 弹簧系统 重载荷 试验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印支期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金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118-119,共10页
龙门山位于中国地质构造东、西交界部位,印支期褶皱冲断成山后,由于燕山期、喜山期的构造叠加、改造和掩盖,印支龙门山的原貌难以恢复,因而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为澄清该问题,依照盆山耦合规律,侧重研究了四川盆地内的钻井、地震资料,结... 龙门山位于中国地质构造东、西交界部位,印支期褶皱冲断成山后,由于燕山期、喜山期的构造叠加、改造和掩盖,印支龙门山的原貌难以恢复,因而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为澄清该问题,依照盆山耦合规律,侧重研究了四川盆地内的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山区构造形迹及其演化规律,再次探讨了印支龙门山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四川盆地油气成藏的关系。结论认为:①须下盆沉积物源与印支早期活动有关,印支早幕秦岭缝合隆升,提供物源在包括与泸州古隆起所夹海滨堆积,诺利期末,松潘—甘孜地区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先后封闭、缝合,极其强烈对冲挤压产生的合力推向稳定陆块边缘形成龙门山逆冲推覆带;②安县运动褶皱冲断形成巍峨高耸的龙门山,该运动是龙门山印支期的主要造山幕;③须上盆具规模宏大的磨拉石冲积扇联扇体系,并表现为北强南弱的活动特征;④造山运动后经历了较长的构造稳定期,以剥蚀夷平和缓慢湖进沉积为主,侏罗纪前不存在"印支末期运动";⑤须上盆、须下盆是两个性质不同且"反扣"的盆地,各自控制其油气成藏的有利领域,其中须下盆以陆缘转变后的川西坳陷为主,须上盆则以盆中湖沼及入湖河流砂体配置条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 龙门山 古特提斯洋 对冲挤压 合力分支 磨拉石 后期改造 反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