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历史回顾到当代追问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刘怀玉
章慕荣
-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空间化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13JJD710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问题研究"(11BZX0005)
-
文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历史观革命,但它并没有现成独立的认识论。这种"空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关理解的困难与歧义。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实际上有某些"危险的增补",这始自于苏俄马克思主义。普列汉诺夫等人由于深受近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之累,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倒退为一种反映论,导致了把认识论置于历史观之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新时期哲学界基本上突破了传统认识论框架的束缚。以卢卡奇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回到德国古典辩证法的方式重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质,却终因过度诠释或片面放大某些方面而走入变相取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误区。阿尔都塞开辟了反主体的、非历史的结构主义认识论道路,但由于从根本上取消了认识主体的本真性与合法性地位,又无意间复活了马赫主义所曾引发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危机与缺失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詹姆逊所倡导的用空间辩证法的"再现"方式把认识论从这种本体论"空场"中解救出来。而当代东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也以独特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
卢卡奇
哈贝马斯
阿尔都塞
詹姆逊
认知图绘
反思认识论
广松涉
张-兵
-
分类号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
-
题名隐喻还是现象:重思传播学视域下的身体问题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姬德强
高玉炜
-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89-9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192012)
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文摘
身体研究在元理论层面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即建构主义和反建构主义,分别侧重于身体的象征意涵和感知意涵,即作为隐喻的身体和作为现象的身体。这种辩证认识论有助于审视传播研究如何进入和架构身体议题。一方面,传播学者将注意力投射在身体的主体性焦虑上,从媒介进化史和文化展演的角度出发,发掘了身体在场的技术语境和象征价值,这是对建构主义的反思;另一方面,在日益沉浸化和交互化的传播环境中,身体又被塑造为赛博格的新隐喻和超越话语的新物质实践,这分别是建构主义的延续和反建构主义感知的物质化转向。未来,传播学视域中的身体研究需要高度重视认识论问题,从学术现象讨论转向学术体系建设。
-
关键词
身体
传播学
隐喻
现象
认识论反思
-
Keywords
body
communication studies
metaphor
phenomenon
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