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执行意图和反思技术等学习四因素互动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封周奇 王洪礼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传统观念认为学习者只要有学习动机、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效果)。但大多数学习者在上述因素都未缺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基于"执行意图"的核心功能和"反思技... 传统观念认为学习者只要有学习动机、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效果)。但大多数学习者在上述因素都未缺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基于"执行意图"的核心功能和"反思技术"描述,构建了学习策略、动机、习惯、效果之间的互动学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四因素 执行意图 反思技术 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工业社会“概念性图式”的技术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臧峰宇 姚颖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3,共3页
当工业社会的危机逐渐呈现在其繁荣的背后时,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应然方式加以反思,后工业社会思潮应运而生。后工业社会关注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深入剖析并积极论证超越工业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能,在联动机制中建构社会发展的应然... 当工业社会的危机逐渐呈现在其繁荣的背后时,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应然方式加以反思,后工业社会思潮应运而生。后工业社会关注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深入剖析并积极论证超越工业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可能,在联动机制中建构社会发展的应然境界。本文通过对“概念性图式”的思辨,以知识脉络梳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图景,从“知识—权力”的技术层面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社会 概念性图式 技术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的技术反思与审美新变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智锋 叶大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0,共7页
近年来,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浪潮席卷下,中国电影开启了在传统业态背景下的新升级,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发展和转型的新征程。在技术反思层面上,当代数字电影正在成为新的“知觉合成器”,数字技术在对电影... 近年来,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浪潮席卷下,中国电影开启了在传统业态背景下的新升级,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发展和转型的新征程。在技术反思层面上,当代数字电影正在成为新的“知觉合成器”,数字技术在对电影工业内部的生产、创作、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在外部不断颠覆和重构现代人的感官知觉,为个体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在电影美学层面上,数字电影促使电影美学从“真实美学”向虚拟真实、奇观化视觉、多模态感知、沉浸式体验转变,在现实、影像和观众三者之间形成新的互动与审美关系。只有从技术和美学层面深刻理解数字电影的新特点、新形态,才能真正破除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中的枷锁,从技术出发又不囿于技术,真正有助于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数字化 技术反思 审美新变 知觉合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路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175-11178,共4页
[目的]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哲学反思。[方法]从哲学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讨论。[结果]从哲学分析层面提出:坚持机械论、还原论的科学观是转基因技术风险生产的认识论原因;转基因作为人工选择技术取代自然选择,转基因技术在自... [目的]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哲学反思。[方法]从哲学方面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进行讨论。[结果]从哲学分析层面提出:坚持机械论、还原论的科学观是转基因技术风险生产的认识论原因;转基因作为人工选择技术取代自然选择,转基因技术在自然属性上"僭越"是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转基因的技术风险失控根源于社会制度,制度性风险才是转基因技术风险的根本原因。[结论]提出从独断、片面科学转变到反思、综合的科学,从消灭、创生的技术转变到保护、共生的技术,是人们科学观和技术观的必然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风险 哲学武器 科学技术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实践的技术性反思探析
5
作者 韩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现代医疗技术在改善人类健康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理解生命、权衡利害、筹划良善生活、构建公序良俗的伦理方式。技术性反思和临床循证实践之间高度互补,一方面临床实践的认知旨趣从“因果律”转向“相关性”,另一方面技术性反思开启了... 现代医疗技术在改善人类健康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理解生命、权衡利害、筹划良善生活、构建公序良俗的伦理方式。技术性反思和临床循证实践之间高度互补,一方面临床实践的认知旨趣从“因果律”转向“相关性”,另一方面技术性反思开启了伦理关怀的审思视域。技术性反思帮助医疗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控制和伦理关怀来改进工作方法,推进临床实践从“认知域”到“伦理域”的跃迁,进而回应临床实践中“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做”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 技术理性 技术反思 伦理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技术应用反思的现实图景、问题剖析与优化路向——基于教学反思文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云建 许明雪 +1 位作者 左昭 管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25,共8页
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水平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诉求。在技术深度介入教学特别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时代境遇中,如何解码教师的技术使用密码,进而刻画教师技术使用反思的图像,并由此探寻提升教师技术使用... 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水平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诉求。在技术深度介入教学特别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时代境遇中,如何解码教师的技术使用密码,进而刻画教师技术使用反思的图像,并由此探寻提升教师技术使用反思效能的路向,显得尤其关键。该文基于386份一线教师优质技术应用反思文本的分析,试图探究其在技术应用反思时,反思了哪些内容、体现出的技术观是如何的、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是如何的、不同反思维度和教师实际开展的课堂教学的TPACK评分相关性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教师在技术应用反思中存在哪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问题,进而探索提出教师技术使用反思行为品性和技术使用效能的提升之径,助力教师技术使用真正赋能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反思 教学反思 技术创新应用 教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新变:趋势、场景及反思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婷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整体呈现智能化和一站式发展、开放性和个性化服务两大趋势。结合学界已有研究和业界相关实践来看,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学术期刊可面向不同用户群体重构服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学术科研工作人员...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整体呈现智能化和一站式发展、开放性和个性化服务两大趋势。结合学界已有研究和业界相关实践来看,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学术期刊可面向不同用户群体重构服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学术科研工作人员的智能服务场景、面向期刊出版把关人员的高效服务场景,以及面向学术期刊读者用户的多元服务场景等。人工智能大模型虽然给学术期刊出版提供了更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挑战,需要每一个学术人和期刊人深刻反思并及时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学术期刊出版 服务场景 技术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 被引量:50
8
作者 张贵新 饶从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在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中 ,涌现出多种教师教育模式。其中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和批判性反思模式最具代表性。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可以实现互补。因此 。
关键词 反思型教师教育 技术反思 人格性反思 缜密性反思 批判性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验骇客》对人类主体性的反思与救赎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20-121,共2页
《超验骇客》是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动作片。影片以"上传意识"为预设科幻主题,引入康德超验主义的灵感,建构高深科学气息和炫"酷"的新电影美学。威尔博士最终选择了捍卫爱情的尊严,捍卫被冰冷的逻辑、秩序与机... 《超验骇客》是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动作片。影片以"上传意识"为预设科幻主题,引入康德超验主义的灵感,建构高深科学气息和炫"酷"的新电影美学。威尔博士最终选择了捍卫爱情的尊严,捍卫被冰冷的逻辑、秩序与机器世界日趋吞噬的人类主体性最后的自留地。影片对人类主体性的反思振聋发聩,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与救赎的铺陈叙事值得称赞,并告诫我们每一个人,人类尚且具有选择的权利,人类不是地球的瘟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骇客》 主体性 技术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黑镜》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6-129,共4页
英国传媒怪才查理·布鲁克编剧、制作的《黑镜》系列聚焦于当代媒介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人类感知、社交、信仰、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这与传播研究中媒介环境学的视角不谋而合。以媒介讯息的角度观之,《黑镜》中的每一种媒介都已经构... 英国传媒怪才查理·布鲁克编剧、制作的《黑镜》系列聚焦于当代媒介的最新发展及其对人类感知、社交、信仰、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这与传播研究中媒介环境学的视角不谋而合。以媒介讯息的角度观之,《黑镜》中的每一种媒介都已经构成了一种包容性与扩散性并举的新环境;以人性"异化"的角度观之,《黑镜》同媒介环境学一样旨在探讨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技术反思的角度观之,《黑镜》辩证地兼顾了"悲观"与"乐观"两种对待技术的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镜》 媒介环境学 媒介讯息 人性“异化” 技术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阵列的波束形成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秀琼 万群 +1 位作者 丛迅超 樊荣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70-3772,3785,共4页
首先从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波束形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波束形成的理论优势及方法局限,并对传统的基于空域波形采样的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再思考;其次分析了稀疏阵列的布阵特点对波束形成技术的挑战,给出了空域、时域、频域分... 首先从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波束形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波束形成的理论优势及方法局限,并对传统的基于空域波形采样的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再思考;其次分析了稀疏阵列的布阵特点对波束形成技术的挑战,给出了空域、时域、频域分布式相参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及其理论性能的分析与比较结果,并利用实例分析了空—时—频协同采样克服低维欠采样模糊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非理想因素对稀疏阵列波束形成与控制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波束形成技术反思 稀疏阵列 分布式相参技术 阵列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