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反思性的法社会学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雨薇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1,共11页
托依布纳的反思性的法社会学理论以独特的理论视角解答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反思性的法社会学脱胎于"复杂性"碎片式发展的西方现代社会结构,与"复杂化"正在进行中的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有诸多不同。借鉴托依布... 托依布纳的反思性的法社会学理论以独特的理论视角解答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反思性的法社会学脱胎于"复杂性"碎片式发展的西方现代社会结构,与"复杂化"正在进行中的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有诸多不同。借鉴托依布纳法社会学理论的问题意识来重述具有中国品格的法社会学理论,既要充分考虑转型中国功能尚未完全分化的社会结构特征,又要谨慎对待法治改革中信息和动力的缺乏等法律构造问题:在法学研究的认识论上,坚持"封闭优先,兼顾开放";在法律实践的方法论中,坚持"功能优先,兼顾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塔·托依布纳 反思性 社会-律共变 自创生系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暴力与道德宪治:基于系统论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伍德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80,共18页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 网络暴力是道德系统内在的自我强迫性增长所产生的结构性压迫。道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演化出自我再生产的功能系统,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受外部约束的内部增长态势。道德系统不仅侵蚀了个人心理系统,而且将自己偏执的理性强加给其他社会子系统。对网络暴力的现有法律治理模式可以被归纳为个人主义模式、组织主义模式与国家主义模式,但它们都难以限制道德系统的内在扩张性。系统自控模式主张对道德系统的限制只能来自道德系统自身,通过在系统内部建立对立结构来对系统的病态扩张加以限制。道德宪治就是对系统自控模式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道德宪治是通过宪法这个结构性耦合机制,来为道德系统设定社会自治的框架,从而在不破坏道德系统功能自治的前提下,在其内部建立“反向结构”,进而达到以道德限制道德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道德系统 系统自控模式 道德宪治 反思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行政背景下行政程序的变革与走向 被引量:21
3
作者 喻少如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合作行政背景下的行政程序是一种新的行政程序形态。协商民主、反思性法以及公私法融合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此种行政程序可以在提升行政权力的民主正当性、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行政程序将朝... 合作行政背景下的行政程序是一种新的行政程序形态。协商民主、反思性法以及公私法融合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基础,此种行政程序可以在提升行政权力的民主正当性、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以及社会的稳定性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行政程序将朝着以下的方向变革:程序价值的兼容并包、主体结构的伙伴化、程序风格的交往理性化以及程序表达的论辩规则化。基于此,未来在制定统一的中国行政程序法时,在制度选择上需要强化对私人主体承担行政任务的程序规范,重视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协商式治理,注重合作式行政程序的设计与推广以及程序参与主体在协商程序中的积极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合作行政 反思性法 变革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