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直径竖井钻机压气反循环洗井效率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宋阳 程桦 +2 位作者 郭龙辉 荣传新 王晓云 《建井技术》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针对我国西部侏罗系地层钻井法凿井钻进与洗井效率低下问题,以西部可可盖煤矿中央回风立井钻井法凿井为研究背景,基于自主研发的压气反循环洗井试验装置,开展压气反循环洗井的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我国西部侏罗系地层钻井法凿井钻进与洗井效率低下问题,以西部可可盖煤矿中央回风立井钻井法凿井为研究背景,基于自主研发的压气反循环洗井试验装置,开展压气反循环洗井的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钻头转速、风压和风管埋入系数等因素对压气反循环洗井效率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高效洗井的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结果,得出洗井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为:钻头转速>风压>风管埋入系数;②基于模型试验结果,提出了洗井效率的评判指标清屑率和携岩率,二者均随钻头转速、风压的增大呈先大幅增长后小幅降低的趋势,且与风管埋入系数呈正相关关系;③洗井液排量与钻头转速呈负相关关系,钻屑排量随着钻头转速、风压的增大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④基于模型试验结果,提出了高效洗井参数:钻头转速为8.6 r/min;风压为1.44 MPa;风管埋入系数为0.837。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西部侏罗系地层钻进与洗井效率低下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钻机 钻井法凿井 压气反循环洗井 模型试验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艺反循环钻井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邓虎 范黎明 许期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2,共13页
反循环钻井技术与正循环钻井技术相反,循环介质和地层岩屑从钻具水眼返出井口,其裸眼环空保持相对静止,此种钻井方式有利于实现超大尺寸井眼高效携砂、恶性井漏井段的防漏治漏以及敏感性储层的有效保护,同时也为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窄钻... 反循环钻井技术与正循环钻井技术相反,循环介质和地层岩屑从钻具水眼返出井口,其裸眼环空保持相对静止,此种钻井方式有利于实现超大尺寸井眼高效携砂、恶性井漏井段的防漏治漏以及敏感性储层的有效保护,同时也为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窄钻井液密度窗口、井眼净化和水平段长度延伸等需求提供新的技术方案。文章通过梳理开展反循环钻井技术以来各家反循环钻井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总结了单壁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双壁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单壁钻杆+双壁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多通道钻具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色、适应的工作环境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循环钻井技术在油气钻井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建议。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反循环研究工作提供信息,助力深井超深井超大尺寸井眼提速钻进、井漏等复杂井眼处理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安全效益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钻井技术 大尺寸井眼 提速提效 防漏治漏 储层保护 窄钻井液密度窗口 水平段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灌注桩卵石层大粒径石钻进施工技术
3
作者 张立国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一期01~09地块钻孔灌注桩施工,根据现场地质特性,设计出一种即可切削钻进,又可将较大卵石收纳清出桩孔的替换反循环常规钻头的新型改良钻头,有效解决了反循环钻机在穿越卵石层钻进及清渣困难、...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一期01~09地块钻孔灌注桩施工,根据现场地质特性,设计出一种即可切削钻进,又可将较大卵石收纳清出桩孔的替换反循环常规钻头的新型改良钻头,有效解决了反循环钻机在穿越卵石层钻进及清渣困难、大卵石卡钻等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在厚大卵石地层桩机钻进、清渣施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钻进技术 灌注桩 大粒石掏渣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空气钻井钻头结构设计及其流场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练章华 孟英峰 +1 位作者 唐波 刘干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C00期15-17,41,共4页
针对伊朗某油田的复杂地层,提出了反循环空气钻井工艺和钻头结构。采用Po/E参数化设计软件和Phoenics 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660.4mm(26英寸)反循环钻头的井底流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60.4mm(26英寸)反循环... 针对伊朗某油田的复杂地层,提出了反循环空气钻井工艺和钻头结构。采用Po/E参数化设计软件和Phoenics 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660.4mm(26英寸)反循环钻头的井底流场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60.4mm(26英寸)反循环钻头入口空气流量为100m^3/min时,井底流体流速为清洗岩屑所需流速的2倍多,足以清洗井底岩屑但效率较低;当入口空气流量为50m^3/min时,仍然具有清洗井底岩屑的能力,且提高了效率。研究结果为反循环钻头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空气钻井 流场分析 反循环钻头 结构设计 数值模拟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地区灌注桩反循环钻机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5
作者 高志 李方 +1 位作者 肖凯旋 廖意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9期55-58,共4页
文章结合澳门地区名胜世界总包工程项目B地块灌注桩施工情况,介绍全套管RCD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该技术采用摇管机将钢护筒分节压沉至土层,护筒内泥砂石用抓斗机装载到泥头车运出地盘,岩层采用全液压反循环钻机钻进,整个灌注桩施工过程... 文章结合澳门地区名胜世界总包工程项目B地块灌注桩施工情况,介绍全套管RCD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该技术采用摇管机将钢护筒分节压沉至土层,护筒内泥砂石用抓斗机装载到泥头车运出地盘,岩层采用全液压反循环钻机钻进,整个灌注桩施工过程安全环保,既不扰动A地块地下结构施工,又有效控制了大量泥浆污染南湾湖水,成桩质量好,有效解决了泥浆、沉渣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反循环钻机 桩基承载力 泥浆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射原理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结构参数数值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范黎明 殷琨 +4 位作者 张永光 赵志强 赵睿智 张晓 姜楠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样钻进时反循环取样效果,减少环空岩粉(岩样)漏失,创新地设计出具有引射器结构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并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喷嘴与接受段入口的距离LNT、喷嘴直径DN、... 为进一步提高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样钻进时反循环取样效果,减少环空岩粉(岩样)漏失,创新地设计出具有引射器结构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并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喷嘴与接受段入口的距离LNT、喷嘴直径DN、底喷孔直径DT、扩压槽深度LD 4个关键参数对环空气体泄漏量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引射原理在提高钻头反循环能力上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同时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引射原理引入到反循环钻头中用于降低环空泄漏,提高反循环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且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的国内传统反循环钻头的效果好;另外,侧吸式反循环钻头的反循环效果受LNT,DN,DT和LD影响明显,且总存在最优结构参数使其反循环效果达到最佳;对于直径为108 mm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LNT=-10 mm,DN=5 mm,DT=14 mm,LD=40 mm是比较理想的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器 反循环 钻头 CFD 结构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气力反循环钻头结构参数数值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志强 殷琨 +2 位作者 博坤 殷其雷 张五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64-4272,共9页
为实现大直径嵌岩桩孔在浅孔和干孔时的气力反循环排渣,解决无法使用气举和泵吸反循环排渣的技术难题,设计基于引射器原理的大直径潜孔锤气力反循环钻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探索引射器原理在大直... 为实现大直径嵌岩桩孔在浅孔和干孔时的气力反循环排渣,解决无法使用气举和泵吸反循环排渣的技术难题,设计基于引射器原理的大直径潜孔锤气力反循环钻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探索引射器原理在大直径钻井反循环排渣中应用的可行性。理论分析表明:钻头结构的6个关键参数即喷嘴直径(Dn)、喷嘴数量(N)、喷嘴长度(L)、喷嘴倾斜角度(θs)、喷嘴偏转角度(θd)和引导段直径(Dg)直接影响着排渣效果;基于引射器原理设计的大直径钻头反循环效果可靠、稳定;当GQF-16潜孔锤供风量为50 m3/min,钻头直径为1.2 m时,Dn=20 mm,N=3,L=50 mm,θs=35°,θd=10°,Dg=50 mm为钻头最优理论结构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钻头 气力反循环 引射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钻头井底流场研究及其新产品开发 被引量:6
8
作者 孟英峰 练章华 +3 位作者 唐波 徐彤 黄桢 冯人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53,共3页
针对复杂地层的钻井工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即反循环气体钻井技术 ,开发了反循环钻头新产品 ,该产品能有效地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和流场排屑能力。用现代先进的CAD实体设计软件Pro/E把常规 311.1mm钻头巧妙地改造为反循环钻头 ,在... 针对复杂地层的钻井工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即反循环气体钻井技术 ,开发了反循环钻头新产品 ,该产品能有效地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和流场排屑能力。用现代先进的CAD实体设计软件Pro/E把常规 311.1mm钻头巧妙地改造为反循环钻头 ,在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反循环钻头挡板 (skirts)形状、结构尺寸以及反循环钻头中心孔眼流道形状和其结构尺寸参数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井底流场分布及其流体的排屑能力。在研究中把这些参数做为重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PHOENICS将CAD模型转换为CFD模型 ,对所设计的反循环钻头进行井底流场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 ,优化出反循环钻头结构参数和流体入口参数 ,最终优化结果用Pro/E参数化软件开发出了反循环钻头结构参数 ,并在成都总机厂试制了 2只反循环钻头新产品。本研究成果对于复杂地层油气井开采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时可在国内复杂地层钻井技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流场 钻头 钻井技术 油气井 钻井工艺 孔眼 流体 反循环 复杂地层 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举反循环防漏钻井施工参数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帮民 侯树刚 +3 位作者 杨甘生 张建华 王惠文 龚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41,共4页
随着西南页岩气开发力度逐渐加大,浅表裂缝性地层漏失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尝试引进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该技术具有井底压力小、上返流速高、携岩效果好等优点,在水井、地热井、煤层气井以及大口径工程桩施工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防漏效果... 随着西南页岩气开发力度逐渐加大,浅表裂缝性地层漏失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尝试引进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该技术具有井底压力小、上返流速高、携岩效果好等优点,在水井、地热井、煤层气井以及大口径工程桩施工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防漏效果。为从理论上探讨气举反循环防漏钻井施工参数的适应性,建立了反循环气液固三相流动模型,初步分析了ф444.5 mm和ф311.2 mm两种井眼条件下双壁钻杆的类型和下深比、空气压缩机风量等施工参数对机械钻速的影响,从施工参数角度验证了该技术在石油钻井领域的适应性。该研究为气举反循环技术在石油钻井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反循环 防漏 石油钻井 理论模型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气体钻井压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丽红 殷琨 +1 位作者 刘建林 黄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气体反循环钻井在中国刚刚起步,很多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尚未形成,急需开展气体反循环钻井理论方面研究,为气体钻井的设计、设备选型、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保证和技术支持。气体体积流量是保证欠平衡钻井施工的关键,由于采用具有极大压... 气体反循环钻井在中国刚刚起步,很多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尚未形成,急需开展气体反循环钻井理论方面研究,为气体钻井的设计、设备选型、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保证和技术支持。气体体积流量是保证欠平衡钻井施工的关键,由于采用具有极大压缩性的气体作为循环介质,循环系统的体积流量与压力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空气钻井压力计算成为研究重点。对钻柱和环空处分别进行了压力公式推导。以空气钻井为例,求出各处公式通解。根据边界条件确定常数,获得压力随温度和井深变化的规律,进一步计算即可确定体积流量,为选择钻机设备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气体钻井 压力计算推导 公式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换式反循环潜孔锤钻头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甘心 殷琨 +2 位作者 彭枧明 殷其雷 何将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8-514,共7页
针对现有气动贯通式潜孔(DTH)锤反循环钻探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岩矿心(样)丢失、卡钻埋钻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一种可切换式反循环潜孔锤钻头的新结构,该结构在正常碎岩钻进和"强吹孔"时,可以通过花键套的辅助配合... 针对现有气动贯通式潜孔(DTH)锤反循环钻探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岩矿心(样)丢失、卡钻埋钻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一种可切换式反循环潜孔锤钻头的新结构,该结构在正常碎岩钻进和"强吹孔"时,可以通过花键套的辅助配合,从而实现反循环原理上的切换。与此同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技术对该钻头中备用内喷孔的6个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备用内喷孔个数(N)对钻头的反循环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依次是备用内喷孔直径(D)、倾角(Θ_s)、备用内喷孔与常开内喷孔间距(L)、水平偏角(Θ_d),而备用内喷孔距孔底高度(H)对钻头的反循环效果影响最小。当N=2,D=5 mm,Θ_s=30°,Θ_d=10°,L=0 mm,H=230 mm时,钻头备用内喷孔结构参数组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切换式钻头 潜孔锤 反循环钻进 正交设计 CF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钻进中水龙头弯管磨损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勇 殷琨 朱丽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53-2059,共7页
针对反循环钻进中水龙头弯管磨损失效问题,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水龙头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弯管内岩屑颗粒的运动轨迹及壁面磨损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岩屑特性对壁面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经过弯管时,... 针对反循环钻进中水龙头弯管磨损失效问题,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水龙头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弯管内岩屑颗粒的运动轨迹及壁面磨损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岩屑特性对壁面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经过弯管时,岩屑与壁面在弯管30°,90°和150°转角位置存在碰撞集中区,对应形成3个壁面磨损区,其中30°转角位置磨损最严重,形成刺漏点;此外,岩屑颗粒特性对弯管磨损存在影响,随颗粒速度或质量流量的增大,弯管磨损速率显著增大;随颗粒直径增大,磨损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颗粒密度对弯管磨损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 弯管 气固流 磨损 岩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矿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博坤 殷琨 王茂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河南三道庄钼钨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存在一些勘探难题,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技术进行探矿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具有钻进效率高、岩矿样采取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漏失地层的钻孔问题... 河南三道庄钼钨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存在一些勘探难题,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技术进行探矿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具有钻进效率高、岩矿样采取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漏失地层的钻孔问题。针对复杂地层中漏失极其严重和岩芯完整度较差的难题,对反循环钻头进行改进设计,主要介绍该工艺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式潜孔锤 复杂地层 反循环钻头 内喷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方法在深水钻井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宝江 公培斌 +2 位作者 刘震 尚占魁 刘晓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陆地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为基础,结合深水钻井工艺特点,设计了深水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计算分析了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方法应用于深水钻井中的优势,探讨了该方法应用于深水钻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 以陆地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技术为基础,结合深水钻井工艺特点,设计了深水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计算分析了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方法应用于深水钻井中的优势,探讨了该方法应用于深水钻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对双通道钻杆反循环钻井方法应用于深水钻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双通道钻杆反循环 应用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最小注气量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勇 殷琨 朱丽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9,共5页
根据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的特点,借鉴最小动能法推导出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满足携屑能力的最小注气量和中心通道内最低井底压力,二者耦合得出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最小注气量模型,结合GQ-320型潜孔锤工程算例,计算出不同机械钻速... 根据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的特点,借鉴最小动能法推导出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满足携屑能力的最小注气量和中心通道内最低井底压力,二者耦合得出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最小注气量模型,结合GQ-320型潜孔锤工程算例,计算出不同机械钻速下最小注气量,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气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层条件完整或漏失不严重的情况下,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最小注气量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实例井上返岩屑的速度分析与现场未洗井情况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潜孔锤 反循环 注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除霜对热泵用螺杆制冷压缩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华根 邢子文 束鹏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2,共4页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热泵产品中。针对风冷热泵用双螺杆制冷压缩机在反循环除霜过程中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反循环除霜时对压缩机的冲击比较大,压缩机排气压力急剧下降到0.65 MPa才...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热泵产品中。针对风冷热泵用双螺杆制冷压缩机在反循环除霜过程中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反循环除霜时对压缩机的冲击比较大,压缩机排气压力急剧下降到0.65 MPa才逐渐上升,而吸气压力先直线上升,接着快速下降,甚至到0.1 MPa,然后才逐步上升,并和排气压力一样出现了较为强烈的波动;压缩机功率出现了类似排气压力的变化趋势;吸、排气温度的变化则缓和许多,排气温度先是由90℃下降到75℃,然后逐渐上高,最高至100℃左右,然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而吸气温度先升高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逐渐下降;系统制热量逐渐下降,随后向循环水提供冷量,随着制冷工况的进行,供冷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对反循环除霜对制冷压缩机影响的研究为提高风冷热泵中压缩机的可靠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除霜 风冷热泵 螺杆制冷压缩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在东辛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伟 王书宝 +3 位作者 王卫星 王威 苗勇 张毅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受岩石应力、出砂、腐蚀等的影响,油井套管一般都会出现错断、变形、结垢等现象,在现有的修井工程技术条件下,很难恢复原状,致使井眼变形、缩小,甚至导致油井报废,为完善井网和提高油井的利用率,必须钻一些更新井、侧钻井,其中部分井因... 受岩石应力、出砂、腐蚀等的影响,油井套管一般都会出现错断、变形、结垢等现象,在现有的修井工程技术条件下,很难恢复原状,致使井眼变形、缩小,甚至导致油井报废,为完善井网和提高油井的利用率,必须钻一些更新井、侧钻井,其中部分井因出砂而不能正常生产,采用常规的换向法砾石充填防砂工艺不能解决该问题。为此,研究了反循环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并对东辛油田3口井进行了现场先导性试验,施工一次成功率100%,有效率100%;初期日产液量49.8m3,日产油量11.5t,平均单井日增油3.8/t,综合含水率80.5%,累积增产原油5871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工艺为解决套变井、侧钻井、变壁厚等特殊井身结构井的防砂以及挖潜增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砾石充填防砂工艺 东辛油田 断块油田 完井方式 利用率 地层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循环钻井技术在浅层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运美 李琛 马建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1,共3页
反循环钻井技术近些年在国外油气工业中已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加拿大PressSol Ltd.公司,其借鉴了岩土钻掘工程中反循环钻进思想,开发出适合浅层气资源的RCCD(Recycle Center Cycle Drilling Technology)反循环钻井技术。在... 反循环钻井技术近些年在国外油气工业中已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加拿大PressSol Ltd.公司,其借鉴了岩土钻掘工程中反循环钻进思想,开发出适合浅层气资源的RCCD(Recycle Center Cycle Drilling Technology)反循环钻井技术。在详细阐述RCCD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实例后,提出RCCD反循环钻井技术是解决低压、低渗透、易漏气层钻探难题和实现浅层气低成本开发的有效手段。建议我国应加快引进和配套RCCD反循环钻井技术,安全经济地开发我国浅层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钻井 双壁钻杆 低渗 储层保护 浅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厚砂卵石地层气举反循环钻探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奋强 彭振斌 +1 位作者 王建军 杨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0-205,共6页
采用气举反循环的钻探工艺,在孔径为3.0 m、厚度为33 m的超厚砂卵石地层桩基础施工中,改进了钻进施工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泥浆循环系统,提高了排渣的效率,实现了边正常钻进边排渣的工作流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可操作... 采用气举反循环的钻探工艺,在孔径为3.0 m、厚度为33 m的超厚砂卵石地层桩基础施工中,改进了钻进施工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泥浆循环系统,提高了排渣的效率,实现了边正常钻进边排渣的工作流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通过研究孔壁稳定与泥浆指标、孔内水头位置进行工程试验,获得的泥浆粘度比常规值低,节约了造浆成本,提高了钻探效益。此外,提出一个新的钻杆孔内有效气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反循环 超厚砂卵石层 钻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管反循环冲砂过程的磨损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签 黄宏彬 +2 位作者 王一全 张永学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113,共7页
针对连续管反循环冲砂解堵过程中颗粒对管壁造成的磨损问题,采用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选择了新的磨损模型并自编对应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程序,对水平井斜井段两相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颗粒体积分数、流体流速、颗粒大小及... 针对连续管反循环冲砂解堵过程中颗粒对管壁造成的磨损问题,采用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选择了新的磨损模型并自编对应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程序,对水平井斜井段两相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颗粒体积分数、流体流速、颗粒大小及流体黏性时液固两相流对壁面磨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颗粒体积分数下的磨损机理为以磨蚀为主,冲蚀为辅;磨损主要发生在连续管内的外曲率半径处,且无论两相流的流速、颗粒体积分数、颗粒大小及流体性质如何,最大磨损率均发生在斜井段入口附近;流体排量越大,磨损越严重,当排量从200 L/min增加到600 L/min时,最大磨损率从6.06×10^-11m/s增加到2.15×10^-10m/s。所得结果可为减轻连续管磨损及预测连续管寿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反循环冲砂 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 磨损率 磨蚀 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