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和乙烯对花生反式白藜芦醇合成相关6种转录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包学锋 董旋 +2 位作者 蒋春姬 金兰淑 林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10,39,共7页
[目的]确定铜离子和乙烯处理下抗逆境转录因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铜离子和乙烯不同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再对相应浓度处理下的材料进行RNA转录组序列测定。[结果]无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花生幼芽,0.1 mmol/L铜离子处理下花生... [目的]确定铜离子和乙烯处理下抗逆境转录因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铜离子和乙烯不同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再对相应浓度处理下的材料进行RNA转录组序列测定。[结果]无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花生幼芽,0.1 mmol/L铜离子处理下花生幼芽生成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为668.4 ng/g,5 mmol/L乙烯处理下花生幼芽生成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为5.52 ng/g,铜离子和乙烯交互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为52.11 ng/g。通过表达同步法筛选出,bZIP转录因子6个条目,ERF转录因子4个条目,MYB转录因子3个条目,WRKY转录因子3个条目,bHLH转录因子2个条目,NAC转录因子2个条目。[结论]0.1 mmol/L铜离子和5 mmol/L乙烯处理调控了WRKY、AP2/ERF、NAC、MYB、bZIP、bHLH这6种转录因子家族20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转录因子 藜芦合成酶基因 乙烯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热稳定性与光致异构化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宇平 文大为 +2 位作者 陈政 廖一平 刘虎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88,共6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LC ESI MS)方法对反式白藜芦醇的长期热稳定性及光致顺反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色谱条件为: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 0 05%三氟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60∶40)(用于H...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LC ESI MS)方法对反式白藜芦醇的长期热稳定性及光致顺反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色谱条件为: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 0 05%三氟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60∶40)(用于HPLC分析)及甲醇 5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 1%甲酸)(体积比为60∶40)(用于LC ESI MS分析),检测波长300nm,进样量20μL(HPLC)或10μL(LC ESI MS);质谱检测中设定为负离子模式。在4~40℃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溶液在冷藏条件下避光保存600h后,浓度没有明显下降。通过测定254及365nm紫外光照条件下不同光照时间各个化合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反式白藜芦醇的异构化和其余几个副反应的机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白藜芦醇的顺反异构化是通过一个p 几何状态完成的,而另外几个副反应则是通过自由基历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反式白藜芦醇 热稳定性 光致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转运体在反式白藜芦醇肠道吸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卉 陈西敬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外排底物溴磺肽钠对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肠道吸收的影响,并对转运体在TR肠道吸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体肠外翻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时肠囊内TR的浓度,寻...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外排底物溴磺肽钠对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肠道吸收的影响,并对转运体在TR肠道吸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体肠外翻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时肠囊内TR的浓度,寻找TR在肠中吸收的最佳部位;观察多种P-糖蛋白及Mrp-2抑制剂对TR吸收的影响;根据离体肠外翻吸收试验结果,选择溴磺肽钠作为促吸收剂,研究不同给药途径的溴磺肽钠对TR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结果:TR在不同肠段均具有很高的通透性(Papp>1×10-6cm/s),回肠是TR的最佳吸收部位。Mrp-2外排抑制剂丙璜舒及底物溴磺肽钠都能够显著增加TR在回肠部位的吸收;P-糖蛋白及Mrp-2共同底物甲氨碟呤也能够增加TR的肠吸收;而P-糖蛋白抑制剂地高辛和维拉帕米无此作用。整体动物实验结果,发现预先给大鼠灌胃溴磺肽钠,可以显著提高TR的口服吸收,TR的生物利用度提高4倍;而溴磺肽钠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无此作用。结论:Mrp-2参与TR的肠道外排过程,P-糖蛋白对其外排无影响。溴磺肽钠通过灌胃给药途径可增加TR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药物转运体 溴磺肽钠 生物利用度 翻转肠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联合胡椒碱对慢性应激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下丘脑相关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乐萍 林蒙蒙 +1 位作者 邵拓 潘建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V)合用胡椒碱后的抗抑郁作用是否涉及下丘脑5-羟色胺(5-HT)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模型,同时每天ip给予胡椒碱2.5 mg.kg-1+ig给予trans-REV 2.5,5,10,20和40 mg.kg-... 目的探讨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V)合用胡椒碱后的抗抑郁作用是否涉及下丘脑5-羟色胺(5-HT)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模型,同时每天ip给予胡椒碱2.5 mg.kg-1+ig给予trans-REV 2.5,5,10,20和40 mg.kg-1。开野和穿梭箱实验验证药物的抗抑郁作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下丘脑中5-HT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单胺氧化酶(MAO)活性;计算肾上腺指数;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酮水平。结果胡椒碱合用trans-REV 20和40 mg.kg-1可改善应激大鼠在开野实验中爬格数和探究次数的降低及理毛次数和粪便粒数的增加;胡椒碱合用trans-REV10,20和40 mg.kg-1显著降低大鼠在穿梭箱中逃避失败次数;胡椒碱合用trans-REV 40 mg.kg-1显著逆转下丘脑中5-HT等递质水平的下降及MAO活性的相对增高;此外,trans-REV合用胡椒碱后可抑制肾上腺指数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升高。结论 trans-REV合用胡椒碱可拮抗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下丘脑中5-HT系统和HPA轴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胡椒碱 抗抑郁 5-羟色胺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红葡萄酒中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瑞民 张娟 +1 位作者 李凯 谢一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3-677,共5页
以宁夏三大品牌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对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mg/L,定量限为0.03mg/L;在0.03mg/L^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以宁夏三大品牌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对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mg/L,定量限为0.03mg/L;在0.03mg/L^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1161x+0.0137,R^2=0.9996;重复性较好,标品的RSD为0.23%,样品的RSD为0.18%;准确度较高,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2.3%~97.1%之间;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与酒的品牌、葡萄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供试样品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1.97mg/L^3.70m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高效液相色谱 干红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提法提取酿酒葡萄皮渣中反式白藜芦醇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毕海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1-273,276,共4页
采用醇提法对酿酒葡萄皮渣中反式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酿酒葡萄皮渣中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温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h;各... 采用醇提法对酿酒葡萄皮渣中反式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酿酒葡萄皮渣中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温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h;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优选结果经验证实验,获得较高得率为94·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渣 反式白藜芦醇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裴凌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反式白藜芦醇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共同细胞因子的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反式白藜芦醇作用于破骨细胞.受试细胞分为对照组、反式白藜芦醇低... 目的:研究反式白藜芦醇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共同细胞因子的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反式白藜芦醇作用于破骨细胞.受试细胞分为对照组、反式白藜芦醇低剂量组(10-8mol.L-1)、反式白藜芦醇中剂量组(10-7mol.L-1)和反式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0-6mol.L-1),并设立空白对照组.7 d后取细胞玻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测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以及破骨细胞表面NF-κB活化受体(RANK)mRNA表达量.结果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明显;反式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在细胞数量、TRAP活性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反式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在(RANK)mRNA表达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量效关系.结论:反式白藜芦醇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破骨细胞 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龙珠葡萄不同组织器官及其愈伤组织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 《中国果树》 2015年第6期20-22,86,共3页
以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组织器官为材料,探讨了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器官合成反式白藜芦醇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种子>外果皮>叶片>茎段,差异显著,在愈伤组织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无显著差异... 以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组织器官为材料,探讨了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器官合成反式白藜芦醇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依次为:种子>外果皮>叶片>茎段,差异显著,在愈伤组织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无显著差异;在愈伤组织1个继代周期内,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也呈动态变化,且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积累和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蛇龙珠 反式白藜芦醇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双功能单体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李媛媛 赵川德 张海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3-1289,共7页
采用自组装技术,分别以β-环糊精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反式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双功能单体印迹聚合物。并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萃取红酒和白酒酒样中的反式白藜芦醇。结果表明,与单功能印迹... 采用自组装技术,分别以β-环糊精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反式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双功能单体印迹聚合物。并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萃取红酒和白酒酒样中的反式白藜芦醇。结果表明,与单功能印迹材料和非印迹材料相比,这种双功能单体印迹材料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酒样中反式白藜芦醇浓度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03~2 mg/L,红酒的回收率在87.9%~93.2%,白酒的回收率在89.3%~91.2%,检测限为0.0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反式白藜芦醇 Β-环糊精 固相萃取 酒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吸附提高葡萄悬浮培养中反式白藜芦醇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向国 张卫 邓麦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23-3226,3236,共5页
[目的]研究原位吸附对葡萄悬浮培养体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方法]考察5种常用吸附剂对葡萄细胞生长及芪类和花色苷生产的影响。并对筛选出的HP2MGL和XAD-7的最佳添加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添加浓度为100 g/L的XAD-7和HP2MGL的处理组... [目的]研究原位吸附对葡萄悬浮培养体系生长和生产的影响。[方法]考察5种常用吸附剂对葡萄细胞生长及芪类和花色苷生产的影响。并对筛选出的HP2MGL和XAD-7的最佳添加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添加浓度为100 g/L的XAD-7和HP2MGL的处理组中反式白藜芦醇的产量最高,在第7天达到251.4和258.8 mg/L,将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的产量换算成总芪产量(mmol/L),结果显示,添加XAD-7和HP2MGL后,在第7天芪类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和1.5 mmol/L,比对照处理的芪类产量高27%。在筛选出XAD-7和HP2MGL后,又考察了添加不同浓度XAD-7和HP2MGL对葡萄细胞生长、花青素和芪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优化结果为添加200 g/L的HP2MGL,此时,体系中反式白藜芦醇在第7天的产量为568 mg/L。[结论]200 g/L HP2MGL大孔树脂可以显著促进葡萄悬浮培养细胞体系中反式白藜芦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悬浮培养 葡萄 反式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乙烯处理对花生幼苗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STS3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包学锋 董旋 林国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40-46,共7页
为了确定紫外灯照射预处理下铜和乙烯处理对花生幼苗根部反式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花生幼苗根部反式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量,并对花生幼苗根部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0.1 mmol·L^(-1)铜与5.0 mmol·... 为了确定紫外灯照射预处理下铜和乙烯处理对花生幼苗根部反式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花生幼苗根部反式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量,并对花生幼苗根部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0.1 mmol·L^(-1)铜与5.0 mmol·L^(-1)乙烯交互处理下花生幼苗根部反式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量显著低于0.1 mmol·L^(-1)铜或5.0 mmol·L^(-1)乙烯单独处理;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AL1、CYP73A2、4CL3、5MAT、PMAT1、STS3等关键基因表达模式与各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一致;MYB308与STS3基因表达模式一致,结合位点预测结果推断MYB308应是STS3的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反式白藜芦醇 苯丙烷代谢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及顺式白藜芦醇光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煜梅 黄健花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0-252,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白藜芦醇的光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白藜芦醇均具有光敏性,在光照条件下会有部分转化成顺式/反式白藜芦醇。365 nm紫外光照会导致顺、反式白藜芦醇互相转换,不发生总白...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白藜芦醇的光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式白藜芦醇和顺式白藜芦醇均具有光敏性,在光照条件下会有部分转化成顺式/反式白藜芦醇。365 nm紫外光照会导致顺、反式白藜芦醇互相转换,不发生总白藜芦醇的损耗;254 nm紫外光照不仅会使顺、反式白藜芦醇互相转换,也会导致总白藜芦醇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藜芦 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新荣 高丽萍 +2 位作者 夏涛 邹伟伟 陈恩昊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建立了葡萄果皮中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以甲醇提取目标组分,以高效硅胶GF254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对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进行分离纯化,并用紫外分光... 建立了葡萄果皮中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以甲醇提取目标组分,以高效硅胶GF254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对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进行分离纯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波长为306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2%、97.23%;方法的精密度较高。并用该方法测定了酿酒红葡萄品种蛇龙珠不同生长时期的反式白藜芦醇和反式白藜芦醇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 葡萄果皮 反式白藜芦醇 反式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水解酶基因表达与白粉病抗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冠宇 闫朝辉 王跃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了探索葡萄糖基水解酶基因VqBGH40a对白粉菌侵染的响应,并通过反式云杉新苷水解为反式白藜芦醇发挥抗菌作用。以两个杂交组合‘白河-35-1×佳利酿’与‘83-4-96×粉红玫瑰’的9份葡萄材料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调查对白粉病的抗... 为了探索葡萄糖基水解酶基因VqBGH40a对白粉菌侵染的响应,并通过反式云杉新苷水解为反式白藜芦醇发挥抗菌作用。以两个杂交组合‘白河-35-1×佳利酿’与‘83-4-96×粉红玫瑰’的9份葡萄材料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调查对白粉病的抗性,并进行田间接种白粉病菌诱导试验。结果表明,9份材料中,有4份对白粉病表现抗性;定量PCR分析表明,有3份材料的VqBGH40a表达上调,其中,抗病葡萄83-4-96和感病葡萄6-12-4的VqBGH40a上调表达量明显;芪类化合物检测表明,葡萄糖基水解酶VqBGH40a在白粉病诱导下可以将反式云杉新苷降解为反式白藜芦醇,这种降解作用在中国野生葡萄及其子代中表达程度不同。在抗性材料,如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和毛葡萄83-4-96中表现明显,反式云杉新苷含量减少,而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增加。研究证明,糖基水解酶可以将葡萄体内的云杉新苷降解为白藜芦醇,增加了葡萄内在抗菌相关的次生代谢物,从而具有增强抗病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种质 粉病 β-糖基水解酶 云杉新苷 反式白藜芦醇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