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与瘤胃内反式油酸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俊花 沈向真 +1 位作者 王喜乐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为研究添加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瘤胃内容物中共轭亚油酸(c9,t11-CLA)含量及组织内源合成CLA前体反式油酸(TVA)积累的影响,进行了体外与体内两组试验。体外试验分对照组、葵花油组(16 mg,约占干物质质量2%)、丙酮酸钙组... 为研究添加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瘤胃内容物中共轭亚油酸(c9,t11-CLA)含量及组织内源合成CLA前体反式油酸(TVA)积累的影响,进行了体外与体内两组试验。体外试验分对照组、葵花油组(16 mg,约占干物质质量2%)、丙酮酸钙组(80 mg)和二者组合组(16 mg葵花油+80 mg丙酮酸钙)。体内试验选用5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自身对照,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7 mL.d-1葵花油+0.05 g.kg-1.d-1丙酮酸钙),每期15d,间隔期10 d。结果表明:葵花油、丙酮酸钙和二者组合添加对瘤胃pH值、NH3-N和微生物粗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C2+C4)/C3值均无显著影响,但组合添加可使瘤胃内容物中长链脂肪酸C16∶0、C18∶0、TVA、c9-C18∶1、c9,t11-CLA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TVA、c9,t11-CLA比例分别上升5.77%和1.20%。结果表明:日粮中组合添加一定剂量的葵花油和丙酮酸钙可以在不影响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情况下,改变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提高TVA积累,为组织内源合成CLA提供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钙 葵花油 瘤胃消化代谢 反式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油酸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康旭升 张光新 +3 位作者 陈锡爱 黄平捷 侯迪波 周泽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29-2633,共5页
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反式油酸在THz波段的光学特性,在室温氮气环境下获得了0.5~2.5THz范围内波段的吸收光谱和折射率谱,结果表明反式油酸在此波段内存在多个特征吸收峰,样品的平均折射率为1.4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P... 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反式油酸在THz波段的光学特性,在室温氮气环境下获得了0.5~2.5THz范围内波段的吸收光谱和折射率谱,结果表明反式油酸在此波段内存在多个特征吸收峰,样品的平均折射率为1.4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PY方法对反式油酸分子的结构和振动频率进行了模拟,并采用Gaussian View软件对反式油酸分子的THz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分析指认。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表明反式油酸在THz波段的吸收峰主要是由分子内振动和分子间振动共同引起的;同时,反式油酸在THz波段的指纹谱验证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用于反式油酸检测的可行性,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油酸 脂肪酸 太赫兹时域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油炸对食用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侯俊财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芳 张春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选用我国消费最普遍的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豆油经反复油炸对反式亚油酸含量的影响及其含量随油炸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试验分为2组,反复油炸40次,每炸5次采集1次油样,每组测定3个重复。薯条油炸温度为180~... 选用我国消费最普遍的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豆油经反复油炸对反式亚油酸含量的影响及其含量随油炸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试验分为2组,反复油炸40次,每炸5次采集1次油样,每组测定3个重复。薯条油炸温度为180~185℃,油炸时间为32 h。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中总反式亚油酸含量分别为0.18 g/100 g和0.08 g/100 g,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01),9-cis,12-trans C18:2和9-trans,12-cis C18:2是2种大豆油中主要的反式亚油酸。深度油炸极显著提高大豆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P=0.000),在反复油炸40次后,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中总反式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11 g/100 g和0.68 g/100 g,且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08)。压榨油反式亚油酸经油炸增加幅度高于三级浸提大豆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深度油炸 脂肪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莫能菌素对亚油酸氢化及反式11-油酸合成的影响
4
作者 刘立成 金龙 +1 位作者 宋伟红 刘大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48,共6页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在以亚油酸(C18∶2)为脂肪酸源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莫能菌素,研究其对C18∶2氢化及反式11-油酸(t11-C18∶1)合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微晶纤维素为培养底物,莫能菌素以其占底物的质量浓度添加,...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在以亚油酸(C18∶2)为脂肪酸源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莫能菌素,研究其对C18∶2氢化及反式11-油酸(t11-C18∶1)合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以微晶纤维素为培养底物,莫能菌素以其占底物的质量浓度添加,对照组、M1组、M2组、M3组和M4组莫能菌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10、20、30和40mg/kg。于培养后2、4、8、16和24h5个时间点采集样品,每个时间点4个重复,分别测定各时间点样品中硬脂酸(C18∶0)、t11-C18∶1和顺式9,顺式12-亚油酸(c9,c12-C18∶2)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莫能菌素能显著降低培养液中C18∶0含量(P<0.05),显著提高t11-C18∶1和c9,c12-C18∶2含量(P<0.05);且莫能菌素浓度高于10mg/kg时培养液中t11-C18∶1含量随着莫能菌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果提示,体外培养液中添加莫能菌素能提高t11-C18∶1含量,且莫能菌素浓度超过10mg/kg时t11-C18∶1合成随剂量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能菌素 油酸 11油酸 体外批次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棉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少华 董彩文 +1 位作者 赵西周 彭正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棉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棉籽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棉籽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不同脱臭温度下...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棉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棉籽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棉籽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不同脱臭温度下,棉籽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为最少含量的100倍以上;在一定的脱臭温度,不同脱臭时间下,棉籽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约为最少含量的1.7~5.5倍,且在255℃以下随脱臭时间延长,棉籽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脂肪酸 反式油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少华 马传国 +1 位作者 王建国 谢文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6,共6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大豆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大豆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脱臭温度对每一指定的脱臭时...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大豆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大豆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脱臭温度对每一指定的脱臭时间条件下,大豆油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约为最少的90~100倍,在250℃以下大豆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脱臭时间对每一指定脱臭温度条件下,大豆油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约为最少的2.8~4倍,且脱臭时间对指定脱臭温度250℃和270℃条件下,在40min以下大豆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脂肪酸 反式油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反应法制备高纯油酸 被引量:5
7
作者 胡胜 袁继容 +1 位作者 朱进 尹英遂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748-750,753,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高纯油酸制备方法,以动物油酸为原料,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与顺丁烯二酸酐选择性反应,经分离得到90%以上含量的高纯油酸。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料比对亚油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影响最大,其它反应条... 提出一种新的高纯油酸制备方法,以动物油酸为原料,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与顺丁烯二酸酐选择性反应,经分离得到90%以上含量的高纯油酸。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料比对亚油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影响最大,其它反应条件相同,180℃时反应6 h亚油酸含量降至最低,而210℃时1 h即降至最低;催化剂I2用量0.15%和0.2%时亚油酸反应速率比较接近,0.25%时有明显增加;顺丁烯二酸酐与亚油酸物料比为1.1与1.5时反应速率变化较小。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2 h时,反式与顺式油酸的比值为0.49,而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延长至6 h比值降为0.13。降低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可以降低产物反式油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油酸 反式油酸 共轭亚油酸 C22三元羧酸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米糠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0,共4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米糠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米糠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米糠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下,不同脱臭温...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米糠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米糠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米糠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下,不同脱臭温度下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的约为最少的30-40倍,在250℃以下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在一定的脱臭温度下,不同脱臭时间时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多约为最少的8倍,且在250℃和270℃时,脱臭时间在40 min以下米糠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脂肪酸 反式油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猪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梁少华 钮广安 +1 位作者 赵西周 张玉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7,共5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猪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猪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脱臭温度对猪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相对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0℃以下和脱臭时间...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猪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猪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脱臭温度对猪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相对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0℃以下和脱臭时间40 m in以下猪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在脱臭温度250℃以上和脱臭时间40 m in以上猪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快、相对含量高,其最高含量为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脂肪酸 反式油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志霞 梁少华 陈刘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共4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花生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5℃以下和脱臭时间40...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花生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花生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5℃以下和脱臭时间40 min以下花生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在脱臭温度255℃以上和脱臭时间40 min以上花生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快,相对含量高,其最高含量为4.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脂肪酸 反式油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臭工艺条件对棕榈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枝丽 梁少华 +1 位作者 黄永娜 沈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1,共5页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棕榈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棕榈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棕榈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5℃以下和脱臭时间40... 研究了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棕榈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对棕榈油中反式油酸含量的影响很小;脱臭温度对棕榈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其影响的显著性次之;在脱臭温度255℃以下和脱臭时间40 min以下棕榈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在脱臭温度255℃以上和脱臭时间40 min以上棕榈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快,但生成量相对较少,其最高含量为0.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脂肪酸 反式油酸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羊肉中主要有害物质的影响
12
作者 高天丽 李林强 +3 位作者 张兰 刘永峰 廖晶 赵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0-1066,共7页
为研究煎、炸、烤3种高温处理对羊肉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试验选用横山羊肉,通过调控其高温处理时间和温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外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分别测定高温处理后羊肉中的亚硝酸盐、反式油酸(C18:1 tr... 为研究煎、炸、烤3种高温处理对羊肉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试验选用横山羊肉,通过调控其高温处理时间和温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外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分别测定高温处理后羊肉中的亚硝酸盐、反式油酸(C18:1 trans-9)及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煎制2 min和3 min处理的羊肉中亚硝酸盐含量较低(p<0.05);处理时长对C18:1 trans-9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 min和3 min处理的羊肉中菲、芘和二苯并[a,h]蒽含量均较低(p<0.05);炸制3 min处理的羊肉中亚硝酸盐,C18:1 trans-9,芘、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苯并[a]蒽5种PAHs含量均最低(p<0.05);160℃烤制处理的羊肉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p<0.05);160℃和180℃处理的羊肉中C18:1 trans-9含量较低(p<0.05);160℃处理的羊肉中萘、菲和苯并[a]芘含量低于180℃,菲、苣、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含量低于200℃(p<0.05)。综合分析,3种高温处理对羊肉中有害物质有较大影响,羊肉在226~228℃下煎制2~3 min、炸制3 min、在160℃下烤制40 min时3类有害物质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山羊肉 高温处理 亚硝酸盐 反式油酸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生理调节剂对山羊瘤胃液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3
作者 王小静 沈向真 +2 位作者 王喜乐 杨俊花 陈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185,共4页
研究3种生理调节剂对山羊瘤胃液中共轭亚油酸(CLA)前体反式油酸的积累与CLA含量的影响,选用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设对照、葵花油、海南霉素和丙酮酸钙4个处理,每只山羊每天添喂剂量分别为0、0.3、0... 研究3种生理调节剂对山羊瘤胃液中共轭亚油酸(CLA)前体反式油酸的积累与CLA含量的影响,选用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设对照、葵花油、海南霉素和丙酮酸钙4个处理,每只山羊每天添喂剂量分别为0、0.3、0.05、0.05 g/kg体重。每两周采集瘤胃液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瘤胃液中反式油酸、CLA含量及其他脂肪酸组成,并对CLA与反式油酸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理调节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C18∶1 trans-11(TVA)和CLA含量,其作用效果依次为葵花油>海南霉素>丙酮酸钙。瘤胃中TVA和CL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油酸 CLA 瘤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