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反应工程学中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探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铿 张家志 +2 位作者 赵勇 朱利 折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金工程进行模拟,要准确地得到反应过程的机理和不同控制环节转换时间点,因此,冶金物理化学中冶金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冶金反应工程学.为给在冶金反应工程学中求解传输和化学反应方程的定解条件提供必要的传输与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提出了用分段尝试法研究冶金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新思路,并对比了2种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及对分段尝试法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分段尝试法作为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既可满足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自身需要,又能为建立独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尝试法 传输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法研究烧结矿还原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勇 吴铿 +1 位作者 潘文 刘起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82-1286,共5页
根据工业生产烧结矿的还原动力学特点,从冶金传输原理的质量传输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还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立方体颗粒的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分子扩散过程的新模型.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段法研究了CO还原烧... 根据工业生产烧结矿的还原动力学特点,从冶金传输原理的质量传输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还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立方体颗粒的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分子扩散过程的新模型.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段法研究了CO还原烧结矿的反应过程动力学,得出不同限速性环节转换的时间点和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进而给出了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通过对工业生产烧结矿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的观察验证了该模型对不同限速环节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合理性.采用分段法可以确定出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和动力学参数可以普适地用在其他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法 烧结矿 动力学参数 立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法研究焦油析出动力学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铿 刘起航 +3 位作者 湛文龙 折媛 邵腾飞 屈俊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744,共7页
COREX炉内加入的块煤会热解并析出焦油,焦油析出包含了热解缩聚反应及分子扩散的不同过程。考虑到在实验室高温条件下煤焦油的析出特点,提出块煤中焦油析出是一个集非等温与等温、化学反应与分子扩散于一体的过程。基于焦油析出初期、... COREX炉内加入的块煤会热解并析出焦油,焦油析出包含了热解缩聚反应及分子扩散的不同过程。考虑到在实验室高温条件下煤焦油的析出特点,提出块煤中焦油析出是一个集非等温与等温、化学反应与分子扩散于一体的过程。基于焦油析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理化特点,分别建立了非等温的收缩核模型、一级热解反应模型和反Jander方程描述的分子扩散模型。由此三个模型得到的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给出了不同控制过程的时间转换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由拟合结果,分别计算了上述控制过程的热解速率常数krea、焦油分子扩散系数D、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为深入研究煤焦油析出过程的机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分段法有很大的普适性,可以应用在其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法 煤焦油 过程动力学参数 反应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研究纳晶薄膜电极过程 被引量:4
4
作者 肖绪瑞 张敬波 +2 位作者 林原 尹峰 李学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18-923,共6页
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研究半导体纳晶薄膜电极光生电荷的界面转移和输运动力学过程.从测量不同外加电压和不同硫化钠溶液浓度下CdSe纳晶薄膜电极的光电流响应得到了参数:归一化稳态光电流和表面态寿命,分析界面空穴的直接转移和通... 用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研究半导体纳晶薄膜电极光生电荷的界面转移和输运动力学过程.从测量不同外加电压和不同硫化钠溶液浓度下CdSe纳晶薄膜电极的光电流响应得到了参数:归一化稳态光电流和表面态寿命,分析界面空穴的直接转移和通过表面态的间接转移过程.通过测量不同背景光强下TiO2纳晶薄膜电极的电子扩散系数研究电子输运过程.应用HCl化学处理方法明显增大了电子扩散系数,改善了电子在TiO2纳晶薄膜电极中的输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 硒化镉 强度调制光电流谱 CdSe纳晶薄膜电极 TiO2纳晶薄膜电极 空穴界面转移 电子输运 半导体电极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催化活性阴极材料SrFeFxO3-x-δ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旭 杜志鸿 +2 位作者 张旸 李科云 赵海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15-424,共10页
该工作制备了F离子掺杂的SrFeFxO3-x-δ(SFFx,x=0、0.125、0.25)阴极材料,研究了F离子掺杂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离子的引入可使材料在室温下保持立方结构,F离子掺杂显著提高SFFx的电子电导率、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 该工作制备了F离子掺杂的SrFeFxO3-x-δ(SFFx,x=0、0.125、0.25)阴极材料,研究了F离子掺杂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离子的引入可使材料在室温下保持立方结构,F离子掺杂显著提高SFFx的电子电导率、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提高材料的氧表面交换系数和体扩散系数,降低电极反应的极化电阻,改善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特性。电极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F掺杂可显著促进氧分子的解离过程,以SFFx与Sm0.2Ce0.8O2-δ(物质的量比1:1)的混合材料为复合阴极,以La0.9Sr0.1Ga0.8Mg0.2O3-δ(300μm)为电解质并作为支撑体,NiO-Gd0.1Ce0.9O2-δ为阳极组装单电池。研究发现,F掺杂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度,当x=0.25时,700 o C和850oC时最大功率密度分别可达446和962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 钙钛矿 氟离子掺杂 电极反应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for 3-PRS PKM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俊 赵艳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971-2979,共9页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state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s), a methodology o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is purpose, a Sprint Z3 model is used a...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state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s), a methodology o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is purpose, a Sprint Z3 model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joint reaction analysis. The substructure synthe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deriving an analytical elastodynamic model for the 3-PRS PKM device, in which the compliances of limbs and joints are considered. Each limb assembly is modeled as a spatial beam with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supported by lumped virtual springs at the centers of revolute and spherical joints. By introducing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between the limbs and the platfor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After degenerat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into quasi-static equations, the effects of the gravity on system deflections and joint reaction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kinematic calibration and component strength calculations as well a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s of the 3-PRS PKM modu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oving platform in the direction of gravity caused by gravity is quite large and cannot be ignored. Meanwhile, the distributions of joint reactions are axisymmetric and position-dependent. It is worthy to note that the proposed elastodynamic modeling method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accurac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concision of analytical method so that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joint reactions of a PKM throughout its entire workspace in a quick and accurate manner. Moreover, the present model can also be easily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overall rigidity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tatics of other PKMs with high efficiency after minor mod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kinematic machine (PKM) 3-PRS PKM Sprint Z3 head elastodynamic modeling joint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