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无磷、无糖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优化研究
1
作者 姜山 刘姜 +3 位作者 李国锋 陆书来 张辉 张馨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2,139,共8页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接枝聚合使用由甲醛次硫酸钠(SFS)、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和硫酸亚铁(FES)组成的还原剂时,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接枝单体的不同加入方式对反应速率和接枝过程都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补/全程连...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接枝聚合使用由甲醛次硫酸钠(SFS)、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和硫酸亚铁(FES)组成的还原剂时,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接枝单体的不同加入方式对反应速率和接枝过程都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补/全程连续”方式加入还原剂,连续滴加方式加入氧化剂和接枝单体,能够实现对整个反应阶段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的速率的精准调控,改善接枝效果,提升粉料的增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接枝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无磷 无糖 反应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反应工程学中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探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铿 张家志 +2 位作者 赵勇 朱利 折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 冶金物理化学中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已经成功地在冶金学(如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等)中得到了应用,并成为传统的冶金学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已经非常的完善,形成了独自的结构和体系.冶金反应工程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冶金工程进行模拟,要准确地得到反应过程的机理和不同控制环节转换时间点,因此,冶金物理化学中冶金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冶金反应工程学.为给在冶金反应工程学中求解传输和化学反应方程的定解条件提供必要的传输与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和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提出了用分段尝试法研究冶金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新思路,并对比了2种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及对分段尝试法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分段尝试法作为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方法,既可满足冶金反应工程学的自身需要,又能为建立独立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反应工程学学科 反应过程动力学 分段尝试法 传输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3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张红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5,共6页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求解时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湍流 燃料燃烧 热裂解反应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渣油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龙力 张世杰 +2 位作者 杨国华 蒋云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7,共6页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研究了中东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 ,在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内 ,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迅速下降 ;开始生焦后 ,胶体稳定性缓慢下降。从中东常压渣油的SARA四组分的...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研究了中东和克拉玛依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 ,在热反应生焦诱导期内 ,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迅速下降 ;开始生焦后 ,胶体稳定性缓慢下降。从中东常压渣油的SARA四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碳氢元素组成、平均芳碳率等方面探讨了中东常压渣油在热反应过程中胶体稳定性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 ,在热反应中 ,由于裂解和缩聚反应的共同作用 ,使渣油的沥青质和饱和分含量上升 ,芳香分含量下降 ,胶质含量变化不大 ;随着热反应的进行 ,四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呈下降趋势 ,导致了渣油胶体稳定性的下降并发生生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反应过程 胶体稳定性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和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 Ⅱ.反应管内传递和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蓝兴英 张红梅 +1 位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69,共6页
采用乙烯裂解炉传递反应过程综合数学模型中的反应管数学模型 ,对工业裂解炉反应管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 ,得到了反应管内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详细信息 ,揭示了反应管内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的基本特点。模拟结果表明 ,沿反应... 采用乙烯裂解炉传递反应过程综合数学模型中的反应管数学模型 ,对工业裂解炉反应管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 ,得到了反应管内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详细信息 ,揭示了反应管内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的基本特点。模拟结果表明 ,沿反应管轴向油气吸热升温 ,裂解反应加剧 ,产物产率逐渐发生变化 ;沿反应管径向存在明显的流体流速和温度的变化 ,而产物产率的变化不如流体流速和温度的变化明显。通过比较湍流粘度和分子粘度的大小 ,认为 2 9 975~ 30mm的径向区域为层流层 ,层流层的存在使得临近管壁的区域内流体流速和温度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裂解炉 传递过程 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原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过程——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永祥 吴巍 +1 位作者 闵恩泽 孙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52,共4页
在实验室对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反应体系中引起H_2O_2分解的原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氨的过量所导致的碱性环境,维持反应体系低含量的氨和H_2O_2,有利于提高H_2O_2的有效利用率,反应温度的提高会造... 在实验室对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制备环己酮肟反应体系中引起H_2O_2分解的原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氨的过量所导致的碱性环境,维持反应体系低含量的氨和H_2O_2,有利于提高H_2O_2的有效利用率,反应温度的提高会造成H_2O_2的利用率略有下降,钛硅分子筛及加入的量对H_2O_2的分解几乎没有影响,但TiO_2和硅胶的存在会对其分解有一些影响,反应器材质宜选不锈钢,使用前对其表面进行适当的酸、碱处理可消除其对H_2O_2分解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为H_2O_2进料方式的合理选择,反应器、分布器和混合器元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氨 肟化 反应过程 钛硅分子筛 催化 过氧化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煤球团反应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兴亚 姜茂发 +1 位作者 汪琦 王向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0-443,共4页
根据铁矿 煤球团在升温和恒温热重实验时的失重率主要与其被加热到的温度有关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反应过程模型 ,还原过程用失重率的一级反应表示时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还原动力学方程·该方程与升温和恒温实验结果具... 根据铁矿 煤球团在升温和恒温热重实验时的失重率主要与其被加热到的温度有关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反应过程模型 ,还原过程用失重率的一级反应表示时 ,建立了铁矿 煤球团还原动力学方程·该方程与升温和恒温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应用此方法 ,一次升温实验结果即可确定反应模型参数·随着球团温度升高 ,反应过程可以分为 6 13K以下挥发分的快速析出阶段、6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煤球团 反应过程 还原动力学 热重实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硫醇治理方法及反应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杰 陈定凯 +6 位作者 陆继长 刘江平 何德东 刘峰 赵雨桐 许志志 罗永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16-2626,共11页
甲硫醇(CH3SH)作为一种典型的挥发性含硫有机污染物(SVOCs),具有很强的毒性,其存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甲硫醇治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甲硫醇治理的常见方法,主要包... 甲硫醇(CH3SH)作为一种典型的挥发性含硫有机污染物(SVOCs),具有很强的毒性,其存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我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甲硫醇治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甲硫醇治理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并对催化法反应过程以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通过对比分析各治理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催化分解法在甲硫醇治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的研究前景.合理调控催化剂的酸碱性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构建高性能催化剂将是催化分解法处理甲硫醇研究方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有机污染物 甲硫醇 治理方法 催化分解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硬质泡沫塑料反应过程和微观结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宇润 陈永林 +2 位作者 张志平 王得宁 胡春圃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PU/EP IPN)硬泡中异氰酸根的消耗速度较纯PU硬泡高,是由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同时也是异氰酸根反应的催化剂。而PU/EP IPN硬泡中环氧基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均较纯EP网络低,归因于互穿网络对基因扩散的阻碍。在...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PU/EP IPN)硬泡中异氰酸根的消耗速度较纯PU硬泡高,是由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同时也是异氰酸根反应的催化剂。而PU/EP IPN硬泡中环氧基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均较纯EP网络低,归因于互穿网络对基因扩散的阻碍。在互穿网络硬泡形成过程中,存在环氧开环中所新产生的羟基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大分子多元醇中羟基与环氧基的反应以及异氰酸根与环氧基形成噁唑烷酮的反应三种形成网络间的化学键的途径。同时由于PU/EP IPN硬泡高度的交联,使得IPN硬泡中两个网络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动态力学性能表明所有IPN样品都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透射电镜表明IPN样品无明显的相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 硬质泡沫塑料 反应过程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过程 被引量:6
10
作者 阮皓 胡石林 +2 位作者 胡振中 张丽 窦勤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8-221,共4页
描述了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的模型,并从动力学和反应过程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是一个较复杂的传质反应的串联过程,主要包括汽液相间转化和氢同位素催化交换两个反应。
关键词 氢同位素 液相催化 反应过程 传质-反应 交换反应 动力学 模型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臭氧化反应过程的碘量法跟踪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倩 刘雄民 +3 位作者 李伟光 韦藤幼 易封萍 李飘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8,61,共4页
在肉桂醛臭氧化反应过程中 ,分别用碘量滴定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臭氧和肉桂醛的浓度变化 ,两者的结果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 :Y =1 2 0 73X + 0 0 0 0 2 ,相关系数为 0 995 ,并根据臭氧化反应机理对线性方程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肉桂醛 臭氧化 碘量滴定法 反应过程 合成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反应过程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白跃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1-45,共5页
利用裂化催化剂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和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产物分布与烯烃含量的降低幅度(烯烃转化率)... 利用裂化催化剂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和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改质降烯烃过程的产物分布与烯烃含量的降低幅度(烯烃转化率)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说明无论在何种反应条件下采用何种催化剂,只要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就要付出产生一定量的干气和焦炭的代价,且两者存在着基本对应的关系。随着烯烃转化率的提高,催化裂化汽油改质后烯烃含量降低的幅度增加,C3+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降低,说明C3+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与汽油烯烃降低幅度是相互制约的。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高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要高于低碳数烯烃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改质 降烯烃 烯烃含量 烯烃转化 裂化催化剂 降低 收率 反应过程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掺量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反应过程及产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涛 姚晓 +1 位作者 顾光伟 诸华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探讨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体系的反应过程,采用等温量热仪(ICC)、X线衍射仪(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能谱仪(SEM-EDS)等测试方法对反应放热、产物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矿渣掺量增加,... 为探讨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体系的反应过程,采用等温量热仪(ICC)、X线衍射仪(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能谱仪(SEM-EDS)等测试方法对反应放热、产物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矿渣掺量增加,碱激发反应放热总量显著提高,且产物FT-IR图谱中T—O—Si(T=Al或Si)谱带的峰值向低波数范围迁移(1 011 cm-1迁移到990 cm-1)。矿渣颗粒溶出的Ca2+易与硅酸盐单体结合,提高凝胶相的Si与Al摩尔比。部分Ca2+可代替钠铝硅酸盐凝胶相的三维网络结构中原有的Na+,导致产物结构的链接性及聚合程度降低,逐渐向钠钙铝硅酸盐凝胶相转变,其结构与由链状Si—O—Si组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更为相似。产物凝胶相趋于致密。等温量热法与产物组成分析结合,可有效地表征复合体系碱激发反应程度的变化趋势。矿渣的掺入可促进体系中粉煤灰溶解及聚合反应,使得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水泥的性能优于激发单一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粉煤灰 矿渣 反应过程 产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过程——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永祥 吴巍 +1 位作者 闵恩泽 孙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9-43,共5页
对钛硅分子筛(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经验方程拟合了试验数据,并采用Marquardt算法对经验方程的参数进行确定,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反应初速率,然后再用高斯-牛顿法对本征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得... 对钛硅分子筛(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经验方程拟合了试验数据,并采用Marquardt算法对经验方程的参数进行确定,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反应初速率,然后再用高斯-牛顿法对本征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得出了氨肟化反应以及该反应体系中H_2O_2分解的本征动力学。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残差分析和F检验,对氨肟化反应和H_2O_2分解的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获得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5.21%和6.25%。表明该模型能真实反映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的反应特性,是合理可靠的,能为进一步的过程开发与工程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设计上的依据;而H_2O_2分解副反应动力学模型仅适用于该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催化 环己酮 氨肟化 反应过程 本征动力学 环己酮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红外光谱对2,3-丁二酮单肟钠盐的合成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令策 朱晓明 +4 位作者 郭楠 刘兴红 左言军 习海玲 李增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59-2462,共4页
利用在线红外光谱对2,3-丁二酮单肟钠盐的合成反应进行了在线监测,通过监测反应物2-丁酮(1719cm-1)、中间体2,3-丁二酮单肟(1693cm-1和3249cm-1)和乙醇(1026cm-1)以及最终产物2,3-丁二酮单肟钠盐(1643cm-1)特征峰的变化,推断了反应体系... 利用在线红外光谱对2,3-丁二酮单肟钠盐的合成反应进行了在线监测,通过监测反应物2-丁酮(1719cm-1)、中间体2,3-丁二酮单肟(1693cm-1和3249cm-1)和乙醇(1026cm-1)以及最终产物2,3-丁二酮单肟钠盐(1643cm-1)特征峰的变化,推断了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比较清楚地了解了该反应的进程。结果表明,在线红外光谱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确定出反应结束时间,从而达到对合成反应过程进行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红外光谱 酮肟 反应过程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反应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华 席裕庚 张钟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5年第4期73-80,共8页
本文为间歇反应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框架,对其中各部分作了详细分析。并由此抽象出来,为一般性的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基本概念和结构模型。
关键词 间歇反应过程 智能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镓砷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应过程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海麟 吕霞付 +2 位作者 王龙刚 杨胜利 王武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42,共5页
计算机控制的微型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可以实现生物反应过程中多参数的在线检测 .系统包含在线微量取样、级联稀释、微型生物传感器、生化工程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与计算机 .系统实现的指标为取样 10~ 10 0 0 μL/min ,稀释倍数 10 10 .5... 计算机控制的微型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可以实现生物反应过程中多参数的在线检测 .系统包含在线微量取样、级联稀释、微型生物传感器、生化工程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与计算机 .系统实现的指标为取样 10~ 10 0 0 μL/min ,稀释倍数 10 10 .5 4,相对误差小于 2 .5 % ;在线测量酵母发酵的葡萄糖质量浓度 ,最大误差率为 3.8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过程 在线检测系统 研制 微型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率常数-秩分析法在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仲良 余苓 +2 位作者 宋卫峰 梅雨 李通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4-738,共5页
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谱 -吸收光谱组成的两维数据 ,提出了以优化速率常数而消去反应物波谱信息为减秩手段的速率常数 -秩分析法 (RCRA) .结果表明 ,RCRA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可同时获得两个最优解 ,分别对应于两步速率常数 .在获得动力学参... 针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谱 -吸收光谱组成的两维数据 ,提出了以优化速率常数而消去反应物波谱信息为减秩手段的速率常数 -秩分析法 (RCRA) .结果表明 ,RCRA在一次优化过程中可同时获得两个最优解 ,分别对应于两步速率常数 .在获得动力学参数的前提下 ,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可解出包括中间体在内的各组分的吸收光谱 .该方法用于处理苯胺电解降解的两维数据 ,发现苯胺降解过程中有一种表观中间体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常数-秩分析法 动力学谱-光谱 两维数据 苯胺 降解动力学 化学反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白土上松节油直接制备对伞花烃的反应过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杰珍 王琳琳 +3 位作者 陈小鹏 穆允玲 陈毓静 梁佩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以自制活性白土为催化剂,松节油为原料液相法直接制备对伞花烃,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其反应过程并探讨了反应机理。GC-MS分析共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41种化合物,其中... 以自制活性白土为催化剂,松节油为原料液相法直接制备对伞花烃,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其反应过程并探讨了反应机理。GC-MS分析共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41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产物为对伞花烃和3-对孟烯,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6.57%和10.46%;松节油主要成分蒎烯的转化率为100%,对伞花烃收率为62.78%;首次鉴定出松节油歧化产物中非挥发性物质和聚合物如西松烯的存在。FT-IR分析显示,产物中蒎烯环内双键的3022、1655cm-1特征峰及=CH2的3067cm-1特征峰基本消失,1611、1498、1458cm-1处的苯环骨架振动及815cm-1苯环对位双取代单峰的强度增大,也表明蒎烯已完全反应,主要生成对伞花烃。对活性白土催化松节油的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双环单萜蒎烯的异构及分子间氢转移歧化反应为主反应,并伴随深度开环异构、水合重排、聚合等副反应,倍半萜发生异构、脱氢及水合重排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白土 松节油 对伞花烃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射固化环氧树脂的反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佐光 隋刚 仲伟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06-1510,共5页
对双酚 A型环氧树脂的电子束辐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引发剂、稀释剂对树脂体系辐射反应的影响 ,以环氧丙烷作为模型化合物 ,研究了环氧丙烷 -碘盐体系的电子束辐射反应机理 ,证实了在电子束辐射下 ,碘盐分解产生质子酸 ... 对双酚 A型环氧树脂的电子束辐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引发剂、稀释剂对树脂体系辐射反应的影响 ,以环氧丙烷作为模型化合物 ,研究了环氧丙烷 -碘盐体系的电子束辐射反应机理 ,证实了在电子束辐射下 ,碘盐分解产生质子酸 ,引发环氧树脂阳离子开环聚合的反应过程 .观测环氧树脂辐射固化区域发现 ,电子束穿过样品时发生强烈的散射 ,在辐射方向以及周围一定区域内引发固化反应 ,固化反应从活性中心开始向体系内部层层扩展 ,整个固化区域由很多的层状结构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辐射固化 环氧树脂 反应过程 微观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