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现象学碳烟氧化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秀勇 李国祥 周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现象学耦合碳烟氧化模型,将其应用于柴油机数值模拟中,并结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后喷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将Hiroyasu碳烟生成模型和提出的碳烟氧化模型集成在CFD源程序中构建多维模型,根据不同的后喷射方案计... 提出了一个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现象学耦合碳烟氧化模型,将其应用于柴油机数值模拟中,并结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后喷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将Hiroyasu碳烟生成模型和提出的碳烟氧化模型集成在CFD源程序中构建多维模型,根据不同的后喷射方案计算碳烟的生成和氧化历程,同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后喷射影响碳烟氧化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碳烟模型和试验方法能真实地反映柴油机碳烟的生成和氧化历程以及后喷射对碳烟排放的影响规律,对柴油机满足低排放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碳烟氧化 平均反应率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爆炸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理论预估及能量释放常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维铮 吴卫国 况正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目的]约束空间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涉及复杂的多组分化学反应燃烧过程,采用简化的反应率模型近似描述后燃烧效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如何预估模型中的反应率时间历程及确定能量释放常数,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 [目的]约束空间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涉及复杂的多组分化学反应燃烧过程,采用简化的反应率模型近似描述后燃烧效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如何预估模型中的反应率时间历程及确定能量释放常数,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此,[方法]提出一种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的理论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内爆炸化学反应时间,进而确定能量释放常数。[结果]研究表明:虽然在爆炸初期和爆炸后期理论预估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吻合较好;按照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近似确定化学反应结束时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抗爆结构设计及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空间内爆炸 后燃烧效应 反应率模型 五阶WENO格式 化学反应动力学 能量释放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后慢放能过程对钝感炸药爆轰过程的影响
3
作者 马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3-556,共4页
采用唯象反应率模型与慢放能函数相结合方法,研究钝感炸药波后缓慢放能过程对爆轰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慢放能反应率模型可更好地描述钝感炸药的爆轰物理过程。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慢放能过程 JTF反应率模型 钝感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kinetics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complex copper oxide ore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锡良 陈白珍 +1 位作者 杨喜云 刘有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36-941,共6页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leaching copper from low grade copper oxide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leaching temperature, H2SO4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of crude ore and agitation rate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copper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the leaching proces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ing process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reaction model of shrinking core. The rea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dissolution of free copper oxide and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ore. At this stage,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is very fast (leaching efficiency is larger than 60%).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diffiuent copper oxides, whos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is 43.26 kJ/mol.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chemical reaction is the control step,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H2SO4 is 0.433 84. The third stage is the leaching of copper oxide wrapped by hematite-limonite and silicate ore with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16.08 kJ/mol, which belongs to the mixe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oxide ore H2SO4 LEACHING KINETICS activation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