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P-g-A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蔡传伦
石强
+3 位作者
李莉莉
尹立刚
唐功本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7-741,共5页
以部分预辐照聚丙烯(rPP)作为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AA)的引发剂,制备了PP-g-A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预辐照剂量、预辐照聚丙烯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接枝...
以部分预辐照聚丙烯(rPP)作为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AA)的引发剂,制备了PP-g-A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预辐照剂量、预辐照聚丙烯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接枝产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PP-g-AA共聚物制备方法能有效抑制聚丙烯的降解并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接枝产物。研究发现,当rPP的预辐照剂量为4 kGy,反应原料的组成为m(PP)∶m(rPP)∶m(AA)=90∶10∶0.8时,得到的产物有较高的接枝率(0.19%),并且具有相对最佳的力学性能;这种接枝产物与铝板有很强的粘接效果,其剥离强度达4.88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丙烯酸
反应挤出接枝
预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辛志荣
邱召明
+4 位作者
侯万国
尹立刚
刘晓丽
柳婵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8-382,共5页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有不同分子量(200、600、1 000、2 000和6 000)聚氧乙烯的硬脂酸聚氧乙烯酯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0.19、32.22、35.30、38.39和43.37 mN/m;相应的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109.30、109.08、110.18、109.74和109.74℃,水接触角分别为81.06°、70.10°、72.25°、76.40°和95.55°。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Tc=104.95℃),且其亲水性得到改善(纯聚乙烯的水接触角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DSC
表面张力
聚乙烯
接
枝
共聚物
反应挤出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性接枝对聚乙烯棚膜的电晕及涂覆性能影响
3
作者
田雨川
周炳
+1 位作者
朱美芳
王洪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传统聚烯烃棚膜在生产中电晕处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表面极性功能持效期较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文中采用反应挤出技术路线,将2种不同的极性单体——马来酸二丁酯(DB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于茂金属线型...
传统聚烯烃棚膜在生产中电晕处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表面极性功能持效期较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文中采用反应挤出技术路线,将2种不同的极性单体——马来酸二丁酯(DB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于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上,吹膜得到接枝改性聚乙烯膜,并通过电晕与涂覆纳米涂层进一步增强其表面极性,使其达到超亲水状态。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电晕强度、单体种类及含量对接枝改性膜表面极性的影响,以及它们与纳米涂覆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得知,电晕后薄膜表面产生了C=O,C—O极性基团,并且发生了碳链断裂;通过接触角测试证实,相比于未改性聚烯烃膜,接枝后改性聚烯烃膜的表面极性显著提高,达到相同接触角所需的电晕能耗大大降低;通过扫描电镜对纳米涂液涂覆后的改性聚烯烃膜表面形貌研究发现,极性单体DBM的接枝能够增强膜表面与超亲水纳米涂覆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大幅减少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涂层裂痕;最后,氙灯加速老化试验证实,接枝的DBM单体可以有效延缓涂覆膜的表面极性老化失效过程,延长改性涂覆膜的持效期。论文展示了接枝改性可提升高性能聚烯烃(HPO)棚膜的涂覆效果与功能持效期,有助于延长棚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挤出接枝
改性聚烯烃
电晕
纳米涂覆
茂金属聚乙烯
紫外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P-g-A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蔡传伦
石强
李莉莉
尹立刚
唐功本
殷敬华
机构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7-74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0290090)资助
文摘
以部分预辐照聚丙烯(rPP)作为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AA)的引发剂,制备了PP-g-A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预辐照剂量、预辐照聚丙烯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接枝产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PP-g-AA共聚物制备方法能有效抑制聚丙烯的降解并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接枝产物。研究发现,当rPP的预辐照剂量为4 kGy,反应原料的组成为m(PP)∶m(rPP)∶m(AA)=90∶10∶0.8时,得到的产物有较高的接枝率(0.19%),并且具有相对最佳的力学性能;这种接枝产物与铝板有很强的粘接效果,其剥离强度达4.88 kN/m。
关键词
聚丙烯
丙烯酸
反应挤出接枝
预辐照
Keywords
polypropylene, AA, reactiveextrusion, pre-irradiated
分类号
O631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辛志荣
邱召明
侯万国
尹立刚
刘晓丽
柳婵
殷敬华
机构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烟台大学化学生物理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8-382,共5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基金(Y2006B32)
中国博士后基金(20070411091)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基金(200703058)资助项目
文摘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有不同分子量(200、600、1 000、2 000和6 000)聚氧乙烯的硬脂酸聚氧乙烯酯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0.19、32.22、35.30、38.39和43.37 mN/m;相应的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109.30、109.08、110.18、109.74和109.74℃,水接触角分别为81.06°、70.10°、72.25°、76.40°和95.55°。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Tc=104.95℃),且其亲水性得到改善(纯聚乙烯的水接触角103°)。
关键词
丙烯酸酯
DSC
表面张力
聚乙烯
接
枝
共聚物
反应挤出接枝
Keywords
acrylate,DSC,surface active tension,graft copolymers of LLDPE,reactive extrusion
分类号
O631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性接枝对聚乙烯棚膜的电晕及涂覆性能影响
3
作者
田雨川
周炳
朱美芳
王洪学
机构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302500)。
文摘
传统聚烯烃棚膜在生产中电晕处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表面极性功能持效期较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文中采用反应挤出技术路线,将2种不同的极性单体——马来酸二丁酯(DB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于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上,吹膜得到接枝改性聚乙烯膜,并通过电晕与涂覆纳米涂层进一步增强其表面极性,使其达到超亲水状态。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电晕强度、单体种类及含量对接枝改性膜表面极性的影响,以及它们与纳米涂覆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得知,电晕后薄膜表面产生了C=O,C—O极性基团,并且发生了碳链断裂;通过接触角测试证实,相比于未改性聚烯烃膜,接枝后改性聚烯烃膜的表面极性显著提高,达到相同接触角所需的电晕能耗大大降低;通过扫描电镜对纳米涂液涂覆后的改性聚烯烃膜表面形貌研究发现,极性单体DBM的接枝能够增强膜表面与超亲水纳米涂覆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大幅减少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涂层裂痕;最后,氙灯加速老化试验证实,接枝的DBM单体可以有效延缓涂覆膜的表面极性老化失效过程,延长改性涂覆膜的持效期。论文展示了接枝改性可提升高性能聚烯烃(HPO)棚膜的涂覆效果与功能持效期,有助于延长棚膜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反应挤出接枝
改性聚烯烃
电晕
纳米涂覆
茂金属聚乙烯
紫外加速老化
Keywords
reactive extrusion modified polyolefin
corona treatments
nano-coating
metallocen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UV aging test
分类号
TQ325.12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P-g-A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蔡传伦
石强
李莉莉
尹立刚
唐功本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辛志荣
邱召明
侯万国
尹立刚
刘晓丽
柳婵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极性接枝对聚乙烯棚膜的电晕及涂覆性能影响
田雨川
周炳
朱美芳
王洪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