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亚铜沉淀脱氯反应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春 李自强 《湿法冶金》 CAS 200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对氯化亚铜沉淀除氯体系中各反应平衡进行了分析 ,得到形成 Cu Cl(s)稳定区域热力学条件及脱氯的限度。化学位图分析表明 ,铜离子总浓度是影响氯脱除率的主要因素。锌电解液脱氯实验进一步证明 ,随着[Cu]t增大 ,除氯率也增大 [Cu]t为 2 ... 对氯化亚铜沉淀除氯体系中各反应平衡进行了分析 ,得到形成 Cu Cl(s)稳定区域热力学条件及脱氯的限度。化学位图分析表明 ,铜离子总浓度是影响氯脱除率的主要因素。锌电解液脱氯实验进一步证明 ,随着[Cu]t增大 ,除氯率也增大 [Cu]t为 2 .5 g/ L时 ,除氯率可达到 79.6% ,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亚铜 脱氯 锌电解液 反应平衡 湿法炼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体系中离子反应平衡时间的电导法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军 李成保 +2 位作者 赵安珍 王玉军 徐仁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9-995,共7页
采用电导法检测了土壤水体系中离子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5种土壤和硝酸盐溶液(10^-4/3zmolL^-1)配制的20种悬液(30gkg^-1)的电导率时间变化曲线表明,所有悬液的电导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平衡100~300h后不再变化。含Cu(NO3)2... 采用电导法检测了土壤水体系中离子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5种土壤和硝酸盐溶液(10^-4/3zmolL^-1)配制的20种悬液(30gkg^-1)的电导率时间变化曲线表明,所有悬液的电导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平衡100~300h后不再变化。含Cu(NO3)2和Pb(N03)2溶液(10^-4molL^-1)的黄棕壤悬液(10gkg^-1)的Wien效应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随平衡时间而变,但当平衡时间≥480h,曲线出现重叠。含NaNO3和KNO3溶液(2×10^-4molL^-1)的黄棕壤悬液(10gkg^-1)的电导率与离心清液中Na^+和K^+离子浓度随平衡时间呈同步变化趋势,平衡初期均不断下降,分别在平衡70h和30h后趋达稳定。这些实验结果表明,电导法确是一种检测土壤-水体系中离子反应平衡时间的简易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Wien效应曲线 土壤-水体系 离子反应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直接氧化制醋酸反应平衡与热效应分析
3
作者 樊蓉蓉 徐佩若 朱炳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对乙烯直接氧化制醋酸反应体系进行了物料衡算 ,导出了转化率和选择率的表达式 ,并对反应平衡及热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反应体系伴有强放热深度氧化副反应 ,选择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反应热效应 ,采用异形催化剂能够改善催化剂床... 对乙烯直接氧化制醋酸反应体系进行了物料衡算 ,导出了转化率和选择率的表达式 ,并对反应平衡及热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反应体系伴有强放热深度氧化副反应 ,选择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反应热效应 ,采用异形催化剂能够改善催化剂床层的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合成 反应平衡 热效应分析 异形催化剂 乙烯 直接氧化法 转化率 选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固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平衡移动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殿光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5期80-81,共2页
问题的由来:对于有固体生成的气相可逆反应,aA(g)+bB(g)←→cC(g)+dD(s)在平衡移动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变化趋势的判断,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关于该类问题的命题目前也只局限于平衡右移过程中气体Mr变化趋势的判断... 问题的由来:对于有固体生成的气相可逆反应,aA(g)+bB(g)←→cC(g)+dD(s)在平衡移动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变化趋势的判断,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关于该类问题的命题目前也只局限于平衡右移过程中气体Mr变化趋势的判断,一些资料的讲解也很抽象。很多同学弄不清内在规律。只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计算反应气体、生成气体的Mr的大小来判断,很容易出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反应气体 反应平衡 移动过程 可逆反应 变化分析 固体 内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含固体的化学反应平衡移动时分子量变化的探讨
5
作者 尚瑶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平均分子量 混合气体 化学反应平衡 分子量变化 等物质的量 化学平衡移动 固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比例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表现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模块试题分析与思考——以2019~2023五年高考北京卷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扬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1,共6页
化学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具体分为九个水平。基于化学学科能力分析近五年(2019~2023年)北京高考试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模块试题,归纳总结试题的特点与学科能力表现水平,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备... 化学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具体分为九个水平。基于化学学科能力分析近五年(2019~2023年)北京高考试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模块试题,归纳总结试题的特点与学科能力表现水平,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与备考方案。实施备考方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达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学科能力表现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备考建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和甲醇酯化反应动力学及其化学反应相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屈一新 汪文川 +1 位作者 秦霁光 陈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6-583,共8页
以硫酸为催化剂,测定了丙酸和甲醇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313 K~343 K),不同催化剂含量下[0.5%~3%(w)]的常压液相反应动力学,得出了上述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表达式.采用1%~2%(w)的硫酸为催化剂,测定了丙酸和甲醇酯化反应体系常... 以硫酸为催化剂,测定了丙酸和甲醇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313 K~343 K),不同催化剂含量下[0.5%~3%(w)]的常压液相反应动力学,得出了上述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表达式.采用1%~2%(w)的硫酸为催化剂,测定了丙酸和甲醇酯化反应体系常压下化学反应相平衡数据.对所测得的相平衡数据用化学计量法进行了关联和推算,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反应平衡 丙酸 甲醇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平衡反应量子多步理论研究
8
作者 苏宗涤 李保现 +7 位作者 曹天光 阿不都许库尔 王书暖 黄忠甫 刘建峰 张本爱 朱耀银 李志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8-502,共5页
基于Feshbach Kerman Koonin量子多步理论 ,对预平衡反应多步复合公式改进和完善后 ,将其与完全平衡复合核反应截面公式给出一个统一表示。这一公式能和光学模型及Hauser Feshbach理论联系 ,给出了自洽和一致的表述。在多步直接反应理... 基于Feshbach Kerman Koonin量子多步理论 ,对预平衡反应多步复合公式改进和完善后 ,将其与完全平衡复合核反应截面公式给出一个统一表示。这一公式能和光学模型及Hauser Feshbach理论联系 ,给出了自洽和一致的表述。在多步直接反应理论方面 ,μ步截面能表示为 μ个一步截面的卷积 ,而连续区的一步直接反应截面又可表示为平均DWBA矩阵元和态密度的乘积。为计算一步和多步直接反应截面 ,尝试采用了态密度方法和全微观方法两种方法 ,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利用上述工作对一些典型的核反应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计算结果合理 ,与实验数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多步理论 平衡反应 多步复合理论 多步直接理论 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化学反应自动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张琴 纪圣谋 徐健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78-81,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研究非平衡化学反应— BZ振荡反应的自动测控系统 ,分析了系统实现原理 ,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写。
关键词 平衡化学反应 自动测控系统 计算机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增华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80,共6页
1引言稳态堆物理计算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子守恒。由中子守恒推导出的中子输运方程及其扩散近似是描述堆物理现象的基本方程。反应堆核计算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用扩散方程完成的。但对某些堆物理现象的研究来说,扩散方程应用起来并不方便,... 1引言稳态堆物理计算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子守恒。由中子守恒推导出的中子输运方程及其扩散近似是描述堆物理现象的基本方程。反应堆核计算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用扩散方程完成的。但对某些堆物理现象的研究来说,扩散方程应用起来并不方便,需要寻找中子守恒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平衡方程 微扰理论 压水堆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串、平衡反应工程收率最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海升 王安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把连串、平衡反应构成的复杂反应系统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表观连串反应,分别建立了计算最佳未转化率和最佳工程收率的数学模型。并以异丙苯合成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折,指出三种不同支配条件下的表观连串反应的最佳工程收率由大到小依... 本文把连串、平衡反应构成的复杂反应系统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表观连串反应,分别建立了计算最佳未转化率和最佳工程收率的数学模型。并以异丙苯合成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折,指出三种不同支配条件下的表观连串反应的最佳工程收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力学支配的表观连串反应>非支配的表观连串反应>动力学支配的表观连串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反应 表观连串反应 工程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苯乙烯体系中氢-氚同位素交换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文 罗文浪 +1 位作者 张莉 朱正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0-226,共7页
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和B3p86方法对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olystyrene-divinylbenzene,SDB)单体之一的苯乙烯分子结构进行优化计算。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得到SDB官能团分子氢氚取代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函变、反应平衡常... 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和B3p86方法对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olystyrene-divinylbenzene,SDB)单体之一的苯乙烯分子结构进行优化计算。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得到SDB官能团分子氢氚取代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函变、反应平衡常数及氚气和氢气的反应平衡压力比。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氢氚取代反应T2(g)+SDB(H2)(s)→H2(g)+SDB(T2)(s)正向进行,这与Pt/SDB疏水催化剂在氢-水同位素交换的催化反应实验过程中的氢氚取代研究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苯乙烯体系 氢氚取代反应 热力学函数 平衡常数 反应平衡分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合成三聚乙醛反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瑞江 曾崇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29-32,共4页
筛选了乙醛聚合生成三聚乙醛的催化剂;考察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催化下三聚乙醛生成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盐酸质量分数≥70×10-6、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h条件下,乙醛转化率达69 40%,生成三聚乙醛的选择性接近100%;测... 筛选了乙醛聚合生成三聚乙醛的催化剂;考察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催化下三聚乙醛生成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盐酸质量分数≥70×10-6、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h条件下,乙醛转化率达69 40%,生成三聚乙醛的选择性接近100%;测量了20~80℃之间乙醛聚合生成三聚乙醛反应的平衡浓度,计算出相应的反应平衡常数,并根据范德霍夫方程求得该反应的反应热为-78 66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 聚合 反应时间 合成 盐酸 反应温度 转化率 反应平衡常数 反应 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磺酸基酞菁钴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巍 叶涛 郭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2-767,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波长、双系数解析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方法 ,并用分光光度法对四磺酸基酞菁钴 (CoTsPc)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反应与介质 pH值有关。pH =7 0时 ,Co(Ⅱ )TsPc与HS- 反应生成五... 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波长、双系数解析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方法 ,并用分光光度法对四磺酸基酞菁钴 (CoTsPc)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反应与介质 pH值有关。pH =7 0时 ,Co(Ⅱ )TsPc与HS- 反应生成五配位的轴向配合物Co(Ⅱ )TsPc(HS) ,研究了Co(Ⅱ )TsPc与HS- 反应生成Co(Ⅱ )TsPc(HS)的反应热力学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ΔH 和ΔS ;pH =13时 ,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SCo(Ⅰ )Ts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磺酸基酞菁 钴配合物 硫化物 轴向配位反应 分光光度法 反应平衡常数 温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体系的平衡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7-59,62,共4页
根据热力学原理和线性代数方法 ,系统地讨论了复杂体系的平衡判据和平衡条件 ,以及复杂体系反应平衡、相变平衡 ,反应—相变同时平衡条件下平衡组成的计算方法 ,为研究复杂体系的平衡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杂体系 计算方法 反应平衡 相变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苯酚在氧化物和粘土矿物表面吸附:表面反应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16
作者 吴大清 刁桂仪 +1 位作者 袁鹏 彭金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6-516,共1页
关键词 表面吸附 粘土矿物 反应模式 五氯苯酚 铁氧化物 环境意义 络合反应 反应平衡常数 吸附反应 模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化学平衡常数
17
作者 沈抗存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对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了具体讨论,进一步明确了kp的值同压强的大小无关,但同压强单位的选择有关,从而澄清了对平衡常数的一些不确切乃至错误的提法.
关键词 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平衡方程 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和四氯化硅耦合加氢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启宇 丁伟杰 +2 位作者 肖文德 阎建民 罗漫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29,共4页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硅和四氯化硅(SiCl4,STC)耦合加氢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化学平衡产物组成分布的分析,确定了反应体系主要产物为三氯硅烷(HSiCl3,TCS)、二氯硅烷(H2SiCl2,DCS)、盐酸(HCl),并构造了3个相应的独立反... 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硅和四氯化硅(SiCl4,STC)耦合加氢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化学平衡产物组成分布的分析,确定了反应体系主要产物为三氯硅烷(HSiCl3,TCS)、二氯硅烷(H2SiCl2,DCS)、盐酸(HCl),并构造了3个相应的独立反应,讨论了对应的反应热(ΔrHθm)、自由能(ΔrGθm)和平衡常数(Kθp)与温度的关系。计算所采用的温度为673~923 K,压力为101.325~2 026.5 kPa,原料H2与SiCl4物质的量比为1~5。结果表明,生成TCS和DCS的反应为体系随着温度升高,四氯化硅平衡转化率及三氯硅烷产率降低;高压和适中的原料配比(H2与SiCl4物质的量比)有利于四氯化硅转化率及三氯硅烷产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硅 三氯硅烷 化学反应平衡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中CO_2及CO_2-H_2混合气转化反应的原位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瑞龙 张笛宇 +5 位作者 朱康伟 周寰林 叶小球 KLEYN Aart W. 胡殷 黄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8,共7页
为探索CO_2气体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分解规律,开展了近室温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中CO_2及CO_2-H_2混合气体的电离分解行为研究。反应产物通过差分四极质谱进行在线分析,并通过发射光谱对等离子体状态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射频电场作... 为探索CO_2气体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分解规律,开展了近室温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中CO_2及CO_2-H_2混合气体的电离分解行为研究。反应产物通过差分四极质谱进行在线分析,并通过发射光谱对等离子体状态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在射频电场作用下二氧化碳气体迅速电离并部分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随着射频功率升高CO_2分解率提高,而能量效率降低。氢气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CO_2分解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随着H_2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分解率先降低后升高,H_2的电离状态与对CO_2分解氧的消耗是导致CO_2分解率V字形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放电等离子体 二氧化碳 氢气 分解率 能量效率 反应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放热反应过程流程结构的确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世连 赵文 金思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根据可得区法及可得区分区法的基本思想,针对SO2氧化工业实例,以预热温度作为控制变量,利用绝热反应最大速率曲线和反应平衡速率曲线,采用几何图示法,将反应时间和未转化率空间分成3类区域,即CSTR(全混流反应器)区、PFR(平推流反应器)... 根据可得区法及可得区分区法的基本思想,针对SO2氧化工业实例,以预热温度作为控制变量,利用绝热反应最大速率曲线和反应平衡速率曲线,采用几何图示法,将反应时间和未转化率空间分成3类区域,即CSTR(全混流反应器)区、PFR(平推流反应器)区和非操作区。利用这些不同区域及其连接边界的特性,不用构造可得区,就可以简捷、方便地确定绝热可逆放热反应过程的适宜流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放热反应 分区 绝热反应最大速率曲线 反应平衡速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