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态操作下的万吨级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正鸿 曹志凯 朱乃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8,共4页
分析了国内上世纪末从国外引进的Spheripol工艺聚丙烯生产技术及其反应器特点,基于丙烯聚合反应机理选定了合成聚丙烯的动力学方程,并判定了环管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反应器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聚丙烯 反应器模型 稳态操作 SPHERIPOL工艺 万吨级 聚合反应机理 流体流动模式 动力学方程 环管反应器 生产技术 数学模型 操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操作下万吨级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的考核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罗正鸿 曹志凯 朱乃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4-537,共4页
建立工业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以及由该模型确定各动力学参数在反应器内的分布对优化与控制聚丙烯的工业生产至关重要.基于作者所建立的稳态操作条件下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以福建炼油公司聚丙烯分厂环管反应器为具体模型对象,采用四阶... 建立工业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以及由该模型确定各动力学参数在反应器内的分布对优化与控制聚丙烯的工业生产至关重要.基于作者所建立的稳态操作条件下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以福建炼油公司聚丙烯分厂环管反应器为具体模型对象,采用四阶Runge-Kutta算法对该模型方程进行了求解,并给出了模型求解的关键输入参数.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反应器内动力学参数分布均匀,模型结果与定性分析吻合;同时,对提高进料质量流量以达到提高产量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也能满足现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模型 聚丙烯 稳态操作 万吨级 考核 计算结果 环管反应器 动力学参数 输入参数 模型求解 模型方程 模型对象 炼油公司 操作条件 工业生产 定性分析 参数分布 质量流量 a算法 高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催化加氢交叉流反应器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亚南 李枫 +4 位作者 贾立山 伊晓东 王跃敏 方维平 万惠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61-306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抗硫中毒的芳烃加氢催化反应器模型,称之为交叉流反应器模型,把反应物料分为两股,其中含有噻吩的乙苯物料采用轴向连续流动方式由反应器进口进入催化剂床层,而氢气由铅直导管直接进入催化剂床层中,然后与乙苯物料混合。在氢... 提出了一种抗硫中毒的芳烃加氢催化反应器模型,称之为交叉流反应器模型,把反应物料分为两股,其中含有噻吩的乙苯物料采用轴向连续流动方式由反应器进口进入催化剂床层,而氢气由铅直导管直接进入催化剂床层中,然后与乙苯物料混合。在氢气导管出口处形成含硫乙苯浓度低而氢气浓度高的特殊区域,因而硫对催化剂的中毒效应大幅度降低,整体上提高了乙苯加氢饱和反应效率。与传统轴向混合流反应器进行比较,在相同条件下交叉流反应器具有更好的整体加氢反应性能。分别建立了交叉流反应器与传统轴向混合流反应器模型,提出了两种反应器的催化反应转化率方程;利用此转化率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动力学参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也验证了在交叉流反应器中,硫的中毒效应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模型 芳烃加氢 流动形态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不对称加氢滴流床反应器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涛 吴平东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9-32,共4页
研究了滴流床反应器中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在10,11-二氢辛可尼定修饰的Pt/A l2O3作用下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特征,实验在4个不同催化床层中进行。考虑催化剂部分润湿和静、动持液量,结合复杂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建立了不对称催化加氢滴流... 研究了滴流床反应器中2-氧代-4-苯基丁酸乙酯在10,11-二氢辛可尼定修饰的Pt/A l2O3作用下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特征,实验在4个不同催化床层中进行。考虑催化剂部分润湿和静、动持液量,结合复杂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建立了不对称催化加氢滴流床反应器模型。在本征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模型模拟了滴流床中反应物和产物沿反应器轴向的浓度分布,并对不同操作条件下不对称加氢反应的转化率和光学收率进行了预测,与实验数据比较一致,表明此反应器模型对非均相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工程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加氢 滴流床 反应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流床苯酚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型
5
作者 王华 赵修华 +1 位作者 李光明 黄菊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在自制的滴流床反应器中,以苯酚配水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负载型MnOx/-γAl2O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苯酚催化湿式氧化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苯酚催化湿式氧化本征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了液体流率为1.6 L/h时不同温度下催化剂外... 在自制的滴流床反应器中,以苯酚配水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负载型MnOx/-γAl2O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苯酚催化湿式氧化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苯酚催化湿式氧化本征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了液体流率为1.6 L/h时不同温度下催化剂外表面湿润效率以及不同温度下与一定的氧分压相平衡的水中溶解氧浓度;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苯酚催化湿式氧化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建立了关于积分式滴流床苯酚催化湿式氧化的反应器模型,比较了不同氧分压、进液苯酚质量浓度、进液流率下苯酚去除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结果显示:当氧分压大于1.0 MPa时,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吻合,当氧分压较低时,氧气从气相到液相存在一定的传质阻力.在苯酚进液质量浓度为0~5 000 mg/L时,苯酚对催化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进液流率为0~2.05 L/h时,存在一定的外扩散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滴流床反应器 催化湿式氧化 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8)芳烃异构化径向床反应器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宁晗 唐晓津 +1 位作者 康承琳 徐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采用六组分反应网络建立了工业C_(8)芳烃异构化径向床反应器模型;并基于工业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了回归计算,进而得到了可逆反应网络和不可逆反应网络中各组分... 针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采用六组分反应网络建立了工业C_(8)芳烃异构化径向床反应器模型;并基于工业实际运行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C_(8)芳烃异构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了回归计算,进而得到了可逆反应网络和不可逆反应网络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反应器模型计算值与工业实际值吻合,相对误差较小;与不可逆反应网络相比,可逆反应网络更接近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基于可逆反应网络模型计算了空速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发现空速较低会导致副产物增加,空速较高则会导致产物PX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8)芳烃异构化 反应器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径向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内构件工业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模型化——反应器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光认 陈晓春 刘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50-1154,共5页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flow parameters in a fluidized bed and modeling stud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industrial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reactor was developed, and was verified by commercial data and proved ...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flow parameters in a fluidized bed and modeling stud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industrial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reactor was developed, and was verified by commercial data and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reactor in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构件 工业湍动流化床 等效柱 反应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内部存储的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
8
作者 张望 魏茜 聂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主要研究了一类具有内部存储的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首先给出了系统古典解的全局存在性。为了克服模型中比率项奇性带来的困难,借助一类非线性特征值问题建立了单种群模型关于扩散系数的阈值动力学。最后研究了系统的一致持续性,给出... 主要研究了一类具有内部存储的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首先给出了系统古典解的全局存在性。为了克服模型中比率项奇性带来的困难,借助一类非线性特征值问题建立了单种群模型关于扩散系数的阈值动力学。最后研究了系统的一致持续性,给出了系统共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流动反应器模型 内部存储 非线性特征值问题 共存解 一致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法漂粉精一次反应器模型建立及工程分析
9
作者 柳建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9,共3页
一次反应器是钠法漂粉精的核心部件。分析了该反应器的反应特性,采用循环管式反应器和连续换热一维拟均相模型为基础建立该类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得出较为合理的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为反应器的优化及放大提出模型依据。同时讨论了... 一次反应器是钠法漂粉精的核心部件。分析了该反应器的反应特性,采用循环管式反应器和连续换热一维拟均相模型为基础建立该类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得出较为合理的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为反应器的优化及放大提出模型依据。同时讨论了列管长度、数目、推进式搅拌器的循环流量对反应时间、产量的影响方式。通过分析发现列管的长度与产能无关,搅拌器的选型和径向上浓度分布是影响操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粉精 反应器模型 工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催化剂失活的环氧乙烷反应器机理与数据模型
10
作者 黄纯西 洪小东 +5 位作者 黄波 严玲晴 廖环宇 阳永荣 王靖岱 廖祖维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71,共11页
环氧乙烷是乙烯工业的重要衍生物之一,主要由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氧化生产。针对催化剂活性缓慢衰减,需定期调整操作条件以维持产量和高选择性的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方法,以确定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和各操作条件的影... 环氧乙烷是乙烯工业的重要衍生物之一,主要由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氧化生产。针对催化剂活性缓慢衰减,需定期调整操作条件以维持产量和高选择性的问题,提出了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耦合的方法,以确定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和各操作条件的影响。以某工业环氧乙烷反应器为对象,通过阿里云智能制造平台挖掘生产数据,分别使用反应动力学、失活动力学、反应器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建立了各操作条件与反应器出口组成的模型。结果表明,在输入变量中添加机理模型所得的活性变量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较原始模型更加准确,计算的反应器出口组成和选择性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3%,为优化选择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催化剂失活 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CuSn_(0.3)/SiO_(2)催化剂上的裂解汽油C_(8)芳烃选择性加氢反应本征动力学与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型
11
作者 王盈瑞 季国争 周志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1,共10页
苯乙烯是石化工业中的重要单体,可通过裂解汽油抽提法制备。为防止微量苯乙炔混入苯乙烯中,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和产品不达标,工业上普遍采用选择性加氢反应来去除苯乙炔。以裂解汽油C_(8)芳烃为原料,首先采用Ni_(3)CuSn_(0.3)/SiO_(2)... 苯乙烯是石化工业中的重要单体,可通过裂解汽油抽提法制备。为防止微量苯乙炔混入苯乙烯中,导致下游催化剂中毒和产品不达标,工业上普遍采用选择性加氢反应来去除苯乙炔。以裂解汽油C_(8)芳烃为原料,首先采用Ni_(3)CuSn_(0.3)/SiO_(2)催化剂粉末,在搅拌釜式反应器中,研究了60~90℃和0.2~1.0 MPa条件下苯乙炔和苯乙烯的浓度变化规律,得到了苯乙炔→苯乙烯和苯乙烯→乙苯的本征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6.33 kJ·mol^(-1)和68.95 kJ·mol^(-1)。然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Ni_(3)CuSn_(0.3)/SiO_(2)颗粒,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进料H_(2)/苯乙炔的摩尔比和苯乙炔浓度对裂解汽油C_(8)芳烃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反应器数学模型来描述该反应过程,分析了各组分效率因子沿反应器轴向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固定床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苯乙炔、苯乙烯和乙苯的反应器出口浓度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9.8%、0.3%和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CuSn_(0.3)/SiO_(2) 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数学模型 苯乙炔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非均匀混合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刚 李希 牛俊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对二甲苯氧化是一个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今根据实验测取的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动力学关系与数据,建立了工业氧化反应器的非均匀混合模型,用以考察气、液相的混合状况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模型采用三区串联加区间返混的结构,区间返... 对二甲苯氧化是一个复杂的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今根据实验测取的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动力学关系与数据,建立了工业氧化反应器的非均匀混合模型,用以考察气、液相的混合状况及其对反应的影响。模型采用三区串联加区间返混的结构,区间返混参数由工业反应器实测轴向温度分布拟合确定。计算表明,釡内液相混合接近全混流,而气相氧浓度存在明显的轴向梯度;溶剂蒸发与液相混合相互竞争造成反应器内有一定的温度梯度;氧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作用使得CO2、CO量增多,燃烧副反应加剧,这其中氧浓度梯度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反应器模型 非均匀混合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非绝热光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跃强 孙彦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3-326,380,共5页
从光的量子性吸收出发建立了非等温非绝热光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它可用于不同形状光源、不同反应器几何构型及不同光催化剂表面特征的光催化反应器。从实际情况出发 ,经合理简化得到了三种典型反应器连续式 (稳态 )和间歇... 从光的量子性吸收出发建立了非等温非绝热光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 ,它可用于不同形状光源、不同反应器几何构型及不同光催化剂表面特征的光催化反应器。从实际情况出发 ,经合理简化得到了三种典型反应器连续式 (稳态 )和间歇式 (非稳态 )操作数模的具体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光催化 反应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传递模型的反应器网络综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大宇 王兵 董宏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反应器网络综合的任务在于寻求适宜的反应器类型、尺寸及反应单元间的连接关系并确定各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超级结构法和目标法,采用的基本单元均为一维理想模型。文中同时考虑传质、传热、流体流动以及反应动力学,通... 反应器网络综合的任务在于寻求适宜的反应器类型、尺寸及反应单元间的连接关系并确定各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超级结构法和目标法,采用的基本单元均为一维理想模型。文中同时考虑传质、传热、流体流动以及反应动力学,通过偏微分方程描述轴向及径向上的温度、浓度分布,建立了二维反应器模型。基于该二维传递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构建反应器网络,并以年度总费用为目标函数评价反应器系统的经济性。最后,以提出的模型对环氧丙烷反应器网络进行了优化设计,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反应器模型 状态空间 反应器网络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排放燃烧室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的参数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闯 李鹏飞 +2 位作者 刘勇 朱冬清 金仁瀚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了掌握低排放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其化学反应网络器(CRN)模型的参数化进行研究。对爬升工况下燃烧室CFD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划分燃烧室的结构,得到燃烧室的CRN模型。再利用自编程软件对燃烧室的结构参数和进口参数进行参数化... 为了掌握低排放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其化学反应网络器(CRN)模型的参数化进行研究。对爬升工况下燃烧室CFD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划分燃烧室的结构,得到燃烧室的CRN模型。再利用自编程软件对燃烧室的结构参数和进口参数进行参数化定义,并把参数化的CRN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慢车工况下二者相差不大,在爬升工况下二者差异也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验证了该模型可行性较好,该参数化CRN模型可用于预测低排放燃烧室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出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 低排放燃烧室 CFD数值模拟 参数化 污染物排放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氯化物动态光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
16
作者 夏璐 王双飞 龚铸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根据光催化反应的特点,采用工业常用的管式圆柱(环)型反应器,建立外循环悬浮态光催化反应器系统。以氯代愈创木酚光催化降解为例,采用中心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并用积分追赶法、四阶龙格-库塔单步积分法进行计算;用Matlab软件进... 根据光催化反应的特点,采用工业常用的管式圆柱(环)型反应器,建立外循环悬浮态光催化反应器系统。以氯代愈创木酚光催化降解为例,采用中心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并用积分追赶法、四阶龙格-库塔单步积分法进行计算;用Matlab软件进行微分方程的求解。再用Origin软件描绘出反应器内光强分布和浓度分布的三维立体图。结果表明,紫外光强的辐射随着径向远离光源而逐渐减弱;反应器中无因次浓度分布沿着轴向(水流方向)逐渐降低,沿径向(远离光源方向)浓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有机氯化物 氯代愈创木酚 反应器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法的预混气组分对NO_(x)反应路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志博 肖隐利 宋文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为探究预混气组分对不同反应路径下NO_(x)生成影响,针对高压射流反应器,基于CFD流场特征,构建优化了单PSR (Perfectly-stirred reactor),2PSR,3PSR以及PSR+PFR (Plug flow reactor)四种CRN (Chemical reactor network)模型。在贫预混燃... 为探究预混气组分对不同反应路径下NO_(x)生成影响,针对高压射流反应器,基于CFD流场特征,构建优化了单PSR (Perfectly-stirred reactor),2PSR,3PSR以及PSR+PFR (Plug flow reactor)四种CRN (Chemical reactor network)模型。在贫预混燃烧条件下,研究了纯CH_(4)及其混合气燃烧时不同反应路径下NO_(x)的生成情况,得出了燃烧室内不同反应区域每条反应路径NO_(x)的生成量。结果表明,纯CH_(4)燃烧产生的NO_(x)主要来自于热力型、快速型和N_(2)O-中间体型三条反应路径。绝热火焰温度的提高主要促进了热力型和N_(2)O-中间体型NO_(x)的生成。随着CH_(4)或CO中加入的H_(2)摩尔分数的增加,NO_(x)排放总量降低,快速型NO_(x)生成速率降低,特别是火焰刷区。另外,混合气中CO摩尔分数的增加会导致NO_(x)生成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排放燃烧室 预混气组分 反应路径 化学反应器网格模型 绝热火焰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TF合成反应器的模拟与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建平 周彦水 +2 位作者 张志忠 陈超 周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16-419,共4页
对DNTF合成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模拟和放大设计。根据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特性和设备的传递特性,对反应器进行基础参数计算,确定了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如反应器体积、搅拌方式及转速、传热面积和换热方式等技术参数。将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 对DNTF合成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模拟和放大设计。根据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特性和设备的传递特性,对反应器进行基础参数计算,确定了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如反应器体积、搅拌方式及转速、传热面积和换热方式等技术参数。将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热量传递结合起来,计算反应器的放热速率和热负荷,考察和分析反应器的能量和热量平衡,及反应器温度的波动幅度和最大的热负荷情况;研究了反应器中传热、传质规律,以获得准确的反应器的放大设计基础参数,为工业规模放大反应器提供理论模型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TF 反应器模型 模拟 放大设计 CHEM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气流床耦合反应器中煤气化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晓辉 贾亚龙 +2 位作者 冯杰 房倚天 李文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84-3491,共8页
利用化工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了流化床-气流床耦合反应器等效网络模型,在300mm反应器中的煤气化实验结果基础上,充分考虑耦合反应器不同区域物料间两相流动、传质传热,对耦合反应器各部分流体力学特征以及耦合反应器中不同区域的化... 利用化工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了流化床-气流床耦合反应器等效网络模型,在300mm反应器中的煤气化实验结果基础上,充分考虑耦合反应器不同区域物料间两相流动、传质传热,对耦合反应器各部分流体力学特征以及耦合反应器中不同区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分析。利用模型对飞灰的碳转化率、耦合反应器的碳转化率、耦合反应器内温分布及物料停留时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流化床耦合气流床反应器后,气流床可将出口飞灰碳转化64.1%,实现了耦合反应器对飞灰的再气化;耦合反应器煤气化系统的碳转化率由单独流化床的84.9%提高到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耦合反应器 反应器网络模型 碳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费托浆态床反应器扩能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中山 赵用明 +3 位作者 卜亿峰 王峰 门卓武 王铁峰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针对现有工业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产能提升问题,基于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费托合成全流程模型。根据工业实际情况,选择了连续多级串联全混釜模型来模拟反应器内部的流体流动与传质特性,拟合了实际应用的CNFT-1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针对现有工业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产能提升问题,基于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费托合成全流程模型。根据工业实际情况,选择了连续多级串联全混釜模型来模拟反应器内部的流体流动与传质特性,拟合了实际应用的CNFT-1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集总的方式将复杂的烃类产物简化为CH_(4)、C_(3)H_(8)、n-C_(8)H_(18)、n-C_(16)H_(34)和n-C_(42)H_(86)这5种物质,并根据工业实际情况给定了链增长因子模型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产物分布。在优化的工艺操作参数下:新鲜合成气进气量(标准状况)为420 km^(3)/h、新鲜合成气n(H_(2))/n(CO)为1.57、催化剂装填量为80 t、反应温度为275°C、反应压力为3 MPa,模拟结果显示反应器的C_(3+)产能可以从约500 kt/a提升到约600 kt/a。同时通过对比产能提升前后换热、分离和脱碳等配套工艺系统的模拟数据,发现配套工艺在可承受130%负荷的情况下,整个系统才可以在扩能后正常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浆态床反应器模型 产能提升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