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反并联晶闸管光纤触发方案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玉林 宋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97-101,共5页
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作为分接开关的反并联晶闸管位于10kV侧,而晶闸管触发电路以及控制系统位于0.4kV侧。针对有载调压装置横跨变压器一、二次侧所面临的绝缘问题,通过对光纤通信技术和高压取能电路的研究,结合自取能式晶闸管触... 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调压中作为分接开关的反并联晶闸管位于10kV侧,而晶闸管触发电路以及控制系统位于0.4kV侧。针对有载调压装置横跨变压器一、二次侧所面临的绝缘问题,通过对光纤通信技术和高压取能电路的研究,结合自取能式晶闸管触发电路及其在耐压方面的改进,设计了基于光纤隔离的触发方案。通过对硬件电路进行参数设计和实验,验证了触发方案局部和整体电路原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解决高压反并联晶闸管触发的绝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配电变压器 有载调压 高低压隔离 反并联晶闸管 自取能 光纤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成勇 蒋碧松 +1 位作者 郭春义 李春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7-1176,共10页
为了改善电容换相换流器(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CCC)的故障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拓扑(enhanced 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ECCC)。ECCC从提高电容电压可控性的角度出发,将换... 为了改善电容换相换流器(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CCC)的故障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新型电容换相换流器拓扑(enhanced 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ECCC)。ECCC从提高电容电压可控性的角度出发,将换流阀和换流变压器之间的固定电容替换为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设计了子模块晶闸管与阀臂晶闸管的协调控制策略;分析了子模块晶闸管的电压电流应力。在PSCAD/EMTDC环境中对ECCC的子模块电压电流应力、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和换相失败后恢复能力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ECCC可以有效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其对电容电压的灵活控制能力,可以有效避免换相失败发生后类似CCC换流器失去自恢复能力的问题,具备故障快速恢复能力;并且,子模块的电压电流应力均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换相换流器 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 换相失败 故障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春艳 周念成 +2 位作者 王强钢 廖建权 魏能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640-3651,共12页
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一次绕组可能产生幅值很高的励磁涌流,这会对变压器自身和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该文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机理,结合反并联晶闸管和滤波电路组成的涌流抑制器,提出了一种基于软... 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一次绕组可能产生幅值很高的励磁涌流,这会对变压器自身和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该文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机理,结合反并联晶闸管和滤波电路组成的涌流抑制器,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启动的变压器涌流抑制方法。针对反并联晶闸管导通过程产生奇次谐波的特点,对比分析涌流抑制器的高阶阻尼滤波、高阶阻尼陷波等电路的滤波效果,选取含RC阻容阻尼的高阶陷波电路作为滤波器,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再将反并联晶闸管与滤波器串联,结合变压器端电压闭环反馈控制构建基于软启动的励磁涌流抑制方案,通过变压器端电压平滑启动实现励磁涌流的主动抑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不同联结方式下三相变压器组、三相三柱式变压器的励磁涌流抑制器模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涌流 涌流抑制器 三相变压器 反并联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分段供电切换暂态过程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名中 马伟明 +2 位作者 范慧丽 黄垂兵 李文禄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采用常规分段供电方式的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由于次级的运动,其覆盖每段定子的长度不断变化,导致通电定子段电机参数不断变化,无法对负载实现精确控制的缺点,设计了带中间母排结构的分段供电网络,可以保证电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模型... 针对采用常规分段供电方式的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由于次级的运动,其覆盖每段定子的长度不断变化,导致通电定子段电机参数不断变化,无法对负载实现精确控制的缺点,设计了带中间母排结构的分段供电网络,可以保证电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模型和参数固定不变,能够利用现有各种控制算法实现高性能控制。对于采用反并联晶闸管作为分段供电切换开关,从晶闸管开通和关断的"数学——物理"模型出发,分析了分段供电切换过程中开关暂态过程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利用某采用分段供电的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原理样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初级直线感应电机 分段供电网络 反并联晶闸管 切换开关 物理-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保协同的环形直流微网单端测距保护技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薛士敏 刘存甲 +2 位作者 李蒸 陆俊弛 朱晓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29,共8页
目前,直流微网的保护方案大都依赖于线路两端直流断路器的快速开断能力与通信设备的可靠性,然而现阶段直流断路器成本高昂,且线路两端通信将会大大增加直流微网的建设运行成本。基于以上背景,文中以四端环形直流微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提... 目前,直流微网的保护方案大都依赖于线路两端直流断路器的快速开断能力与通信设备的可靠性,然而现阶段直流断路器成本高昂,且线路两端通信将会大大增加直流微网的建设运行成本。基于以上背景,文中以四端环形直流微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单端测距式保护技术。该方法分为故障控制与保护实施2个阶段。在故障控制阶段,通过改变电压源型换流器(VSC)自身以及外加可控元件的主动控制策略,使直流线路故障电流为零;在保护实施阶段,基于采用主动控制后VSC直流侧输出电压的周期性(20 ms)与电力电子元件的可控性,构建VSC与故障点的唯一回路,然后基于传统RL算法即可实现单端无差故障定位,接下来会出现线路电流持续过零,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隔离开关实现故障隔离。该方法基于控保协同思想,消除了环网系统单端故障测距中对端电流的干扰,且线路两端无需配置直流断路器,仅利用快速隔离开关与故障控制策略进行时序逻辑上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故障隔离。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四端环形直流微网系统模型,验证了该控制和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控保协同 单端故障测距 反并联晶闸管 快速隔离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电容换相换流器直流输电系统的新型换相失败抑制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春义 刘博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298-5307,557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增强型电容换相换流器(enhanced capacitorcommutatedconverter,ECCC)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该文在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ECCC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型协调控制策略,可实现如下3个优势:1)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不... 为了进一步提高增强型电容换相换流器(enhanced capacitorcommutatedconverter,ECCC)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该文在基于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的ECCC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型协调控制策略,可实现如下3个优势:1)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不受故障检测延时的影响,发生故障后电容直接参与换相过程,进一步降低换相失败的概率;2)正常运行时,串联电容可以加速换相过程,从而增大了直流系统成功换相的裕度;3)串联电容可以发出无功功率,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换流器的无功消耗。研究新型协调控制策略对加速换相过程和改善功率因数的机理,对比分析新型协调控制策略与原控制策略下换相失败的抑制效果,最后,在PSCAD/EMTDC环境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新型协调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而且可以进一步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电容换相换流器 新型协调控制策略 反并联晶闸管全桥子模块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恒速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改进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士硕 尹忠东 刘莫然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恒速恒频风力机低电压穿越方案,在故障期间投入背靠背换流器并配合反并联晶闸管,使风力机组与电网通过背靠背换流器间接连接。同时通过合理的无功功率补偿与有功功率吸收,可维持机端电压幅值与频率为额定值,从而使风力...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恒速恒频风力机低电压穿越方案,在故障期间投入背靠背换流器并配合反并联晶闸管,使风力机组与电网通过背靠背换流器间接连接。同时通过合理的无功功率补偿与有功功率吸收,可维持机端电压幅值与频率为额定值,从而使风力机平稳度过低电压暂态。文章首先建立了风力机系统各个部分的数学模型,随后详细描述并分析了换流器的控制策略,并最终在PSCAD/EMTDC平台中建立了风力机与低电压穿越装置的精确仿真模型。在仿真中施加了包括25%、50%、80%电压跌落的3种不同故障。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低电压穿越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恒频风力机 低电压穿越 背靠背 反并联晶闸管 dq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有载分接开关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品秀 韩静 许秀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64-67,共4页
为了提高配电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自动调压功能,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及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以晶闸管反并联作为分接开关的执行机构,配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来调节配电变压器分接头,进而实现有载分... 为了提高配电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自动调压功能,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及单片机控制技术,设计了以晶闸管反并联作为分接开关的执行机构,配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来调节配电变压器分接头,进而实现有载分接开关自动稳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单片机 控制系统 晶闸管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