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革命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华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B05期56-59,共4页
针对近几年来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问题上涌现的几种观点———认为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推动下 ,清朝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完全能够引导中国走向近代化 ,从而否定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意义。作者试图从近代化与革命的含义 ,中国近代化... 针对近几年来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问题上涌现的几种观点———认为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推动下 ,清朝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完全能够引导中国走向近代化 ,从而否定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意义。作者试图从近代化与革命的含义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殊性 ,西方殖民主义侵略 ,晚清政府的改革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实质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来论证 :只有通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中国才能真正走向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化 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 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民主党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连胜 王海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中国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参加解放战争、与共产党合作建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民主党派由其政党性质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所决定... 中国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参加解放战争、与共产党合作建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民主党派由其政党性质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所决定,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与共产党相比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斗争形式主要是进行與论宣传;斗争区域主要是国统区大中城市;对国民党态度经历了拥护、怀疑、反对的变化过程;理论体系不完备,指导思想不统一;政治态度分歧,组织形式松散;革命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主党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作用与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反孔和尊孔的斗争是思想领域中的阶级大搏斗
3
作者 景琪 《文史哲》 1973年第1期61-67,共7页
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充满了尖锐的阶级斗争,在这场阶级大搏斗中,形成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充当帝国主义... 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充满了尖锐的阶级斗争,在这场阶级大搏斗中,形成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顽固地执行一条对外投降资本帝国主义、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群众的反革命路线;中国人民英勇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革命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阶级斗争 搏斗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帝国主义 反帝反封建斗争 尊孔 反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林则徐到孙中山
4
作者 陈锡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林则徐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特别受到尊崇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近代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80多年,是中华民族蒙受欺凌、耻... 林则徐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特别受到尊崇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他们都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近代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都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这80多年,是中华民族蒙受欺凌、耻辱和挫折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和探索的年代。林则徐开创反殖民侵略和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到孙中山开始了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林则徐和孙中山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孙中山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国人向外国寻找救国真理的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5
作者 张代春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10期22-25,37,共5页
近代民主思想,是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铸造出来的锐利武器,也是这一伟大斗争的理论结晶。在喧嚣而沉重的历史背景之下,近代民主思想的酝酿、产生、发展、成熟和转变,即从初期的资夺主义民主思想的萌芽到向社会主义性质民... 近代民主思想,是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铸造出来的锐利武器,也是这一伟大斗争的理论结晶。在喧嚣而沉重的历史背景之下,近代民主思想的酝酿、产生、发展、成熟和转变,即从初期的资夺主义民主思想的萌芽到向社会主义性质民主的转变,历经了一个短暂而又曲折的过程。星火燎原,激流纵横,浪峰棚逐,是为近代民主思想的最大特色。下面试从五个历史发展时期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思想 历史进程 近代 社会主义性质 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革命历史研究的求真和创新之作——《福建革命史》评介
6
作者 王大同 郑锦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9期61-62,共2页
正当全省人民热烈、隆重地庆祝中国共产党70周年诞辰之际,一部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蒋伯英副教授主编、福建省委党校《福建革命史》编写组编写的史学论著——《福建革命史》,经福建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这是他们为建党70周年献上的一份... 正当全省人民热烈、隆重地庆祝中国共产党70周年诞辰之际,一部由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蒋伯英副教授主编、福建省委党校《福建革命史》编写组编写的史学论著——《福建革命史》,经福建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这是他们为建党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也是为福建革命史研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这部长达80余万字的历史宏著,是迄今我省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福建人民近百余年来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它生动具体地再现了福建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进行的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悲壮历史,是当前对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省情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历史研究贵在求真和创新。史学论著的学术价值和生命,首先就是看是否真实地再现历史,并在研究手段与论述上创新。《福建革命史》在这两个方面上颇具特色,显示了著者的功力与付出的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人民出版社 历史研究 革命史 创新 求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斗争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革命史》将出版
7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到来时,一部反映福建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活动的《福建革命史》将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依据档案文献和历史回忆录等丰富翔实的史料,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福建人民革命...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到来时,一部反映福建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活动的《福建革命史》将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依据档案文献和历史回忆录等丰富翔实的史料,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福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全书共15章,第一、二三章论述鸦片战争以后福建的社会政治经济与近代福建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基本状况:第三章至第十五章是全书重点,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即福建党组织建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共产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下的各项革命活动,各阶层人民群众及华侨、民主党派的爱国斗争,以及福建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等多方面的历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人民出版社 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反帝反封建斗争 共产党组织 鸦片战争 人民革命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革命史》将出版
8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3期63-63,共1页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到来时,一部反映福建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活动的《福建革命史》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依据档案文献和历史回忆录等丰富翔实的史料,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福建人民...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到来时,一部反映福建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活动的《福建革命史》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依据档案文献和历史回忆录等丰富翔实的史料,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福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全书共15章,第一、二章论述鸦片战争以后福建的社会政治经济与近代福建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基本状况,第三章至第十五章是全书重点,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和福建党团组织建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共产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影响下的各项革命活动,各阶层人民群众及华侨、民主党派的爱国斗争,以及福建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切等多方面的历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人民出版社 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反帝反封建斗争 鸦片战争 人民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际关系学的“中国特色”
9
作者 方匡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4-34,共1页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在发表于《外交评论》2006年第6期的《试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进步”:几点批评与思考》一文中指出:有关国际关系学之“中国特色”的讨论,近一时期重新热烈起来。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加入的学者...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王逸舟教授在发表于《外交评论》2006年第6期的《试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进步”:几点批评与思考》一文中指出:有关国际关系学之“中国特色”的讨论,近一时期重新热烈起来。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加入的学者提出了新的有意思的论点论据,例如秦亚青教授提出的“三个源泉”的看法(即中国古典中的精华、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进思想成分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累的新鲜经验);二是中国实践达到新的阶段,国内外都要求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国际关系学 反帝反封建斗争 中国学者 国际问题 中国古典 改革开放 先进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訄书》
10
作者 黎耀元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2期66-73,共8页
章太炎的《訄书》(qiu音求,急迫的意思)是一本尊法反儒的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年代里,农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怎样推动了尊法反儒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怎样利用法家... 章太炎的《訄书》(qiu音求,急迫的意思)是一本尊法反儒的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年代里,农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怎样推动了尊法反儒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怎样利用法家的思想武器打击政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帝反封建斗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 马克思主义 二十世纪 十九世纪 农民群众 思想武器 章太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