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书传统、反左书与“透明之石”的过度阐释——《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献疑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0,212,共6页
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的重要性已经毋庸赘言。不过其所带来的争议也堪称无以伦比,贝格利教授甚至长篇累牍地对全书展开过尖刻的批评。若以《中国学术》2000年的发表为坐标点,抛开... 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的重要性已经毋庸赘言。不过其所带来的争议也堪称无以伦比,贝格利教授甚至长篇累牍地对全书展开过尖刻的批评。若以《中国学术》2000年的发表为坐标点,抛开人格攻击的激烈言辞,贝氏批评与作者辩护二者,几乎以一种互文的方式,定格了世纪之交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的高峰对决。本文讨论与质疑的重点,主要针对该书第五章"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从"反左书"历史原境入手,再由楷书上溯,考察甲骨文以来汉字书刻历史中的反书传统,进而分析"透明之石"中的过度阐释现象。由于透明之石并不曾"透明","一个时代"无法终结在南朝,本文还将涉及有关"阈界点"的判断以及"纪念碑性"的收束时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传统 反左书 “透明之石” 过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南朝石刻研究的“透明之石”问题反思——巫鸿著述《礼仪中的美术》献疑
2
作者 杨祥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210,共9页
巫鸿将南朝陵墓石刻上的正、反书作为镜像问题分析,并以“透明之石”作喻引入“倒像”“反观”等概念的研究,但相关依据失实而造成理论依据动摇。其关于南朝石刻“反左书”和陵墓石兽的认识也于实不符、值得商榷。从“礼仪中的美术(艺术... 巫鸿将南朝陵墓石刻上的正、反书作为镜像问题分析,并以“透明之石”作喻引入“倒像”“反观”等概念的研究,但相关依据失实而造成理论依据动摇。其关于南朝石刻“反左书”和陵墓石兽的认识也于实不符、值得商榷。从“礼仪中的美术(艺术)”转换视角为“美术(艺术)中的礼仪”,或有助于认清多元艺术世界的多元“阈界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石刻 反左书 “透明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