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黑色幽默”文学的“反小说”形式解析 |
李新元
朱瑞青
|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2 |
7
|
|
2
|
“反小说”与小说审美定势的突破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3
|
一部充满东方魔幻色彩的“反结构”小说——读卢一萍的长篇小说《少水鱼》 |
唐小林
|
《西部文艺研究》
|
2025 |
0 |
|
4
|
论“反历史小说”《城堡里的男人》的政治无意识与后现代历史叙事 |
范一亭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5
|
反讽和讽刺——台湾作家欧阳子的小说叙述策略 |
杨学民
|
《常熟高专学报》
|
2003 |
1
|
|
6
|
被遗忘的晚清反案小说:中国网络同人小说的本土文化渊源 |
刘小源
|
《百家评论》
|
2019 |
4
|
|
7
|
本土与现代的融合——论孙了红的反侦探小说创作 |
彭丹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1 |
0 |
|
8
|
反乌托邦小说中的人与环境的矛盾关系--以扎米亚金的《我们》为例 |
姚勇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0 |
|
9
|
孙甘露与小说文体实验 |
方克强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10
|
《虚构》的意义——解读马原小说的后现代取向 |
梅朝举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4 |
1
|
|
11
|
颠覆侦探小说——论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 |
刘启君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3
|
|
12
|
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对小说性质的一点思考 |
李庆信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3
|
赫斯顿《约拿的葫芦蔓》中的反成长与伦理缺位 |
张玉红
|
《外文研究》
|
2023 |
0 |
|
14
|
泪水与笑声 评方旭导演《骆驼祥子》的喜剧化改编 |
韩乐乐
|
《上海戏剧》
|
2024 |
0 |
|
15
|
库尔特·冯尼格特的黑色幽默探究 |
于红梅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6
|
读近作偶记(第二辑) |
李洁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激进女性”耶利内克的自然情结 |
贾梦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饥饿游戏》:操控集体记忆的完美范本 |
左佳
彭羽婷
欧阳璐
|
《海外英语》
|
2019 |
1
|
|
19
|
糖果山·风车计划·七诫——《动物庄园》中的乌托邦冲动 |
高冉
蔡殿梅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20
|
试评井伏鳟二的《遥拜队长》 |
王述坤
|
《外语研究》
|
198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