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反射纵波旅行时检测裂隙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洋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7-613,共7页
本文从垂直走向裂隙地面纵波反射旅行时的方位差别出发,推导出了利用多条任意方位测线计算裂隙走向的方法,并证明了一般情况下裂隙介质都有2ε-δ>0,从而确定反演出的裂隙走向值是唯一的。裂隙介质模型的两组正交测线和四条互不正... 本文从垂直走向裂隙地面纵波反射旅行时的方位差别出发,推导出了利用多条任意方位测线计算裂隙走向的方法,并证明了一般情况下裂隙介质都有2ε-δ>0,从而确定反演出的裂隙走向值是唯一的。裂隙介质模型的两组正交测线和四条互不正文测线反射纵波旅行时的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反射纵波 海相碳酸盐 油气勘探 裂隙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勘探目标基于反射纵波成像照明的VSP采集设计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东 罗斌 周翼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2-852,共11页
基于VSP技术特点,对VSP采集设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资料和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了产出/投入比的概念,并针对VSP采集设计如何实现产出/投入最大化问题,提出了面向勘探目标、基于反射纵波成像照明的VSP采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基于VSP技术特点,对VSP采集设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资料和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了产出/投入比的概念,并针对VSP采集设计如何实现产出/投入最大化问题,提出了面向勘探目标、基于反射纵波成像照明的VSP采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首先根据密度和速度测井资料或以往VSP速度资料建立1D速度模型,通过AVO分析初步确定最大偏移距选择范围;然后根据该最大偏移距范围,通过改进高斯射线束进行非零偏移距VSP勘探目标反射纵波成像照明模拟,以确定最佳最大偏移距和合适的观测井段;最后根据Walkaway-VSP(WVSP)/3DVSP观测系统,模拟勘探目标的横向覆盖次数及其分布,经过反复调整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使勘探目标所获得的覆盖次数最大、分布最优。通过实际VSP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VSP采集设计技术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采集设计 勘探目标 VSP反射纵波成像照明 最大偏移距 覆盖次数 产出/投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声波成像测井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28
3
作者 乔文孝 车小花 +1 位作者 李刚 闫向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反射声波成像测井的分辨率和测量范围介于常规地震勘探和常规测井之间,在当前油气勘探的诸多领域尤其是随钻测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评价等复杂油气藏勘探和定量解释中具有实际意义。为此,对反射声波成像测井进行了物理模拟,制作了缩小... 反射声波成像测井的分辨率和测量范围介于常规地震勘探和常规测井之间,在当前油气勘探的诸多领域尤其是随钻测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评价等复杂油气藏勘探和定量解释中具有实际意义。为此,对反射声波成像测井进行了物理模拟,制作了缩小比例的铝质和混凝土模型井,并用于模拟井旁不同倾角的声阻抗不连续界面对声波的反射。在充液环境下对反射声波模型井进行了实验测量,从全波波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沿井壁传播的折射波和来自井旁声阻抗不连续界面的反射纵波。应用偏移叠加技术对物理模拟波形进行了反演处理,从偏移剖面上反演出的反射界面的尺寸、位置和倾角等几何特性与实验参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声波成像测井 分辨率 反射纵波 偏移叠加技术 折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 型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和裂缝参数分级反演方法
4
作者 谭媛媛 张广智 +2 位作者 马正乾 郝洪鉴 韩钊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2,共13页
含倾斜裂缝的地层在地下广泛分布,可等效为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TTI型富有机质页岩气储层即使具有较高的脆性程度,但其杨氏模量可能依旧较低,从而降低了杨氏模量作为储层脆性指数的适用性。为此,将杨氏模量与拉梅第一常数的组合... 含倾斜裂缝的地层在地下广泛分布,可等效为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介质。TTI型富有机质页岩气储层即使具有较高的脆性程度,但其杨氏模量可能依旧较低,从而降低了杨氏模量作为储层脆性指数的适用性。为此,将杨氏模量与拉梅第一常数的组合作为脆性指数,推导了由脆性指数、裂缝密度和倾角直接表达的TTI介质线性化纵波反射系数方程及其傅里叶级数形式,有效分离了裂缝信息和背景基质信息。然后,在贝叶斯反演框架下,结合离散傅里叶级数,提出了一种直接预测TTI型富有机质页岩气储层脆性特征和裂缝参数的分级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分别利用地震数据的二阶分量和零阶分量直接预测裂缝参数和脆性指数,以解决裂缝参数和脆性指数对地震数据贡献度不同而导致的裂缝参数预测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裂缝方位估计误差对裂缝密度和裂缝倾角预测精度的影响。模型测试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估计的裂缝参数和脆性指数合理地圈定了优质脆性储层,提高了裂缝参数的预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指数 裂缝密度和倾角 TTI介质 纵波反射系数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波测井的菲涅尔带效应
5
作者 郭同政 许孝凯 +2 位作者 张晋言 晁永胜 翟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3-929,共7页
基于反射波的单井远探测是声波测井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有效探测距离井数米到数十米的异常反射体如裂缝,极大提升了声波测井的径向探测距离,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勘探开发有重要的作用。该文系统考察了有限尺寸裂缝的反射强度与声... 基于反射波的单井远探测是声波测井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有效探测距离井数米到数十米的异常反射体如裂缝,极大提升了声波测井的径向探测距离,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勘探开发有重要的作用。该文系统考察了有限尺寸裂缝的反射强度与声源频率和反射体宽度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极子还是偶极子,反射波的幅度都呈现出菲涅尔带效应。在一定距离内,反射波幅度随裂缝某一方向如宽度增大而增大,当宽带增加一定尺寸后,反射波幅度有一定的程度下降,然后小幅震荡。总之,反射波幅度与反射体尺寸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因此,基于反射波能量来评价反射体体积和储量是有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探测 声波测井 反射横波 反射纵波 菲涅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对裂缝密度反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肖鹏飞 王世星 +2 位作者 曲寿利 曹辉 谢金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4-551,共8页
在倾斜裂缝中,能不能利用普遍使用的裂缝发育强度近似公式进行裂缝密度评价,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由TTI介质反射振幅方程出发,推导出与HTI介质裂缝密度计算公式相似的TTI介质的裂缝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两个公式的对比分析,建立了裂缝... 在倾斜裂缝中,能不能利用普遍使用的裂缝发育强度近似公式进行裂缝密度评价,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由TTI介质反射振幅方程出发,推导出与HTI介质裂缝密度计算公式相似的TTI介质的裂缝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两个公式的对比分析,建立了裂缝倾角影响裂缝密度计算结果的理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绘制了裂缝密度与裂缝倾角的关系曲线,对裂缝倾角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在设计的代表性模型中,当裂缝倾角小于80°时,利用简化公式评价裂缝密度,将使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结论。依据塔河油田裂缝型储层设计了TTI介质和HTI介质模型,正演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同时还发现裂缝倾角对裂缝密度评价的影响甚至大于数据噪声引起的误差。基于此,提出对于倾斜裂缝介质,不能直接利用简化公式计算裂缝密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裂缝 纵波反射振幅 裂缝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盆地活断层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卢育霞 王振明 +2 位作者 王兰民 石玉成 Edward W.Woolery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4-353,共10页
针对城市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的一些技术问题,在兰州盆地的金城关断层和刘家堡断层沿线开展活断层浅层(50 m以内)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主要采用纵波和横波多次覆盖共CMP点地震反射方法,获得了目标场地地震图像资料,尤其横波地震剖面更加清... 针对城市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的一些技术问题,在兰州盆地的金城关断层和刘家堡断层沿线开展活断层浅层(50 m以内)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主要采用纵波和横波多次覆盖共CMP点地震反射方法,获得了目标场地地震图像资料,尤其横波地震剖面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超浅层构造空间特征。以红艺村测线(HYC)和师范学校西测线(SFXX)为例,分析总结了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剖面解释三方面浅层活断层地震探测的技术要点。结果可以为兰州市及类似复杂构造地区活断层地震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活断层 横波反射 纵波反射 兰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五维数据直接提取裂缝型储层参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洪学 印兴耀 +1 位作者 李坤 许孝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9-380,共12页
现有裂缝型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在构建流体敏感参数过程中没有考虑岩石骨架、裂缝、孔隙及油气水耦合影响,对五维数据中丰富的方位信息蕴含的流体信息挖掘不够,并且针对裂缝型储层油气识别以间接计算参数为主。宽方位地震五维数据反演本身... 现有裂缝型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在构建流体敏感参数过程中没有考虑岩石骨架、裂缝、孔隙及油气水耦合影响,对五维数据中丰富的方位信息蕴含的流体信息挖掘不够,并且针对裂缝型储层油气识别以间接计算参数为主。宽方位地震五维数据反演本身存在“病态解”及“不确定性”等问题,多裂缝参数同时反演更易导致储层参数反演精度下降。因此,基于间接代数组合的流体因子在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累积计算误差,影响油气识别效果。为此,结合各向异性Gassmann孔隙弹性理论和线性滑动理论,以“固液缝”解耦流体因子为基础,推导了由“固液缝”解耦流体因子直接表征的新的纵波反射系数方程,分析、讨论了新纵波反射系数方程的适用条件及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贝叶斯框架的地震反演目标函数,并基于时频资料研究五维数据流体识别方法,可直接获得裂缝型储层“固液缝”解耦流体因子,消除了累计误差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精度。模型试算及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合理、可靠地预测裂缝型储层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储层 Gassmann孔隙弹性理论 “固液缝”解耦流体因子 五维数据反演 纵波反射系数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