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射率法正演模拟的含气储层反射系数频变规律研究
1
作者 蒯正杨 梁锴 +2 位作者 张世鑫 韩文明 曹丹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共11页
振幅随偏移距/入射角的变化(AVO/AVA)技术已在油气勘探中广泛应用,其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对岩性研究、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频变特征不仅与含气储层自身吸收衰减产生的速度频散有关,还与地震波在储层顶底之间发生的多次... 振幅随偏移距/入射角的变化(AVO/AVA)技术已在油气勘探中广泛应用,其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对岩性研究、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频变特征不仅与含气储层自身吸收衰减产生的速度频散有关,还与地震波在储层顶底之间发生的多次反射有关。本研究基于反射率法建立层状介质的频变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利用Chapman模型引入频散速度,提出一种充分考虑含气储层本身吸收衰减与层状结构的AVO精细模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含气储层的厚度、含气饱和度、孔隙度及渗透率与频变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为采用频变规律开展含气储层识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储层 速度频散 多次反射 反射率法 频变反射系数 Chapm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反射率法波场模拟及体波辐射图案 被引量:12
2
作者 寻浩 董敏煜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05-614,共10页
本文从一般各向异性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采用反射率法来计算任意各向异性的黏弹性层状介质中的全波场合成地震记录。系统矩阵的特征解是在三维空间计算的,考虑了偏离径向平面的波传播。时间假频由复频率技术来压制,空间假频则通过... 本文从一般各向异性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采用反射率法来计算任意各向异性的黏弹性层状介质中的全波场合成地震记录。系统矩阵的特征解是在三维空间计算的,考虑了偏离径向平面的波传播。时间假频由复频率技术来压制,空间假频则通过使用Filon法估计两个波数的积分来避免。文中以裂隙介质和叠层─裂隙复合介质为例,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合成地震记录计算的实用方法,并分析了横波分裂现象及振幅特征。弹性各向异性的能量聚焦会改变入射和反射波前的能量分布,从而使AVO特征发生畸变。本文通过数值和解析方法分析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体波辐射图案。所给出的近似公式能方便地估计辐射图案畸变对AVO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法 体波 波场模拟 各向异性介质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率法波场正演模拟及其在惠州某区薄储层地震响应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立锋 张宏兵 +2 位作者 唐永杰 陈利 严浩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惠州某区薄储层发育,波场特征复杂,前人研究表明,常规正演模拟方法难以解决薄层模拟精度问题。鉴于此,采用了基于薄层的反射率法地震模拟,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该方法模拟的地震记录中包含反射波、转换波、多次波信息... 惠州某区薄储层发育,波场特征复杂,前人研究表明,常规正演模拟方法难以解决薄层模拟精度问题。鉴于此,采用了基于薄层的反射率法地震模拟,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该方法模拟的地震记录中包含反射波、转换波、多次波信息,符合薄储层地震波传播规律。通过对理论模型正演模拟研究表明,地震波场中包含多次波、转换波信息,且得到了走时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应用该方法对惠州某区实际资料的正演模拟,揭示了薄砂体的展布及连通关系,得到了HZ-X井的钻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 薄储层 反射率法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反射率法的AVA反演技术在致密砂岩薄储层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震 刘俊州 +2 位作者 时磊 韩磊 吴高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层性明显且具有储层厚度薄的特点。传统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压制地层内部的多次波,也不能准确地补偿传输损耗,使得基于Zoeppritz方程或其近似值的AVA反演理论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提出了一种以快速反射率算法... 致密砂岩储层成层性明显且具有储层厚度薄的特点。传统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压制地层内部的多次波,也不能准确地补偿传输损耗,使得基于Zoeppritz方程或其近似值的AVA反演理论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提出了一种以快速反射率算法为驱动核心的叠前AVA反演方法,快速反射率法可以计算全波响应,包括反射、透射、转换波和内部多次波,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并利用薄层模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目标函数的构建基于Gauss-Newton法,并推导出雅可比矩阵的解析解,提高了反演的准确度和收敛速度。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不含噪声和含噪声的薄互层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快速反射率法的反演结果更加准确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四川崇州工区的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快速反射率法的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数据更加接近,此外基于快速反射率法的反演结果更接近于测井曲线,更准确地反映地层变化的趋势,能更好地识别致密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致密砂岩 AVA 反射率法 ZOEPPRITZ方程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率法的TTI介质正演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康 吴国忱 +2 位作者 印兴耀 黄鹏亮 朱冬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27,671+854,共11页
本文在平面波入射和全固态各向异性介质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TTI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表达式,合成了截距时间—慢度(τ-p)域地震记录,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反射纵、横波AVO特性的影响;利用τ-p变换和迭代... 本文在平面波入射和全固态各向异性介质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TTI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表达式,合成了截距时间—慢度(τ-p)域地震记录,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反射纵、横波AVO特性的影响;利用τ-p变换和迭代相似系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球面波,压制了积分截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τ-p变换和迭代相似系数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压制截断效应效果良好。②对于反射纵波,TTI介质中的θ、ε、δ参数既控制大角度入射,也控制小角度入射,VTI介质中ε控制大角度入射,δ控制小角度入射;对于反射横波,各向异性参数对AVO特性的影响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③受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影响,用不同的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得到的合成记录是不相同的,并且TTI介质反射率法得到的纵、横波合成记录不涉及解耦问题。模型测试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法 TTI介质 正演模拟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反射率法煤田地震波阻抗反演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真 高振宇 刘兴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10,218,共8页
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直接提供地下介质的弹性信息,为后续的煤层识别,水通道预测以及陷落柱识别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现有的波阻抗反演方法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勘探的需求。反射率法通过求解弹性波动方程获得弹性参... 地震波阻抗反演可以直接提供地下介质的弹性信息,为后续的煤层识别,水通道预测以及陷落柱识别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现有的波阻抗反演方法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勘探的需求。反射率法通过求解弹性波动方程获得弹性参数信息,能够模拟全波场响应以及地震波的各种传播效应,能更精确地考虑透射损失、多次波等引起的地震波振幅和相位变化,精度较高,且计算效率高于其他波动方程求解方法。因此,基于贝叶斯框架,建立了反射率法的反演目标函数并通过引入柯西分布作为先验分布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形成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的反射率法波阻抗反演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布尔台煤矿地震数据中,获得的波阻抗反演结果与测井资料匹配度较好,相比于常规方法分辨率更高,精度高,能够有效识别薄煤层和深部煤层分布,有效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为利用地震反演技术识别煤层及陷落柱等小构造,预测顶底板水分布提供有力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反射率法 贝叶斯理论 波传播效应 煤田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连接界面地层地震反射波场的正演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成禹 万学娟 倪长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5期425-432,共8页
当介质中存在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的裂隙时,会形成弱连接界面。地震波传播时,界面两侧的质点不再满足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位移差与该点的应力呈线性关系。界面的这种弱连接特性可以用法向柔量和切向柔量来表示,柔量值越大,界面的接触程度和... 当介质中存在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的裂隙时,会形成弱连接界面。地震波传播时,界面两侧的质点不再满足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位移差与该点的应力呈线性关系。界面的这种弱连接特性可以用法向柔量和切向柔量来表示,柔量值越大,界面的接触程度和质点位移的连续性就越差。讨论了界面柔量对PP反射波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法向柔量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大于切向柔量;建立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弱连接界面地层地震反射波场正演方法;通过用正演方法合成的(τ,p)域地震记录,讨论了含有弱连接界面模型的波场特征,给出了(τ,p)域波场的动校正方法。模拟试验和动校正结果说明方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连接界面 线性滑动界面 柔量 反射率法 动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VC/Rubber合金的微结构和表面反射率关系研究
8
作者 阎捷 杨序纲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7,共7页
用分析电子显微镜的TEM和SEM模式观测了高分子合金材料ABS/PVC/Rubber的微观结构 ,并使用电子测色配色仪测定其表面对不同光波波长的反射率 ,试图说明其微结构形态与表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微结构 反射率 高分子合金材料 ABS/PVC/Rubber合金 电子显微术 表面反射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印兴耀 赵剑 +2 位作者 张繁昌 孙成禹 罗焕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37,共8页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τ-p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 叠前地震数据的反演需要以某种正演算法为基础。采用反射率法计算层状介质的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在平面纵波入射和全固态介质假设条件下,推导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频率慢度域纵横波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给出了τ-p域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实现方法,并利用广义Filon积分方法对频率慢度域的反射率函数进行了积分变换,同时还对全反射现象和截断效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反射率法可以得到地震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信息。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波 叠前地震合成记录 反射率法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概述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斌 沙晋明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6期94-98,共5页
就目前国内外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地回顾,比较和评价了反射率法、植被指数法、热惯量法、温度-植被指数法、微波法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热惯量 反射率法 微波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波动方程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东红 李景叶 陈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5-402,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弹性波动方程的叠后反演技术,即利用反射率法求解弹性波动方程的一维解析解。反射率法利用向量化的递推计算求取地震波反射系数并以此模拟全波场(反射波和多种转换波以及多次波),并考虑透射损失和地层厚度对波场的...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弹性波动方程的叠后反演技术,即利用反射率法求解弹性波动方程的一维解析解。反射率法利用向量化的递推计算求取地震波反射系数并以此模拟全波场(反射波和多种转换波以及多次波),并考虑透射损失和地层厚度对波场的影响。新方法首先分析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然后直接从叠加数据中反演纵波速度。本文在贝叶斯反演框架基础上,通过微分拉普拉斯分布引入弹性参数的先验信息,降低了反演的不适定性,提高了反演分辨率和稳定性。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反演结果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反演 反射率法 弹性波动方程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VTI介质多分量叠前联合反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炜 王彦春 谢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3-1470,共18页
在VTI介质中,由于引入了各向异性参数使得多分量多参数地震反演问题的非线性程度显著增加,因此采用传统的权重加权法构建单目标函数进行反演得到的反演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本文以反射率法为基础,结合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了一种VTI... 在VTI介质中,由于引入了各向异性参数使得多分量多参数地震反演问题的非线性程度显著增加,因此采用传统的权重加权法构建单目标函数进行反演得到的反演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本文以反射率法为基础,结合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了一种VTI介质的多分量叠前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以反射率法为正演方程,应用互相关原理构建PP波和PSV波的多目标函数,进而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全局寻优获得VTI介质的厚度、纵横波速度、密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多个参数.在正演的过程中,反射率法可以考虑几何扩散、吸收衰减、透射损失、多次波以及纵横波旅行时不匹配等地震波传播效应,更能精确地描述地震波在地下地层中的真实传播情况;在反演的过程中,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可以在不引入权重系数的条件下同时优化多个目标函数,获得联合反演问题的Pareto最优解,既不添加权重系数影响又充分利用多分量地震数据.模型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反射率法 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 多参数 多分量叠前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DM的SAR自聚焦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刚 彭应宁 夏香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9-352,共4页
反射率偏移法(RDM)是合成孔径雷达(SAR)自聚焦的经典算法,当场景对比度较低时,RDM自聚焦效果变差。该文提出了一种RDM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普勒调频率与距离的函数关系,自适应地修正低对比度区域对多普勒调频率估计的影响,保证良好... 反射率偏移法(RDM)是合成孔径雷达(SAR)自聚焦的经典算法,当场景对比度较低时,RDM自聚焦效果变差。该文提出了一种RDM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普勒调频率与距离的函数关系,自适应地修正低对比度区域对多普勒调频率估计的影响,保证良好的自聚焦效果。实际SAR数据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自聚焦 反射率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霍细结构研究的PmP与Pn振幅比曲线拟合方法
14
作者 范晓易 王夫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9,共6页
基于反射率法理论地震图算法,提出PmP波与Pn波理论和实际振幅比曲线拟合算法,获得莫霍细结构。试验表明,一级间断面型与正速度梯度型莫霍结构振幅比曲线形态相似,均为上凹,但数值上前者为后者的两倍以上;而高低速互层型结构的振幅比曲... 基于反射率法理论地震图算法,提出PmP波与Pn波理论和实际振幅比曲线拟合算法,获得莫霍细结构。试验表明,一级间断面型与正速度梯度型莫霍结构振幅比曲线形态相似,均为上凹,但数值上前者为后者的两倍以上;而高低速互层型结构的振幅比曲线呈下凹状态,3种曲线差别显著,表明PmP波与Pn波振幅比曲线对不同莫霍结构的分辨是敏感、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细结构 反射率法 PmP/Pn振幅比 理论地震图 正演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正交裂缝储层的频变方位AVO响应计算及分析
15
作者 邢慧婷 冯晅 +2 位作者 刘财 郭智奇 逄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73-4793,共21页
非常规油气储层中裂缝参数对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是影响储层油气运移的主要因素,故裂缝系统的属性在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精确地描述裂缝型储层的性质,基于Chapman多组裂缝岩石物理理论,本文建... 非常规油气储层中裂缝参数对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是影响储层油气运移的主要因素,故裂缝系统的属性在非常规油气储层预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精确地描述裂缝型储层的性质,基于Chapman多组裂缝岩石物理理论,本文建立了含两组垂直正交裂缝的频散岩石物理模型,并定量分析了孔隙度、裂缝密度及裂缝尺寸对含油饱和裂缝储层的频变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同时,利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研究了不同孔隙度、裂缝参数及薄层厚度条件下垂直正交裂缝砂岩储层的频变方位AVO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单界面反射模型中,PP波反射系数在低频段对孔隙度和裂缝参数较为敏感,其中孔隙度和裂缝尺寸的变化对反射PP波的频变AVO特征影响显著.在薄层反射模型中,薄层厚度和频变效应呈正相关变化.本研究为复杂各向异性裂缝储层的频变特性分析提供了基础,旨在提升非常规油气储层定量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正交裂缝 岩石物理模型 砂岩储层 各向异性反射率法 频变方位A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的突破及意义——以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甘利灯 肖富森 +10 位作者 戴晓峰 杨昊 徐右平 冉崎 魏超 谢占安 张旋 刘卫东 张明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0-971,共12页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证了该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2)利用剥层法井点和联井剖面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结合多次波周期性分析,明确了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是灯影组层间多次波的主要来源。(3)在层间多次波准确识别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传统Radon方法创新应用,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突破了由于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使得现有方法难以奏效的困境,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形成了适用、有效、可复制的压制处理方案。(4)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发育强度评价指标,编制了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多次波发育强度分布图。该方案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压制后剖面结构特征更加符合沉积规律,横向分辨率更高,小断裂与小异常体特征更清晰,并在灯影组发现了串珠反射。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储集层预测符合率从60%提高到90%,基于双相介质的烃类检测符合率从70%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反射率法正演模拟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波形分类 烃类检测 四川盆地 震旦系灯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国发 王尚旭 马彦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 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波以及处理过程对层位标定的影响。为减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在波场特征上的差异,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精度,提出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编辑和地震子波提取;第二,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井旁共反射点道集;第三,对模拟的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和叠加;最后,以叠加道作为合成地震记录对地震反射进行层位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之间在地震反射上的一致性,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层位标定 褶积模型 波场模拟 反射率法 多次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9 位作者 徐右平 杨昊 魏超 胡天跃 肖富森 吕宗刚 张明 刘卫东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22,共15页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制方法可以借鉴。针对层间多次波“识别难,压制难”问题,在广泛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改变思路,提出了一种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技术方案,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介绍其实际应用效果。首先,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含与不含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对比分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论证了高石梯—磨溪地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并得到VSP资料的验证。其次,利用剥层法多次波正演模拟与周期性分析,明确了灯影组层间多次波主要来源于其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其后,在层间多次波模拟与来源层位指导下,通过多次波压制试验优选技术,建立了偏移前、偏移后和叠后分步组合迭代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流程,并通过层控剩余速度分析与叠加速度优化,以及层控Radon变换解决了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的瓶颈问题。最后,基于速度谱上速度展度,研发了多次波发育强度平面预测技术,形成了点、线、面完整的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技术,保障了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不伤及有效波。该技术方案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落实了超深层地层结构,取得了显著地质效果;在GS1井区应用中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储层预测符合率提高了20%以上;在GS19井区应用中首次在灯影组内幕发现了大量弱“串珠”反射,它们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在高石梯东地区应用中消除了台缘带假像,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层间多次波 反射率法多次波正演模拟 多次波来源分析 多次波发育强度预测 层控Radon变换 分步组合迭代多次波压制 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苏门答腊M_S8.0地震对缅甸M_S6.5地震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彬 陆远忠 +3 位作者 刘耀炜 杨选辉 荆燕 方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99-406,共8页
根据地震动态触发理论,计算了2000年苏门答腊MS8.0,地震在缅甸MS6.5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正峰值为1.357 5 MPa,负峰值为-1.113 5 MPa。峰值大于地震触发阈值0.01 MPa,苏门答腊地震的发生对缅甸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在计... 根据地震动态触发理论,计算了2000年苏门答腊MS8.0,地震在缅甸MS6.5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正峰值为1.357 5 MPa,负峰值为-1.113 5 MPa。峰值大于地震触发阈值0.01 MPa,苏门答腊地震的发生对缅甸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主震基本参数、传播过程中介质参数和被触发地震断层参数的准确性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 反射率法 离散波数分解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热红外伪装性能测试评价技术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郝立才 肖红 刘卫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2-517,共6页
热红外伪装织物在人体的防红外热像侦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织物的红外辐射特性常用红外发射率进行衡量,而伪装性能常采用热成像方法进行评价。从以上两方面,介绍了红外伪装织物的现有测试评价方法,对比阐述了量热法、反射率法测试织物红... 热红外伪装织物在人体的防红外热像侦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织物的红外辐射特性常用红外发射率进行衡量,而伪装性能常采用热成像方法进行评价。从以上两方面,介绍了红外伪装织物的现有测试评价方法,对比阐述了量热法、反射率法测试织物红外发射率的原理及特点,以及基于热成像探测能力的阈值条件和人工判读评价织物伪装性能的特点和缺陷,指明了现有热红外伪装织物测试评价方法应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伪装织物 红外发射率 量热 反射率法 伪装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