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主动学习方法和PROSAIL模型的水稻叶绿素含量反演
1
作者 张运 方浩帆 +2 位作者 茆红 张露敏 许广涛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准确反演叶绿素含量对监测水稻长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经验模型的缺乏普遍性和物理模型的解不唯一性问题,混合模型成为精确反演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方法,但在此过程中产生冗余的数据集会造成庞大的标记成本。文章基于PROSAIL模型所生... 准确反演叶绿素含量对监测水稻长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经验模型的缺乏普遍性和物理模型的解不唯一性问题,混合模型成为精确反演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方法,但在此过程中产生冗余的数据集会造成庞大的标记成本。文章基于PROSAIL模型所生成的模拟数据库,将光谱反射率变化率作为特征变量并使用主动学习方法的不同查询策略进行智能采样,通过潜在地抛弃对模型产生负面影响的样本以降低数据集的标记成本,实现水稻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反演。结果表明,在662 nm到696 nm处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率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系数最高,在反演叶绿素含量时具有更高精度。此外,在主动学习的不同查询策略中,回归池抽样的建模精度最高,R^(2)为0.876,RMSE为1.961。分析表明,主动学习在显著降低标记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反演精度,为实现叶绿素含量的精确、快速反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型 光谱反射率变化 标记成本 智能采样 查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器在叶尖间隙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马玉真 段发阶 +2 位作者 王仲 艾长胜 叶声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24-2727,共4页
介绍了叶片叶尖间隙测量的目的与意义,并分析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光纤传感的叶尖间隙测量技术对叶片叶尖的间隙进行非接触测量.该方法采用三组接收光纤的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接收叶尖表面的散射光,此传感... 介绍了叶片叶尖间隙测量的目的与意义,并分析了传统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光纤传感的叶尖间隙测量技术对叶片叶尖的间隙进行非接触测量.该方法采用三组接收光纤的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接收叶尖表面的散射光,此传感器既可以消除光源波动、叶尖表面反射率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可以大大减小叶尖表面不平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叶片叶尖间隙 三组接收光纤 光源波动 反射率变化 表面不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决策对冬小麦生长影响的高光谱监测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崔贝 黄文江 +5 位作者 杨武德 宋晓宇 陈立平 冯美臣 张东彦 张竞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变量施肥算法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以及确定适宜我国气候条件的变量施肥算法,于2006年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测量了六种不同施肥决策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和产量,对这六种施肥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施肥后冬小... 为了明确不同变量施肥算法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以及确定适宜我国气候条件的变量施肥算法,于2006年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测量了六种不同施肥决策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和产量,对这六种施肥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施肥后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施肥前后反射率变化量以及不同时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分析,得知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差异,可以反映出冬小麦长势的强弱,其中基于光谱指数和作物生长模型相结合的算法(Z)进行施肥的冬小麦长势最佳。与均一施肥(W)和不施肥(CK)处理相比,变量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除基于土壤养分变量施肥处理(T)外,产量变异系数明显降低,其中基于归一化SPAD值变量施肥处理(S)的变异系数最小。Z变量施肥算法综合效果最佳,S变量施肥算法在降低产量变异度方面效果最佳。拔节期施肥对开花期或灌浆初期小麦生长影响最大;并且这两时期的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最好,尤其红边三角光谱指数(RTVI)最好(相关系数达到0.700),可见采用RTVI指数进行产量预测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变量施肥 反射率变化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