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建光 王卿 +1 位作者 许媛 刘志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是当前地震数据去噪处理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滤波处理的局限,在对常规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中表现出效率高、信噪分离效果好的特点。但针对深部弱有效反射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征...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是当前地震数据去噪处理的重要方向。深度学习方法突破了传统滤波处理的局限,在对常规地震数据的噪声压制中表现出效率高、信噪分离效果好的特点。但针对深部弱有效反射数据,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特征提取能力有限,难以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笔者等结合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针对当前深度学习噪声压制方法在特征提取及对数据集依赖上的局限,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循环生成对抗网络(Attention 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A-CGAN)的深反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GAN)的域映射思想,降低对数据集的要求。为了构建适用于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去噪网络,从3个方面对Cycle-GAN进行改进:在Cycle-GAN的生成器(去噪器)中加入残差结构和注意力机制,用于加深网络深度和提高其特征提取能力;在Cycle-GAN的鉴别器中使用块判决,提高鉴别精度和准确度;在损失函数部分加入感知一致性损失函数,提升网络模型恢复纹理细节信息的能力。通过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深反射地震数据测试,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数据 噪声压制 深度学习 借助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地震数据对高孔隙度砂岩中油柱高的灵敏度
2
作者 Sarah Ryan-Grigor 吴川 +2 位作者 徐晨 陆光辉 张国钦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6期11-22,共12页
调谐是薄层顶、底反射之间的干涉对转换反射波振幅的影响。对于油柱覆盖在盐水之上的均质砂岩油藏,其顶部反射与油水界面反射之间的干涉是油柱高的函数。如果油水界面上下的砂岩特征不改变,那么油水界面的SS、PS和SP反射系数比PP反射系... 调谐是薄层顶、底反射之间的干涉对转换反射波振幅的影响。对于油柱覆盖在盐水之上的均质砂岩油藏,其顶部反射与油水界面反射之间的干涉是油柱高的函数。如果油水界面上下的砂岩特征不改变,那么油水界面的SS、PS和SP反射系数比PP反射系数小。这就可以推导出油藏的PP和PS有效反射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包括油柱内所有P波多次波。对于给定的炮检距,由于PPPS反射的射线路径不对称,油柱内PPPP反射垂直界面的波矢量分量比PPPS反射垂直界面的波矢量分量要大。因此,对于确定油柱高度,PPPS反射比PPPP反射更有用,尤其在炮检距范围较宽时更好。 Rutherford和Williams方案是对上覆泥岩的含烃砂岩油藏的AVO响应进行常规分类。第1类砂岩的法线入射声阻抗高于上覆泥岩的声阻抗;第2类砂岩具有与上覆泥岩几乎相同的声阻抗;第3类砂岩的声阻抗低于上覆泥岩的声阻抗。对这三类砂岩计算的合成炮道集是油柱高度的函数,表明将PPPP振幅与PPPS振幅结合绘制成调谐轨迹图,可用于确定油柱高度。该方法对于属于第1类、第2类AVO的油藏最灵敏,因此在第1类、第2类油藏的AVO分析中有用,而对传统的AVO指示(已发展为第3类油藏)并不起多大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炮检距范围较宽时记录的横波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响应 油柱高 灵敏度 反射地震数据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立言 高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1-496,共6页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简称SB1) ,系国土资源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下属子库之一。经过需求分析、数据标准格式设计 ,采用MicrosoftAccess 97作为开发平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具备关系型数据库固有的一切功能。SB1由用户...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简称SB1) ,系国土资源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下属子库之一。经过需求分析、数据标准格式设计 ,采用MicrosoftAccess 97作为开发平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具备关系型数据库固有的一切功能。SB1由用户查询、维护管理和报表打印等 3个子系统组成。SB1收录了 1996年以前 ,即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工作者执行深部地质计划和前沿科技计划等专项计划获得的大量深地震反射剖面调查原始记录、处理成果与解释成果。经调研数据分布和保存状况 ,依照“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入库技术规定”完成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收集、整理及登录。迄今为止 ,SB1共收录国土资源部深地震反射资料累计测线 19条、剖面长度 85 9km与入库原始记录数据量 3 5 .8GB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等入库数据记录格式皆统一采用地震勘探专业通用的SEG Y格式 ;并采用通用的刻录格式ISO 9660共刻录数据光盘 3 0张。SB1管理系统的库文件及其用户指南、管理员手册、系统盘说明等文档也已刻录成系统光盘 ,为数据共享以及其它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子库 MICROSOFT ACCESS97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地震反射数据波形成像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生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501,共15页
在有关波现象和地下介质物理性质空间变化的高频近似条件下,散射波退化为反射波,相应的散射波动方程退化为基于阻抗相对扰动的反射波动方程;再通过定义反射率为阻抗相对扰动沿入射波传播方向的方向导数,推导出基于反射率变化的反射波动... 在有关波现象和地下介质物理性质空间变化的高频近似条件下,散射波退化为反射波,相应的散射波动方程退化为基于阻抗相对扰动的反射波动方程;再通过定义反射率为阻抗相对扰动沿入射波传播方向的方向导数,推导出基于反射率变化的反射波动方程。利用推导出的反射波动方程和线性反演理论,建立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地震一次反射数据波形成像方法。根据基于阻抗相对扰动的反射波动方程和基于反射率变化的反射波动方程,首先应用反射波传播算子的伴随算子,建立阻抗相对扰动近似反演方法和反射率波形偏移方法;再应用反射波传播算子的最小二乘逆算子,建立阻抗相对扰动最小二乘反演方法和反射率最小二乘波形偏移方法。针对波场传播算子的最小二乘逆算子的巨大计算量和不稳定性,在阻抗相对扰动的最小二乘反演和反射率的最小二乘波形偏移中均采用迭代方式求解。本文提出的波形成像方法,可在波动方程意义下真实地应用地震数据的波形信息,因此是真正的波动方程偏移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数据 反射波动方程 阻抗相对扰动 反演 反射 波形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生昌 周华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1-657,共7页
波阻抗是地震数据岩性处理解释中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从变密度的声波方程出发,首先利用高频近似,推导出基于波阻抗相对变化的一次反射波场的线性传播方程,然后基... 波阻抗是地震数据岩性处理解释中的重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叠前地震反射数据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从变密度的声波方程出发,首先利用高频近似,推导出基于波阻抗相对变化的一次反射波场的线性传播方程,然后基于该传播方程,利用线性反演理论推导出获得深度域波阻抗相对变化近似估计的成像公式。受反射地震数据频带范围的限制和波形线性反演问题近似求解成像方法的限制,该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所获得的成像结果的保真性和分辨率会存在不足,但其计算量与逆时偏移的计算量基本相当。合成数据的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波阻抗相对变化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地震反射数据 高频近似 反射波动方程 线性反演 波阻抗相对变化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地震数据偏移成像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生昌 周华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3-654,共12页
利用地震波正向传播方程对属于波形线性反演问题近似求解方法的地震数据偏移成像进行重新推导,得到了适合散射地震数据的散射偏移成像方法和适合反射地震数据的反射偏移成像方法.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理论为出发点,首先根据描述一次散射... 利用地震波正向传播方程对属于波形线性反演问题近似求解方法的地震数据偏移成像进行重新推导,得到了适合散射地震数据的散射偏移成像方法和适合反射地震数据的反射偏移成像方法.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理论为出发点,首先根据描述一次散射波正向传播的线性方程研究建立散射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方法理论;利用高频近似对产生散射波场的地下速度扰动函数的空间变化进行近似,推导出地下反射率函数,再由散射波传播方程推导出基于反射率函数的反射波传播方程,然后根据描述一次反射波正向传播的线性方程研究建立反射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方法理论.本文指出和修正了Claerbout偏移成像方法中的不足,提出的地震数据偏移成像方法是对当前偏移成像方法理论的完善,使反射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具有了更坚实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得到的偏移成像结果相位正确、位置准确、分辨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地震数据 反射地震数据 偏移 速度扰动函数 反射波方程 反射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分辨率谱分解方法研究三河-平谷大地震区的深部细结构
7
作者 李倩 酆少英 +1 位作者 秦晶晶 田一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7-1272,共16页
深地震反射数据的深部具有低频、弱能量、低信噪比等特点,这为深部构造的正确解释带来了困难。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方法是基于非稳态褶积模型的一种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谱分解问题描述成一个线性反演问题,将其与L1范数的正则化条件相结... 深地震反射数据的深部具有低频、弱能量、低信噪比等特点,这为深部构造的正确解释带来了困难。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方法是基于非稳态褶积模型的一种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谱分解问题描述成一个线性反演问题,将其与L1范数的正则化条件相结合,即可使其沿着满足约束条件的方向求解得到理想的时频谱。以上方法具有产生高分辨率时频谱和相位谱的能力,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储层低频异常检测、随机噪声衰减以及碳酸盐岩孔洞识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未有将其应用于深地震反射数据中的报道。文中将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方法应用于三河-平谷8.0级大地震区的深地震反射数据中,通过单道数据测试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地震振幅异常,较为准确地重构地震信号;对叠加剖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特定频段范围内的重构剖面及时频剖面与原始叠加剖面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地刻画出三河-平谷地区地壳深部被噪声湮灭的低频细节特征;高分辨率的时频相位谱具有丰富的相位信息,相位特征变化明显,可以借助时频相位谱对地壳浅部的断层进行识别,有助于判断构造边界;子波重构剖面以及高分辨率的单频相位谱有助于刻画出该区莫霍过渡带内部反射的精细结构特征。综合分析原始反射地震剖面、时频剖面以及子波重构剖面,有助于深入研究三河-平谷大地震区的深部精细构造,为后续深地震反射剖面的精细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数据 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 时频相位谱 深部细结构 数据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volcanostratigraphy of large, extrusive complexes in continental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Analysis of general bedding patterns in volcanostratigraphy and their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被引量:1
8
作者 衣健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陈崇阳 赵然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59-1467,共9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models in the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Accordingly,the volcanostratigraphi...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models in the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Accordingly,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 of an outcrop near the Hailaier Rift Basin wa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factors of physical boundaries.Further,3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analysis of deep boreholes in the Songliao Rift Basi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and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s.Thes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in volcanic successions,physical boundaries coincide with volcanic boundaries,and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acking patterns of volcanic units.Therefore,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stacking patterns of volcanic units.These are also referred to as general bedding patterns in volcanostratigraphy.Furthermore,four typical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were identified,namely,the chaotic,the parallel continuous,the hummocky,the multi-mound superimposed and the composite.The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comprised single massive unit,vertical,intersectional,lateral multi-mound,and composite stacking patterns.The hummocky and composite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with intersectional and composite stacking patterns are the most favorabl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rift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volcanostratigraphy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 seismic refection configuration stacking patterns volcanic reservo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