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组织切片的显微反射红外光谱
1
作者 姚杰 李茜 +2 位作者 陈维 刘玉芳 王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7-138,共2页
用电镀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得Co—Ni—Cu金属合金膜,将其用作红外显微反射吸收样品的载玻片,研究了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大鼠脑组织切片在4μm时可得到脑组织中脂类,蛋白质类和磷酸酯类物... 用电镀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得Co—Ni—Cu金属合金膜,将其用作红外显微反射吸收样品的载玻片,研究了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大鼠脑组织切片在4μm时可得到脑组织中脂类,蛋白质类和磷酸酯类物质的的红外光谱信息。其中在1 740和1 718cm-1处的吸收峰为脂类的特征峰;1 648和1 544cm-1的为酰胺Ⅰ带和酰胺Ⅱ的特征峰;1 234和1 070cm-1为磷酸酯的特征峰。谱图还显示大鼠脑干中的磷酸酯含量高于小脑中的含量。与显微衰减全反射模式相比,反射吸收模式所测得的红外光谱谱峰信号更强。而且,该方法不接触样品,对样品无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损无接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吸收红外显微光谱 Co—Ni—Cu镀层载玻片 大鼠脑组织 A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 被引量:14
2
作者 余晓露 白帆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免了传统手段采用单组分分离富集过程中物理分选和化学试剂对显微组分造成的影响。煤有机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表明:由壳质组、镜质组到惰质组,其脂肪烃含量和含氧基团呈减少趋势,芳香烃含量和芳构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反映生油潜力逐渐减小。壳质组脂族结构以长链脂肪烃为主,有利于生油;镜质组和惰质组以短链为主,有利于生气。壳质组中孢子体的芳香烃含量相对较高,生烃潜力较差,树皮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的生烃潜力较好。同一种有机显微组分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脂肪族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组分 衰减全反射(ATR) 微傅立叶变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表面硅烷试剂膜的反射吸收红外光谱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溢 唐守渊 陈立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以大角度反射吸收红外光谱 (RA_IR)研究了铁金属表面涂覆乙烯基硅烷、环氧丙氧丙基硅烷成膜后膜的结构及膜和金属表面之间的结合状态 ;比较和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处理溶液在金属上成膜后膜的特性 。
关键词 反射吸收红外 硅烷 薄膜 铁基质 金属 表面处理 表面硅烷试剂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及其在高性能纤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熊磊 于伟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97,共6页
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其主要分析技术。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高性能纤维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KTIR 红外微光 高性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卫 李承祥 +1 位作者 张国斌 盛六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102,共4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具有测量灵敏度高、微区分析和无损检测等优点,在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常规红外光源的低亮度、低空间分辨率、得到的显微光谱信噪比差,限制了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应用。同步红外辐...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具有测量灵敏度高、微区分析和无损检测等优点,在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常规红外光源的低亮度、低空间分辨率、得到的显微光谱信噪比差,限制了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应用。同步红外辐射以其高亮度的特性成为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理想光源,将其分辨率提高到接近红外波长或衍射限,极大地提高了红外显微光谱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红外 微光 微区分析 材料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浮萍聚合物ES-3LB膜掠角反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
6
作者 王强 徐蔚青 赵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掠角反射 -吸收光谱技术对 ES-3LB膜的取向和相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金表面上制备的 ES-3LB膜中烷基链基本垂直于基面 .相转变行为的研究表明 ,ES-3LB膜有 3个相变点 ,分别在 6 5 ,1 0 5和 1 4 0℃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掠角反射 -吸收光谱技术对 ES-3LB膜的取向和相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金表面上制备的 ES-3LB膜中烷基链基本垂直于基面 .相转变行为的研究表明 ,ES-3LB膜有 3个相变点 ,分别在 6 5 ,1 0 5和 1 4 0℃ .第一个相变过程表现为 LB膜从一种有序状态到另一种有序状态的转变 ;第二个相变过程表现为 LB膜中烷基链的有序 -无序转变 ;第三个相变过程是 LB膜的层状结构坍塌转变为各向同性熔融体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3LB膜 倒浮萍聚合物 相变 掠角反射-吸收红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析微塑料 被引量:14
7
作者 汤庆峰 李琴梅 +2 位作者 王佳敏 张裕祥 高峡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80,共9页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反射 透射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改性沥青的SBS掺量及其老化降解程度 被引量:9
8
作者 宋珲 陈小江 +3 位作者 张新玉 颜川奇 任东亚 艾长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11-2220,共10页
采用透射法和衰减全反射法(ATR)分别对不同SBS掺量(质量分数为0,3.0%,4.5%,6.0%和7.5%)和不同老化状态的改性沥青样品进行检测,并使用荧光显微研究改性沥青微观相态变化对光谱检测结果的影响。针对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研究,提出适用于AT... 采用透射法和衰减全反射法(ATR)分别对不同SBS掺量(质量分数为0,3.0%,4.5%,6.0%和7.5%)和不同老化状态的改性沥青样品进行检测,并使用荧光显微研究改性沥青微观相态变化对光谱检测结果的影响。针对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研究,提出适用于ATR法的改性沥青老化评价指标IB/S。研究结果表明:ATR法作为一种表面化学分析手段,其穿透深度(约1μm)远比透射法的小(约30μm),因此,改性沥青不均匀的微观相态可能干扰ATR检测,且SBS掺量越高,干扰越明显。在研究SBS改性沥青时,ATR法与透射法的检测结果不完全等同。当待测样品的SBS掺量较高时,建议采用透射法。IB/S指数并不以SBS浓度为基准,同时适用于透射法与ATR法,且可以评价未知SBS掺量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衰减全反射红外 SBS改性沥青 老化 荧光 透射法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6-OHDA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海马 被引量:6
9
作者 朱红艳 吴凌燕 +3 位作者 裴虓 戚泽明 王玉银 刘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hydroxydopamine(6-OHDA)毁损内侧前脑束所致帕金森病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成分改变。研究样本为6-OHDA诱导的帕金森大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与正常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比较,PD大鼠样品在属于脂类的... 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hydroxydopamine(6-OHDA)毁损内侧前脑束所致帕金森病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成分改变。研究样本为6-OHDA诱导的帕金森大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与正常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比较,PD大鼠样品在属于脂类的CH2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的2 924和2 850cm-1的振动吸收积分面积以及在峰值位于1 736cm-1的伸缩振动吸收积分强度比正常大鼠都有增加,提示PD样品脂质含量升高,而在属于核酸的PO2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的强度比正常大鼠样品下降,提示PD样品中核酸的含量比正常样品减少。蛋白质的振动没有发现异常。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存在生物化学成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海马神经元 生物化学成分 同步辐射红外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藻类显微光谱成像分类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宁 周新勇 +2 位作者 徐晓轩 梁骏 张存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4-958,共5页
通过显微成像光谱技术对淡水藻类进行成像光谱的测量,并试图同时从形貌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给出藻类识别的综合方法。首先利用显微图像技术对单个藻种进行观察测量,进行形貌学分类,再通过成像光谱仪获得藻类的吸收光谱立方体,然后利用小... 通过显微成像光谱技术对淡水藻类进行成像光谱的测量,并试图同时从形貌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给出藻类识别的综合方法。首先利用显微图像技术对单个藻种进行观察测量,进行形貌学分类,再通过成像光谱仪获得藻类的吸收光谱立方体,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处理,得到区分形貌相近的不同藻类的光谱特征参数,在化学成分上将其区分。本方法对准确进行藻类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藻类 微光成像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6-OHDA诱导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红艳 裴虓 +4 位作者 吴凌燕 戚泽明 王玉银 刘波 周厚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6-689,共4页
神经毒素6-hydroxydopamine(6-OHDA)处理的人神经瘤母细胞系SH-SY5Y是一种经典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OHDA处理的SH-SY5Y细胞系的生物化学成分。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所含磷脂的平均饱和水平显著提高,蛋白质... 神经毒素6-hydroxydopamine(6-OHDA)处理的人神经瘤母细胞系SH-SY5Y是一种经典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OHDA处理的SH-SY5Y细胞系的生物化学成分。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所含磷脂的平均饱和水平显著提高,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的β-sheet的比例明显增高,核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示神经毒素6-OHDA对细胞造成了严重的氧化损伤。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能够精确有效的检测到细胞生化成分的改变,从而对细胞的病理损伤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H-SY5Y细胞 生物化学成分 同步辐射红外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岩心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乔松 于肇贤 +1 位作者 李静 陈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1-454,共4页
虽然用红外光谱显微探针方法研究岩心中碳质物已有很多工作,但是通常对诸如岩心等样品物性的光谱学微探针实验研究多是局限于对经过复杂处理分离出的微小样品或样品中个别位点所得的结果,缺乏对复杂样品各组分(或基团)的空间分布及其相... 虽然用红外光谱显微探针方法研究岩心中碳质物已有很多工作,但是通常对诸如岩心等样品物性的光谱学微探针实验研究多是局限于对经过复杂处理分离出的微小样品或样品中个别位点所得的结果,缺乏对复杂样品各组分(或基团)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可在光谱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目标样品进行分析和识别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用红外显微成像光谱研究岩心的工作则少有报道。文章报道了应用透射和衰减全反射(ATR)两种方式对含油岩心进行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Mapping)的研究。从灵敏度、信噪比、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对两种方式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红外成像 透射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胡志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在摩擦过程中生成聚酯的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 ,由聚酯的折合质量分析了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位移 ,据此导出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的抗磨性顺序规律与振动吸收峰位置的内在联系 ,合... 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在摩擦过程中生成聚酯的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 ,由聚酯的折合质量分析了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位移 ,据此导出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的抗磨性顺序规律与振动吸收峰位置的内在联系 ,合理解释了νasC—O—C 从小到大的顺序 (13,14 二羟基廿二酸 <13(14) 羟基廿二酸 =9,10 二羟基十八酸 <9,10 ,12 三羟基十八酸 <9(10 ) 羟基十八酸 )与羟基酸的抗磨性从好到差的顺序(13,14 二羟基廿二酸 >13(14) 羟基廿二酸 =9,10 二羟基十八酸 >9,10 ,12 羟基十八酸 >9(10 ) 羟基十八酸 )的一致性。 13,14 二羟基廿二酸形成网状聚酯膜 ,9(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摩擦学 应用 羟基植物油脂肪酸 聚酯 特征吸收 润滑剂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生化分子的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玉晓 劳文文 +4 位作者 王子逸 邝平 林伟德 朱红艳 戚泽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458,共5页
癫痫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慢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特征为整个或局部脑区神经元异常同步化高频群集动作电位发放。利用神经毒素海人藻酸(KA)立体定位注射入大鼠海马,诱导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同步辐射显微光谱和... 癫痫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慢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特征为整个或局部脑区神经元异常同步化高频群集动作电位发放。利用神经毒素海人藻酸(KA)立体定位注射入大鼠海马,诱导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同步辐射显微光谱和同步辐射显微光谱成像分析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24小时的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角(CA)1区神经元生物化学分子的胞内浓度和分布是否改变。结果显示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酰胺Ⅰ在1 655cm-1的振动频率和属于脂类功能集团的2 800~3 000cm-1振动频率,在正常对照大鼠海马CA1神经元胞体内呈高浓度分布,但在癫痫大鼠海马CA1神经元胞体,反映蛋白质二级内呈低浓度分布,并且以细胞核分布浓度最低,但在神经元胞体外围分布浓度相对较高。属于核酸集团的1 055~1 054cm-1 PO2反对称拉伸振动在正常和癫痫大鼠海马CA1神经元胞体内分布趋势没有差异,都在胞体内呈高浓度分布,尤其在细胞核分布浓度最高。对属于酰胺Ⅰ的吸收频率进行二级导数分析显示癫痫海马神经元的酰胺Ⅰ相对于正常对照多出1个1 653cm-1附近的负峰。以上结果提示在发生癫痫持续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生物化学分子的细胞分布会出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红外微光成像 生物化学成分 癫痫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静 李美超 莫卫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45-1248,共4页
文中对显微红外光谱技术(IRMS)在近年中(1994-2009)的发展和应用作了评述。主要涉及内容有:IRMS法的特点,IRMS仪器的常规附件在微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电化学原位扫描显微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及应用,IRMS在药理学方面的应用以及IRMS在刑... 文中对显微红外光谱技术(IRMS)在近年中(1994-2009)的发展和应用作了评述。主要涉及内容有:IRMS法的特点,IRMS仪器的常规附件在微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电化学原位扫描显微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及应用,IRMS在药理学方面的应用以及IRMS在刑事侦破化学方面的应用等。(引述文献3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微光 晚近进展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组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予 徐怡庄 +7 位作者 赵莹 杨丽敏 李庆波 张元福 翁诗甫 石景森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0-932,共3页
在前期的肿瘤组织红外光谱诊断方法研究中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 (ATR)红外光谱诊断法在多种肿瘤组织样品中取得了与病理诊断很好符合的实验结果 ;针对文献报道中多采用的显微红外光谱法 ,文章对同一肿瘤组织样品应用两种方法采集红外光... 在前期的肿瘤组织红外光谱诊断方法研究中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 (ATR)红外光谱诊断法在多种肿瘤组织样品中取得了与病理诊断很好符合的实验结果 ;针对文献报道中多采用的显微红外光谱法 ,文章对同一肿瘤组织样品应用两种方法采集红外光谱 ,比较测量条件及光谱诊断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ATR法主要测量了整块组织的光谱信息 ,避免了组织结构不均一 ,微区采样扫描取点少对光谱诊断结果的影响 ,获得的光谱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傅里叶变换红外 诊断 红外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在微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京华 陈军 +2 位作者 秦松 戚泽明 黄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微藻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在水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开展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传统的微藻成分的检测分析需要经过... 微藻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在水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开展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传统的微藻成分的检测分析需要经过微藻细胞研磨破碎、有机溶剂分离提取、液(气)相检测等一系列的繁琐的操作步骤,有费时、需要高昂的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复杂等缺点,因此需要发展更加快速高效的微藻细胞组分检测分析技术。红外光谱作为一种高效的物质检测和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微藻样品中的蛋白、脂类、核酸、多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多种成分同时分析,具有简单、快速和无损检测等优势,特别是结合显微镜技术的红外光谱成像可以在微空间尺度上研究单一细胞或组织中各组分的变化。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红外光谱仪器提供质量更好、能量更高的同步辐射光源,使得红外光谱显微光谱及成像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实现了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尺度上对个体进行高空间分辨的原位观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常规的检测分析技术不能同时兼顾高通量测量和高空间分辨率观察之间的矛盾。首先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并分析了显微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生物样品检测中的独特优势,特别介绍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接下来综述了此项技术在分类鉴定、生长代谢监测、育种、水环境、食品医药等与微藻相关领域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展。比如,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红外光谱能够进行微藻的快速鉴定、判别和分类。利用红外光谱多组分快速检测的优势,可以实现微藻生长代谢的研究。基于红外光谱无损、高效检测的特点,可以实现油脂、β-胡萝卜素、虾青素等高产藻株的快速筛选。另外,微藻还可以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活性染料,利用红外光谱可以对其吸附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机理进行研究。红外光谱还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微藻成分的分析和鉴定,因而可以用于微藻食品药品质量的检测和真伪的鉴定。然而,红外光谱在微藻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尚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对此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红外光谱在微藻的规模化养殖、高产藻株的筛选、微藻的生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技术 红外 红外 微光成像 同步辐射 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系岩石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恩 王世博 葛世荣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1,89,共8页
为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煤岩识别方法,从山西、山东4个煤矿收集了页岩、砂岩、灰岩三大类11种典型煤系岩石,测定了其可见-近红外波段(400~2 450nm)的反射光谱,分析了其矿物、元素组成对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获得了碳质物质含... 为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煤岩识别方法,从山西、山东4个煤矿收集了页岩、砂岩、灰岩三大类11种典型煤系岩石,测定了其可见-近红外波段(400~2 450nm)的反射光谱,分析了其矿物、元素组成对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获得了碳质物质含量对煤系页岩反射光谱曲线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绝大多数煤系岩石的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光波段(400~780nm)和短波近红外波段(780~1 100nm)呈现出随波长增加的多重吸收谷。在长波近红外波段(1 100~2 450nm),明显的吸收谷主要集中在1 400,1 900,2 200,2 350nm波长,页岩、灰岩吸收谷的波长相对固定,而不同砂岩吸收谷的波长呈现出多种变化。②除碳质物质含量较高的碳质页岩外,同一煤矿各类煤系岩石与煤的可见-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吸收特征差异明显。③当煤系页岩中碳质物质含量增大时,可见-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曲线的光谱斜率和各明显吸收谷深度均呈先快速减小后趋于平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识别 煤系岩石 可见-近红外 反射特征 吸收特征 吸收 碳质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染料的远红外光谱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海顺 张振伟 +2 位作者 杨玉平 吴旭 张存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64-3069,共6页
衰减全反射模式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可以用来确定固体粉末样品的远红外光谱性质,并根据其指纹特征对未知物样品进行鉴定,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已成为分析与表征染料的常用的手段。运用ATR-FTIR在真... 衰减全反射模式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可以用来确定固体粉末样品的远红外光谱性质,并根据其指纹特征对未知物样品进行鉴定,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已成为分析与表征染料的常用的手段。运用ATR-FTIR在真空条件下测试了汽巴蓝2B、去氧紫草素、靛蓝、靛红、硫靛红等五种染料在50~610cm^(-1)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这五种染料在此波段内均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并对其峰位进行了指认与描述。使用Gaussian09软件对硫靛红分子进行模拟计算与指纹谱指认,并根据可视化结果可以看出:硫靛红分子在50~610cm^(-1)范围内的特征吸收峰主要源于分子的集体振动,且其高频与低频的振动模式并不一致。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符合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峰值位置的差异、吸收峰位的移动、模拟得到的新峰位等,主要是由于二者所基于的温度不同、理论计算没有考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ATR晶体与样品粉末的接触效果略差以及系统分辨率不够等因素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吸收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硬水铝石-蓝宝石谱学研究
20
作者 刘佳 郑亚龙 +2 位作者 王成博 尹作为 潘少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研究一种以籽料形式出现的被称为蓝色和田玉的宝石,其产量稀少,市场价格极高。因无前人研究,无规范命名,交易市场中其商业名称混乱。使用静水称重确定其相对密度为3.85 g·cm^(-3),长波紫外灯下,白色矿物部分呈橘色荧光,其他部位荧... 研究一种以籽料形式出现的被称为蓝色和田玉的宝石,其产量稀少,市场价格极高。因无前人研究,无规范命名,交易市场中其商业名称混乱。使用静水称重确定其相对密度为3.85 g·cm^(-3),长波紫外灯下,白色矿物部分呈橘色荧光,其他部位荧光为惰性。经显微观察,样品可见平直蓝色-白色色带、角状蓝色-白色色带以及深蓝-浅蓝色带,并可见大量白色脉状矿物。经正交偏光及微分干涉观察,确定脉状矿物与基底为不同矿物,且形成于基底之后。使用显微红外光谱仪,确定蓝色基底和白色色带红外吸收峰位于812/817、 652/655、 613/620 cm^(-1),符合刚玉特征振动;脉状矿物可见3 019、 2 950、 2 129、 1 990、 1 121、 1 030、 799、 733、 648和598 cm^(-1)吸收,符合硬水铝石特征振动。通过显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不同部位吸收光谱,其中白色色带未见明显吸收,脉状矿物见Fe^(3+)的d电子跃迁^(6)A_(1)→^(4)E,^(4)A_(1)(^(4)G)导致的429和453 nm吸收及OH振动引起的1 810、 2 030和2 235 nm吸收,蓝色基底部位分别见Fe^(3+)的d电子跃迁^(6)A_(1)→^(4)E,^(4)A_(1)(^(4)G)、 Fe^(2+)-Ti^(4+)离子对电荷转移及Fe^(2+)-Fe^(3+)离子对电荷转移导致的421/418、 562/566和702/709及868/889 nm吸收,且随着颜色加深,蓝区421 nm吸收发生蓝移,500~900 nm吸收发生红移,且吸收峰积分面积增加。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定量分析确定样品中蓝宝石占比约66.9%,硬水铝石占比约33.1%,根据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2—2017),建议命名为硬水铝石-蓝宝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和田玉” 硬水铝石-蓝宝石 红外 微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