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基纤维素分子漫反射近红外光谱组学研究
1
作者 程瑶 段冰洁 +5 位作者 尹昭 李泷帆 罗梦雪 吉一帆 王春润 于宏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一维漫反射近红外(NIR)光谱及一维原位漫反射NIR光谱分别开展了乙基纤维素分子结构及平均吸收频率/吸收强度的研究。二维原位漫反射NIR光谱则进一步开展了乙基纤维素分子官能团变化快慢顺序的研究。实验发现,乙基纤维素分子结构的NIR光... 一维漫反射近红外(NIR)光谱及一维原位漫反射NIR光谱分别开展了乙基纤维素分子结构及平均吸收频率/吸收强度的研究。二维原位漫反射NIR光谱则进一步开展了乙基纤维素分子官能团变化快慢顺序的研究。实验发现,乙基纤维素分子结构的NIR光谱吸收模式主要包括:CH_(3)官能团中红外(MIR)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CH_(3)-一维-MIR))的二级倍频(ν_(5一维-NIR))、缔合O-H官能团MIR伸缩振动模式(ν_(O-H-缔合-一维-MIR))的一级倍频(ν_(2一维-NIR))、缔合O-H官能团MIR伸缩振动模式的二级倍频(ν_(1一维-NIR))、C-H官能团MIR伸缩振动模式和CH3官能团MIR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3-一维-MIR))的合频(ν_(-4一维-NIR))、CH_(3)官能团MIR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一维-MIR))和CH_(2)官能团MIR不对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一维-MIR))的合频(ν_(-3-一维-NIR))。室温下,乙基纤维素分子官能团变化快慢顺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变化顺序为:5785 cm^(-1)(ν_(4-1-二维-NIR))>5755 cm^(-1)(ν_(4-3-二维-NIR))>5765 cm^(-1)(ν_(4-2-二维-NIR));5895 cm^(-1)(ν_(3-1-二维-NIR))>5875 cm^(-1)(ν_(3-2-二维-NIR));6975 cm^(-1)(ν_(2-1-二维-NIR))>6965 cm^(-1)(ν_(2-2-二维-NIR));10990 cm^(-1)(ν_(1-3-二维-NIR))>11025 cm^(-1)(ν_(1-1-二维-NIR))>11010 cm^(-1)(ν_(1-2-二维-NIR))。漫反射NIR光谱组学(包括:一维漫反射NIR光谱、一维原位漫反射NIR光谱和二维原位漫反射NIR光谱)技术可以有效开展乙基纤维素分子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纤维素 一维漫反射近红外光谱 一维原位漫反射近红外光谱 二维原位漫 反射近红外光谱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弱反射光栅阵列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张晓飞 吕中虎 +1 位作者 孟庆佳 王晨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类型最多、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雨量监测和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以及在降雨期间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文中基于STM32微控制器、LORA模块、4...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类型最多、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雨量监测和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以及在降雨期间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文中基于STM32微控制器、LORA模块、4G模块设计了一款物联网数据采集控制板,并结合压电式雨量传感器、拉绳位移传感器研制了雨量智能监测仪、裂缝位移智能监测仪;结合物联网数据采集控制板和弱反射光栅阵列传感技术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弱反射光栅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地质灾害体的定时监测和降雨期间的自动监测;最后将雨量智能监测仪、裂缝位移智能监测仪和弱反射光栅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用于桐梓县大河镇新场火车站新场滑坡、崩塌的监测实验中。监测数据表明,弱反射光栅监测系统测得传感光缆41#弱反射光栅传感段的位移变化达5 mm,在其附近的位移监测仪也测到有位移变化,可有效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定时监测和降雨期间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光栅 地质灾害 物联网 雨量监测 位移监测 光纤传感 光栅传感器 滑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通感一体化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
3
作者 朱政宇 杨晨一 +3 位作者 李铮 郝万明 杨婧 孙钢灿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为了解决6G通感一体化系统(ISAC)中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频谱紧张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ISAC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IRS-ISAC系统中,用户受到窃听者的恶意攻击时,通过干扰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和IRS智能地调节反射相移... 为了解决6G通感一体化系统(ISAC)中信息传输安全以及频谱紧张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ISAC系统安全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IRS-ISAC系统中,用户受到窃听者的恶意攻击时,通过干扰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和IRS智能地调节反射相移,重新配置传输环境,以提高系统的物理层安全。其次,考虑在基站和干扰机的最大发射功率约束,IRS反射相移约束以及雷达的信干噪比约束下,建立一个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成形、干扰机预编码和IRS相移的系统保密率最大化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交替优化和半正定松弛(SDR)算法等方法对原非凸优化问题进行转换,求出一个能够得到确定解的凸优化问题。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交替迭代的安全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IRS-ISAC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智能反射 物理层安全 交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暗场显微成像特性分析
4
作者 李博 袁勋 +3 位作者 尹智 吴伟 邵军 马富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 为评估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OLVF)暗场显微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模型。基于朗伯余弦和光后向散射理论建立了直接反射OLVF显微成像系统的反射光辐照度叠加模型,以实现磨粒暗场显微成像质量的定量评价;仿真计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分析了光学倍率、油液衰减系数和后向散射角变化对磨粒暗场显微成像清晰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磨粒暗场显微成像的最优光学倍率为2.2和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0;明确CMOS像面的反差透视比在0.210~0.846范围内变化,直接反射OLVF可通过暗场显微成像获得较高清晰度的磨粒图像,其磨粒探测精度约为10μm。磨粒图像采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反射OLVF暗场显微成像不仅能够从油液衰减系数大于2.28的原油、柴油机油中可靠捕获磨粒视觉信息,而且可从油液衰减系数小于2.0的液压油、齿轮油中获取磨粒谱片图像,解决了不同油液中金属磨粒探测问题,为在线监测采油装备磨损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反射在线可视铁谱 暗场显微成像 反差透视比 原油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5
作者 徐勇军 邱友静 张海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C)是一种新型的低功耗通信技术,它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射频(RF)信号源实现无源信息传输,但由于其存在双重衰落、障碍物阻挡等问题,导致反射链路信号强度弱。为此,该文将智能反射面(IRS)引入到AmBC系统中用以增强反...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C)是一种新型的低功耗通信技术,它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射频(RF)信号源实现无源信息传输,但由于其存在双重衰落、障碍物阻挡等问题,导致反射链路信号强度弱。为此,该文将智能反射面(IRS)引入到AmBC系统中用以增强反射链路增益。然而,IRS与标签均为无源器件使得信道估计极具挑战性。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IRS辅助的AmBC系统信道估计方案。首先,将信道分解为多个子信道,其中,反射链路的每个子信道对应一个IRS反射单元。然后,将最小二乘(LS)法作为估计准则,以最小化均方误差(MSE)为目标,探索了IRS反射模式与信道估计的联合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估计方案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反向散射通信 智能反射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的设计
6
作者 志辉 赵慧茹 +2 位作者 彭增辉 刘永刚 穆全全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399,共7页
导电层与取向层是液晶器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膜层结构。两种膜层位于基板与液晶之间,并由于折射率不匹配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降低液晶器件的光能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设计方法,将导电... 导电层与取向层是液晶器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膜层结构。两种膜层位于基板与液晶之间,并由于折射率不匹配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降低液晶器件的光能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设计方法,将导电层与取向层作为膜层体系中的一环来实现高透过率。首先,构建了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物理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在理论上设计了相应的膜层结构,以实现膜层的高透过率;最后,系统研究了液晶加电过程对膜层透过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计所获得的减反射膜在500~800 nm波段内透过率保持在99%以上,在400~500 nm波段内维持在96%以上;驱动液晶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以液晶混合折射率为设计基础,能够将透过率下降幅度减小到0.35%以内。本研究将有利于实现高能量利用率、高稳定性的液晶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层 取向层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脉冲反射超深钻孔灌注桩浇筑界面检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汪进超 刘厚成 +3 位作者 韩增强 胡胜 唐冬云 陈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150,共11页
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浇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传统混凝土浇筑界面检测方法在测试效率与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全脉冲反射的超深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界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能够... 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浇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传统混凝土浇筑界面检测方法在测试效率与稳定性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全脉冲反射的超深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界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能够解决灌注桩混凝土界面实时检测的超声波全脉冲反射技术体系,来实现技术方法的仪器设备研制与理论模型分析;随后,结合全脉冲信号的声学特征,提出目标信号识别方法,来精准定位斜面与标定反射回波的信号前缘时刻;最后,通过形成目标回波信号校验准则,来有效区分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的钻孔内介质声学特征;同时,本文结合实地测试数据,来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通过本文方法研究,说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考虑浮浆层的超深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界面检测,有助于提高测试效率与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界面检测 超声波反射 信号识别 检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图增强的矿井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8
作者 井晶 高宇蒙 +1 位作者 赵作鹏 闵冰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未针对矿井环境进行优化,导致噪点、伪影和真实感丧失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图增强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去除图像噪声;其次,调整光照增强纹理信息丰富的反射图;最后,融合经过基于... 针对现有图像增强算法未针对矿井环境进行优化,导致噪点、伪影和真实感丧失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图增强的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去除图像噪声;其次,调整光照增强纹理信息丰富的反射图;最后,融合经过基于图像环境反射强度自适应伽马校正的光照图与增强的反射图,消除光晕伪影并且避免过度曝光。实验结果表明,将该算法与多种对比算法比较,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矿下低质图像的清晰度、亮度和真实自然感,减少图像噪声、色彩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 图像增强 噪点 纹理信息 反射 伽马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巷道无线传输超表面反射测试分析
9
作者 李昀 罗伟 +1 位作者 尹波 李小亮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56,共8页
高频无线电磁波在弯曲巷道、巷道拐角处传输损耗大,造成信号盲区。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超表面反射技术进行无线信号覆盖补盲。改进超表面阵列单元传统的十字结构,通过嵌入多级嵌套的矩形振子和改变内部十字尺寸,获得了330°相移范... 高频无线电磁波在弯曲巷道、巷道拐角处传输损耗大,造成信号盲区。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超表面反射技术进行无线信号覆盖补盲。改进超表面阵列单元传统的十字结构,通过嵌入多级嵌套的矩形振子和改变内部十字尺寸,获得了330°相移范围和良好的线性相移曲线,并基于改进的十字结构设计制作了超表面反射装置。选择5.8 GHz超高频频段,针对清水溪巷道起坡段弯曲巷道和主辅段岔口,仿真并现场测试了超表面反射装置的信号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在入射距离与接收距离固定、发射天线结构不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在起坡段弯曲巷道还是主辅段岔口位置,安装超表面反射装置后无线信号的信噪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采用线极化喇叭状定向天线时信号增强效果最优,实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增益最大值为13 dB。分析指出矿井巷道中应用超表面无源反射技术存在入射波角度难对准、波束难集中、入射距离短等问题,结合测试结果推断矿井巷道岔口处适合固定安装超表面反射装置用于点对点传输补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无线传输 巷道信号覆盖补盲 无线信号增强 超表面反射 超表面阵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反射面形面不确定性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机理
10
作者 严粤飞 王宗清 +6 位作者 王文娟 许谦 伍洋 肖松 李智 王飞朝 王从思 《电子机械工程》 2025年第1期1-6,20,共7页
随着反射面天线不断向高频段、高增益、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其结构和电磁不确定性对天线增益和指向精度等电性能的遏制作用也愈发明显,大大限制了反射面天线探测范围与指向精度等性能的提升。文中以反射面天线为对象,建立了反射面天线结... 随着反射面天线不断向高频段、高增益、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其结构和电磁不确定性对天线增益和指向精度等电性能的遏制作用也愈发明显,大大限制了反射面天线探测范围与指向精度等性能的提升。文中以反射面天线为对象,建立了反射面天线结构不确定性机电耦合模型,基于区间分析方法给出了主反射面形面不确定性下的方向图表达式。通过110 m天线设计模型算例,讨论了馈源和主反射面不确定性对天线增益、指向等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馈源位置不确定性对天线副瓣电平和增益损失的影响比馈源指向不确定性的影响大;与外环面板相比,主反射面内环面板形面不确定性对电性能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天线 不确定性 区间分析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WiFi呼吸感知
11
作者 武赟 张东恒 +3 位作者 张淦霖 谢学诚 詹丰全 陈彦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3,共15页
2010年以来,基于商用WiFi设备实现非接触式呼吸监测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方法受人体反射信号强度制约,通常要求人正面朝向WiFi设备,当人体侧向或背部朝向设备时,胸腔反射信号的减弱使得呼吸监测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 2010年以来,基于商用WiFi设备实现非接触式呼吸监测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方法受人体反射信号强度制约,通常要求人正面朝向WiFi设备,当人体侧向或背部朝向设备时,胸腔反射信号的减弱使得呼吸监测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表面(IRS)的新型呼吸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智能反射表面控制WiFi信号在环境中的传播路径,增强了人体的反射,最终实现了姿势鲁棒地呼吸监测。此外,该系统易于部署,无需事先知道收发天线与智能反射表面的确切位置和相应的环境信息。实验验证,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系统显著改善了不同姿势下人体的呼吸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检测 智能反射表面 WiFi感知 商用WiFi设备 多朝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前水平板波浪反射及周围流场特性研究
12
作者 田正林 王家俊 +1 位作者 梁书秀 罗舒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将水平板设置于斜坡前可有效降低波浪在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减小波浪对斜坡及其后方基础设施的冲击破坏作用.为系统研究斜坡前水平板的波浪反射、流场、涡量场等水动力特性,基于OpenFOAM?开源软件包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斜坡坡度、水... 将水平板设置于斜坡前可有效降低波浪在斜坡上的爬高和越浪,减小波浪对斜坡及其后方基础设施的冲击破坏作用.为系统研究斜坡前水平板的波浪反射、流场、涡量场等水动力特性,基于OpenFOAM?开源软件包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斜坡坡度、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波高、波周期等因素对水平板波浪反射以及斜坡上波浪爬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斜坡前设置水平板可以降低波浪反射,背浪侧斜坡坡度存在一最优值4∶1使波浪反射系数达到最小值;斜坡坡度4∶1,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为0.1倍波长时波浪反射系数达到最小值;波浪反射系数随波高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波浪反射系数随波长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波长水深比为4.1时达到最小值.波浪相对爬高随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水平板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水平板淹没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并分别在水平板与斜坡坡脚水平距离为0.25倍波长、水平板相对长度为0.25和水平板相对淹没深度为0.20时达到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前水平板 数值模拟 波浪反射 波浪爬高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磁阻式快速反射镜研究
13
作者 胡子鹏 刘力双 刘鑫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满足约束空间下的15 mm口径快速反射镜需求,对磁阻式电磁驱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分析了电磁驱动中线圈、永磁体参数、气隙,磁芯及导磁体等参数对驱动力矩的影响;根据仿真优化结果设计了快速反射镜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 为了满足约束空间下的15 mm口径快速反射镜需求,对磁阻式电磁驱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分析了电磁驱动中线圈、永磁体参数、气隙,磁芯及导磁体等参数对驱动力矩的影响;根据仿真优化结果设计了快速反射镜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快速反射镜外形尺寸为24.0 mm×33.5 mm,转角范围为2维±1°,工作带宽大于350 Hz,主体重量79 g,口径15.0 mm,平均功耗7.36 W;快速反射镜样机体积小、重量轻、转角范围大,可应用于约束空间下的光束指向。此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广小型磁阻式快速反射镜在空间或负载重量约束较高的场合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快速反射 有限元分析 磁阻式电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UAV群分布式光移动通信
14
作者 王海卜 张在琛 +1 位作者 葛荧萌 曾涵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随着无人机(UAV)系统的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对更高通信速率的需求增长,UAV光移动通信(UAV-OMC)已经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技术方向。然而,传统的UAV-OMC难以支持多UAV之间的通信。该文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OIRS)技术,提出一个适用于UAV群的分布... 随着无人机(UAV)系统的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对更高通信速率的需求增长,UAV光移动通信(UAV-OMC)已经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技术方向。然而,传统的UAV-OMC难以支持多UAV之间的通信。该文基于光学智能反射表面(OIRS)技术,提出一个适用于UAV群的分布式OMC系统。通过在特定的UAV上设置OIRS,利用OIRS将光信号从单个UAV节点扩散到多个UAV节点。这一系统在保留UAV-OMC系统的高能效和高速度的同时,能够支持分布式UAV群的通信。对所提出的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考虑了一系列现实因素,如OIRS的光束控制、UAV之间的相对运动和UAV的抖动等,这些因素都符合实际系统的特点。此外,该文还推导出了系统的误比特率(BER)和渐进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式。基于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讨论了各个参数和系统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移动通信 光学智能反射表面 无人机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反射器阵列排布设计及其散射特性研究
15
作者 辛京钰 谷继红 +2 位作者 杨婕 丛洲 丁大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角反射器作为一种反雷达探测的无源干扰设备具有很强的雷达回波特性。根据重要目标的散射中心模型指导排布角反射器阵列,可以更好地模拟目标的雷达特征以实现干扰,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前景。为了合理地排布角反射器阵列以模拟实际场景中... 角反射器作为一种反雷达探测的无源干扰设备具有很强的雷达回波特性。根据重要目标的散射中心模型指导排布角反射器阵列,可以更好地模拟目标的雷达特征以实现干扰,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前景。为了合理地排布角反射器阵列以模拟实际场景中重要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本文基于弹跳射线法快速成像技术构建了复杂场景目标复合电磁散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目标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的角反射器阵列优化排布方法。仿真实验分析了在不同雷达入射角度下不同类型角反射器的电磁散射特性。同时结合不同干扰效果评价指标,验证了在多雷达入射角度下本文所设计角反射器阵列的目标干扰效果在85%以上,角反射器阵列作为无源干扰具备保护重要目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 散射中心提取 阵列优化 弹跳射线(SBR)法 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透射面与智能反射面联合辅助的多用户安全传输方案
16
作者 杨少川 黄开枝 +2 位作者 牛和昊 王毅 楚征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非完美窃听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情况,提出一种智能透射面(ITS)与智能反射面(IRS)联合辅助的多用户安全传输方案。首先,构造最大化系统加权和安全速率(WSSR)优化问题;其次,设计一个WSSR最大化鲁棒波束赋形算法,用以交替设计多用户功... 针对非完美窃听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情况,提出一种智能透射面(ITS)与智能反射面(IRS)联合辅助的多用户安全传输方案。首先,构造最大化系统加权和安全速率(WSSR)优化问题;其次,设计一个WSSR最大化鲁棒波束赋形算法,用以交替设计多用户功率分配因子、ITS波束赋形向量和IRS相位偏移向量;再次,为了综合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能与能量效率,构造系统安全能量效率(SEE)优化问题,并设计一个SEE最大化鲁棒波束赋形算法;最后,分析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和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透射面 智能反射 安全能量效率 鲁棒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系统降噪方法
17
作者 岳新博 高旭 +2 位作者 高阳 王海涛 鲁秀娥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8,共15页
为了提高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系统测量振动信号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的新型去噪方法。CEEMD算法对数字正交(I/Q)解调算法获取的瑞利后项散射光幅值信号和相位信号进行分解,经多尺度排列熵(MPE)... 为了提高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Φ-OTDR)系统测量振动信号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的新型去噪方法。CEEMD算法对数字正交(I/Q)解调算法获取的瑞利后项散射光幅值信号和相位信号进行分解,经多尺度排列熵(MPE)算法筛选后,通过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进行去噪,并设计采用多元宇宙优化(MVO)算法对参数进行优化。实际搭建了外差式Φ-OTDR系统,经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文中算法有效性。最后,将设计算法与以往的经验模态分解-皮尔逊相关系数(EMD-PCC)、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及变分模态分解-改进小波阈值(VMD-NWT)去噪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10.14 km的传感光纤位置上,该方法对于低频10 Hz、中频200 Hz以及高频1 200 Hz的振动事件,其位置信息信噪比分别可达8.88、30.26、11.90 dB,对不同频率段的振动信号均具备有效的去噪能力,且系统定位精度更高。该方法在提高系统信噪比的同时,成功地对振动信号进行了解调,且解调效果比其他三种算法效果更好,为Φ-OTDR系统降噪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多尺度排列熵 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 多元宇宙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导钛合金表面减反射结构演化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会 李奔 +1 位作者 曹泽浩 何宗泰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鉴于航空航天领域对钛合金光学器件表面减反射性能的需求,本实验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对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减反射微纳结构。通过脉冲激光直写的方法,采用对样品进行0°和90°交叉扫描的加工方式,探究了激光单脉冲能量密度和脉冲串... 鉴于航空航天领域对钛合金光学器件表面减反射性能的需求,本实验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对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减反射微纳结构。通过脉冲激光直写的方法,采用对样品进行0°和90°交叉扫描的加工方式,探究了激光单脉冲能量密度和脉冲串子脉冲个数对TC4钛合金表面的反射率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避免钛合金表面硬度因加工产生的热影响而发生变化,采用不同方式对样品进行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后TC4钛合金样品的反射率,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激光的能量密度为1.27 J/cm^(2)、扫描速度为300 mm/s、扫描间距为0.0015 mm、脉冲串子脉冲个数为1时,样品在可见光波段(400 nm~780 nm)的平均反射率达到1.70%以下,在波长为300 nm时,反射率达到1.30%以下。本实验研究结果使卫星相机遮光罩、位标器等重要器件表面对杂散光的抑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反射 飞秒激光 burst模式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反射镜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许锐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2期23-26,共4页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挤占了部分常规机组空间,削弱了电网调节能力。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清洁高效运行,迫切需要灵活性电源参与电网调频调峰,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光热发电集发电与储热为一体,具有出力...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挤占了部分常规机组空间,削弱了电网调节能力。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清洁高效运行,迫切需要灵活性电源参与电网调频调峰,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光热发电集发电与储热为一体,具有出力灵活可控等优势,可快速深度参与电网调峰,宜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互补运行,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得到了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随着光热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二次反射镜需求量急剧增加。传统的二次反射镜生产线采用加热原片,使原片软化后靠自重在模具上成型,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电能浪费严重、成品强度低、合格率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合理设计二次反射镜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二次反射镜的质量、降低能耗和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反射 模具 自动化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基雷达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反射率性能仿真计算
20
作者 吴赛 杨东方 +2 位作者 胡悦 李业华 赫丽华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4,共4页
为了研制一种轻质薄层宽带吸波材料,采用抄纸法制备一种由短切碳纤维和短切玻璃纤维组成的超薄碳玻纸,将含有导电碳纤维的碳玻纸作为电损耗层与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介质层交替粘接成型为多层复合吸波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介电常... 为了研制一种轻质薄层宽带吸波材料,采用抄纸法制备一种由短切碳纤维和短切玻璃纤维组成的超薄碳玻纸,将含有导电碳纤维的碳玻纸作为电损耗层与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介质层交替粘接成型为多层复合吸波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介电常数试验、反射率仿真计算以及反射率实测,开展材料的反射率各向异性研究,探索材料的反射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自由空间法试验的吸波材料的复合电磁参数模拟的反射率与材料实测反射率基本吻合;通过材料阻抗匹配设计的多层碳基材料均展现了优异的吸波性能,材料在8~18 GHz的反射率均小于-10 dB,吸波效能大于90%,其中当PMI泡沫厚度为2 mm、碳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15%、0.20%时,多层复合吸波材料吸收性能最优,最大反射率为-28.03dB@15.73 GHz;短切碳纤维在碳玻纸中分散均匀,材料反射率各向异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雷达吸波材料 反射 短切碳纤维 碳玻纸 电损耗层 抄纸法 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