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学术语之争——以“反宗教改革”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付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3-298,共6页
近代早期的天主教历史十分复杂,围绕其展开的史学研究亦充满偏见与歧见。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创造了用于解释历史现象的相关术语,以期能够更准确地还原这个历史时期天主教会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体现了史学方法和史观之演变,有重要的... 近代早期的天主教历史十分复杂,围绕其展开的史学研究亦充满偏见与歧见。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创造了用于解释历史现象的相关术语,以期能够更准确地还原这个历史时期天主教会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体现了史学方法和史观之演变,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本文试通过考察几位学者对"反宗教改革"之修正,揭示晚近有关近代早期天主教史研究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宗教改革 天主教改 天主教 耶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宗教改革与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守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宗教改革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市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早期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宗教改革时代,宗教既成为一种涉及到每个人和整个民族的信仰问题,又成为一种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命... 宗教改革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市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早期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宗教改革时代,宗教既成为一种涉及到每个人和整个民族的信仰问题,又成为一种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的政治问题。说到底,宗教改革就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政治变革和民族独立运动。从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正反问题两方面来看,贯穿欧洲宗教改革时代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民族意识觉醒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宗教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早期的民族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民族国家 反宗教改革 市民阶级 宗教改革运动 意识觉醒 民族精神 民族独立 罗马教廷 教皇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海洋帝国宗教裁判所的历史(1536—1821)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卫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9,173,共10页
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是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国内贯彻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以监视和迫害境内有犹太人血统并被迫改宗的所谓"新基督徒"为主要活动,同时也针对其他具有"异端"和自由思想的作家以及违背基督教&... 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是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国内贯彻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以监视和迫害境内有犹太人血统并被迫改宗的所谓"新基督徒"为主要活动,同时也针对其他具有"异端"和自由思想的作家以及违背基督教"正统"传统习俗的社会行为。葡萄牙宗教裁判所起源于1530年代反宗教改革的盛期,在17世纪,它对"异端"的迫害活动达到高峰,在18世纪中叶蓬巴尔侯爵改革时期受到沉重的打击,最后于19世纪早期消亡。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抑制了葡萄牙文艺复兴的思潮,迫使大批有犹太人背景并拥有经济实力的"新基督徒"流亡国外,这使得葡萄牙在与荷兰及英国的商业竞争中最终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 宗教裁判所 反宗教改革 “新基督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德国教派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新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88-90,共3页
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宗教的和政治的理由将德国的文化分裂了,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又以结束教派战争的方式使德国的文化重新统一起来,使德意志人开始认识自身的存在价值并继而发展成为“文化上强大的民族”,在这将... 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宗教的和政治的理由将德国的文化分裂了,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又以结束教派战争的方式使德国的文化重新统一起来,使德意志人开始认识自身的存在价值并继而发展成为“文化上强大的民族”,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期内,贯穿于德国文化史的是取代了罗马公教精神的基督教教派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世纪 天主教 罗马公教 基督教教派 宗教信仰 反宗教改革 民族主义 中世纪 宗教改革运动 教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评议 被引量:1
5
作者 饶良伦 《求是学刊》 1988年第1期83-90,共8页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耶稣会士 反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 资本原始积累 西方文明 天主教 葡萄牙 史学家 中国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光启在农学和历法方面的成就
6
作者 伍学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5年第2期94-99,共6页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别号玄扈,上海人,出身于商人家庭,生活在明朝末期。明末是封建社会渐趋崩溃,资本主义萌芽日益发展的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科学家,完成了不少著名的科学著...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别号玄扈,上海人,出身于商人家庭,生活在明朝末期。明末是封建社会渐趋崩溃,资本主义萌芽日益发展的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科学家,完成了不少著名的科学著作。宋应星、李时珍、徐霞客、徐光启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当时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的天主教反宗教改革势力所组织的耶稣会,为了扩展势力,到远东来寻找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扈 徐霞客 资本主义萌芽 宋应星 反宗教改革 子先 崇祯历书 《农政全书》 钦天监 大统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德兰革命的世界历史地位
7
作者 夏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6-33,共8页
十六世纪末爆发的尼德兰反西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的胜利,不仅在尼德兰北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甚至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揭开了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十六世纪末爆发的尼德兰反西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的胜利,不仅在尼德兰北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甚至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揭开了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标志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但是,苏联史学界和国内有关世界史的著作,一般都把尼德兰革命划入中世纪史,与叙述资本主义时代的近代史截然分割开来。实际上,也就是把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看做是中世纪末期的一个地方性孤立事件,把它排斥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总进程之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有必要重新认识尼德兰革命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 反宗教改革运动 尼德兰革命 罗马天主教会 中世纪 葡萄牙 殖民地 殖民主义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