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研究——兼论反复问句历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子瑜 《长江学术》 2011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本文对南宋重要文献《朱子语类》中的反复问句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辅以共时历时比较,描写分析了《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并就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朱子》反复问句基本延续了唐五代的... 本文对南宋重要文献《朱子语类》中的反复问句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辅以共时历时比较,描写分析了《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并就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朱子》反复问句基本延续了唐五代的发展特点,元代是反复问句发生变化转折的重要时期,从"VPNeg"式反复问句中分化出是非问句等并非普遍现象,只有"无"字句真正完成了向是非问句等的分流转化,"无"语法化成语气词,其他形式则始终没有完成向是非问句等转化的语法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反复问句 句法语义特点 反复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反复问句生成机制的实例化及相关句法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源 徐杰 《长江学术》 201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重叠(+删除)"这简单有效的两步操作再加上这两种非特设的句法操作不同的限制性条件,可以统一处理反复问句各次类的生成,不仅可以反映与解释三个基本次类的多种本质共性特征和差异,还能从容应对其与汉语方言中相关疑问句式间... "重叠(+删除)"这简单有效的两步操作再加上这两种非特设的句法操作不同的限制性条件,可以统一处理反复问句各次类的生成,不仅可以反映与解释三个基本次类的多种本质共性特征和差异,还能从容应对其与汉语方言中相关疑问句式间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结构在生成反复问句各次类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强于单音节,带宾语的强于不带宾语的结构;不同次类的反复问句对要通过"正反重叠+(删除)"生成反复问句的结构的限制也存在差异;反复问句和"可VP"问句在类型归属上的纠葛、方言中的句式杂糅现象以及能否内嵌问题上的差异,与二者的生成机制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问句 生成机制 实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延 杨军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7,96,共6页
总体看,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有"VP-Neg""VP-Neg-VP"和"K-VP"三种类型,以"VPNeg-VP"为最常见基本类型。皖西南各县市方言均为几种反复问句并存,这些并存的反复问句并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区域... 总体看,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有"VP-Neg""VP-Neg-VP"和"K-VP"三种类型,以"VPNeg-VP"为最常见基本类型。皖西南各县市方言均为几种反复问句并存,这些并存的反复问句并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区域内及周边方言的反复问句相比较,皖西南方言的反复问句呈现类型过渡性特征,过渡接榫区有两处:其一是怀宁县和潜山县,其二是安庆市区和桐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南方言 安庆各县市 反复问句类型 语法层次 过渡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反复问句 被引量:7
4
作者 邢向东 《汉语学报》 2005年第3期28-36,共9页
本文主要考察陕北晋语黄河沿岸方言的反复问句。文章分别描写了“VP(嘞)(也)不”、“VP 不了”、“VP 不嘞”、“VP 了没”、“VP 来(了/来)没”、“VP 来没嘞”等形式的反复问句。作者认为:陕北晋语带“不”和带“没”的反复问句之间... 本文主要考察陕北晋语黄河沿岸方言的反复问句。文章分别描写了“VP(嘞)(也)不”、“VP 不了”、“VP 不嘞”、“VP 了没”、“VP 来(了/来)没”、“VP 来没嘞”等形式的反复问句。作者认为:陕北晋语带“不”和带“没”的反复问句之间大致存在平行关系,但也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其形式并不是经过省略形成的;句尾的“不”和“没”仍然是否定词;它是与北京话“VP 不 VP”句式并列的反复问句类型,并不是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之间的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晋语 沿河方言 反复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琉球官话的反复问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琳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68-76,共9页
琉球官话的反复问句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的使用情况各有特点,除了使用频率有所差别外,还有一种具有南方方言特色的反复问格式"有+VP+没有"。从"官话"层面的角度,琉球官话中选取各种不同形式的倾向性表明其"官... 琉球官话的反复问句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的使用情况各有特点,除了使用频率有所差别外,还有一种具有南方方言特色的反复问格式"有+VP+没有"。从"官话"层面的角度,琉球官话中选取各种不同形式的倾向性表明其"官话"层面的取向;但"有+VP+没有"这种反复问格式的存在,说明琉球官话与闽、粤、客等各大方言相一致,具有南方方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官话 反复问句 南方官话 “有+VP+没有”南方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荆沙方言中的否定词与反复问句 被引量:1
6
作者 萧红 杨欣烨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湖北荆沙方言中的否定词主要有"没有、没得、不"三个,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由"没有、没得"构成的反复问句为"VP-neg"式,由"不"构成的反复问句为"V-neg-VP"式。本文围绕这些否定词以及... 湖北荆沙方言中的否定词主要有"没有、没得、不"三个,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由"没有、没得"构成的反复问句为"VP-neg"式,由"不"构成的反复问句为"V-neg-VP"式。本文围绕这些否定词以及由否定词肯否并列形成的反复问句展开讨论,认为"V-neg-VP"式为荆沙方言中反复问句的强势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沙方言 否定词 反复问句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顺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Z期65-67,共3页
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多以"VP呢吗不VP"、"VP咧吗没有"等较为特殊的形式存在。本文对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分析,重点对有"吗、呢、咧"等词的反复问句的性质和用法进行探讨,认为固原方言... 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多以"VP呢吗不VP"、"VP咧吗没有"等较为特殊的形式存在。本文对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作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分析,重点对有"吗、呢、咧"等词的反复问句的性质和用法进行探讨,认为固原方言的反复问句由是非问派生而来,可称之为"是非反复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方言 反复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1期95-96,共2页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主要有“VP不VP”“阿VP”和“阿V不VP”三种类型,且每一种类型又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反复问句在南京方言里共存,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
关键词 南京方言 反复问句 “阿VP”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涟水南禄话看汉语方言两类反复问句的相对共存
9
作者 顾劲松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76-79,共4页
南禄话有三种类型反复问句:K-VP、VP-neg-VP和K-VP-neg-VP。老老、新派分别使用K-VP、VP-neg-VP,老、中派分别多使用K-VP、VP-neg-VP。K-VP-neg-VP各派都用,强调意味明显。各类分别有紧缩式VP,V(O)-啵、V(O)-吗、V(O)V和VV(O),KVV(O),... 南禄话有三种类型反复问句:K-VP、VP-neg-VP和K-VP-neg-VP。老老、新派分别使用K-VP、VP-neg-VP,老、中派分别多使用K-VP、VP-neg-VP。K-VP-neg-VP各派都用,强调意味明显。各类分别有紧缩式VP,V(O)-啵、V(O)-吗、V(O)V和VV(O),KVV(O),用于随便自由场合。在汉语方言中,K-VP、VP-neg-VP两种类型反复问句相对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水 南禄话 反复问句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没有”反复问句的定量研究——对经典作家白话文作品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邝霞 《汉语学习》 2000年第3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反复问句 定量研究 白话文作品 结构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方言中的反复问句类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美红 王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莱阳方言中反复问句的类型有VP-neg-VP、VP-neg、K-VP三种句式,VP-neg-VP主要指V-neg-VO句式,VO-neg-V句式不存在;VP-neg类型的反复问句只用于表示已然;K-VP类型的反复问句以否定副词"不"、"没"区别语态,此外,二者... 莱阳方言中反复问句的类型有VP-neg-VP、VP-neg、K-VP三种句式,VP-neg-VP主要指V-neg-VO句式,VO-neg-V句式不存在;VP-neg类型的反复问句只用于表示已然;K-VP类型的反复问句以否定副词"不"、"没"区别语态,此外,二者还有语义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问句 方言 莱阳 句类 否定副词 句式 已然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问句的历时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德杰 王士广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引言 关于反复问句的界定和归属,吕叔湘①(1985)、柳士镇(1992)、邵敬敏(1996)②等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同意柳士镇(1992)的说法,即“反复问句是兼从正反方面提问的一种疑问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问句。不过这种句式... 引言 关于反复问句的界定和归属,吕叔湘①(1985)、柳士镇(1992)、邵敬敏(1996)②等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同意柳士镇(1992)的说法,即“反复问句是兼从正反方面提问的一种疑问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问句。不过这种句式中并列的两项恰为肯定与否定的互相对立,所以通常又另称为反复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问句 历时 选择问句 吕叔湘 问句 引言 提问 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睢宁话的反复问句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健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本文分未然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睢宁话中通行的12种反复问句式,并指出了睢宁话反复问句所属的类型。
关键词 睢宁话 反复问句 未然体 已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VP”型反复问句句末疑问语气词的消失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永苹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6-91,共6页
“可VP”型反复问句在唐五代时期产生。唐五代至明末“可VP”型反复问句有句末带疑问语气词和不带疑问语气词两种形式,疑问语气词以“么”为主。清中叶,“可VP么”开始衰落。清后期,“可VP么”基本消失。现在使用“可VP”型反复问句的... “可VP”型反复问句在唐五代时期产生。唐五代至明末“可VP”型反复问句有句末带疑问语气词和不带疑问语气词两种形式,疑问语气词以“么”为主。清中叶,“可VP么”开始衰落。清后期,“可VP么”基本消失。现在使用“可VP”型反复问句的方言中已不见在句末带上疑问语气词的情况。“可VP”型反复问句句末疑问语气词的消失和本身句式冗余、不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可VP”自身的成熟以及清中叶起“么”以用于反诘问句为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问句 疑问语气词 可VP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含疑问副词“可”的反复问句
15
作者 易杏 唐韵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6-49,共4页
《儿女英雄传》自成书以来,以其独特的小说情节和生动的语言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研究该书中含疑问副词"可"的反复问句,从结构、疑问度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这类反复问句概貌... 《儿女英雄传》自成书以来,以其独特的小说情节和生动的语言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研究该书中含疑问副词"可"的反复问句,从结构、疑问度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这类反复问句概貌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疑问副词“可” 反复问句 疑问度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北京话教材《四声联珠》反复问句研究
16
作者 张洪健 《现代语文》 2020年第6期92-97,共6页
结合汉语反复问句的发展历史,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话教材《四声联珠》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清末北京话已然体和未然体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分别是“VP没有”和“V-不-V”,前者多带时... 结合汉语反复问句的发展历史,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话教材《四声联珠》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清末北京话已然体和未然体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分别是“VP没有”和“V-不-V”,前者多带时体标记,后者则多为附加问形式。存现式反复问句多用“VO-没-V”,而很少使用“V-没-V”。在《四声联珠》中,“VP-Neg-VP”的使用次数要远远超过“VP-Neg”;在“VP-Neg”中的否定词,“没有”的用例要多于“不”和“否”。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历史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联珠》 反复问句 清末北京话 语言特征 历史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大名方言中“V_不”式反复问句中的“不”的功能浅议
17
作者 樊德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3期71-72,共2页
"V_不"式反复问句自西周中期开始出现一直到现在,在普通话和方言里仍在不断使用。本文试从汉语史和方言两个角度对其句尾的"不"的功能重新做出审视和分析。
关键词 反复问句 语气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料库视角观照下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的形成与发展
18
作者 宋艳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1-36,共6页
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应始于秦代、发展于唐五代、蓄势于宋金、繁盛于元明清,起初见于口语,后有侵入书面语的现象。VP-neg-VP式反复问句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不同的变体,表现在格式多样化、语气词介入和VP扩容等方面。历经宋金元明,至清... 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应始于秦代、发展于唐五代、蓄势于宋金、繁盛于元明清,起初见于口语,后有侵入书面语的现象。VP-neg-VP式反复问句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不同的变体,表现在格式多样化、语气词介入和VP扩容等方面。历经宋金元明,至清代VP-neg-VP式反复问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现代汉语反复问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问句 语料库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反复问句”
19
作者 华正雷 《现代语文》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汉语反复问句“VP-Neg”有称代与省略两种来源,“Neg”可以是谓词性否定代词或否定副词。“Neg”的分化只是反复问句“VP-N eg”在历时发展中的一次分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反复问句的性质。在与反复问句“VP-Neg-VP”的关系上,源于称... 汉语反复问句“VP-Neg”有称代与省略两种来源,“Neg”可以是谓词性否定代词或否定副词。“Neg”的分化只是反复问句“VP-N eg”在历时发展中的一次分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反复问句的性质。在与反复问句“VP-Neg-VP”的关系上,源于称代的“VP-Neg”与“VP-Neg-VP”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复问句,而源于省略的“VP-Neg”与“VP-Neg-VP”则是同一反复问句的两种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问句 称代 省略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杰 张媛媛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60-70,96,共12页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似特点,因同样使用"添加"句法手段而跟带"吗"的是非问句而表现出某些共性。其独特的属性先天性地决定了无论是把它归入反复问句还是是非问句,都能找得出理由,不管把它归入哪种疑问句式都会遇到困难。作为用于谓头位置的疑问副词,"可"类词本身应该存在跨方言的差异。在某些方言中它是一个纯正典型的疑问副词,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相排斥;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它是被弱化了的半个疑问助词,只是兼有疑问功能,它因此而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在同一句子中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VP”问句 反复问句 是非问句 谓头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