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东京审判对“侵略罪”管辖权的合法性问题——驳“帕尔意见书”的相关论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心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5,共7页
时至今日,自取得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整整70年了。对侵略罪进行审判和惩治的司法实践,只有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侵略是一种国家行为,远东法庭上控辩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关于侵略罪的管辖权问题。来自印度的帕尔法官(R.B.Pal),是...
时至今日,自取得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整整70年了。对侵略罪进行审判和惩治的司法实践,只有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侵略是一种国家行为,远东法庭上控辩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关于侵略罪的管辖权问题。来自印度的帕尔法官(R.B.Pal),是东京审判的11个法官中,对整个判决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法官。在他1000多页的反对意见书中,提出了全体甲级战犯无罪论,其重要的法理依据就是远东法庭对反和平罪的管辖权不具有合法性。针对帕尔法官的反对意见,从反和平罪的国际法渊源,波茨坦公告的正确解读,还有侵略与自卫法理分析等方面,对帕尔意见书中的主要论点进行一一驳斥。重新审视东京审判以司法程序取缔侵略,制裁犯罪的法律震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审判
侵略
罪
反和平罪
管辖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京审判侵略战争责任追究中的制度逻辑--以荒木贞夫审判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邹皓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40,共14页
根据东京审判文献资料,在追究荒木贞夫是否在扩大"九一八"事变中负有侵略战争责任时,为了弥补证据证明力的不足,被告、检方、辩方各自以明治宪法体制的不同面相作为逻辑前提进行立论,进而得出了有关侵占东北四省责任归属的不...
根据东京审判文献资料,在追究荒木贞夫是否在扩大"九一八"事变中负有侵略战争责任时,为了弥补证据证明力的不足,被告、检方、辩方各自以明治宪法体制的不同面相作为逻辑前提进行立论,进而得出了有关侵占东北四省责任归属的不同结论。被告荒木试图将枢密院紧急会议的国家意志最高决策权作为论证集体责任的前提,认为应该由内阁和枢密院承担集体责任。检方的立论逻辑着眼于枢密院免责基础上的军部专制,据此起诉荒木贞夫的个人责任。辩方的立证脉络建立在国务大臣单独辅弼原则基础上,认为荒木的行为是遵循外务省外交方针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认定"反和平罪"司法实践中的需要,制度逻辑可以视为从追究国家责任过渡到个人刑事责任的桥梁。第二,源于东京审判面临证据文献缺乏的困境,制度逻辑有助于检方在起诉中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第三,源于明治宪法体制的复杂性,它为三方从制度的不同面相出发进行立证提供了便利条件。荒木的案例表明,审判各方对明治宪政体制制度性因素的认识对于理解东京审判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木贞夫
“九一八”事变
侵略战争责任
反和平罪
明治宪法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京审判对“侵略罪”管辖权的合法性问题——驳“帕尔意见书”的相关论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心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5,共7页
文摘
时至今日,自取得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整整70年了。对侵略罪进行审判和惩治的司法实践,只有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侵略是一种国家行为,远东法庭上控辩争论最为激烈的就是关于侵略罪的管辖权问题。来自印度的帕尔法官(R.B.Pal),是东京审判的11个法官中,对整个判决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法官。在他1000多页的反对意见书中,提出了全体甲级战犯无罪论,其重要的法理依据就是远东法庭对反和平罪的管辖权不具有合法性。针对帕尔法官的反对意见,从反和平罪的国际法渊源,波茨坦公告的正确解读,还有侵略与自卫法理分析等方面,对帕尔意见书中的主要论点进行一一驳斥。重新审视东京审判以司法程序取缔侵略,制裁犯罪的法律震慑力。
关键词
东京审判
侵略
罪
反和平罪
管辖权
分类号
D995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京审判侵略战争责任追究中的制度逻辑--以荒木贞夫审判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邹皓丹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40,共14页
文摘
根据东京审判文献资料,在追究荒木贞夫是否在扩大"九一八"事变中负有侵略战争责任时,为了弥补证据证明力的不足,被告、检方、辩方各自以明治宪法体制的不同面相作为逻辑前提进行立论,进而得出了有关侵占东北四省责任归属的不同结论。被告荒木试图将枢密院紧急会议的国家意志最高决策权作为论证集体责任的前提,认为应该由内阁和枢密院承担集体责任。检方的立论逻辑着眼于枢密院免责基础上的军部专制,据此起诉荒木贞夫的个人责任。辩方的立证脉络建立在国务大臣单独辅弼原则基础上,认为荒木的行为是遵循外务省外交方针的结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认定"反和平罪"司法实践中的需要,制度逻辑可以视为从追究国家责任过渡到个人刑事责任的桥梁。第二,源于东京审判面临证据文献缺乏的困境,制度逻辑有助于检方在起诉中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第三,源于明治宪法体制的复杂性,它为三方从制度的不同面相出发进行立证提供了便利条件。荒木的案例表明,审判各方对明治宪政体制制度性因素的认识对于理解东京审判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荒木贞夫
“九一八”事变
侵略战争责任
反和平罪
明治宪法体制
Keywords
Araki Sado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war aggression responsibility
crime against peace
the Meji Constitution System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东京审判对“侵略罪”管辖权的合法性问题——驳“帕尔意见书”的相关论点
赵心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京审判侵略战争责任追究中的制度逻辑--以荒木贞夫审判为中心
邹皓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