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卫东 张太松 +3 位作者 陈冬 葛艳芬 林婷 胡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在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同步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G6PD基因目的片段。用Premier Primer6.0软件设计和优... 【目的】探讨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在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同步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G6PD/6-PGD酶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应用多重PCR方法扩增G6PD基因目的片段。用Premier Primer6.0软件设计和优化针对广东人常见6种G6PD基因突变型的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用乙基-3-二甲氨基丙碳二亚胺(EDC)法处理尼龙膜并固定探针,制成G6PD基因突变检测用膜条。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固定在膜条上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显色反应判读结果。以G6PD基因测序为金标准,对膜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评价。【结果】26例标本中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95A→G突变型5例,1024C→T突变型3例,1376G→T突变型8例,1388G→A突变型7例,392G→T突变型1例,未发现1311C→T突变型,有两例检测为阴性。膜反向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2例标本经基因测序证实存在392G→T突变,其余24例膜反向斑点法与基因测序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92.3%(24/26)。【结论】在优化探针设计和杂交条件前提下,膜反向斑点杂交法可用于广东人G6PD基因6种常见突变型的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反向斑点杂交(r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 被引量:4
2
作者 樊慧珍 于化鹏 黄文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162bp长链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162bpDNA探...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162bp长链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162bp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和肺炎支原体杂交,与其它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探针最低可检测出1ng的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100份痰标本,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2%和2%。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DNA探针 杂交 反向斑点杂交 肺炎支原体 快速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 早期诊断 生物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梅 牟兆钦 +2 位作者 谢湘峰 陈建魁 尹秀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以PCR为基础的的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的方法。方法 将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标记生... 目的 建立一种以PCR为基础的的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的方法。方法 将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经提取的各真菌DNA ,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 所用的真菌通用引物可扩增12种临床常见的真菌DNA ,扩增片段长度在 35 0bp左右。 8种特异性探针分别与上述真菌PCR扩增产物杂交 ,结果表明 8种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通过 39例临床标本和 2 5例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 ,PCR -反向杂交法与真菌培养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且鉴定时间也由传统培养鉴定方法约需 1周的时间缩短至 2天。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正确地将 8种临床常见真菌鉴定到种水平 ,如经大量临床标本的检测验证 ,可望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斑点杂交 快速检测 鉴定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N-乙酰化酶基因型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冰 李金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 目的 建立快速方便的反向点杂交法 (RDB)检测中国人N 乙酰化酶 (NAT2 )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 ,通过非同位素法显色检测杂交结果 ,分析NAT2 5种主要突变位点。用本法对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RDB法与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结果完全一致。 4 8名肺结核患者NAT2 5、 6、 7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1 0 4 %、2 2 9%和 15 6 %。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分别为 33 3%、5 4 2 %和 12 5 %。结论 RDB法检测NAT2基因型准确、方便 ,适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化酶(NAT2) 多态性 反向杂交(rdb)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ASO)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多重检测平台特点及结果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杨 胡沁 +4 位作者 李晓静 马恩兰 郭欣欣 侯英勇 宿杰·阿克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0-1101,1104,共3页
目的探讨qRT-PCR法、反向斑点杂交法、流式荧光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的特点及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样本均进行液基细胞学和qRT-PCR检测,选取q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68例和随机抽取阴性标本22例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qRT-PCR法、反向斑点杂交法、流式荧光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的特点及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样本均进行液基细胞学和qRT-PCR检测,选取q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68例和随机抽取阴性标本22例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型别以HPV DNA测序结果为参照。结果15种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中,qRT-PCR与反向斑点杂交法结果一致性良好及以上为100%;qRT-PCR与流式荧光法结果一致性良好及以上为86.7%;流式荧光法与反向斑点杂交法结果一致性良好及以上为80%。三种平台检测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相比,qRT-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流式荧光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7.78%、94.45%、74.44%。结论qRT-PCR法和反向斑点杂交法的结果一致性最高,反向斑点杂交法与HPV DNA测序结果符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 QRT-PCR 反向斑点杂交 流式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