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脐血HLA-DRB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黄以宁 廖灿 +3 位作者 汤雪薇 李焱 谢杏梅 曾瑞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 ,但操作过程复杂 ,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 ,但操作过程简单 ,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 ,但操作过程复杂 ,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 ,但操作过程简单 ,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价廉、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取 6 3份已知HLA DRB型的脐血标本 ,经盐酸胍方法提取DNA用于反向斑点杂交 (RDB)基因分型 ,同时采用SSOP和PCR SS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所有样本用RDB方法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 ,可准确地分辨 6 0个HLA DRB等位基因 ,且结果与用SSOP和PCR SSP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提示 ,RDB方法可准确地分辨HLA DRB等位基因 ,分辨率高 ,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HLA-DRB基因分型 脐血 特异性序列引物PCR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梁玉全 周远青 梁瑞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710-1711,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降低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209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全血,8例产前胎儿羊水细胞,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类型检测及分析。结... 目的:了解广东顺德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降低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209例经血液学筛查疑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全血,8例产前胎儿羊水细胞,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类型检测及分析。结果:209例可疑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出115例8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8例产前胎儿基因诊断中,确定正常胎儿2例,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4例,双重杂合子及纯合子各1例。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不仅可用于β地中海贫血大样本的基因频率筛查,更能对β地中海贫血高风险胎儿做出快速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Β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乙肝病毒preS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建立
3
作者 胥飚 杨致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利用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技术建立用于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preS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的方法。方法:根据HBV preS基因变异中的第35、39、48、155、165位氨基酸突变,分别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利用RDB技术对3... 目的:利用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技术建立用于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preS基因常见突变位点的方法。方法:根据HBV preS基因变异中的第35、39、48、155、165位氨基酸突变,分别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利用RDB技术对38例HBV患者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达100%。结论:RDB技术可一次性筛查多个不同位点的突变,方便快捷,费用低,对于临床进行HBV preS基因突变检测,判断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preS基因 突变位点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施伎蝉 蒋贤高 +5 位作者 余志杰 宁洪叶 何贵清 吴正兴 蔡玉伟 程爱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459/10万、66/10万和119/10万,Mtb耐多药率为6.8%。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加、诊断治疗的延误和抗结核药物的滥用等原因导致...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459/10万、66/10万和119/10万,Mtb耐多药率为6.8%。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增加、诊断治疗的延误和抗结核药物的滥用等原因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造成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快速检测 耐药性 耐多药结核病 应用 菌阳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海旺 何虎翼 +5 位作者 谭冠宁 刘义明 何新民 唐洲萍 李丽淑 王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甘薯G病毒毒 病毒检测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结核杆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蒋莎莉 梁伟军 +3 位作者 朱德茂 罗海军 谢晋予 刘爱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结核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0例患者的BALF,其中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65例,另选取35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结核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0例患者的BALF,其中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65例,另选取35例作为对照,分别应用BALF涂片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RDB)同步检测肺结核杆菌。结果:BALF涂片法,PCR检测,RDB法对结核杆菌诊断阳性率依次为43.08%,73.84%,92.31%,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涂片法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3.08%,88.57%,59.00%,45.59%;PCR检测分别为73.85%,100.00%,83.00%,67.31%;RDB法分别为92.31%,100.0%,95.00%,87.50%。结论:RDB法不仅能准确诊断结核杆菌,且能快速、简单地分辨肺结核杆菌耐链霉素(SM)、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涂片检查法 聚合酶链反应 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结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