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卞建民 查恩爽 +2 位作者 汤洁 马力 陈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8-1103,共6页
为了解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水-岩作用过程及砷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数据测试,利用地下水化学测试数据,分析了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高砷地下水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在地下水流场及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为了解吉林西部砷中毒区高砷地下水水-岩作用过程及砷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数据测试,利用地下水化学测试数据,分析了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高砷地下水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在地下水流场及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HREEQC软件进行了地下水砷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计算了沿同一水流路径下含砷、铁、锰等矿物的溶解或析出量。模拟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方向,含砷元素的矿物臭葱石在路径1和路径2上不同水样点间溶解进入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44×10-6、8.03×10-7、7.98×10-6和4.14×10-7mmol/L,含铁、锰元素的矿物针铁矿、赤铁矿、软锰矿和方铁锰矿的质量交换结果均为正值;表明沿模拟路径这几种矿物发生溶解进入地下水,而硫酸根离子和CO2的交换量为负值,从地下水中析出。以上研究证实了地下水中砷与铁、锰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高砷水在碱性的还原环境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高砷分布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地下水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以中国吉林砷中毒病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汤洁 卞建民 +1 位作者 李昭阳 王晨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4-759,共6页
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在中国台湾、新疆、内蒙、山西、吉林等地。笔者采用GIS的空间数据叠加技术、化验测试与环境模拟技术,进行了地下水砷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受构造运动控制,低洼地带堆积了巨厚的粉砂淤泥质沉积物和富含有... 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在中国台湾、新疆、内蒙、山西、吉林等地。笔者采用GIS的空间数据叠加技术、化验测试与环境模拟技术,进行了地下水砷的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受构造运动控制,低洼地带堆积了巨厚的粉砂淤泥质沉积物和富含有机质的湖积物,为砷的赋存提供了空间。地下水砷的富集受水中Fe、Mn、pH、Cl-、PO34-、HCO3-、SO24-、Se的影响,其中,重碳酸钙型水中砷含量最低,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砷含量最高。臭葱石(FeAsO4:2H2O)等含铁、含锰矿物在进入地下水的溶解过程中,形成铁(锰)氧化物和砷化合物(砷酸盐或亚砷酸盐)。随着Eh降低,氧化物被还原形成更为活泼的离子组分,吸附在氧化物表面的砷化合物随之解吸,还原环境有利于砷从沉积物中向水中溶解、迁移。研究结果为实施安全供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化学环境 分布规律 聚类分析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应用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苏小四 林学钰 +1 位作者 董维红 万玉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1-277,共7页
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一直是地下水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将反向地球化学路径模型与同位素质量传输模型耦合起来,在综合考虑不同碳源、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14C质量传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校正方法,从而使地下水... 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一直是地下水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将反向地球化学路径模型与同位素质量传输模型耦合起来,在综合考虑不同碳源、不同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14C质量传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校正方法,从而使地下水14C定年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识别深层地下水演化过程中影响14C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定量确定其对地下水14C浓度的影响程度是地下水14C校正的精度和可信度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应用水文地球化学路径模拟技术进行地下水14C年龄校正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地下水补给环境特点以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模型中的非可行解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地下水^14C年龄校正 精度和可信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典型水流路径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柳富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本文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结果表明:控制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 本文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结果表明:控制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伊利石或绿泥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石膏矿物等的溶解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北区为方解石溶解、白云石沉淀的非全等溶解反应、伊利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的溶解反应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南区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而北区影响较大。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22969a)明显老于北区(396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14C年龄校正 深层地下水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的地下水形成作用: 以安徽省泗县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海 康博 沈军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0-450,共11页
在了解安徽省泗县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类型,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动力场条件,选择了3条模拟路径,采用PHREEQC软件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定量分析了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及演化... 在了解安徽省泗县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类型,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动力场条件,选择了3条模拟路径,采用PHREEQC软件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定量分析了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及演化。结果表明,路径Ⅰ发生了岩盐、石膏以及伊利石的溶解,高岭土、石英、白云石、萤石发生了沉淀;钙蒙脱石、方解石不参与反应,NaX解吸,CaX_2被吸附;路径Ⅱ发生了岩盐、石膏、伊利石、石英等的溶解以及钙蒙脱石、方解石的沉淀,NaX解吸,CaX_2被吸附;路径Ⅲ发生的反应基本与路径Ⅰ相同,不同之处在该路径上的白云石发生了溶解,其原因可能是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溶解CO_2,使其继续溶解白云石以及受沉淀滞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泗县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到了岩盐和石膏等矿物的溶解作用、钙钠离子交换作用以及钙蒙脱石、方解石沉淀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地下水 形成作用 空间分布 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的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以挠力河以北典型水流路径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辉 董维红 +2 位作者 吕颖 武显仓 孟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7,共7页
地下水年龄的确定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估计地下水水循环速度和定量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挠力河流域以北地区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 地下水年龄的确定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估计地下水水循环速度和定量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挠力河流域以北地区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挠力河流域南部湿地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为方解石、黑云母、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高岭土的沉淀反应以及Ca-Na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北部农业区主要发生了黑云母、二氧化碳的溶解及高岭土、方解石的沉淀和Ca-Na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北部农业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9176a)明显老于南部湿地区(6097a),年龄校正结果与Vogel统计模型^(14)C年龄校正结果较接近。南部湿地区地下水循环速率为11.16 m/a,北部农业区地下水循环速率为2.19 m/a。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制定农业区和湿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 深层地下水 14C年龄校正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地下水循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在反向地球化学模拟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飞 牟文杰 +1 位作者 孙旭曙 张国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1期151-153,160,共4页
为了研究地下水的地球化学演化,根据能量最低原则和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提供的函数linprog对模型进行了求解。MATLAB优化工具箱输入简单,可以准确、快速地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和目标函数。
关键词 地下水 MATLAB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突水水源判别与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含水层水力分析
8
作者 郑剑 陈陆望 +3 位作者 张杰 张苗 郑忻 胡永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探究杨柳煤矿主要突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文章根据杨柳煤矿松散层第4含水层(简称“四含”或“Ⅰ”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简称“煤系”或“Ⅱ”含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简称“太灰”或“Ⅲ”含水层)... 为探究杨柳煤矿主要突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文章根据杨柳煤矿松散层第4含水层(简称“四含”或“Ⅰ”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简称“煤系”或“Ⅱ”含水层)和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简称“太灰”或“Ⅲ”含水层)的地下水化学数据建立贝叶斯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并结合地质与构造条件,对3个突水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径流路径以及径流路径中的水-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柳煤矿大部分区域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弱,在矿井西北部四含与煤系、煤系与太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力联系;四含水通过西风井附近煤系砂岩露头向煤系补给,煤系水通过DF25、DF10断层向太灰补给,太灰水通过GF383断层向煤系补给。误判水样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定量验证了离子比例分析揭示的径流路径中的水-岩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该研究成果为快速判断矿区不同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关系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判别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水力联系 水-岩作用 杨柳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水土作用体系中Ca^(2+)的地球化学行为的反向模拟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媛 梁和成 +2 位作者 唐朝晖 蔡鹤生 刘佳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定量准确地描述滑坡水土作用体系中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对于水化反应微观尺度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石榴树包滑坡水土作用体系,选取Ca2+为特征作用离子,设计去离子水及pH=4,7,10的钙离子水溶液在土水质体比为1∶5,水流速度20m... 定量准确地描述滑坡水土作用体系中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对于水化反应微观尺度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石榴树包滑坡水土作用体系,选取Ca2+为特征作用离子,设计去离子水及pH=4,7,10的钙离子水溶液在土水质体比为1∶5,水流速度20mL/min,室内温度17±2℃的条件下对滑坡土体进行30d室内循环饱水土柱试验。通过对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利用PHREEQCE对试验中的水土化学作用进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探讨在Ca2+影响下发生的主要地球化学反应特征。结果表明溶液中Ca2+的存在抑制了对水土作用体系反应进程起着控制性作用的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及粘土矿物的生成,增强了土体表面的离子交换作用,胶结物的生成和胶结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土体孔隙变小,颗粒间变紧密,使得滑坡体更加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对研究三峡库区滑坡这一典型而特殊的水土作用体系的水土化学作用机理及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树包滑坡 水土化学作用 CA2+ PHREEQCE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矿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反向模拟 被引量:24
10
作者 武亚遵 潘春芳 +2 位作者 林云 曹飞龙 王子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25-32,40,共9页
为探讨采矿活动对岩溶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鹤壁矿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时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资料,采用Piper图结合离子组合比例分析法,分析矿区岩溶地下水主要组分的物质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并借助PHREEQC软件对... 为探讨采矿活动对岩溶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鹤壁矿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时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资料,采用Piper图结合离子组合比例分析法,分析矿区岩溶地下水主要组分的物质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并借助PHREEQC软件对其进行了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HCO_3·SO_4-Ca·Mg型和SO_4·HCO_3-Ca·Mg型。主要水岩作用为碳酸盐岩、石膏和岩盐的溶解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煤矿区的岩溶水水质受采煤活动影响,水中SO_4^(2-)、Cl^-与TDS的含量较高,且采矿活动对水质的影响随时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化学特征 Piper图 主成分分析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鹤壁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孔隙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模拟:以山西太原盆地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郭清海 王焰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0,共8页
以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太原盆地为例,分析了影响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并与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吻合得很好。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 以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太原盆地为例,分析了影响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并与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吻合得很好。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的定性研究结论与基于PHREEQC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一致,均表明对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和演化而言,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淀作用、排泄区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及其与含水层介质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性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可指示地下水流动场,水化学过程研究是地下水系统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PHREEQ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塔城盆地北区潜水水化学演化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小顺 郑昭贤 +2 位作者 程中双 苏晨 陈宗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5,31,共7页
以塔城盆地北区地下水一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地下水流路径,确定参与水文地球化学反应的潜在矿物相及反应方向,评估地下水蒸发浓缩程度,基于此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水流路径上产生的水岩作用,从而揭示该区地下水化... 以塔城盆地北区地下水一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地下水流路径,确定参与水文地球化学反应的潜在矿物相及反应方向,评估地下水蒸发浓缩程度,基于此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水流路径上产生的水岩作用,从而揭示该区地下水化学演化机制。结果表明:水岩作用对潜水水化学演化起到主控作用,蒸发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量有限;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径流路径上,地下水系统中主要发生,石膏、石盐、白云石溶解和Na^(+)-Ca^(2+)之间的正向阳离子交换,并发生少量的斜长石不全等溶解和方解石沉淀;研究区内西区地下水流动子系统的径流条件比东区地下水流动子系统较好,地下水更新速率较快,使水岩作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量较小,而且在西区地下水子系统基本不发生盐岩溶解作用,这使其水质相比东区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演化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水岩作用 塔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辽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绍 肖长来 +3 位作者 梁秀娟 刘伟 李明乾 张芷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90,95,共7页
双辽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其水质的变化会对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双辽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HREEQC软件,在潜水和微承压水两条路径上开展了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结合... 双辽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其水质的变化会对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双辽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HREEQC软件,在潜水和微承压水两条路径上开展了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结合主要离子比值分析了双辽市地下水水化学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进一步,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特征结合起来,建立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模型,给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揭示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蒸发作用、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是双辽市潜水水化学形成中的主要控制因素;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是微承压水流动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离子比值 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别山区温泉水化学特征与演化机制分析
14
作者 李状 周训 +5 位作者 方斌 沈晔 徐艳秋 陈柄桦 拓明明 隋丽嫒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受构造控制的安徽大别山区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有利于加深对独特地质背景下(造山带硅酸盐岩)水-岩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可以为大别山区地热的勘探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对研究区温...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受构造控制的安徽大别山区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有利于加深对独特地质背景下(造山带硅酸盐岩)水-岩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可以为大别山区地热的勘探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对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组分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bbs图、岩石风化图、离子比例系数、矿物稳定场图等方法对研究区温泉的水-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此外,还借助PHREEQC软件开展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工作,对地热水在循环过程中主要矿物的溶解及沉淀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①大别山区5个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以SO_(4)−Na型和SO_(4)·HCO_(3)−Na型水为主,均为中低温、弱碱性温泉;②研究区温泉中稀土元素表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中稀土元素其次,重稀土元素相对缺乏;③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温泉中Na^(+)主要来自硅酸盐矿物(如钠长石、钠蒙脱石等)的溶滤,Ca^(2+)来源于碳酸盐矿物和石膏的溶滤;SO_(4)^(2−)的含量主要受到石膏溶解的影响;HCO_(3)−含量主要受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溶解的影响。④模拟结果表明,雨水-地下热水路径上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主要为钠长石、钙长石、萤石、石膏、黑云母和CO_(2)的溶解,以及钠蒙脱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同时发生了Ca^(2+)置换Na^(+)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结论】雨水至地下热水路径属于地下水深循环,复杂的深部地层岩性及结构容易阻碍地下水径流,使地下水流速放缓,发生了充分的水-岩相互作用,完成了HCO_(3)−Ca型雨水向SO_(4)·HCO_(3)−Na型和SO_(4)−Na型弱碱性温泉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化学 稀土元素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水岩相互作用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图县玄武岩区偏硅酸型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洲洋 肖长来 +2 位作者 梁秀娟 杨伟飞 贾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6-156,共11页
针对长白山玄武岩区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的现状,为进一步保护及合理开发安图县矿泉水资源,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水化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对安图县矿泉水形成机理的研究。首先绘制Piper三线图和离子浓度... 针对长白山玄武岩区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加的现状,为进一步保护及合理开发安图县矿泉水资源,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水化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对安图县矿泉水形成机理的研究。首先绘制Piper三线图和离子浓度箱型图分析安图县矿泉水水化学特征;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特征组分偏硅酸展开相关性分析;运用离子比值分析法初步判定离子主要来源;再利用Phreeqc软件反向模拟研究区地下水三条路径的水岩交互作用;最后根据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安图县玄武岩区矿泉水的形成机理。结果显示,安图县玄武岩区天然矿泉水属弱碱性偏硅酸型矿泉水,偏硅酸含量介于28.8~62.4 mg/L之间,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和HCO_(3)-Na·Ca型为主。地下水发生了溶滤作用和Ca-Na离子交换作用。偏硅酸主要来源于长石和辉石的溶解,且偏硅酸含量沿径流途径增大。K^(+)、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钾长石、钠长石)和岩盐,Ca^(2+)、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区 矿泉水 化学特征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形成机理 地下水 水环境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松县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慧荣 梁秀娟 +1 位作者 董毅 肖长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分析抚松县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2017年采集天然矿泉水样品20组,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分析抚松县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运用离子比值分析法、反向地球化学模拟分析矿泉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抚松县天... 为分析抚松县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2017年采集天然矿泉水样品20组,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分析抚松县天然矿泉水水化学特征;运用离子比值分析法、反向地球化学模拟分析矿泉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抚松县天然矿泉水pH值为7.9~8.4,属弱碱性矿泉水,偏硅酸含量为33~53mg/L,属偏硅酸型矿泉水;天然矿泉水中Ca^2+、HCO3^-为优势离子;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Ca型、HCO3^-Ca·Na型和HCO3^-Ca·Mg型。离子比值分析法和PHREEQC结果表明,该区水中主要离子受长石类、橄榄石、辉石的溶解-沉淀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特征 天然矿泉水 形成机理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抚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城市潜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新锐 梁秀娟 +1 位作者 肖长来 鲁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研究白城市潜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子区域,分别为补给区洮儿河扇形地和径流区扇形地以外平原区,采用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 为研究白城市潜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子区域,分别为补给区洮儿河扇形地和径流区扇形地以外平原区,采用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子区域潜水水化学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补给区以HCO_3-Ca·Na型水为主,在径流区随水流方向逐渐向HCO_3-Na型水进行转化,且在这一过程中TDS也逐渐增大;岩盐、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的风化溶解是潜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潜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同时还受到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 成因分析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被引量:50
18
作者 董维红 孟莹 +3 位作者 王雨山 武显仓 吕颖 赵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2-553,共12页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采样,运用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δD和δ^(18)O同位素、克里金插值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TDS、NO_3-N质量浓度沿地下水流向呈递增趋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和SO_4-Ca为主;硅铝酸盐以及岩盐的风化溶解是研究区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汉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盟 吴勇 +1 位作者 高东东 常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1-843,共13页
为在广汉市城乡规划过程中提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信息,采用矿物风化系统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PhreeQC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广汉市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的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确定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演... 为在广汉市城乡规划过程中提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信息,采用矿物风化系统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PhreeQC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广汉市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的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确定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演化及控制因素,完成了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分析表明:Gibbs图显示岩石风化主导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风化过程产生离子和次生矿物又经历水解作用,在矿物风化系统稳定场图中显示水样中铝硅酸盐矿物逐渐趋于溶解,碳酸盐矿物处于饱和状态;PhreeQC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显示在水流模拟路径上主要发生了钙蒙脱石、钾长石溶解和高岭石、石英、钠长石的沉淀,以及Ca-Na_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离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的验证了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和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是引起浅层地下水水化学过程和矿物组成改变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汉市 化学演化 水岩作用 主成分分析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地下水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羊八井剖面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丹 鲍新华 +2 位作者 张大勇 郑继兴 霍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90-195,共6页
为研究拉萨河羊八井剖面水化学特征及存在的水质问题,综合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方法以及Phreeqc软件中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模块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 为研究拉萨河羊八井剖面水化学特征及存在的水质问题,综合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方法以及Phreeqc软件中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模块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低矿化度的Ca·Mg-HCO_3·SO_4型为主;地下水离子成分主要受溶滤、阳离子交替吸附和脱碳酸作用影响;水质达到Ⅲ级标准的采样点,占总体采样点的87%,水质整体较好,仅马乡和羊八井电厂排污口附近的水质较差为Ⅳ或Ⅴ级,主要原因是锰矿开采产生的矿业废水和羊八井电厂(一厂)排放的地热废水所致,水体中Fe、Mn、As、F^-超标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水质 投影寻踪 羊八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