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1
作者 陈文炜 何彦丰 +5 位作者 卢凯鑫 刘昌毅 江涛 张华 高锐 薛学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I0032-I0034,共12页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同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手术史、性别、尿培养阳性、结石直径、糖尿病、手术时间、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与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尿培养阳性、CRP及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CRP与HBP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加模型(RERI=8.453,95%CI:2.645~16.282;AP=0.696,95%CI:0.131~1.273;S=3.369,95%CI:1.176~7.632)和相乘模型(OR=1.754,95%CI:1.218~3.650)中存在交互作用;CRP与尿培养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乘模型(OR=2.449,95%CI:1.525~3.825)中存在交互作用。预测模型比较显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结论:CRP和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RP、HBP等因素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症 预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并验证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筛选重症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琳 冯慧芬 +1 位作者 屈质 马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2-2229,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筛选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早期预警指标,探讨神经网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及儿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HFMD患儿临床资料,使用SPSS Mod... 目的通过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筛选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早期预警指标,探讨神经网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及儿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HFMD患儿临床资料,使用SPSS Modeler18.0将数据分为70%的训练样本和30%的测试样本,并构建BPNN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比评估模型预测准确性及筛选效果。结果共收集589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轻症组324例,重症组265例。BP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测试集(n=178)预测正确率为82.02%、84.83%;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791(0.749~0.834)和0.625(0.577~0.674)。BPNN模型输出的预测变量中,对分组影响最大的前5位因素为: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球蛋白。两模型输出预测变量重要性结果前十位中重合的有3个,分别为: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和肢体抖动。结论BPNN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在筛选验证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方面均表现良好,但BPNN模型的综合预测性能更好,BPNN模型筛选出的前五名重症HFMD影响因素为最高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LOGISTIC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紫外-近红外融合光谱对“互助”青稞酒的判别研究
3
作者 赵玉霞 张明锦 +2 位作者 王茹 张世芝 殷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0-1299,共10页
“互助”青稞酒作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准确评价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谱(UV)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具备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食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UV、NIR及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U... “互助”青稞酒作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准确评价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谱(UV)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具备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食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UV、NIR及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UV-NIR)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互助”青稞酒判别分类模型。由于光谱特征峰叠加干扰,未经优化的光谱受到噪声和基线漂移等影响,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1D)和二阶导数(2D)4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去噪处理。相对单一光谱,融合光谱能够互补多元化学信息,提高分类模型性能,通过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主成分分析(PCA)、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5种变量筛选方法选择特征变量,达到优化模型性能及融合两种光谱有效信息。选择最佳方法建立单一光谱和融合光谱的BPNN模型。结果表明,UV光谱经SNV预处理以SPA选择30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好,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0180、1、0.9283、0.9587、0.9130、0.9297;NIR和UV-NIR经SG预处理后以PCA分别选择84和106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好,NIR光谱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1.000、1.000、1.000、1.000、1.000;UV-NIR光谱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0057、1.000、1.000、0.9871、0.9913、0.9964;与单一光谱建模相比,融合光谱可明显提高分类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实现“互助”青稞酒的快速、无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青稞酒 紫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光谱融合 变量筛选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呼出气δ^(13)C、δ^(18)O同位素丰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文彪 夏滑 +4 位作者 王前进 孙鹏帅 庞涛 吴边 张志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61-2767,共7页
碳13(^(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国内外作为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金标准”已被广泛采用,精准测量CO_(2)中碳(C)和氧(O)同位素特征对疾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众多优... 碳13(^(13)C)尿素呼气试验在国内外作为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金标准”已被广泛采用,精准测量CO_(2)中碳(C)和氧(O)同位素特征对疾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众多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完全适用于气体同位素的测量研究。该研究面向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_(2)气体检测需求,基于直接吸收光谱技术,采用中心波长为4.32μm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CL)结合光程为14 cm/44 mL的小容积气体吸收腔体,完成了同时测量^(16)O^(12)C^(16)O、^(18)O^(12)C^(16)O和^(16)O^(13)C^(16)O的多组分同位素气体浓度的实验系统。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降低直接吸收光谱系统中光源稳定性和测量样品气体波动带来的噪声干扰。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同位素丰度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均优于吸光度峰值比法,^(16)O^(13)C^(16)O与^(18)O^(12)C^(16)O的浓度测量精度分别提高约1.27与1.58倍。Allan方差分析表明,当积分时间为106 s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13)C与^(18)O同位素丰度测量精度分别为0.97‰和1.47‰,相比吸光度峰值比法测量精度提高了约2.1倍与1.2倍。充分证明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同位素丰度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为研制高精度同位素丰度传感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同位素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负荷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程 谭阳红 《广东电力》 2010年第5期1-3,11,共4页
由于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的神经网络模型自身固有的缺点,其电力负荷预测结果不理想,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全局逼近的性质,不存在局部最小问题,为此,针对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给出了RB... 由于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的神经网络模型自身固有的缺点,其电力负荷预测结果不理想,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全局逼近的性质,不存在局部最小问题,为此,针对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给出了RBF的预测原理,推导权值的更新方式,并和BP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收敛速度快、预报精度高、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模型的草莓叶片光合作用指标估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小雪 李德翠 +1 位作者 李远 任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5-681,共7页
为了研究基于图像红(R)、绿(G)、蓝(B)颜色参数和叶片SPAD值预测光合作用指标的可行性,以草莓叶片为试验材料,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进行估测,并对其... 为了研究基于图像红(R)、绿(G)、蓝(B)颜色参数和叶片SPAD值预测光合作用指标的可行性,以草莓叶片为试验材料,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进行估测,并对其精度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图像RGB颜色参数和SPAD值对叶片蒸腾速率进行预测的效果较好,其次是气孔导度。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的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1.5%、83.3%、74.4%和71.5%。BP神经网络的蒸腾速率模型、气孔导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22、0.842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002、0.0259,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001、0.0006。由结果可知,通过数码相机采集图像,并构建RGB模型,可简易快速估测草莓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能用于生产中草莓光合指标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叶片 RGB模型 光合指标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网络的统计意义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严玉清 温泉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1-36,共6页
作为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发展的产物之一——神经网络 ,对它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其中 ,BP网络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从软件工程学的角度 ,BP网络是一个“黑匣子”,但事实上 ,它具有深刻的数学意义。本文推导了 BP网络是传统回归模型的推广 ... 作为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发展的产物之一——神经网络 ,对它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其中 ,BP网络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从软件工程学的角度 ,BP网络是一个“黑匣子”,但事实上 ,它具有深刻的数学意义。本文推导了 BP网络是传统回归模型的推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进一步揭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回归模型 神经网络 预测算法 反向传播网络模型 非线性映象 统计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林地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 被引量:32
8
作者 姚雄 余坤勇 +3 位作者 杨玉洁 曾琪 陈樟昊 刘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9-166,共8页
林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准确估测是精准林业的重要体现。为了快速、准确、无损监测林地LAI,利用LAI-220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获取福建省西部森林样地的LAI数据,结合同期Pleiades卫星影像计算12种遥感植被指数,分析了各样地... 林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准确估测是精准林业的重要体现。为了快速、准确、无损监测林地LAI,利用LAI-220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获取福建省西部森林样地的LAI数据,结合同期Pleiades卫星影像计算12种遥感植被指数,分析了各样地实测LAI数据和相应植被指数的相关性,进而使用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了林地LAI估算模型,以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模型作为参比模型,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MA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为指标评价并比较了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全样本数据中,各植被指数与对应LAI值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都大于0.4;RF模型在3次不同样本组中的预测精度均高于同期的SVR模型和BP模型;3个样本组中RF模型的LAI估测值与实测值的R^2分别为0.688、0.796和0.707,RPD分别为1.653、1.984和1.731,均高于同期SVR模型和BP模型,对应的RMSE分别为0.509、0.658和0.696,MAE分别为0.417、0.414和0.466,均低于同期其他2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叶面积指数 遥感反演 随机森林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不良资产价值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毓萍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不良资产 价值评估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信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核心城市韧性发展预测及动态空间分异研究
10
作者 许慧 叶泽鸿 +1 位作者 周启琳 张日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与自治区首府)的面板数据,通过理想解逼近(TOPSIS)-熵权法分析中国内地核心城市的韧性测度,并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6与2029... 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25个核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与自治区首府)的面板数据,通过理想解逼近(TOPSIS)-熵权法分析中国内地核心城市的韧性测度,并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6与2029年这些核心城市的韧性情况,从而对区域板块韧性的动态空间分异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韧性指数标准差在0.180上下波动,城市间的韧性离散程度相对稳定,但存在一些城市韧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城市韧性预测指数的标准差在2026年降至0.173,城市间的韧性离散程度降低,城市韧性差距缩小。在2014、2020、2026和2029年4个时间截面中,城市韧性空间异质格局演变相对稳定,城市韧性水平排位如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及基础设施韧性最高,中部地区的社会及生态韧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城市 城市韧性预测 空间分异格局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自然间断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BP模型的北京市平谷区地下水水质双尺度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梓萱 郭健 许模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选取区域尺度监测井PG-32和场地尺度监测井PG-45、PG-56中的水质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Cl-、SO42-和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DS)浓度进行线性预测,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和等权重法组合ARIMA-BP模型对... 选取区域尺度监测井PG-32和场地尺度监测井PG-45、PG-56中的水质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Cl-、SO42-和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DS)浓度进行线性预测,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和等权重法组合ARIMA-BP模型对监测井PG-32中的Cl-、SO42-和TDS指标浓度进行非线性预测.结果表明,线性预测方法更适用于区域尺度下的水质预测;ARIMA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IMA-BP组合模型对PG-32中水质指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11%、6.17%和2.94%,验证了组合模型的优越性;ARIMA-BP模型的预测显示未来区域地下水中Cl-、SO42-浓度变化相对平稳,TDS浓度呈现上升趋势,需引起地下水预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预测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组合模型 双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NN的电阻点焊质量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震 董建伟 胡建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451,共7页
电阻点焊技术由于具有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焊接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公共交通等制造领域,由于焊点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焊接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且无法直接检测,因此,准确预测电阻点焊质量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 电阻点焊技术由于具有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焊接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公共交通等制造领域,由于焊点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焊接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且无法直接检测,因此,准确预测电阻点焊质量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2219/5A0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在3种不同的装配条件(包括间隙和间距)下进行电阻点焊工艺信号的分析,并进行人工智能建模.为了提高电阻点焊质量评价的性能和效率,本文采用Logistic-Tent(LT)复合映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LT-SSA-BPNN)模型进行优化,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多信号融合后的变量和熔核直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标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相比,经过LT-SSA-BP模型优化后,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36.17%、17.55%和51.75%.同时,LT-SSA-BP神经网络在添加了不同间隙和间距条件作为训练集后,其预测稳定性明显提高,可以成功预测电阻点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质量预测 麻雀搜索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SO-BP和L-MBWO的多翼离心风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韧 李君宇 +3 位作者 周明 刘林波 张志富 黄其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3-1843,共11页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噪声情况难以同时改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机性能预测模型(WPSO-BP),以及一种基于逻辑混沌初始化的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L-MBWO),并将二者应用于多翼离心风机的优...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噪声情况难以同时改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机性能预测模型(WPSO-BP),以及一种基于逻辑混沌初始化的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L-MBWO),并将二者应用于多翼离心风机的优化设计中。首先,选取了叶片进出口角、倾斜蜗舌的最大蜗舌半径、叶片切除角度作为设计变量,把风机的全压、效率、声压级作为优化目标;然后,构建了WPSO-BP预测模型,以反映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对比了该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值用于风机的性能优化;接着,将逻辑混沌初始化引入到白鲸优化算法(BWO),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构建了L-MBWO优化算法;最后,在实验验证仿真可靠的前提下,将提出的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应用于风机优化,并对优化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机全压增加了34.79 Pa,效率提高了0.67%,噪声降低了1.73 dB,实现了多个优化目标之间的平衡,有效改善了风机的综合性能,为多翼离心风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翼离心风机 变权重 基于变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机性能预测模型 白鲸优化算法 基于逻辑混沌初始化的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 预测模型 风机全压 风机效率 风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碳市场与可持续航空燃油协同减排效益研究
14
作者 田利军 刘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94-4907,共14页
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潜力和航空碳市场机制,评估二者协同作用下的减排效益,以为中国民航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策略和政策支持。首先,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ed Backpropagation... 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潜力和航空碳市场机制,评估二者协同作用下的减排效益,以为中国民航业的绿色转型提供策略和政策支持。首先,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e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GA-BP)模型对我国民航2025—2060年航空燃油需求进行分阶段预测;其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未来能源需求的CO_(2)排放模型;最后,构建航空碳市场减排模型并分析不同碳市场与SAF配额组合下的协同减排效益。结果显示:(1)在高应用情景下,到2060年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需求量将达到6900万t,同时,相比于基准情景最高可减少87.4%的碳排放量;(2)SAF应用的增加会对民航业造成巨大的减排成本压力,在2025—2060年,航空公司为使用SAF脱碳需付出的额外减排成本将达到124719亿元;(3)在免费碳配额比例为0.8、碳价达到500元/t时,航空公司通过碳市场减排可以获得13148.83亿元。当碳配额过低时,航空公司无法通过碳市场减排获利,甚至为了满足碳市场减排要求还会付出额外的减排成本。因此,SAF应用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民航业的碳排放量,但也会给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压力;在合适的碳市场机制下,航空公司可以通过SAF减排获利。建议政府在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同时,优化碳市场政策,以确保航空公司在减排过程中的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碳中和 碳市场 可持续航空燃油 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协同减排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储罐声发射技术下的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高峰 张延兵 +2 位作者 孙培培 沈硕勋 王志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探究腐蚀声发射信号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以常见的立式金属储罐为对象开展试验,研究储罐腐蚀声发射源特性,建立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开展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活性和强度会随着腐蚀反应的剧烈程度发生变... 为探究腐蚀声发射信号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以常见的立式金属储罐为对象开展试验,研究储罐腐蚀声发射源特性,建立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开展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活性和强度会随着腐蚀反应的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且在腐蚀活性不同时期腐蚀信号的波形表现出连续型、突发型和混合型3种特征,频率主要集中在20~60 kHz;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储罐 腐蚀信号 声发射活性及强度 声发射检测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SSA-BP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思宇 李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6-1371,共6页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有很大阻碍,为优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的估算模型,本研究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影响因子进行降维,以传统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粒子群算法(PSO)、遗传算...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有很大阻碍,为优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的估算模型,本研究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影响因子进行降维,以传统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粒子群算法(PSO)、遗传算法(GA)3种优化算法,构建了SSA-BP、PSO-BP、GA-BP 3种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在旱灾受灾率的模型评价指标对比中,发现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SSA-BP、PSO-BP、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23.55%、12.28%和17.74%;在洪灾受灾率的模型评价对比中,发现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SSA-BP、PSO-BP、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RMSE分别下降了29.96%、9.49%和13.88%。说明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旱灾受灾率、洪灾受灾率的预测效果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PSO-BP、GA-BP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核主成分分析(KPCA) 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 麻雀搜索算法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的速冻青稞鱼面的货架期内食品安全理化指标快速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猛 唐婷婷 +4 位作者 丁捷 张雨薇 王艺华 张力丹 毛永杰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2,共8页
为探索通过气味分析无损快速判断速冻青稞鱼面贮藏品质的方法,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下的挥发性气味进行分析,将所获数据与理化品质指标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过氧化值(P0V)、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相联系,分别建... 为探索通过气味分析无损快速判断速冻青稞鱼面贮藏品质的方法,利用电子鼻对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下的挥发性气味进行分析,将所获数据与理化品质指标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过氧化值(P0V)、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相联系,分别建立基于电子鼻预测理化指标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电子鼻响应信号建立的4个预测TVB-N、pH、POV、TBA含量的BP-NN模型结果均为18x14x1,各拟合值均大于0.9;通过对随机抽取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可靠性分析发现,各模型最大的误差范围在15%以内,平均误差范围在5%以内。说明基于电子鼻的速冻青稞鱼面货架期食品安全指标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青稞鱼面 电子鼻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ion of plate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18
作者 王丙兴 张殿华 +3 位作者 王君 于明 周娜 曹光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FCT), a new model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 multilayer perception neural network as the self-learn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the... 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FCT), a new model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 multilayer perception neural network as the self-learn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brought forward to predict the plate F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learning factor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its influencing parameters such as plate thickness,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Simulative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eficiency of FCT control system is overcome completely, the accuracy of FCT i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arget FCT is controlled between -15 ℃ and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mathematical model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