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多孔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及其最佳工艺参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坤 谢鹏远 李凤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2,共5页
以马铃薯淀粉(PS)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以K2S2O8和Na HSO3作为引发体系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微波加热代替传统水浴,通过反向乳液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多孔马铃薯淀粉,并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对天然马铃薯淀粉和多孔... 以马铃薯淀粉(PS)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以K2S2O8和Na HSO3作为引发体系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微波加热代替传统水浴,通过反向乳液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多孔马铃薯淀粉,并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对天然马铃薯淀粉和多孔马铃薯淀粉进行形貌的比较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吸附对象,以多孔淀粉的吸附量为因变量,以微波辐射功率、环己烷体积、分散剂质量、乳化分散速度以及交联剂质量为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影响因素,探究以上五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马铃薯淀粉的吸附量随着波辐射功率、环己烷体积、分散剂质量、乳化分散速度以及交联剂质量的变化而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分散剂质量、环己烷体积与微波辐射功率的变化对多孔马铃薯淀粉的吸附量影响较大,最佳工艺参数为:分散剂质量为1.1 g,搅拌转速为2 000 rad/min,交联剂质量为0.6 g,微波功率为240 W,环己烷体积为250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乳液法 多孔淀粉 吸附 亚甲基蓝 马铃薯淀粉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膨型核壳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左巧林 仝其雷 +3 位作者 范振忠 刘庆旺 乔三原 郑弘扬 《精细化工》 2025年第10期2288-2298,共11页
为解决油田用聚合物微球尺寸较大,并且前期膨胀过快而难以注入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聚合单体,采用反相乳液二次聚合法,首先制备了阴离子核体微球,... 为解决油田用聚合物微球尺寸较大,并且前期膨胀过快而难以注入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聚合单体,采用反相乳液二次聚合法,首先制备了阴离子核体微球,通过加入带有阳离子单体DMC的壳体材料和阳离子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利用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及阳离子引发机制,制备了核壳纳米微球(PAE微球)。采用FTIR、TGA、^(1)HNMR、SEM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盐溶液溶解实验和界面张力测定,评价了PAE微球的化学稳定性、界面张力和润湿能力。通过吸水膨胀实验和模拟填砂管实验,评估了PAE微球的吸水膨胀性能和调驱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5%的PAE微球乳液可将界面张力从70.10 mN/m降至1.12 mN/m。在65℃下,PAE微球可缓膨35 d,膨胀倍数可达13.51。PAE微球的采收率为72.34%,采收率增幅可达1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乳液法 核壳纳米微球 油田调驱 提高采收率 缓膨性能 二次聚合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