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封建没落阶级反动本质的大暴露——那拉氏在西安 |
邵宏谟
|
《人文杂志》
|
1982 |
0 |
|
2
|
费边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反动本质 |
关勋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3
|
略論宋代的寺院經济及其反动本质 |
粘尚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66 |
0 |
|
4
|
从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看林彪尊孔卖国的反动本质 |
江炤阳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
5
|
纪念义和团六十周年,彻底揭露帝图主义的反动本质 |
陈桂英
周衍发
许崇武
张凤仙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60 |
0 |
|
6
|
揭穿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本质 |
郑依恭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4 |
|
|
7
|
从“孔門私学”看孔丘教育思想的反动本質 |
|
《齐鲁学刊》
|
1974 |
0 |
|
8
|
从《盐铁论·本议》看复辟派的反动本质 |
朱一清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6 |
0 |
|
9
|
为反革命复辟服务的文学观——剖析孔丘“诗教”的反动本质 |
唐再兴
郑乃臧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
10
|
“仁”者吃人——从我一家的遭遇看“仁者爱人”的反动本质 |
何巨甜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
11
|
认清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学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一点体会 |
李道南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
12
|
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反“和平演变”意识 |
潘成义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3
|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 |
徐蓝
|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6
|
|
14
|
评鸦片战争竹枝词 |
李廷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1
|
|
15
|
清朝顽固派与北京义和团 |
牛济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0 |
3
|
|
16
|
一线贯穿 四环紧扣 |
刘治全
何三江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7
|
试论《野草》 |
范业本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8
|
直系军阀在湖北的经济搜刮 |
朱丹
田子渝
|
《湖北社会科学》
|
1988 |
0 |
|
19
|
评马尔萨斯《人口论》——兼论有关人口规律的几个问题 |
陆立军
|
《西北人口》
|
1980 |
0 |
|
20
|
试论王熙凤 |
李汉秋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