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斜坡动力特性及动力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明珠 谷坤生 +1 位作者 梁洲婕 王天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目的通过输入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探讨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方法以四川昌都雪隆囊滑坡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1000的试验模型,开展了包含软弱岩性组合和贯通性结构面的反倾岩质斜... 目的通过输入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探讨地震作用下斜坡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方法以四川昌都雪隆囊滑坡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1000的试验模型,开展了包含软弱岩性组合和贯通性结构面的反倾岩质斜坡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强震作用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面和坡内竖直方向随着高程的增大而增加,沿水平方向呈现节律性变化。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输入振幅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出现明显拐点的振幅为0.4 g。持时对斜坡动力响应影响最小。相较于汶川卧龙波,茂县波对斜坡的动力响应更加明显。结论加速度放大系数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动力参数对斜坡加速度放大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频率影响最大,振幅次之,持时影响最小。输入地震波频率越接近斜坡的自振频率,对斜坡的影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斜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倾岩质斜坡振动台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明珠 谷坤生 王天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介绍了反倾岩质斜坡研究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振动台试验技术的产生、发展。系统总结了反倾岩质斜坡振动台试验研究中的动力响应规律、变形破坏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以往反倾岩质斜坡在振动台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介绍了反倾岩质斜坡研究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振动台试验技术的产生、发展。系统总结了反倾岩质斜坡振动台试验研究中的动力响应规律、变形破坏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以往反倾岩质斜坡在振动台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反倾岩质斜坡振动台试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斜坡 振动台试验研究 动力响应规律 变形破坏 演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角变化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倾倒变形演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睿锡 郑达 +2 位作者 吴章雷 陶诗鑫 周鸿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9,168,共11页
倾倒变形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为了研究不同岩层倾角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影响,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为原型,从岩层倾角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 倾倒变形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为了研究不同岩层倾角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影响,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为原型,从岩层倾角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变形演化特征与最终失稳模式等。结果表明:①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基本概括为岩层压密-坡脚压裂阶段、弯折面形成-部分失稳阶段和弯折面贯通-彻底失稳3个阶段,岩层倾角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斜坡阶段性演化过程;②岩层倾角越大的斜坡,斜坡形成弯折面所需时间越短,失稳破坏发生后坡体贯通性倾倒破坏深度更大,对应的变形范围越大,折断岩层的破坏程度越剧烈;③岩层倾角变化会导致斜坡的倾倒变形过程与最终失稳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倾角较小的55°和70°模型斜坡前部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明显弯曲倾倒变形,最终以“倾倒-弯曲-滑移”的失稳模式发生破坏;倾角最大的85°斜坡岩层发生的弯曲变形较小,最终以“倾倒-折断-崩塌”的模式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变形 层状岩质斜坡 破坏模式 弯折面 离心机模型试验 古水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坡角变化的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达 张硕 郑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7,共9页
基于临空条件变化对倾倒变形斜坡影响的认识,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倾倒变形边坡为原型,通过3组斜坡模型的离心试验,模拟不同坡角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与破坏过程,获得坡角变化与倾倒变形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倾斜... 基于临空条件变化对倾倒变形斜坡影响的认识,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倾倒变形边坡为原型,通过3组斜坡模型的离心试验,模拟不同坡角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与破坏过程,获得坡角变化与倾倒变形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倾斜坡倾倒破坏最先发生在坡脚位置,而后向上部发展。坡角越陡,产生这种变形需要的累积时间越短;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斜坡岩体倾倒,斜坡后缘沉降;(2)坡脚岩层破裂,岩体"倾倒–弯曲"变形;(3)折断带从坡脚向坡顶延伸,坡顶岩体张拉破坏;(4)折断带延伸直至贯通,岩体"倾倒–折断"破坏;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坡度较陡的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范围更大,更可能在倾倒过程中产生多级折断带,造成斜坡破坏的能量释放不是一次性的;坡角的变化会导致斜坡最终失稳模式的差异,坡角越缓,倾倒变形斜坡更有可能演化成为整体滑移失稳,坡角越陡,岩体倾倒后出现崩塌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质斜坡 倒变形 坡角变化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口水电站库区淤积对右岸河口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良喜 贾逸 任光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为研究水库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正常蓄水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在分析白龙江碧口水电站河口滑坡所处的环境条件、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等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及达到淤排平衡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尤... 为研究水库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对水库正常蓄水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在分析白龙江碧口水电站河口滑坡所处的环境条件、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等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及达到淤排平衡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尤其水库游积对滑坡稳定性的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水库淤积对滑坡稳定性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滑坡 层状岩质斜坡 变形破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