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入增长、分配公平与贫困减少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启发 蒋翠侠 刘玉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7-36,共10页
本文利用CHNS调查数据,分两个阶段:1990-1999、1999-2005,依据收入分布函数定量讨论了收入增长、分配公平与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均值回归与O-B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决定机制是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然而需要关注在1999-2005年... 本文利用CHNS调查数据,分两个阶段:1990-1999、1999-2005,依据收入分布函数定量讨论了收入增长、分配公平与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均值回归与O-B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决定机制是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然而需要关注在1999-2005年间教育的系数效应为负。分位数回归与M-M分解显示:两个阶段,收入决定机制是导致居民收入分布向右偏移的主要原因;第一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源于劳动力特征的变化,第二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难以解释。Shapley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增长能显著减少贫困,而收入差距扩大会累及减贫效果;在两个不同阶段,贫困减少的增长效应贡献始终最大,而分配效应与贫困线变动效应贡献顺序发生了交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不平等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工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阮素梅 李志强 许启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6,3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受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工资决定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城乡差、区域差等。采用基于均值回归的O-B分解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对形成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 改革开放以来,受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工资决定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城乡差、区域差等。采用基于均值回归的O-B分解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对形成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更为重要;工作经验对中等收入的男性群体和高收入女性群体更为重要;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在低收入人群中最为严重;地域歧视是城乡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和经验不是造成城市群体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在农村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中起着"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异 教育收益率 工资-收益曲线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工资差距:户籍歧视还是性别歧视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震 《南方经济》 CSSCI 2013年第8期69-77,共9页
本文利用2012年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问题对于低工资收入人群来说相当严重;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及矛盾主要集中在低工资... 本文利用2012年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问题对于低工资收入人群来说相当严重;性别歧视造成的工资不平等及矛盾主要集中在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而对于中高收入的劳动者而言,尽管收入越高性别工资差距越大,但都与个人特征相关;户籍工资差异和性别工资差异呈现出随收入增加而扩大的趋势,但鉴于工资差距原因不同,户籍歧视是主要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帕累托效率"的问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歧视 性别歧视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与工资残差不平等——基于城镇不同学历-经验组别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邹薇 谢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8,共11页
采用CHIP(2002、2007、2013)城镇数据,基于"学历-经验"不同组别,考察我国加入WTO和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贸易开放和贸易结构变化对工资残差不平等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导致工资不平等扩大,尤其"高学历低... 采用CHIP(2002、2007、2013)城镇数据,基于"学历-经验"不同组别,考察我国加入WTO和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贸易开放和贸易结构变化对工资残差不平等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导致工资不平等扩大,尤其"高学历低经验"和"低学历高经验"组别在上半(90-50)分位数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而"高学历高经验"组别的工资差距扩大则主要体现在下半(50-10)分位数。贸易开放在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工资的同时对工资残差也有显著提升作用,其中,在2002-2007年,贸易开放缩小了低经验组别的学历间工资差距,但加深了工资残差不平等;在2007-2013年,贸易开放拉大了学历间的工资差距(控制住工作经验),也加深了工资残差不平等。进一步对工资残差不平等进行的DFL反事实分解发现,导致工资残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贸易结构变化 工资残差不平等 DFL反事实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来自农村家庭户收入的解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2,共7页
笔者利用2009年农村家庭4200户收入调查的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农村家庭户收入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反事实分解。结果显示:平原区和山区农村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地区歧视是造成家庭收入差距的主体;经济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 笔者利用2009年农村家庭4200户收入调查的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农村家庭户收入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反事实分解。结果显示:平原区和山区农村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地区歧视是造成家庭收入差距的主体;经济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的收入差距在中高分位点上较为明显,家庭劳动力的特征变量分布不同是家庭收入差距主体;教育、工作经验、受培训人员在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起着积极作用。家庭劳动力所占比例、男性劳动力比例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工作经验的平方对于家庭整体收入来说,没有基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反事实分解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周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明裕 胡日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28-132,共5页
文章以2003—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季度数据为样本,在面板回归模型基础上,利用反事实分解方法分析目标杠杆和实际杠杆的经济周期影响渠道。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看,经济收缩不仅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目标杠杆,还会通过融资优序主导的... 文章以2003—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季度数据为样本,在面板回归模型基础上,利用反事实分解方法分析目标杠杆和实际杠杆的经济周期影响渠道。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看,经济收缩不仅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目标杠杆,还会通过融资优序主导的信贷需求渠道间接提高企业的目标杠杆;从动态角度看,经济收缩会加快企业向高目标杠杆调整的速度,进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杠杆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反事实分解 目标杠杆 杠杆调整 债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长期演变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实 吴珊珊 邢春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30,共15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1988—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长期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1988—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长期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8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采用三种方法考察中国城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其中,采用明瑟(Mincer)工资方程的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持续上升;运用Shorrocks分解方法发现,受教育程度在工资收入分配中起到的作用不断加强,地区差异带来的影响不断弱化;使用反事实方法在将工资收入差距分解为条件分布(价格效应)和特征分布(组成效应)后发现,价格效应在工资收入差距扩大中起主导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变、工资收入分配变化以及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收入差距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Shorrocks分解 反事实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收入传递机制及破解贫困路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宇楠 许发明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105,共11页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研究不同收入阶层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及其流动机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研究了各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流动机制,采用双样本匹配与工具变量构造,使用代际收入转移...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研究不同收入阶层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及其流动机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研究了各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流动机制,采用双样本匹配与工具变量构造,使用代际收入转移矩阵、分位数回归和MM反事实收入分解的方法,研究发现:第一,收入阶层固化的程度随年份下降,即代际收入流动性逐年提升;第二,代际收入转移矩阵中的亚惯性率、底层不流动率与顶层不流动率在2004年以后均处在较低水平;第三,低收入水平家庭社会固化程度高于高收入水平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存在异质性;第四,子代受教育年限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最大;第五,代际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差异效应导致。因此,政府可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提高子代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代际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收入弹性 双样本匹配 转移矩阵 分位数回归 事实收入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智鑫 余利红 汪文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0-188,共9页
[目的]研究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为政府国土部门制定提高农户有效参与的激励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以及反事实分位数分解模型,基于湖北省15个县(市、区)的26个农地整治项目的样本数据,分析农户有效... [目的]研究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为政府国土部门制定提高农户有效参与的激励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以及反事实分位数分解模型,基于湖北省15个县(市、区)的26个农地整治项目的样本数据,分析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同时探究丘陵工程模式区与岗前平原模式区农户有效参与的差异及成因。[结果](1)从整体情况看,参与能力的增强,参与机会的增加,以及参与动力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均有着重要的影响。(2)从不同区域农户有效参与差异来看,由参与能力造成的特征差异解释了农户有效参与度差异的绝大部分,但是由参与机会和参与动力造成的地域系数差异同样农户有效参与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结论]参与能力的增强,参与机会的增加,参与动力的提升对农户有效参与度均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国土部门应结合不同区域农地整治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以期改善各地农地整治项目中农户有效参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农户有效参与 分位数回归 事实分位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