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话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毓林 张琳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23,32,共11页
本文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苏州话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苏州话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存在六类基本的句法形式:假设连词+VP、否定性连词+VP、V_1仔O_1+V_2O_2、副词+VP、否定词+VP、VP_1+末+VP_2。其中除了"(句首)勿... 本文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苏州话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苏州话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存在六类基本的句法形式:假设连词+VP、否定性连词+VP、V_1仔O_1+V_2O_2、副词+VP、否定词+VP、VP_1+末+VP_2。其中除了"(句首)勿然+VP"和"早(晓得)+VP"两个小类外,其余句法形式的反事实意义都依赖于语境的支持,并且这些句法形式在触发反事实解读的频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认为,苏州话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反事实条件句的表达形式,但是依然缺少专门的反事实条件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话 反事实条件句 反事实意义 反事实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农地确权与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助推器还是抑制剂?——基于3032户调查证据的反事实估计
2
作者 吕明 彭志远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11期82-94,共13页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并再延长30年背景下,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效应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云南省3032个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反事实估计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户...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并再延长30年背景下,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效应对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云南省3032个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反事实估计模型,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农地确权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提升,且平均处理效应为5.7%,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地确权对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效应尚未得到充分释放;②农户的农地权属认知、确权政策满意度和家庭收入结构均对其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正向效应;③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不同农户之间呈现显著分化规律,即农地确权显著提升了Ⅱ兼业户与非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但对低兼业化农户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据此,建议欠发达地区应持续推动农地确权成果巩固,加快成果拓展与转化;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农户政策信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适度加快农户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意愿 农户分化 反事实估计 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的乐观主义倾向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毓林 张驰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40,95-96,共14页
本文首先介绍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反事实条件句)的有关研究和争论,然后对从大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中整理出的114个反事实条件句,从产出方式(引导与否)、前提性质(加法、减法、替换)、结论性质(上行、下行、持正)和归因偏向(外部、内部)4... 本文首先介绍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反事实条件句)的有关研究和争论,然后对从大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中整理出的114个反事实条件句,从产出方式(引导与否)、前提性质(加法、减法、替换)、结论性质(上行、下行、持正)和归因偏向(外部、内部)4个维度进行考察,探讨了前提与结论、归因与前提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在自然话语中,学生们主动进行反事实假设的情况较少,也比较困难;并且,在反事实推理的表达中,常常伴有表达低可能性的词语,来谨慎地表达自己对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前提性质与结论性质之相关性的考察,发现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表达的乐观主义倾向;通过归因偏向与前提性质之相关性的考察,发现学生们更容易对不作为(没有做某事)进行反事实思维。最后,文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反事实思维及其表达的效用和局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条件句 前提 结论 归因 乐观主义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世界中的反事实思维
4
作者 向小蕊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229-229,共1页
文章分析了反事实思维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内在关联,反事实思维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我们在反事实理解中的误区,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反事实条件背后复杂的认知操作过程,启发我们对反事实思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因果关系 语言表现形式 误区 反事实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俊 贺晓玲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6-422,共7页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因素包括:正常性、结果的效价、与替代结果的接近性、前提的突变性和前提的突出性。目标-指向说则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过程同样受目标、情绪控制、态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范例说 目标-指向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控方式个体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13
6
作者 岳玲云 冯廷勇 +2 位作者 李森森 李光普 李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82,共9页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采用简单赌博任务范式,考察具有"评估倾向"和"行动倾向"的两类个体在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及其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评估倾向的个体比行动倾向的个体产生更强的反事实思维,两者...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采用简单赌博任务范式,考察具有"评估倾向"和"行动倾向"的两类个体在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及其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评估倾向的个体比行动倾向的个体产生更强的反事实思维,两者差异极其显著;脑电结果表明:(1)在反映结果快速评价的FRN上,组别主效应显著,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FRN波幅显著大于行动倾向的个体,(2)在P300上,组别主效应显著,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P300波幅显著大于行动倾向的个体。简而言之,两种不同调控方式的个体在反事实思维强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在FRN和P300上得到了反映,评估倾向的个体所产生的反事实思维更强,情绪体验也更加强烈。不同调控方式的个体,其反事实思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大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调控方式 ERP FRN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渝房产税扩围房价效应识别——基于反事实分析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3
7
作者 白文周 刘银国 卢学英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9,共10页
房产税扩围对高房价住宅销售价格能够产生抑制效果,但由于沪渝两地住房市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房产税扩围对沪渝两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整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较改革前,重庆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增长率月均下降约10个... 房产税扩围对高房价住宅销售价格能够产生抑制效果,但由于沪渝两地住房市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房产税扩围对沪渝两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整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较改革前,重庆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度同比增长率月均下降约10个百分点,而上海同比增长率则月均上升约3~5个百分点。房产税扩围的影响与市场结构有密切关系,不能笼统给出房产税扩围有效或无效的简单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税扩围 反事实识别 处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基于面板“反事实”方法的实证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玉萍 郭郡郡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62,共12页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贸易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很少被定量评估。文章基于200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季度进出口数据,采用给定有限信息面板...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但由于贸易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很少被定量评估。文章基于200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季度进出口数据,采用给定有限信息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负的进口效应和正的出口效应;不同区域,"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出)口的影响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口的替代是导致出现负的进口效应的重要原因。根据实证结果,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维护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平衡,对不同区域采用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贸易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贸易效应 面板“反事实”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对2011年CHNS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及反事实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铄 杜浩然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62,68,共13页
本文利用2011年CHNS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均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分位数分解和反事实分析深入探讨影响区域收入差异的"回报影响"和"变量影响",发现"... 本文利用2011年CHNS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均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分位数分解和反事实分析深入探讨影响区域收入差异的"回报影响"和"变量影响",发现"回报影响"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均收入差异有抑制作用,而"变量影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本文尝试给出了减小区域间收入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人均收入 区域收入差异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岁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发展及调节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童薇 阳泽 姚春荣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774-779,共6页
通过通过两个实验对5-12岁儿童反事实情绪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实验一检验"自我-他人"以及情境因素对儿童反事实情绪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儿童在5岁左右已经获得反事实情绪能力,"自我-他人"效应只对... 通过通过两个实验对5-12岁儿童反事实情绪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实验一检验"自我-他人"以及情境因素对儿童反事实情绪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儿童在5岁左右已经获得反事实情绪能力,"自我-他人"效应只对学前儿童的反事实情绪有影响;不同任务下,儿童的反事实情绪表现有差异。实验二探索多重反事实选项的对比对反事实情绪的作用。发现有预期组被试的反事实情绪与无预期组被试的反事实情绪有显著差异,表明儿童反事实情绪不仅受反事实与事实对比的影响,还受预期反事实、反事实与事实三重对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岁 反事实情绪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坤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74,共5页
该研究采用结果和前提反事实推理任务,选取58名3-5岁幼儿为被试,考察了其反事实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3岁儿童在结果反事实推理中的得分显著低于4岁和5岁儿童,而4岁和5岁儿童的得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幼儿的前提反事实推理因结... 该研究采用结果和前提反事实推理任务,选取58名3-5岁幼儿为被试,考察了其反事实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3岁儿童在结果反事实推理中的得分显著低于4岁和5岁儿童,而4岁和5岁儿童的得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幼儿的前提反事实推理因结构和方向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年龄变化趋势;3.幼儿产生的上行和下行反事实论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成人一样,幼儿较少产生减法反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岁幼儿 反事实思维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事实语境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莹莹 李宝伦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56-80,共25页
本文指出了von Fintel(2001)和Gillies(2007)中对反事实条件句序列处理中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句的相互作用问题。然后,我们在动态语义框架中对反事实条件句给出了一个新的语义解释,并且表明von Fintel和Gillies理论中... 本文指出了von Fintel(2001)和Gillies(2007)中对反事实条件句序列处理中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句的相互作用问题。然后,我们在动态语义框架中对反事实条件句给出了一个新的语义解释,并且表明von Fintel和Gillies理论中的问题能够被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反事实条件句 语境 作用问题 语义解释 语义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一般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而客观事实是真的)。反事实条件句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 一般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而客观事实是真的)。反事实条件句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条件句 静态语义学 动态语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测评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建军 孙成金 吕海燕 《河南科技》 2022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因果推断一直是经济学领域关注的重点,由Fisher创立的对照试验法是进行因果推断的黄金标准,然而,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公共政策很难实现随机对照试验,得到的往往是观察性数据。因此,采用反事实测评技术获得对照组,是解决社... 因果推断一直是经济学领域关注的重点,由Fisher创立的对照试验法是进行因果推断的黄金标准,然而,在许多领域,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公共政策很难实现随机对照试验,得到的往往是观察性数据。因此,采用反事实测评技术获得对照组,是解决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因果效应问题的关键。笔者利用截面数据间存在的共同驱动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测评技术,并以河南省公共政策为例,计算得到了政策执行后的净效应,为评估公共政策效应提供了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断 公共政策 反事实 逐步回归 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上可知的反事实条件句
15
作者 苏庆辉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2-83,共12页
可知性悖论是指:从检证论的论点"所有真理都是可知的"加上一些可信的假设,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矛盾。Edgington的解悖方案是将检证论的论点解读为"所有实际真理都是可知的",不过Williamson提出两个严重的批评:(一)... 可知性悖论是指:从检证论的论点"所有真理都是可知的"加上一些可信的假设,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矛盾。Edgington的解悖方案是将检证论的论点解读为"所有实际真理都是可知的",不过Williamson提出两个严重的批评:(一)诉诸实际性算子会使得检证论论点只涉及到必然真理;(二)反事实情境中的人不可能表达一个实际真理。基本上,这两个批评奠基在一个对实际性算子的立场上。近几年有些学者主张上述的立场是有问题的,并将实际性算子视为一个描述词。本文试图从这样的新观点来重新检视Williamson的批评,并论证存在实际上可知的反事实条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性 反事实条件句 可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非事实性预设和反事实性预设
16
作者 张维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133-134,共2页
语用预设是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设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大量存在,它能够使听话者根据语境,理解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英语听力理解中存在着相当部分的语用预设,学习者如果能够对预设知识有所了解... 语用预设是是一种特殊的语用推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设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大量存在,它能够使听话者根据语境,理解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英语听力理解中存在着相当部分的语用预设,学习者如果能够对预设知识有所了解,将有助于他们对听力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分析。本文以非事实性预设和反事实性预设为切入点,试对听力理解中的预设做一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预设 听力理解 事实 反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事实条件句到绿蓝悖论——纳尔逊·古德曼科学认识论思想管窥
17
作者 朱耀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4-17,26,共5页
在古德曼看来,像"反事实"、"倾向性"以及"可能性"之类的概念都无法得到显明可见的经验事实的证实和支持,因此都无法合理地把它们作为与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相容的科学概念来使用。另一方面,古德曼认为在... 在古德曼看来,像"反事实"、"倾向性"以及"可能性"之类的概念都无法得到显明可见的经验事实的证实和支持,因此都无法合理地把它们作为与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相容的科学概念来使用。另一方面,古德曼认为在归纳推理中出现绿蓝悖论的原因在于我们把命题之间的"证实"关系仅仅看作是证据与假设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包括"过去实际进行过的预测及其结果的记录"在内的大量背景知识对证实关系的作用。实际上,导致绿蓝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宝石都是绿的,并不能保证我们随后观察到的宝石也是绿的,我们观察到的下一块宝石也完全有可能是蓝的(或别的某种颜色)。因此,古德曼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消除"绿蓝悖论",这是由归纳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德曼 反事实条件句 倾向性 可能性 新归纳之迷 绿蓝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事实思维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意义
18
作者 朱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4期12-14,共3页
反事实思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论题。反事实思维既受事件本身与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也影响着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根据反事实思维的理论,若要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需要有效地利用其准备功能和比较效应,方可... 反事实思维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论题。反事实思维既受事件本身与个体人格特征的影响,也影响着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根据反事实思维的理论,若要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需要有效地利用其准备功能和比较效应,方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反事实思维 影响因素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反事实思维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晶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6-81,共6页
近年来,儿童反事实思维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有关儿童反事实思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事实思维形成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反事实思维与其他认知能力(如推理、心理理论、假装等)之间的关系。当前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
关键词 反事实思维 儿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定思痛?情绪成本对创业失败学习影响——反事实思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郝喜玲 涂玉琦 +1 位作者 陈雪 刘依冉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9,共13页
以往研究表明,从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中恢复是后续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定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创业者在认知与动机层面上缓解/增强负面情绪对创业学习的消极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关注情绪成本对于双元学习的负面影响,并引入... 以往研究表明,从创业失败的负面情绪中恢复是后续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定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创业者在认知与动机层面上缓解/增强负面情绪对创业学习的消极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关注情绪成本对于双元学习的负面影响,并引入反事实思维,即个体分析和解构以往事件的思维过程,作为影响消极作用的边界条件。通过199份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问卷调查发现:失败带来的情绪成本不利于后续创业学习;创业者采取自我导向反事实思维可以弱化情绪成本与探索式学习的负向关系;创业者采取他人导向反事实思维可以弱化情绪成本对利用式学习的消极影响。研究结论可以启发创业者辩证地看待创业失败带来的情绪成本,通过思维培训和情绪管理策略调整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更高效地从失败中学习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成本 利用式学习 探索式学习 反事实思维 创业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