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路遥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
1
作者 郑乃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路遥小说的个人主义话语侧重在文学思想层面上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彰显,具有鲜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症候,呈现出一种"反个人的个人主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它一方面对应的是1980年代中国改革社会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是1980年代... 路遥小说的个人主义话语侧重在文学思想层面上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彰显,具有鲜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症候,呈现出一种"反个人的个人主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它一方面对应的是1980年代中国改革社会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是1980年代前期关于"个人"和"乡村"如何进入现代的文学修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小说 个人主义话语 个人个人主义 文学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共同体”: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
2
作者 张耀南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2,共3页
假如我们把大于个人的单元称为“共同体”,则各种立足“共同体”的理论或学说,就都是反个人主义的。这种理论或学说在西方思想中始终存在,只是不占主流而已。。生命共同体”或“生态共同体”是西方人到目前为止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境... 假如我们把大于个人的单元称为“共同体”,则各种立足“共同体”的理论或学说,就都是反个人主义的。这种理论或学说在西方思想中始终存在,只是不占主流而已。。生命共同体”或“生态共同体”是西方人到目前为止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视野并不是最大的。还有比“生命共同体”或“生态共同体”更大的共同体,如“太阳系共同体”、“银河系共同体”,直至“宇宙共同体”。这个“宇宙共同体”是中国历代哲人所倡导的。“宇宙共同体”正是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中国文化五千年真正一以贯之之“道”, 是中国文化真正之“道统”。在“全球化”时代,这个“宇宙共同体”的总体框架是可以保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宇宙共同体 共同体 反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么去爱,要么孤独——关于《木兰花》
3
作者 阿兰.巴迪欧 李洋 许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31,共12页
《木兰花》是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父子关系、性别和社会关系等美国化主题是分析该片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运用多人物和分立故事展现精致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电影特有的抽象化建构一致性;演员的过度表演方法突出了多样性与一... 《木兰花》是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父子关系、性别和社会关系等美国化主题是分析该片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在运用多人物和分立故事展现精致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电影特有的抽象化建构一致性;演员的过度表演方法突出了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平衡。影片沿用了传统情节剧的忏悔场景以及非常当代的反个人主义,展现出人性即爱这个核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与一致性 过度表演 忏悔场景 反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