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可探测双S弯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孝明 单勇 +1 位作者 宫禹 谭晓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61,共8页
以喷管入口完全几何遮挡的二元双S弯喷管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红外辐射特征数值模拟,并与有相同进、出口面积和长度的轴对称喷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完全遮挡的二元双S弯喷管大幅度降低其总体红外辐射强度,喷管出口宽高比W/H和喷管... 以喷管入口完全几何遮挡的二元双S弯喷管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红外辐射特征数值模拟,并与有相同进、出口面积和长度的轴对称喷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完全遮挡的二元双S弯喷管大幅度降低其总体红外辐射强度,喷管出口宽高比W/H和喷管偏距比S/D对喷管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和数值影响较大,增加出口宽高比和偏距比均能大幅降低喷管正后方红外辐射强度,最大降幅可达50%以上;喷管长径比L/D的改变对喷管红外辐射强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s弯喷管 低可探测 红外辐射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S弯喷管的流固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鹏 周莉 +1 位作者 王占学 史经纬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3-162,共10页
为了明晰S弯喷管的流固耦合特性,数值模拟了流固耦合作用下双S弯收敛喷管的结构变形特征及其内/外流特性。结果表明:S弯喷管的圆转方弯曲构型产生了非均匀的流场分布,并增强了结构的弹性特征,通过交换气动载荷与变形位移数据形成了S弯... 为了明晰S弯喷管的流固耦合特性,数值模拟了流固耦合作用下双S弯收敛喷管的结构变形特征及其内/外流特性。结果表明:S弯喷管的圆转方弯曲构型产生了非均匀的流场分布,并增强了结构的弹性特征,通过交换气动载荷与变形位移数据形成了S弯喷管流固耦合的作用机理。在气动载荷作用下,S弯喷管沿Y向的最大变形位移为25.3mm,位于喷管出口上壁面的中心位置。当喷管的结构变形稳定时,第二弯转弯处下壁面的气流加速至局部超声速,壁面静压大幅降低;第一弯下游上壁面附近形成了气流分离区;喷管出口喷流沿轴向向上偏转。流固耦合作用导致S弯喷管的流量系数减小0.6%,推力系数降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收敛喷管 流固耦合特性 结构变形 内/外流特性 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宽高比对双涵道S弯喷管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鹏 周莉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为了明晰出口宽高比对基于真实排气混合器构型的S弯喷管流动特性的影响机制,数值模拟了不同出口宽高比下的双S弯喷管内/外流特性。结果表明:出口宽高比对排气混合器附近的流场特征影响较小,但增加出口宽高比导致喷管下游纵向转弯处的涡... 为了明晰出口宽高比对基于真实排气混合器构型的S弯喷管流动特性的影响机制,数值模拟了不同出口宽高比下的双S弯喷管内/外流特性。结果表明:出口宽高比对排气混合器附近的流场特征影响较小,但增加出口宽高比导致喷管下游纵向转弯处的涡量减小,而涡的横向运动更加剧烈,由此带来的涡损失及内/外涵掺混损失沿纵向有所减小,沿横向持续增大。随着出口宽高比的增加,纵向两弯处及等直段区域的壁面剪切应力减小,相应的摩擦损失和局部损失降低;而上、下壁面极限流线的扩张-汇聚程度增强使得该区域的摩擦损失增大。宽高比的增加导致喷管出口附近气流的轴向速度逐渐增大,出口下游的尾喷流速度核心区长度逐渐缩短。不同出口宽高比条件下,喷管几何构型与排气混合器相互作用产生的多种流动损失的变化趋势相反,综合起来对S弯喷管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s弯喷管 流动特性 排气混合器 宽高比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涵道S弯喷管内/外流场的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鹏 周莉 +1 位作者 王占学 史经纬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1339,共9页
为了明晰基于真实排气混合器构型的双涵道S弯喷管的壁面温度分布及尾焰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了双S弯收敛喷管内/外流场的温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排气混合器结构与S形圆转方构型共同影响着S弯喷管的壁面“热斑”分布及出口下游的尾焰特征。... 为了明晰基于真实排气混合器构型的双涵道S弯喷管的壁面温度分布及尾焰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了双S弯收敛喷管内/外流场的温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排气混合器结构与S形圆转方构型共同影响着S弯喷管的壁面“热斑”分布及出口下游的尾焰特征。S弯喷管的壁面“热斑”呈带状分布,且主要存在于第二弯通道及出口区域的上、下壁面中间区域。喷管下壁面的温度峰值为867 K,相比喷管上壁面增加25.1%;但喷管下壁面的平均温度仅比上壁面高出7.1%。喷管出口截面的“鲸鱼尾形”高温核心区导致出口下游的高温核心区表现为2股较宽的高温喷流。由于流向涡的横向运动,尾焰核心区两侧出现温度较低的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混合器 s收敛喷管 热斑 尾焰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形式对双S弯排气系统红外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翔 杨青真 +2 位作者 施永强 王赟 杨惠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1732,共7页
以轴对称收扩喷管为基础,利用截面曲率控制的方法并结合流量匹配原则,设计生成了不同出口形状的双S弯喷管。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获得了6种模型的流场特征及组分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逆向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了红外辐射特征研究,先... 以轴对称收扩喷管为基础,利用截面曲率控制的方法并结合流量匹配原则,设计生成了不同出口形状的双S弯喷管。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获得了6种模型的流场特征及组分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逆向蒙特卡洛方法对其进行了红外辐射特征研究,先后对比了不同模型的后半球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探测面辐射亮度分布以及后半球锁定距离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双S弯喷管能够有效减缩目标红外信号,出口形状对排气系统红外辐射有一定影响,梯形出口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明显低于矩形出口以及椭圆出口模型,相比基准模型至少使红外辐射峰值减缩70%;随着梯形下底角的减小,其红外辐射强度逐渐降低;在推力损失可接受范围内利用合适的梯形出口能进一步降低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s弯喷管 出口形状 梯形出口 红外辐射 锁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遮挡偏距比对壁温与红外辐射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杨坤 于明飞 +1 位作者 杜凯 霍旭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13,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遮挡偏距比双S弯排气系统的红外特性,试验研究了遮挡偏距比为55%和100%的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的壁面温度分布和红外辐射特性,并与相应的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弯喷管壁温整体要比基准轴对称喷管高约2... 为了探究不同遮挡偏距比双S弯排气系统的红外特性,试验研究了遮挡偏距比为55%和100%的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的壁面温度分布和红外辐射特性,并与相应的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弯喷管壁温整体要比基准轴对称喷管高约25%,第一S弯下游的上壁面附近存在局部高温区,提高S弯喷管遮挡偏距比后,温度梯度加剧,热应力集中。与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相比,55%和100%遮挡偏距比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均具有突出的红外抑制效果,正尾向(α=0°)红外辐射强度分别降低77.7%和79.3%。从温度和红外辐射强度综合评价,遮挡偏距比并非全遮挡最好,遮挡偏距比从55%提高到100%后,仅能有效抑制上方探测面α=5°和10°的红外辐射,而基本不会改变尾向其他探测方向的红外辐射,在工程设计时应权衡优化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 s二元喷管 遮挡偏距比 红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面变化类型对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丁 吉洪湖 +1 位作者 刘常春 王亚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研究截面变化类型对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轴对称排气系统,建立了前急后缓(A1)、缓急相当(A2)、前缓后急(A3)三种过渡截面变化类型的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模型,这些模型具有相同的长度、中心线、进口直径、出口面积和宽高比... 为了研究截面变化类型对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轴对称排气系统,建立了前急后缓(A1)、缓急相当(A2)、前缓后急(A3)三种过渡截面变化类型的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模型,这些模型具有相同的长度、中心线、进口直径、出口面积和宽高比,并且对发动机涡轮等部件完全遮挡。采用数值计算研究了截面变化类型对推力及红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3,A2,A1型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的推力依次降低,与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相比,分别下降了2.7%,3.1%,3.8%;三种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幅值差异在13.8%之内;与基准轴对称排气系统相比,总体而言,不同截面变化类型的双S形二元排气系统在0°方向红外辐射强度均降低了97%以上,在侧向、上方和下方探测面的90°方向分别降低了66.8%,30.2%和34.1%以上。综合考虑推力及红外特性,前缓后急型过渡截面变化类型的双S形二元喷管是较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系统 s二元喷管 红外辐射 过渡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