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2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矢量分类的NPC型三电平双三相PMSM的改进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庆庆 步凡 +1 位作者 谢晓彤 夏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768,I0030,共12页
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压矢量数目多、冗余复杂及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等问题。以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和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矢量三... 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电压矢量数目多、冗余复杂及多目标非线性约束等问题。以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驱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以电机谐波电流抑制和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平衡控制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矢量三角区域分类的改进模型预测电压控制策略。首先,以基波子平面大投影幅值为原则,对729个电压矢量进行初筛;接着,基于三角区域分类方法对筛选后的电压矢量进行分类,并对期望电压进行所属三角区域定位、确定候选矢量。设计满足电机定子电流谐波抑制及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的目标函数;根据电机数学模型和逆变器特征研究多目标控制权重因子的理论设计方法。不同工况下的有效性及对比实验表明,所研究的控制策略不仅能改善多电平多相电机驱动系统的多目标控制性能,还能有效降低控制器计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六相逆变器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分类 谐波电流 中点电位 模型预测电压控制 权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双车道公路借道超车轨迹预测模型
2
作者 覃文文 彭栋梁 +4 位作者 戢晓峰 徐迎豪 李冰 李武 曾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共11页
为提高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车辆轨迹预测精度,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借道超车影响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轨迹数据,根据航向角将借道超车过程划分为跟驰、借道、超车和返回这4种状态;其次,构建包含借道超车状态、车辆运动特征... 为提高山区双车道公路的车辆轨迹预测精度,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借道超车影响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轨迹数据,根据航向角将借道超车过程划分为跟驰、借道、超车和返回这4种状态;其次,构建包含借道超车状态、车辆运动特征、空间位置属性和交通状态的多元特征数据集,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拟合借道超车状态与车辆运动特征、空间位置和交通状态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识别影响借道超车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然后,将借道超车状态、影响借道超车状态的关键因素和历史轨迹数据集,以滑动时间窗口形式输入至Informer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借道超车轨迹;最后,与未考虑借道超车影响的传统超车轨迹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车头时距、主体车辆横向速度和横向偏移是影响借道超车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所构建的模型在山区双车道借道超车场景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与未考虑借道超车影响的轨迹预测模型相比,本文模型的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值分别降低53.05%和38.11%,决定系数均值提升2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超车轨迹预测 Informer时间序列模型 借道超车 山区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模型预测控制实验平台研究
3
作者 昝小舒 朱震宇 +3 位作者 于书韵 徐瑞东 冷旭东 王怀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2,共7页
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将单扰动观测器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系统低频扰动的补偿;同时,引入通信扰动观测器以实现对时延扰动补偿。基于此策略,设计出一种基... 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将单扰动观测器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系统低频扰动的补偿;同时,引入通信扰动观测器以实现对时延扰动补偿。基于此策略,设计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开关磁阻实验平台,并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此外,该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特性及其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动机 模型预测控制 扰动观测器 实践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影响研究——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4
作者 刘翔宇 成红梅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1,共12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为员工创新带来机遇与挑战。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AMO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较为广泛的典型行业如制造业、医疗卫生行业、信息技术业等行业的419份员工问...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为员工创新带来机遇与挑战。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AMO模型,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较为广泛的典型行业如制造业、医疗卫生行业、信息技术业等行业的419份员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人工智能应用对员工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兼具积极影响路径和消极影响路径;在积极路径中,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员工工作繁荣感的中介作用激发其创新行为,相反,在消极路径中,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抑制其创新行为;进而,发现冗余性技能在积极中介路径和消极中介路径中起到差异化调节作用,弱化了工作繁荣感作为中介的积极影响,缓解了工作不安全感作为中介的消极影响,即存在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应用 冗余性技能 员工创新行为 刃剑效应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5
作者 徐奇伟 易良武 +2 位作者 夏波 苗轶如 蔡华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06-4521,共16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DTP-PMSM改进多矢量MPCC策略。首先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观测集总扰动并更新预测模型,提高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然后采用αβ平面最外层基本电压矢量合成xy平面的虚拟电压矢量,在不引入额外电压矢量的前提下,实现对xy平面电流的闭环控制,并推导得到脉冲信号的开关序列以及各矢量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控制算法的计算时间,提升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还能抑制xy平面谐波电流。同时,该文所提出的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策略不影响αβ平面MP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谐波电流抑制 多虚拟电压矢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6
作者 詹泽慧 杨明欢 +2 位作者 张伟春 刘梦彧 邹萱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79,共10页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能够较好地解析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个体层面,其语义建模与策略推演技术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创新原子”,触发教师实现教学迭代;群体层面,算法构建的信任网络可打破协作壁垒,促进相互启发和协作创新;区域层面,“牵头—辐射”智能适配机制可使欠发达地区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显著提升,破解“数字梯度陷阱”。以广东省“双融双创”项目为例,GAI一方面作为“认知脚手架”,通过“优课解码”消解了教师个体的能力孤岛;另一方面作为“关系耦合器”,通过“和课链反”重构了教师协作网络;还作为“数字平权阀”,通过“千校万课”行动促进了区域资源的均衡发展。基于GAI搭建的“优课裂变—学研聚变—区域协同”路径,为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 “裂变—聚合”机制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水稻区域试验综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智琳然 孙菊英 +6 位作者 柯瑷 王雪刚 王小虎 马刚 唐乐尧 陈天晔 黄天琪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为合理评价水稻区域试验中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区域适应性,为后续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在参照生育期及其他农艺性状表现的前提下,重点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浙江大学科企水稻联合体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水稻区域... 为合理评价水稻区域试验中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区域适应性,为后续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在参照生育期及其他农艺性状表现的前提下,重点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浙江大学科企水稻联合体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水稻区域试验中的10个品种在10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参试品种产量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方面,高产的品种有嘉科优207、常优20-16、华糯优205、浙大粳优6号、嘉两优8538,稳产性好的品种有常优20-16、嘉两优8538和华糯优205;品种广适性方面,常优20-16和华糯优205适宜种植的地点相对较多,广适性更好。以上结果可为后续新审定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AMMI模型 GGE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广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学习双模型结构的注塑产品异常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昱 项薇 +3 位作者 林文文 龚川 张怀志 虞任豪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83,共8页
质量数据分布的不平衡及分类边界的模糊性限制了传统分类器的性能,阻碍了企业智能生产决策的高效实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结构的深度生成模型异常检测方法,根据尺寸数据分布将合格产品等级进行二分类,即优秀及次优,分别用于训... 质量数据分布的不平衡及分类边界的模糊性限制了传统分类器的性能,阻碍了企业智能生产决策的高效实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型结构的深度生成模型异常检测方法,根据尺寸数据分布将合格产品等级进行二分类,即优秀及次优,分别用于训练两个深度生成模型,考虑数据分布特点设计加权集成,基于计算的异常分数对产品进行合格性判定。以变分自编码器(VAE)、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WGAN)为子模型开发了两个双模型结构,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单模型结构,基于双模型的VAE和WGAN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5%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异常检测 变分自编码器 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 模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级联模型下基于双区分集的观察节点选择方法
9
作者 陈张缘 陈崚 +1 位作者 刘维 李斌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90,共11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快速传播,找到谣言源头有助于阻止负影响的传播,因此谣言源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最有效的源定位方法是基于观察节点的方法,但是现有选择观察节点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图的顶点分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信息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快速传播,找到谣言源头有助于阻止负影响的传播,因此谣言源定位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最有效的源定位方法是基于观察节点的方法,但是现有选择观察节点的方法都没有考虑图的顶点分布的均匀性,并且都是预先设置观察节点的数量而没有根据图的拓扑特性来合理确定观察节点的个数。文中从节点预算阈值和节点的覆盖率阈值两个角度研究观察节点的放置策略,考虑了观察节点激活状态以及到源集合的区分距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K-双区分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双区分集概念选择初始观察节点,然后选择其中一个锚点根据提出的覆盖率和预算约束问题贪心地选择观察节点来达到预算和覆盖率阈值。在真实数据集上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实验,在同一种源定位算法中对比多种选择观察节点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源定位结果精确度和平均距离误差均优于对比算法,在大型数据集中只使用5%~10%的观察节点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定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节点 社交网络 独立级联模型 区分集 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2572)Annschnell测光数据分析--相接双小行星模型参数测定
10
作者 黄敬 王晓彬 窦江培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太阳系小行星的密度/质量是理解其起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参数。小行星密度的测量一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双小行星系统正好提供了测量小天体密度的机会。相接双小行星是一种同步双小行星,其轨道半长轴等于两个小行星(假设为椭球形)的... 太阳系小行星的密度/质量是理解其起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参数。小行星密度的测量一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双小行星系统正好提供了测量小天体密度的机会。相接双小行星是一种同步双小行星,其轨道半长轴等于两个小行星(假设为椭球形)的最大半长轴之和。在云南-香港地区宽视场巡天观测数据中发现,小行星(2572)Annschnell的光变曲线展现出典型的相接双小行星光度特征。为此,构建了一套相接双小行星光变曲线反演程序,通过计算得到(2572)Annschnell的两个天体的密度(约为3.15 g/cm^(3)),结果与CV或CK陨石的密度接近,证实该小行星系统应是C族小行星成员。从归一化转动角速度(Ω=0.34)和无量纲系统角动量(H=0.48)推断,该相接双小行星可能由单个小行星经转动裂变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小行星 洛希小行星 相接小行星 光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时间尺度模型预测控制的灵活性资源动态调度
11
作者 青辰 魏震波 +1 位作者 刘洋 李华强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0,52,共11页
电力系统内的各类灵活性资源在小时、分钟等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差异化的运行特性,同时,系统状态变量使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决策存在耦合。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双时间尺度协调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风—光—火... 电力系统内的各类灵活性资源在小时、分钟等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差异化的运行特性,同时,系统状态变量使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决策存在耦合。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双时间尺度协调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风—光—火—储—荷双时间尺度运行模型,提出双时间尺度协调约束;其次,构建日内双时间尺度动态调度模型,长时间尺度下决策基准功率和备用容量,短时间尺度下确定备用调用容量;最后,提出平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提升调度结果对预测数据的鲁棒性。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不确定环境下双时间尺度耦合调度策略的质量,充分协调发挥多类型灵活性资源的灵活调节效用。可为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灵活性资源 时间尺度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连续-离散耦合模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受力分析
12
作者 沈书拯 江巍 +3 位作者 欧阳晔 谭亿虹 吴剑 陈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 使用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变形,由于引入简化假定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局限。依托湖北省巴东县某建筑边坡工程,以FLAC3D和PFC3D为工具建立包含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和边坡的三维连续-离散耦合分析模型,采用重力增加法获取给定安全系数下的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内力变形,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排距、桩距和桩径对内力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离散耦合模型可有效获取桩后土体潜在滑移趋势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前后排桩弯矩分布呈现“S”型曲线特征,且前排桩承受更大弯矩。前后排桩侧向位移总体上均由桩底向上逐步增大,前排桩略大于后排桩,但由于连梁约束作用前排桩侧向位移在近桩顶处减小。给定安全系数增大会导致前后排桩弯矩增大和侧向位移非线性增长。排距增大后,前排桩桩顶负弯矩增大,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减小、负弯矩增大。桩距增大对桩顶弯矩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前后排桩桩身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桩径增大后,后排桩桩顶正弯矩增大,前排桩正弯矩和负弯矩均增大,后排桩正弯矩增大而负弯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架式排抗滑桩 连续-离散耦合模型 重力增加法 弯矩 侧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评价江苏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
13
作者 李曙光 傅蒙蒙 +4 位作者 王亚琪 赵志鑫 余希文 杨加银 徐海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40,共8页
为筛选出江苏省淮北地区高产稳产的大豆品种和理想试点,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8个试点的区分力、代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 为筛选出江苏省淮北地区高产稳产的大豆品种和理想试点,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8个试点的区分力、代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参试的大豆品种中,徐1225-2、淮豆2007、泗豆638、淮豆2123、徐11015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而徐豆18、苏夏HT039、泗豆638、淮豆2007、徐1225-2具有较好的稳产性。淮豆2007、徐1225-2、泗豆63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且区域适应性较强,是本次区域试验的理想品种。此外,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东辛农场)试点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是本次区域试验的理想试点。综合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可对品种、试点实现准确而直观的评价,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淮北地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推广、理想试点选择以及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AMMI模型 GGE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区域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模型前馈PD同步控制
14
作者 贺帅宇 吴从义 +1 位作者 张涛 胡军华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双电机同步运行过程中各独立电机的运动控制不仅对各自的速度与位移误差产生作用,也会影响双电机之间的同步误差,从而使得高精度同步运动控制面临挑战。为此,基于伺服电机电流-旋转角速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PD反馈控制参数和基于目标速度... 双电机同步运行过程中各独立电机的运动控制不仅对各自的速度与位移误差产生作用,也会影响双电机之间的同步误差,从而使得高精度同步运动控制面临挑战。为此,基于伺服电机电流-旋转角速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PD反馈控制参数和基于目标速度的前馈补偿,并结合闭环特征根方程调整优化了PD反馈控制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前馈的PD控制方法用于双电机的同步运动控制。通过与传统的补偿PD控制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位置同步精度与传统PD控制相比提升了约50.85%,同步控制响应速度提升了约4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模型前馈 PD控制 同步运动控制 同步精度 同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移动离散控制集无模型预测电压控制策略
15
作者 尹政 邓富金 +2 位作者 王青松 詹昕 黄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3-1863,共11页
传统的双有源桥(DAB)变换器模型预测控制(MPC)依赖于系统参数的准确性,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DAB移动离散控制集无模型预测电压控制(MDCS-MFPVC)策略,消除了系统参数对DAB变换器电压控制的影响。首先,分析参数失配对传统MPC的影响。其... 传统的双有源桥(DAB)变换器模型预测控制(MPC)依赖于系统参数的准确性,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DAB移动离散控制集无模型预测电压控制(MDCS-MFPVC)策略,消除了系统参数对DAB变换器电压控制的影响。首先,分析参数失配对传统MPC的影响。其次,建立DAB变换器离散数据模型,替代传统的数学模型,提高了预测电压控制的鲁棒性。再次,通过数据模型误差反馈和多输入变量的设置,结合最小二乘法对离散数据模型进行实时辨识;结合系统采样和数据模型辨识结果,实现未来时刻的电压无模型预测,并通过价值函数评估最优移相角,应用在下一个控制周期。该方法可以实时辨识DAB系统数据模型,消除了参数失配对MPC的影响,保证了输出电压的鲁棒性。最后,通过搭建DAB变换器仿真和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桥变换器 模型预测 电压控制 离散移动控制集 参数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无电流传感器调制模型预测控制
16
作者 尹政 邓富金 +1 位作者 詹昕 黄堃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针对双有源桥(DAB)变换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负载电压性能对系统采样噪声较为敏感以及输出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DAB变换器无电流传感器调制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所提方法通过使用全阶滑模观测器,构建系统观测模型,在每个控制周期实... 针对双有源桥(DAB)变换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MPC)负载电压性能对系统采样噪声较为敏感以及输出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DAB变换器无电流传感器调制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所提方法通过使用全阶滑模观测器,构建系统观测模型,在每个控制周期实时观测系统负载电流和电压,抑制了采样噪声的影响,消除了电流传感器的使用,降低了硬件成本;此外,所提方法将传统MPC方法与无差拍控制思想相结合,实时计算每个控制周期的最优移相角,提高了移相角计算准确性,降低了负载电压纹波。所提方法可以实时观测DAB系统负载电流和电压,消除了电流传感器,抑制了采样噪声的影响,降低了电压预测误差,改善了电压性能。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桥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无电流传感器 滑模观测器 调制控制 电压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与TOPSIS模型协同的吉科玉885综合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剑明 黄佳亮 +5 位作者 刘博阳 吕子鹏 荣美琪 宁夕琳 姜龙 隋昕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研究旨在通过多年多点次试验,对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吉科玉885的稳定性和高产性进行准确评估。基于2022年和2023年8个试验地点的1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运用GGE双标图和TOPSIS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评估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表现方... 研究旨在通过多年多点次试验,对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吉科玉885的稳定性和高产性进行准确评估。基于2022年和2023年8个试验地点的1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运用GGE双标图和TOPSIS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评估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表现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显示,GGE双标图表明吉科玉885在连续两年的试验中均表现出优异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排名始终位于前两位,且在吉林省大部分试验地点均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吉科玉885的营养品质较为优良,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适中,粗纤维含量较低,能够满足畜牧业对优质饲料的需求。TOPSIS模型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吉科玉885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连续两年在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研究表明,吉科玉885是吉林省青贮玉米种植的理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E标图 TOPSIS模型 青贮玉米 稳定性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延估计的桥吊双吊具无模型同步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贤广 徐为民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7,共8页
提出一种具有时延估计的无模型控制方案,用于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跟踪和同步控制。首先,将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复杂动态模型转化为超局部模型,超局部模型只与控制输入和输出动态有关;然后,提出一种PD类型控制的时间延迟估计技术,对桥... 提出一种具有时延估计的无模型控制方案,用于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跟踪和同步控制。首先,将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复杂动态模型转化为超局部模型,超局部模型只与控制输入和输出动态有关;然后,提出一种PD类型控制的时间延迟估计技术,对桥吊双吊具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和扰动进行整体估计;接着,为改善延迟补偿估计的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滑模观测器来补偿延迟估计的误差,以实现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系统的无模型控制;同时,提出一种具有预置性能的时变滑模控制器,进一步改善桥吊双吊具起升电机的跟踪和同步精度;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吊吊具 模型控制 时延补偿 同步控制 时变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与应用
19
作者 吴晨光 左秦朝 +1 位作者 张洁 严周欣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降雨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方法。首先,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批量自动获取全球任意地区的卫星遥感降雨时间序列。以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为例,依据降雨事件间隔时间,将连续降雨时间序列划分为独立降雨事件,提取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等变量。在此基础上,基于Copula函数建立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并利用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进一步地,阐述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中重现期的定义,并与单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构建了浙江省各地区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揭示了省内降雨变量的空间分布。建立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为降雨诱发滑坡风险评估提供了精确的降雨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降雨变量 COPULA函数 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与数据双驱动的联合有限角CT重建与金属伪影校正方法
20
作者 石保顺 程诗展 +1 位作者 姜轲 傅昭然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9-1581,共13页
有限角度计算机断层扫描(LACT)旨在通过减少扫描角度的范围来减少辐射剂量。由于投影数据是不完备的且未考虑联合有限角度和金属伪影校正(LAMAR)任务,传统方法重建的CT图像往往存在伪影,特别是当患者携带金属植入物时,伪影将进一步加重... 有限角度计算机断层扫描(LACT)旨在通过减少扫描角度的范围来减少辐射剂量。由于投影数据是不完备的且未考虑联合有限角度和金属伪影校正(LAMAR)任务,传统方法重建的CT图像往往存在伪影,特别是当患者携带金属植入物时,伪影将进一步加重,影响后期医疗诊断及下游任务的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利用双域知识和深度展开技术,融合Transformer的非局部特性捕获能力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了能够联合解决LAMAR和LACT任务的模型与数据双驱动双域重建网络,记为MD3Net。该文首先构建了双域优化模型,使用邻近梯度下降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将其展开成模型驱动的CT重建网络。其次,设计了任务选择(TS)模块,通过判断初始估计CT图像中有无金属以利用同一模型同时处理有金属和无金属的重建任务。在数据驱动网络中,构建了融合Transformer和CNN的双分支的迹感知投影域邻近子网络和结合通道注意力、空间注意力的图像域邻近子网络,进而提升网络表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联合LACT和LAMAR任务上重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角度CT 金属伪影校正 模型与数据驱动 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