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硅烷体系中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硅烷水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羡小超 陈明禄 +3 位作者 林震 李立新 周志明 谭世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13,共4页
在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工业过程中,测定硅烷工作液的水解度是确定硅烷有效利用率和建槽过程中浓缩液稀释倍数的重要依据。以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BAS)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VTAS)的混合硅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 在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工业过程中,测定硅烷工作液的水解度是确定硅烷有效利用率和建槽过程中浓缩液稀释倍数的重要依据。以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BAS)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VTAS)的混合硅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稀释程度下和不同BAS/VTAS配比条件下,混合体系中主要成分BAS的水解度。结果表明:加水稀释和提高BAS在混合硅烷中的比例,均能够进一步提高BAS的水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氧基丙基) 乙烯乙酰氧基 水解度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微波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成西涛 李稳宏 +3 位作者 黄方方 张存社 王前进 周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9-1855,共7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1,3-双(3-三甲硅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工艺,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考察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微波辐射温度和催化剂加量四个因素对1,3-双(3-三甲硅氧...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1,3-双(3-三甲硅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工艺,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考察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微波辐射温度和催化剂加量四个因素对1,3-双(3-三甲硅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微波合成工艺参数并建立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合成最佳反应条件n(2-烯丙基三甲基硅氧烷)/n(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2.4∶1,反应时间103 min,微波温度95℃,催化剂加量19 mg/kg,得到产物收率可达94.46%。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1,3-双(3-三甲硅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制备出了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目标产物转化率可达90.5%。采用IR、1HNMR、GC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封端聚氧烷 1 3-(3-氧基丙基)四甲氧烷 微波合成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BA/KH-570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云母增强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兵 赵若飞 +1 位作者 戴干策 胡春圃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 3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三元共聚物 ,发现该共聚合体系是一“活性”/受控聚合体系 ,三元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得以确认。研究了该三元共聚物作为...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 3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三元共聚物 ,发现该共聚合体系是一“活性”/受控聚合体系 ,三元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得以确认。研究了该三元共聚物作为大分子偶联剂对云母增强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3-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 云母增强聚丙烯 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含烷氧基硅烷的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丽 杨明君 +1 位作者 王杰 刘耿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1,138,共7页
使用[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APTMS)作为二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侧链含硅烷基的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UV-WPUA)分散体。探究了具有不同含量AEAPTMS的UV-WPUA特性,包括乳液粒径、稳定性以及固化膜吸水率、凝胶... 使用[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APTMS)作为二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侧链含硅烷基的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UV-WPUA)分散体。探究了具有不同含量AEAPTMS的UV-WPUA特性,包括乳液粒径、稳定性以及固化膜吸水率、凝胶率、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AEAPTMS成功地引入了UV-WPUA中。随着AEAPTMS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交联密度的增加,UV-WPUA的粒径逐渐变大,固化膜表面变得更粗糙,水接触角、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均增强。同时断裂伸长率下降,而AEAPTMS的加入对涂膜的铅笔硬度、附着力以及柔韧性影响甚小,其中附着力均为0级,柔韧性均为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3-(2-)氨丙基]甲氧基 交联 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规则球形Au@SiO_2核-壳纳米粒的制备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姚祖福 黄可龙 +3 位作者 于金刚 郭军 李艳华 方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63-2168,共6页
采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联结剂,成功将单个金纳米粒子包在氧化硅壳中,制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该复合纳米粒子形貌呈球形、单分散性较好,金纳米粒子位于氧化硅球的中心,无团聚的金纳米粒子包覆在氧化硅壳中。采用透射电镜(TEM... 采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联结剂,成功将单个金纳米粒子包在氧化硅壳中,制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该复合纳米粒子形貌呈球形、单分散性较好,金纳米粒子位于氧化硅球的中心,无团聚的金纳米粒子包覆在氧化硅壳中。采用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EDX)分析了目标物的化学成分,并对所得核壳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核壳纳米粒子 光学性质 3-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电极表面硅烷膜的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令 林克发 +2 位作者 杨防祖 许书楷 周绍民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上制备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红外光谱研究该自组装膜结构,电化学方法考察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在5%NaCl溶液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于不同浓度的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溶液中自...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上制备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红外光谱研究该自组装膜结构,电化学方法考察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在5%NaCl溶液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于不同浓度的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溶液中自组装的硅烷膜表现出较好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基甲氧基 自组装 耐蚀性 缓蚀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硅烷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震 羡小超 谭世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2,55,共4页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硅烷体系的水解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混合硅烷含量为2%,水解溶剂中乙醇含量为20%时,所制备硅烷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氧基丙基) 乙烯乙酰氧基 冷轧钢 烷化处理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TPES的合成及其在聚酰亚胺杂化膜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春红 刘方彬 王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42-1345,1348,共5页
以4-苯乙炔苯酐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设计并合成新型耐热硅烷偶联剂-3-[(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EIPTES),并通过13C NMR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PEIPTES能溶解在DMF、DMSO等有机溶剂中,并具有较... 以4-苯乙炔苯酐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设计并合成新型耐热硅烷偶联剂-3-[(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EIPTES),并通过13C NMR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PEIPTES能溶解在DMF、DMSO等有机溶剂中,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氮气中热失重10%的温度为532℃。由于PEIPTES的特殊分子结构,既能与无机相形成化学键,又与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通过PEIPTES对SiO2前驱体的原位改性,将PEIPTES应用到聚酰亚胺杂化膜中,制备无机相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的聚酰亚胺杂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乙炔)邻苯二甲酰亚]丙基氧基烷(PEIPTES) 耐高温烷偶联剂 原位改性 聚酰亚 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膨润土的制备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巡 朱霞萍 崔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6-1163,共8页
为了简化巯基膨润土(Bent-SH)的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以便于实际应用,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与硅酸钠协同改性膨润土(Bent)。优化了Bent-SH的工艺条件、表征了Bent-SH的结构、测定了Bent-SH的性能。最佳制备工艺为:Bent与MPS的... 为了简化巯基膨润土(Bent-SH)的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以便于实际应用,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与硅酸钠协同改性膨润土(Bent)。优化了Bent-SH的工艺条件、表征了Bent-SH的结构、测定了Bent-SH的性能。最佳制备工艺为:Bent与MPS的用量比为1∶0.05(g/mL);m(Na 2 SiO 3)∶m(Bent)=7.0∶100;固液比为1∶20(g/mL);改性悬浮液的最佳pH值为8.0~10.0;改性时间为5~6 h,反应温度为室温。Bent-SH较Bent胶质价、膨胀倍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均有所下降,但Bent-SH对镉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0.86 mg/g,比Bent提高了20多倍。硅酸钠和MPS协同改性没有改变Bent层状结构,而显著增强了Bent-SH的疏水性,分散性及对镉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Bent-SH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基甲氧基 酸钠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表面分子自组装膜的防腐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金红 王怡红 +1 位作者 郭志睿 顾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74-1677,共4页
用 3 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S)在银电极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 ,研究了该组装膜在 0 1 mol·L-1 NaOH溶液中对银的防护作用 .通过极化曲线、接触角及俄歇电子能谱等方法对组装膜的极化电阻、腐蚀电流及表面状况进行了研究表... 用 3 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S)在银电极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 ,研究了该组装膜在 0 1 mol·L-1 NaOH溶液中对银的防护作用 .通过极化曲线、接触角及俄歇电子能谱等方法对组装膜的极化电阻、腐蚀电流及表面状况进行了研究表征 ,得到了最佳MPS组装液浓度为 0 1 mmol·L-1 和最佳组装时间为 6 h下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和缓蚀率等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基甲氧基 自组装膜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单分子膜成膜形貌及其缓蚀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琳 楚茂阳 +1 位作者 邢锦娟 钱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3期3059-3062,共4页
新工艺方法在玻璃基体表层及银片表面制备出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MPS-SAM),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玻璃基体薄膜形貌,使用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SGC-2测出其膜厚;运用金相显微镜观测出银片表面形貌变化并结合触... 新工艺方法在玻璃基体表层及银片表面制备出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MPS-SAM),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玻璃基体薄膜形貌,使用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SGC-2测出其膜厚;运用金相显微镜观测出银片表面形貌变化并结合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得出其膜厚范围;同时通过塔菲尔曲线(Tafel)对银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装溶液的成膜形貌与致密性受组装时间的影响很大且在金属与非金属表面的成膜时间大不相同;银片表面组装膜形貌的变化决定其缓蚀性能、稳定性和致密性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效能 自组装单分子膜 3-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聚丙烯酸酯/SiO_2杂合乳液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春晖 瞿金清 陈焕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0,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PAE)中制备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Si-PAE),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Z-6040)含有环氧基和甲氧基硅基团,在成...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添加到聚丙烯酸酯乳液(PAE)中制备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Si-PAE),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Z-6040)含有环氧基和甲氧基硅基团,在成膜过程中能分别与PAE链段上羧基(-COO-)和硅溶胶的硅醇(Si-OH)反应,形成Si-O-Si交联网络,提高了Si-PAE涂膜的交联密度;Z-6040的合适添加量为硅溶胶质量的4.0%;纳米粒径分析表明,Z-6040改性后的Si-PAE平均粒径减小,硅溶胶在Si-PAE乳液中分散更均匀;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发现Si-PAE涂层结构平整致密;热重分析(TGA)曲线表明Si-PAE涂膜热稳定性较PAE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SiO2杂合乳液 溶胶 偶联剂 3-缩水甘油丙基甲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在C平面(0001)蓝宝石衬底上的化学机械抛光(CMP)性质(英)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为磊 刘卫丽 +2 位作者 白林森 宋志棠 霍军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9-1114,共6页
为了提高氧化铝颗粒的CMP性能,本工作探索了一种合适的改性方法。同时,为了改善其化学机械性能,通过与其表面羟基的硅烷化化学反应和与Al和仲胺的络合两种作用,用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改性氧化铝颗粒。本工作给出... 为了提高氧化铝颗粒的CMP性能,本工作探索了一种合适的改性方法。同时,为了改善其化学机械性能,通过与其表面羟基的硅烷化化学反应和与Al和仲胺的络合两种作用,用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改性氧化铝颗粒。本工作给出了化学反应机理,即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到氧化铝表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改性氧化铝颗粒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已被成功地接枝到氧化铝颗粒的表面,导致改性比未改性的氧化铝颗粒具有更好的化学和机械性能。测试了未改性和改性的氧化铝颗粒在蓝宝石基底上的CMP性能。结果显示:改性氧化铝颗粒比未改性氧化铝颗粒有更高的材料去除速率和更好的表面质量。即,改性氧化铝颗粒在p H=10时比未改性氧化铝颗粒在p H=13.00时表现出更高的材料去除率,这将为减少设备腐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方法 N-(2-)-3-丙基甲氧基 化学机械抛光 CMP 氧化铝抛光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